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粮食与油脂 2017年第30卷第6期 马铃薯全粉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马 栎,宋 斌,李逸鹤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摘 要:对马铃薯全粉的种类、营养价值及在面制品、饮料、休闲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并对马铃薯全粉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马铃薯全粉;食品;应用 Applied research of potato granule in food MA Li,SONG Bin,LIYi-he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uai’an 223003,Jiangsu,China) Abstract:The types of potato granule,nutritional valu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four products,beverages, snack food were studied,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potato ranulge was analyzed. Key words:potato ranulge;food;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S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78(2017)06—0008.03 马铃薯,也称土豆、洋山芋,原产于南美洲, 现为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每年的马铃薯种 植量8000多万亩,占世界总产量的26%左右『1]。 马铃薯营养丰富,富含淀粉、蛋白质、粗纤维、 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且营养结构合理, 在西方享有“第二面包”的美誉。过去,我国多 是将马铃薯作为蔬菜或制成粉条、淀粉等食物使 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马铃薯研究的不断深入, 我国对马铃薯的深加:r 、综合利用程度越来越高。 马铃薯全粉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高、风味好的马铃 等多种营养素,且低脂、低糖,是优质的食品原料。 具体营养成分见表1四。 表1每100g马铃薯全粉营养成分表 薯制品,在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马铃薯全粉种类及营养价值 1.1马铃薯全粉的种类 2马铃薯全粉在食品中的应用 2.1面制品中应用 2.1.1面包中应用 马铃薯全粉是以新鲜的马铃薯为原料,通过清 洗、去皮、切片、蒸煮、破碎、脱水干燥等]一艺生 产的细颗粒状、片屑状或粉末的脱水马铃薯产品的 游新勇等f4 对马铃薯全粉面包的加T ] 艺进 行了研究,确定了马铃薯全粉面包的最佳配方及加 ]一r艺。最佳配方为马铃薯_A粉20%、酵母4%、 食盐1%、白砂糖10%;最佳 -r艺为面 醒发时问 60 airn、焙烤上火温度170 Cc、焙烤下火温度l80 、 统称。根据生产工艺、产品指标不同,马铃薯全粉 可以分为马铃薯颗粒全粉和马铃薯雪花全粉两种。 马铃薯颗粒全粉为浅黄色,在加工过程中最大限 度保证了细胞完整,完好度在90%以上,产品呈 焙烤时间9 min。在以L条件下生产的马铃薯面包 品质好、口感佳。 赵文亚 将马铃薯全粉添加到面包中研究其 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马铃薯全粉会导致 面包比容下降,特别是当添加量超过15%后面包 体积大幅下降。 颗粒状,其直径在0.25 mm以下,水分 9%,复 水后能保持马铃薯良好的风味。马铃薯雪花全粉 在加: 过程中细胞破碎较多,完好度在79%左右, 产品呈薄片状、片径为3~10 mm,水分 7%,复 水速度较慢,复水后风味不如颗粒全粉 】。 