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有趣的不倒翁》以“不倒翁为什么不倒”为探究主题,由学生自主地“把它拆开看一看”,从而经历一个“解暗箱”的科学探究过程,意识到从事物内部探究事物本质是可靠、科学、有效的方法。通过探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对事物内部的观察,认识物体,意识到“解暗箱”是认识物体本质的科学探究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生活在五光十色、精彩纷呈的世界中,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形形色色令人惊奇、迷惘、感叹的现象。“他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问题时常出现在学生头脑中。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本课顺应学生的年龄及兴趣特点,让学生尽情地玩不倒翁,并以此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行设计探究方法,自主经历探究过程,自行获得问题结论,揭开不倒翁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知道在从外观上无法找到答案的时候可以通过“解暗箱”的探究方法来解决。
2、知识目标:通过指导学生自制不倒翁,进一步巩固、加强学生对不倒翁扳不倒的原理的认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与同学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不同的不倒翁。 教师准备:制作不倒翁的各种材料。 教学过程 :
一、以比赛形式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提出比赛要求:同学们让我们来一次放矿泉水瓶比赛好吗?比赛要求是瓶口朝下放,瓶子不倒算成功。
2、小组派代表选择比赛用的矿泉水瓶 。 (1)讨论:“你为什么选择这个瓶子?”
(2)小结:瓶子里有水,瓶口朝下时,水集中在瓶口处,使瓶
子上轻下重,这样放起来就比较稳当。
3、进行比赛:学生动手放矿泉水瓶。
4、推倒瓶子,引出课题:师将矿泉水瓶推倒,提问:“虽然瓶子都放稳了,可是一推还是会倒。那有没有推不倒的东西呢?”学生会回答:“不倒翁。”“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研究有趣的不倒翁。”从而引出课题。(板书:有趣的不倒翁)
【设计意图】水瓶是学生常见的事物,装水的瓶子重心低,比较稳,这和不倒翁的道理十分相似。这样从熟悉的事物出发,通过放水瓶比赛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重心低(上轻下重),可以保持物体平衡。
二、探究不倒翁扳不倒的秘密。
(一)探究外部构造
1、教师谈话:不倒翁为什么推不倒呢?请同学们玩一玩你们带的不倒翁,并观察一下。
2、学生玩不倒翁并细心观察。
3、汇报交流观察到的情况:如不倒翁都有一个“大肚子”,底部都是半球形的
4、教师小结:从外观上看不倒翁不倒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底部是半球形的。(板书:外观 底部是半球形的)
(二)探究内部构造
1、教师谈话:底面是半球形的就一定不会倒吗?鸡蛋壳也是半球形的。(出示)看来,不倒翁不倒还有其它的原因,但从外观上我们看不出来,怎么办?(学生会说:拆开来看看!)
2、学生进行试验研究
3、交流汇报:得出上轻下重的结论。
4、教师小结:从内部看不倒翁不倒的另一个原因是上轻下重。(板书:内部 上轻下重)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从外部进行观察做出猜测、假设。在学生在从外部无法找到原因的时候,再从内部入手进行探究。这样层层深入的探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寻找生活中的“不倒翁”。
1、教师谈话: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不倒翁不倒的原理? 2、学生交流: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或通过阅读课本上的图片进行交流、说明。如:电话、台灯等。
3、教师提问:它们与不倒翁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4、学生根据理解进行总结
5、教师小结:这样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继续观察,会有更多的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所学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以充分开动脑筋想出很多例子,培养了学生将科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 四、动手实践制作不倒翁。
1、教师谈话:不倒翁好玩吗?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喜欢的不倒翁?制作不倒翁需要注意什么呢?
2、学生交流。
课件展示注意的问题1、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2、注意不倒翁的重心 ;3、上轻下重
3、学生制作不倒翁,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一些有个性的作品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相互协作地完成制作,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五、拓展延伸
你们真棒!用灵巧的双手自己制作了有趣的不倒翁。那么你们能不能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课后设计一些特殊的不倒翁,如:偏心不倒翁、会翻跟头的不倒翁 、会跳的不倒翁……老师期待着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将制作活动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开展进一步思考和研究,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板书设计:
有趣的不倒翁
外观 底部是半球形的 内部 上轻下重
教学反思:
1、从熟悉的事物出发导课。水瓶是学生常见的事物,装水的瓶子重心低,比较稳,这和不倒翁的道理十分相似。这样通过放水瓶比赛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让学生体会到重心低(上轻下重),可以保持物体平衡的原理。
2、由表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不倒翁的外观特点学生很容易看
出,而内部特征却需要打开才能真正发现。本课就是引导学生从外部进行观察做出猜测、假设。再从内部入手进行探究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