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六九路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黄冈中学2009届初三适应性考试

来源:六九路网
黄冈中学2009届初三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注意事项: (1)试题中g值一律取10N/kg (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Fe-56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5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其中1~5小题,每小题2分;6~15小题,每小题1分;16~17小题,每小题2分;18~27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还有分解者组成 B.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应该维持在相等状态 C.自然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体内的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生产者所储存的化学能 D.一个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标志是生产者大量减少 2、下图是肾的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把错误的叙述找出来( ) A.①中流动的是动脉血,②中流动的是静脉血 B.正常情况下,⑦中的液体不含葡萄糖 C.图中的结构③④⑤构成一个肾单位 D.⑥中的血液与①中的血液相比,⑥中氧气和尿素含量明显减少 3、下列有关植物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 ①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时必须带有芽眼,这种繁殖叫做出芽生殖。 ②有些植物不能够每年长粗,主要是因为这些植物茎内没有分生组织 ③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在生物圈中是独一无二的,它有两枚精子参与受精过程。 ④根尖的分生区属于分生组织,该组织的细胞较小,细胞壁薄,细胞质浓,细胞核大,有较强的分裂能力,因此根生长最快的是分生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感染后的临床早期症状与流感类似,有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还可以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症状。少数病例病情重,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严重者可以死亡。我国卫生部也于4月30日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下列关于该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感染猪流感这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

B.人感染猪流感疾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面对患者我们要“避而远之”,尽可能减少与患者的接触,包括握手、共餐等。

C.甲型H1N1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因此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该掩住口、鼻;应勤洗手,还可经常用酒精为日常用品消毒。此外,少在人多的地方“扎堆儿”也是降低感染概率的一个有效方法。一旦发现染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外出,以防将病毒传染他人。 D.目前还没有抗甲型H1N1流感疫苗,不过相关的疫苗研发正在进行之中。因此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但不可治。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十分重要。

5、下图中的曲线是男女部分性器官的发育趋势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性器官迅速发育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 B.女孩性器官迅速发育的年龄比男孩早 C.从出生至20岁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D.10岁之前性器官的生长发育缓慢

6、乙醇汽油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醇。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甘蔗的生长 B.蔗糖的发酵 C.乙醇的蒸馏 D.乙醇的燃烧

7、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是( )

8、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

①12g碳与64g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76克二氧化碳; ②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③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碗及乙醇汽油都有利于保护环境; ④酚酞溶液可使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二氧化碳也可使石蕊溶液显红色; ⑤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⑥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用灼烧的方法可鉴别羊毛和化纤;

⑦20℃,将1L水和1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L,但将1g水和1g酒精混合后质量等于2g。 A.②⑥⑦ B.①②⑤⑥

C.②③④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9、已知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且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4︰27,则该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

A.C2H5OH B.C4H6 C.CH4 D.C6H12O6

10、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①Zn、Cu、FeSO4溶液; ②Fe、Cu、ZnSO4溶液; ③Zn、FeSO4、CuSO4溶液; ④Fe、ZnSO4溶液、CuSO4溶液; ⑤Fe、Zn、Cu、H2SO4;

⑥Cu、FeSO4溶液、ZnSO4溶液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11、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45℃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

B.2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升高温度可使饱和的乙溶液变为不饱和 D.升高温度可使饱和的甲溶液变为不饱和

12、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采用的燃料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

B.丙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3:8 C.丙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D.一个丙烷分子中含有44个质子

13、根据氮元素的化合价,在NH4Cl、N2、X、N2O3、KNO3的排列中X可能是( ) A.NaNO2 B.NH4NO3 C.NO2 D.NO

14、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15、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水稀释

B.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晶体 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D.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铁粉和镁粉

16、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NaCl、BaCl2、CuSO4、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这种粉末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过滤后得无色滤液,取滤液并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一定含BaCl2、Na2SO4、CuSO4,一定不含Na2CO3,可能含NaCl B.一定含BaCl2、Na2SO4,一定不含Na2CO3、CuSO4,可能含NaCl C.一定含NaCl、BaCl2、Na2SO4,一定不含Na2CO3、CuSO4