1.2马铃薯全粉的营养价值 郑捷等_6 研究了马铃薯全粉对面包酸度、水分、 比体积等指标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马铃薯全粉 的持水能力强于面粉,随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的增 马铃薯全粉在加 f过程中较好地保留了马铃薯 的营养成分,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 、钙、钾 收稿日期:2016—03—27 基金项目:2015年度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201513753017x) 作者简介:马栎(1982一),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粮油深加工及综合利用。 2017年第30卷第6期 粮食与油脂 9 加面包的含水量增大。马铃薯全粉对面包的酸度影 响不大。马铃薯添加量低于15%时,对面包体积 影响不显著;当添加量超过15%后,马铃薯全粉 面包体积明显减小。此外添加马铃薯全粉可以改善 面包的老化速度、延长面包的保质期。 陈志成 研究了马铃薯全粉面包的配方,研 究表明,当马铃薯全粉添加量为8%时,添加混合 粉60%的水进行和面,发酵100 min后焙烤的面 包具有良好的色泽和风味。 陈代园【8】对马铃薯面包冷冻面团关键生产技 术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当马铃薯添加量为15% 时,马铃薯面包冷冻面团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加水 量63.5%、酵母量2.7%、和面时间17.5min、醒发 时间24.5 arin;改良剂的最佳用量为谷朊粉2,5%、 单甘脂O.35%、卡拉胶0.2%、硬脂酰乳酸钠.硬脂 酰乳酸钙0.08%。 2.1.2馒头中应用 宋文馨等 研究了马铃薯粉与小麦粉比例、 泡打粉添加量、酵母添加量及醒发时间4个因素对 馒头品质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研究表明,当 马铃薯粉与小麦粉质量比3:7,添加0.3%的酵母、 4%的泡打粉,在室温25℃、湿度30%的条件下 醒发20 min制作的马铃薯馒头外观光滑、无褶皱, 口感好、具有良好的马铃薯风味。 冷进松等[1伽采用Minitab联用正交设计优化了 马铃薯粉蒸烤馒头工艺,得到马铃薯全粉蒸烤馒头 最佳工艺为马铃薯全粉24%、硬脂酰乳酸钠0.1 9%、 分子蒸馏单甘脂2.7%、起酥油3%、三聚甘油单硬 脂酸酯0.009%、谷朊粉4.5%、黄原胶1%、和面 时间11 min、醒发时间45 arin、蒸烤时间20 ̄25 min、 蒸烤温度170~18O℃。采用以上工艺条件可以解 决馒头外观、口感等问题,同时延缓馒头品质裂变 的时间。 2.1.3面条中应用 杨钠口 对马铃薯全粉面条的配方、工艺进行 了研究,最终确定面条的最佳配方为,以马铃薯全 粉、小麦粉混合粉量为基准,混合粉中马铃薯全粉 10%,小麦粉90%,添加食盐量为混合粉1.5%, 加水量为混合粉42%;马铃薯全粉面粉的最佳工 艺为和面时间10 min、饧面温度28℃、醒发时问 20min。 郭祥想等旧对马铃薯全粉.小麦粉混合粉性质 及其对面条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添 加马铃薯全粉会导致面团流变学特性变差,且添加 量超过20%时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面团的形成时 间、稳定时间、粉力、延伸性等指标下降,弱化度 增加。在面粉中添加马铃薯全粉制作面条时,随着 添加量的增加面条的蒸煮损失逐渐增大、质构特性 变差,表现为硬度、剪切强度、最大拉伸力等指标 降低。从感官评价看出,当添加量为15%时,面条 具有浓郁的马铃薯香味,且综合评价品质较好。 Chen等 将马铃薯粉添加到面粉中研究其对 盐白面条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添加量达到 20%时,面条的蒸煮损失下降,面条的柔软度、 延伸性及光滑程度提高。 2.1.4饼干中应用 包鸿慧等口 】对绿茶风味马铃薯全粉曲奇饼干 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马铃薯粉添加量不超过 30%时,由于马铃薯全粉对面筋的稀释作用,可 改善面团的塑性、提高饼干酥性。饼干的最佳配方 为马铃薯全粉与低筋粉质量比1:3,添加混合粉 量3%的绿茶粉、45%的麦淇淋粉、45%的白砂糖、 5%的奶粉、20%的色拉油、15%的鸡蛋和30% 的水制作的饼干品质最佳。 孙平等[1 研究了马铃薯全粉酥性饼干,得出 最佳配方(焙烤百分比)为面粉100%、马铃薯全 粉30%、鸡蛋25%、奶油20%、盐0.7%、色拉油 30%、疏松剂1.4%,此配方生产的酥性饼干结构 疏松、具有良好的口感及营养。 