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
一、 请你来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剃头大师》中“剃头大师”指的是剃头师傅,“害人精”指的是“我”。(_______)
2.《荷花》的作者是叶圣陶,《燕子》的作者是郑振铎。(_______) 3.“舞”“扁”“静”“植”横画多,写的时候要考虑好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_______)
4.复述故事就是背诵课文。(_______)
5.《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想象的。(_______)
二、 阅读课文,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________)
2.赵州桥位于河南省,设计师是隋朝的石匠李春。(________) 3.赵州桥具有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________)
三、 判断,在是比喻句的句子后面画“√”,不是的画 “×”。
1.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______) 2.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______)
3.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______) 4.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______)
四、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翠鸟有一双赤褐色的爪子。(_____)
2.小贝蒂是一个不怕危险、有爱心的女孩,她冒着严寒救护了十几只燕子。(_____)
1 / 6
3.小村庄的消失跟人们过度砍伐树木有关。(_____)
4.工程师只有把笔直的沥青公路改成马蹄形,才不会伤害橡树。(_____) 5.“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这两句诗描写了雨中山村的景色。(_____)
五、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方帽子店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________) 2.方帽子是最好的帽子。(________)
3.小孩子喜欢戴各式各样的帽子,因为没有方帽子戴。(________) 4.世界在改变,方帽子一直不变,所以慢慢成为古董。(________)
六、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蜜蜂会辨认方向,靠的是超常的记忆力。 (________) 2.中国的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________) 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南宋画家张择端。 (________) 4.纸是东汉时代的蔡伦发明的。 (________) 5.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________) 6.《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告诉我们:要想有所收获就要付出劳动,不能因为偶然事件,就等着天上掉馅饼,这样是不会有所收获的。 (________)
七、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蒲”和“漂”的部首都是“氵”。(______) 2.“亲”可以组词:母亲、亲近、亲自。(______) 3.“翠”的第一笔和第四笔都是“”。(______)
4.“盛”是多音字,在“盛开”中读shènɡ,在“盛饭”中读chénɡ。(______)
八、 判断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 / 6
1.《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中的老屋听着小蜘蛛讲故事,一直没有倒下去。(________)
2.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被小男孩剪了一段用来放风筝,他知道后非常不高兴。(________)
3.《小狗学叫》一文中的三种结局都有可能发生,因为它们都是作者随意的想象。 (________)
九、 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其他同学提到的春游地点,如果我不同意,应该马上站起来反对。(______)
2.春游最好约上几个好友,想去哪里玩就去哪里玩,如果不知道地方,可以向当地的人们请教。 (______)
3.建议去哪儿玩要说清楚想法和理由。 (______)
4.春游主要是观赏景物,因此自己不感兴趣的景物最好一扫而过,自己喜欢的景物则可以细细观赏。 (______)
5.耐心听别人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 (______)
6.先确定春游的地方,然后规划具体的时间,以及有效的游玩路线。春游最好在老师或家长的带领下进行。 (______)
十、 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燕子》一文主要描写了燕子小巧灵活、活泼可爱的特点。(________) 2.《蜜蜂》的作者法布尔是英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文学家。(________) 3.河豚是人间的美味,与蒌蒿和芦芽等一起烹煮最适宜。诗人的联想是有根据的,这时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________)
4.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________) 5.赵州桥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________)
十一、 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为“√”,错误的为“×”),并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涂。
3 / 6
1.在钓鱼比赛中,赵新新和白胡子老头比,赵新新赢了。(____) 2.门神的名字是神荼和郁垒,它们居然爱上了逛街。 (____) 3.怪老头儿让赵新新用手中的破棍儿在爸爸背后画圈圈。(____) 4.《拇指姑娘》中拇指最后嫁给了花世界里最小的王子。(____) 5.安徒生童话里有一篇童话讲述一只鸟与中国皇帝的故事,这篇童话是 《夜莺》。(____)
十二、 根据课外阅读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云雀的心愿是将沙漠改造成绿洲。(______)
2.《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黑柳彻子上小学时虚构的一段故事。(______) 3.《吃饱了的狼与羊》讲的是一只吃饱了的狼,遇到一只倒在地上的羊,羊向狼说了三句假话,结果狼放了羊。(______)
4.桃是中国人心中的神物,给老人祝寿的时候,常送一些寿桃点心。(_______)
十三、 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一句是比喻句。 (_____)
2.北京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_____) 3.“匠”字是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是竖。(_____)
4.法布尔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_____) 5.《花钟》这篇课文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原因,是和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的活动有关。(_____)
十四、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____)
2.《花的学校》的作者是中国的泰戈尔。(____)
3.“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
4 / 6
林中吹着口笛。”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____)
4.《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要敢于去问。(____) 5.在和同学交流“我的暑假生活”时,可以借助图片或实物讲。(____)
十五、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我能猜出“蒌蒿”和“芦芽”都跟植物有关,因为这些字都是草字头。(_________)2.“能长多长”中两个“长”的读音分别是cháng和“zhǎng”。(_________)
3.课文《肥皂泡》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冰心的作品。(_________) 4.寻物启事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个部分组成。(_________)
答案
一、 × √ × × √
二、 × × √ 三、 × × √ × 四、 × √ √ √ × 五、 √ × × √ 六、 × √ × √ × √ 七、 × √ × √ 八、 √ × ×
九、 × × √ × √ √ 十、 √ × √ √ √ 十一、 × √ √ √ √ 十二、 √ × × √ 十三、 × × × √ √ 十四、 √ × √ √ √
5 / 6
十五、 √ × √ √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