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初探
王 雪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十二中学 吉林长春 130031)
摘 要: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纵深推进,更加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包括:语言的建构及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等四方面[1]。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更将在培养其良好的文学素养中,使其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思想道德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的综合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首先,是小学生生活化的需要。小学生心智懵懂,没有足够的感性或理性来面对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组织关系,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性或理性,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其次语文学科发展的需要。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小学语文是我国重要的交际手段。小学语文学科要想不断发展,就需要赋予其新的内涵,不断渗透德育,在此基础上丰富语文学科的内涵,取得长足的进步。最后,思想道德教育需要自身的发展。德育教育是树德育人的根本,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整个国家的灵魂。随着科技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我国的德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不仅应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德。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在现阶段,中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只有通过不断整合与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实现正确的指导小学的学生,在学校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同时,思想道德水平相应提高,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夯实基础。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教学,而忽视育人。教师的教学方向大多以“教学生读和写”为目标,忽视了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引导。使教育难以深入,汉语的深层内涵并不包含在教育的过程中。另一方面,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在于书籍,多采用灌输式教学,进而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其对同一件事也会有完全不同的个人感受。因此,德育教育也应体现个性化,重视小学生的自我感受,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以“教”定“学”,转变为“学”而“教”,进以更好地促进思想道德教育与小学语文的融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1.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语文知识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首先,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入分析教材的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对德育进行渗透[3]。其次,教师应对扩展语言教材内容,教材优秀人物或事件的逻辑延伸,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为小学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习良好的人物或事件,深刻理解其优秀的道德品质,提高自己的道德学习标准。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五年级的《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前,可让大家自主搜集关于抗日战争可歌可泣的典型事迹。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交流分享。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教学启发:华夏大地的祥和与安宁,正是抗日英雄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作为新时期的小学生,生活在幸福的和平年代,面对巍然屹立的英雄信念,大家感受到怎样的力量。以小组
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对五壮士最为印象深刻的举动,谈一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以历史英雄的真实事迹展开教学,弘扬革命先辈奋勇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促进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发展中,培养其自强不息的中国精神。
2.与写作教学相结合
写作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语文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相对简单直接,他们真实情感的表达更接近于他们自己的思想。因此,在中国写作教学上应该让小学道德教育适当渗透来帮助学生理解真理的道德品质,善良和美丽,把真理的品质,善良和美丽自己的想法和思想,以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文章是思想的书面表达,只有内心丰富、充盈,才能写出文笔优美的文章,让学生认识到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涵。
3.与课外教学相结合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在课堂上结合语文教材渗透德育外,还在课外教学中渗透德育。其中,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是最有效的渗透方式。首先,课外阅读。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阅读更多积极向上的书籍,自然接受德育教育;其次,课外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确定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多进行一些积极的、积极的课外活动,从而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化为素养、外化为行动。
4.教师的言传身教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观察力,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引导者。他们的言行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想道德水平低下,必然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规范言行,以身作则,从内而外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教育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更高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进以在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培养其正确的认知观念和行为准则,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语文功底和优秀的道德品质修养。
参考文献[1]胡素华.小学语文德育生活化问题的几点思考[J].科学导报,2016(5).
[2]吴晓岚.中学语文中渗透道德教育的意义[J].品牌,2015(3).
[3]黄宇佳.将德育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6):215-216+220.
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