冷进松等『1卅应用Plackett.Burman联用正交 设计对马铃薯饼干工艺进行优化,研究表明,马 铃薯全粉饼干最佳工艺为马铃薯全粉33%、起 酥油l6%、加水量14%、碳酸氢铵0.35%、食盐 0.7%、奶精0.14%、焙烤温度180~200 oC、焙烤时 间10~15 min。 朱新鹏等n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马铃薯全粉 桃酥的配方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配方以混合粉量 为标准:马铃薯粉量15%、小麦粉量85%、白砂 糖粉量35%、起酥油45%、泡打粉3%,此配方生 产的桃酥色泽金黄、口感酥脆。 2.1.5蛋糕中应用 贺萍等n踟对马铃薯全粉蛋糕配方进行了优化, 确定最佳配方为低筋粉30 g、马铃薯全粉20g、白 砂糖50 g、水40 g、鸡蛋180 g、油20 g、食盐1 g、 泡打粉0.5 g、塔塔粉0.5 g。此配方生产的蛋糕有 较好的口感、色泽、风味和组织状态。 2.2饮品中应用 2.2.1奶茶中应用 伊力特等 将马铃薯全粉添加到传统奶茶中, 研究开发新型马铃薯奶茶。得到马铃薯奶茶配方为 10 粮食与油脂 2017年第30卷第6期 茶粉添加量3.5%、马铃薯全粉添加量6%、复合稳 定剂添加量0.5%,此配方生产的奶茶具有马铃薯 的香气、有微粒感,且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 2.2.2冲调粉中应用 吕娜等 伽以马铃薯全粉、核桃粉、黑芝麻粉、 脱脂奶粉为原料对马铃薯全粉冲调营养粉进行研 究,得到最佳配方为马铃薯全粉、核桃粉、脱脂奶 粉、芝麻粉按照质量比3:5:6:2的比例进行 混合,添加混合粉量30%的白砂糖。此配方生产 的冲调营养粉,具有良好的冲调性、口感细腻、具 有马铃薯的香味。此外,该营养冲调粉具有良好的 营养性及功能性,适用于j高人群的营养需求。 2.3休闲食品中应用 2.3.1虾片中应用 张喻等口 将马铃薯全粉添加到原料中代替部 分马铃薯淀粉研制马铃薯全粉虾片,研究表明, 虾片的最佳配方为马铃薯全粉与马铃薯淀粉质量 比13:7,其他原料添加量二者混合粉为基准, 添加量分别为15%虾仁、2%味精、4%蔗糖粉、 2%食盐;最佳加工T艺为粉团含水40%、粉团搅 拌时间8~10 min、蒸煮压力1.2 MPa、蒸煮时间 1~1.5 h、老化时间16 h、干燥温度50℃、干燥时 间4.5 h、熟化时油炸温度控制在190~200 oC。该 条件下生产的马铃薯全粉虾片膨胀度高、口感细 腻,且具有浓郁的马铃薯香味。 2.3.2薯片中应用 李远恒等 以绿茶粉、马铃薯全粉、小麦粉 为原料研究焙烤茶薯片,采用感官评价、硬度和脆 度等指标评价其品质,最终确定马铃薯全粉焙烤 茶薯片的最佳配方为马铃薯全粉与小麦粉质量比 2:3、黄油15%、绿茶粉1.5%、糖25%、食盐1%、 小苏打1%、碳酸氢铵0.4%、味精1%。薯片的最 佳焙烤工艺为面火170 oC、底火140℃、焙烤时 间7 min。按照以上配方及工艺生产的薯片外形整 齐、口感酥脆,具有绿茶及马铃薯的香味。 李军等『2 3J研究了以马铃薯全粉为原料的复合 薯片油炸工艺,研究表明:复合薯片的基本配方为 马铃薯全粉55 g、马铃薯淀粉85 g、玉米淀粉15 g、 单甘酯1.5 g;最佳工艺为料胚水分20%、食盐量 2.0%、油炸温度160 、油炸时间40 S,此条件生 产的薯片外观平整,口感酥脆。 2.3.3膨化食品 肖莲荣[2 】采用双螺杆挤压技术研究了马铃薯 全粉挤压膨化食品的配方及加工T艺,最终确定的配 方为马铃薯全粉28%、玉米粉15%、大米粉30%、小 麦淀粉10 ̄0/;最佳加工工艺为进料速度60k 、加水 量11%、螺杆转速850r/min、Ⅲ区温度110 。 李军口 以马铃薯全粉、大豆粉、大米粉及玉 米粉为原料,应用挤压膨化技术研究了马铃薯全粉 复合米果最佳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料粒度 为178 gm,螺杆转速144 r/min,挤压温度分别为 80、90、110 oC时,生产的米果糊化度、膨化度及 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都处于最佳,且产品具有良好 的品质及口感。 2.4其他食品中应用 2.4.1沙拉酱应用 刘梦洋等口q对马铃薯全粉沙拉酱进行了研究, 得到马铃薯沙拉酱的最佳配方为30 g马铃薯全粉、 100 g色拉油、80 mL冷开水、25 g自砂糖、1.6 g 芥末、33 g蛋黄、19 g醋酸(5%)、5 g变性淀粉、 4 g食盐、O.5 g黄原胶、0.2 g单甘脂、0.15 g山梨 酸钾、0.13 g EDTA。此配方生产的沙拉酱色泽好、 口感细腻、无油水分离现象,且具有马铃薯的风味。 