D.一定含BaCl2、Na2SO4,一定不含Na2CO3,可能含NaCl、CuSO4

17、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任何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来的是( ) A.Cu(NO3)2、NaOH、H2SO4、NaCl B.CaCl2、Na2CO3、BaCl2、HCl C.Na2SO4、Na2CO3、K2SO4、BaCl2 D.H2SO4、NaOH、Na2CO3、HCl

1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主要是为了减弱声波的反射 19、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C.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 D.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 20、家庭电路中需要安装一个“一开三孔”开关(即一个开关和一个三孔插座连在一起)

要求插座能单独使用,开关能控制电灯且符合安全用电原则。从实物正面观察,如图所示的几种接线中符合要求的是( )

21、 空气运动对物体的阻力与物体运动快慢有关,物体运动越快,所受空气阻力越大。设雨滴下落过程中重力不变,在雨滴从云层落到地面过程中,以下对其运动描述正确的是(不考虑风速影响)( ) A.运动越来越快

B.运动先越来越快,后越来越慢 C.整个过程中运动快慢保持不变 D.运动先越来越快,后快慢保持不变

22、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铅 328 1740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C. -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 铅的凝固点是-328℃ 23、小红在一根木棍的两端各挂有一块铜块和一铝块,在 0点支起恰好在水平方向平衡,若将铜块和铝块同时放入水中,则出现的现象是( )

A. 仍将平衡 B.铜块将会下沉 C.铁块将会下沉 D.无法判断 24、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一个滑轮组将重为6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所用的时间为40s,人所用的拉力是400N,则( )

A.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B.物体上升的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不变 C. 拉力所做的总功为2800J

D.此人的功率为40W

25、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水面的升降可由进水管和出水管调节。在其右侧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图所示。该光斑( )

A.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B.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C.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D.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第一个证实电与磁之间联系的物理事实是电磁感应现象 B.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进行定位和导航的 C.相互吸引的两个小球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D.将一根铜导线均匀拉长后,其电阻变小

27、某宿舍楼一单元的几家住户为增强安全感.在单元楼梯口安装了防盗门。如图所示为单元防盗门门锁的原理图,各家住户都安有一个控制开关S,用来控制门锁,图中只画出了其中一家住户的控制开关。该门锁的工作过程是:楼上的人闭合控制开关S,门锁上通电后的电磁铁吸引卡入右侧门上门扣中的衔铁,衔铁脱离门扣,门可打开。关于该门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闭合开关后,电磁铁的右端为S极; ②闭合开关后,电磁铁的右端为N极;

③该单元的各住户控制门锁的开关是并联的; ④该单元的各住户控制门锁的开关是串联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提示]

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共106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6分)

28、某同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首先按下图左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

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下图右),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他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移动(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29、我国是个资源消耗大国,对石油、煤炭等资源的需求非常大。液化石油气和塑料袋是我们生活当中经常用到的。

(1)液化石油气在常温下装入罐中时,采取_________方法使气体液化。罐中的液化石油气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__,压强增大,容易发生爆炸。

(2)我国每年消耗数千万桶原油用于制造塑料袋。已知原油的热值为4.4×107J/kg,完全燃烧l kg原油的热量,这些热量若只有42%被水吸收,则可以使______kg的水温度上升2 0℃。自2008年6月1日起,我国开始限制塑料袋的使用,目的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0、我们可以利用矿泉水瓶做小实验来说明一些物理知识。

(1)双手挤压空矿泉水瓶可以使瓶子变形,如果施加的力增大,瓶子变形程度就加大,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__有关;

(2)在空矿泉水瓶侧壁不同高度的地方锥出上、下两个小孔,往里面倒满水,可以观察到水从两个小孔流了出来,其中下孔流出的水喷得最急,这表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