2.4.2方便面中应用 王春香等 研究了马铃薯全粉方便面的配方, 得到配方为马铃薯全粉35%、小麦粉65%、食盐2 ̄0/、 谷朊粉5%、复合磷酸盐0.3%、海藻酸钠0.3%、 食用碱0.15%。 3展望 我国是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国,也是马铃薯的主 要消费国。近年来,随着粮食安全问题关注度的不 断提高,对马铃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l4年, 我国将马铃薯确立为继稻谷、小麦、玉米以后的“第 四大主粮”,并于2015年1月全面推行马铃薯主 粮化战略口 ,鼓励研究将马铃薯制品添加到面粉、 大米中,开发复合型主食产品,并预计到2020年 50%的马铃薯将被作为主粮消费。 马铃薯全粉作为实现马铃薯主粮化的必备原 料,因其良好的营养性、优质的食用品质受到广泛 关注,市场需求量逐年提高。相信在未来十年内, 马铃薯全粉的生产、应用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以 马铃薯全粉为原料的主粮产品将不断涌现;同时, 随着马铃薯全粉的社会认可度提高,以马铃薯全粉 为原料的食品开发将更加, 泛、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何贤用,杨松马铃薯主粮化与马铃薯全粉及其生产线IJJ.食 品1二业科技,2015,36(24):378—384. [2]李富利.浅议马铃薯全粉[J Jl内蒙 农业科技,20120):131— 134. 2017年第30卷第6期 粮食与油脂 脂质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在蛋品研究中的应用 陈永森 ,卢士玲。,姬华 ,王庆玲 (1.吉林烟草工业有限公司,吉林延吉133001; 2.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摘要:脂质组学是研究生物体、组织或细胞中的脂质及其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对脂质组 学的研究意义、研究策略、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脂质组学在蛋品科学 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关键词:脂质组学;研究进展;蛋品科学 1l'i'~ ogress on l■1ipiOomic researcll and application 0t poui ●' ● ' '・ ・‘ n ’J帆 science ● CHEN Yong-sen ,LU Shi・Ling2,JI Hua2,WANG Qing-irng2 (1.Jilin Tobacco Industry Co.,Ltd.,Ya 133o01,Jnin,China; 2.College of Food,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3,Xinjiang,China) Abstract:Lipidomics systematically iS a sulgiect of lipid of biological organisms.cells and their interaction.The research implication,research strategies and research methods were reviewed,the prospect of lipidomics in poultry science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lipidomic;research progress;poultry science 中图分类号:TS221 23(8):348—3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78(2017)06.001l一03 品科技,2010,35(9):201.204. [3]丛小甫.中国马铃薯全粉加工业现状[J].食品科学,2002, [4]游新勇,莎娜,王国泽,等.马铃薯全粉面包的加工工艺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7):1 16—1 19. [5]赵文亚.添加马铃薯全粉对面包品质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 开发,2008,29(8):1 14.116. [16]冷进松,王磊鑫,陈海玲.Plackett Burman联用正交设计优 化马铃薯饼干工艺[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5,4O(6):63—67. [17]朱新鹏,刘姣,郭皓月,等.模糊数学在马铃薯桃酥配方优 化中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4,50(6):58—63. [18]贺萍,张喻.马铃薯全粉蛋糕制作工艺的优化[J】.湖南农业 科学.2015(7):60.62. [6]郑捷,胡爱军.马铃薯全粉在面包中的应用研究[J].粮食与饲 料工业,2005(11):18—20. [19]伊力特,黄艳萍,王瑞英.马铃薯全粉在奶茶中的应用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6):69.72. [7]陈志成.马铃薯全粉面包的研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9, 34(3):50—51. [20]吕娜,朱新鹏,杨松杰.马铃薯冲调营养粉配方优化[J].包 装与食品机械,2014,32(6):7-10. [21]张喻,熊兴耀,谭兴和,等.马铃薯全粉虾片加工技术的研 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8):267—269. [8]陈代园.马铃薯面包冷冻面团关键生产技术研究[D】.福州: 福建林业大学,2013. [9]宋文馨,冯东华,郭昊润,等.马铃薯粉馒头制作工艺研究[J]. 农产品加工,2015(1 1):37—39. [22]李远恒,李新旺,李振兴.焙烤茶薯片研制及产品评价[J]. 包装与食品机械,2015,33(3):28 32. [10]冷进松,孙国玉,王磊鑫,等.Minitab联用正交设计优化马 铃薯粉蒸烤馒头工艺m.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22):106—1 12. [23]李军,邓洁红,谭兴和,等.复合马铃薯片油炸工艺研究[J]. 粮油食品科技,2012,20(4):11-15. [1 1]杨钠.马铃薯全粉面条加工和保鲜技术研究【D].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 [12]郭祥想,李雪琴,张佳佳.马铃薯全粉 小麦粉混合粉性质 及其对面条品质的影响[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36(6):21—25. (24]肖莲荣.马铃薯颗粒全粉力tIZ.新工艺及挤压膨化食品的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5. [25]李军.复合马铃薯粉油炸及膨化休闲食品工艺研究【D k沙: 湖南农业大学,2012. [26]刘梦洋,王安静,任建辉.马铃薯全粉沙拉酱的研究[J]l商 业文化,2012(4):198. [13]CHENZ,SCHOLSHA,VORAGENAG J.The use ofpotato and sweet potato starches affects white salted noodle quality[J】. Food Chemistry and Toxicology,2003,68(9):2630—2637. [27]王春香,姚忠臣.马铃薯方便面的研制【J].粮油加工与食品 机械,2005(3):78—79. [14]包鸿慧,周春,刘泳麟,等.绿茶风味马铃薯全粉曲奇饼干 的研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5):23—28. [28]陈万明,蔡瑞林,林琳.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构想[J]. 贵州农业科学,2016,14(1):182—185. [15]孙平,周清贞,杨明明,等.马铃薯全酥性饼干的研制[J].食 收稿日期:2016—03-25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项目(1<CZX201525);石河子大学青年应用基础研究项目(ZR.KXYQIO);石河 子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作者简介:陈永森(1978-),男,硕士, 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卷烟产品开发。 通信作者:王庆玲(1981-),女,博士, 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蛋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