(3)往空矿泉水瓶内注入少量的热水,摇晃后倒掉并立即盖紧瓶盖,过一会儿发现瓶子慢慢向内凹陷,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盛有500ml水的矿泉水瓶放在有碎纸屑的水平桌面上,用30N的水平力拉着它沿水平桌面向右快速运动时,桌上的碎纸屑会飞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小华准备参加玩具赛车比赛,他运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挑选一只能量转换效率较高的电动机.设电池的电压为6V恒定不变,他先用手捏住电动机的转轴,使其不转动,闭合开关后读出电流表的读数为2A,则电动机线圈电阻为____;电动机的功率为______;然后放手,当电动机正常转动时,又读出电流表的读数为0.6A,则该玩具电动机正常转动时1min产生的热量为____,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____。

[答案]

三、作图与实验(15题、16题每题3分;17题4分,18题6分) 32、如图所示是小明家阁楼示意图,其中MN是一面带平面镜的墙壁,S为阁楼上一电灯,

请通过作图的方法画出地板上能被照亮的区间。

33、如图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运动,木块A始终静止,试作出木块A受力的示意图.

34、科学家研制出来的新合金材料越来越多,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密度的方法来大致了解这些材料的物质特性。现有一块体积较小的不规则合金材料(不溶于水),请你设计实验测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提供的实验器材只有量筒和细线,适量的水和一个小塑料碗。 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和实验中的测量量: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该材料的密度ρ=_______。

35、小明和小华合作测量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功率,已知灯丝电阻大于8Ω,现有下列器材:干电池三节,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滑动变阻器(15Ω,1.5A)、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1)欲使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灯泡变亮,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完整.

实验灯泡两端通过灯丝次电压U/V 电流I/A 数 1 2.2 0.26 2 2.5 0.28 3 3.0 0.30

(2)他们测得的三次数据如上表,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W.

(3)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后发现:当灯丝两端电压改变时,灯丝电阻也在改变.你认

为引起灯丝电阻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有何生活经验或科技应用能支持你的观点(请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由于不小心造成灯泡短路,则电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说出两点).

[答案]

四、探究和体验(10分)

36、同学们都有玩荡秋千的经历,小磊同学玩荡秋千时突然想到:秋千往返摆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他提出猜想一: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人和秋千的总质量有关;

猜想三:可能由秋千摆动幅度(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最大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的猜想,他进行了如右下图的实验,一跟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如下表。

实小球到固定小球摆动小球往返摆小球往返摆动 验 点 质 幅 动 一次的时间/秒 序距离l(摆量/度/20次的时间/号 长)/米 克 米 秒 1 0.7 20 0.O5 33.2 1.7 2 1.0 20 0.08 39.7 2.O 3 1.0 30 0.O5 39.8 2.O 4 1.0 30 0.O8 39.7 2.0 5 1.3 20 0.O5 45.3 2.3

(1)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该选择实验序号___________;为了验证猜想二,应该选择实验序号___________;为了验证猜想三,应该选择实验序号___________。本次实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磊同学实验当中为什么每次实验要测20次的往复摆动时间?他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从实验数据表格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他发现小球只能摆动一段时间。你认为造成小球停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摆钟是利用本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某一摆钟变慢了,要调准它,应将摆钟的摆长调___________ (选填“长”或“短”)。

[答案]

五、应用与创新(6+7=13分)

37、如图是吴泽利用U形压强计改装成的测液体密度的密度计。A为固定支架,其作用是保证橡皮膜在不同的液体中深度均为2cm,U形管盛水,其右管标有刻度值,为了便于

读数,在U形管右管有一个指示液面位置(刻度值)的质量为5g的实心红色浮标,刚好有一半体积浸没在水中,未测量时,U形管水面刚好与a相平,读数时,读取浮标所对的刻度值即可,求:

(1)浮标受到的浮力; (2)浮标的密度;

(3)当橡皮膜放入某液体中,浮标指示在b处,ab之间的距离为2cm,计算b处的刻度值;

(4)求橡皮膜处的液体压强的大小。

38、小华同学在家庭实验室进行“改造小台灯”的实践活动,请你也加入到他的实践活动中。(电源电压恒定,设灯丝电阻不变)

(1)当滑片P从a端滑到b端时,电流表示数在0.5A~1A间变化,电压表示数在0V~-4.5V间变化,根据实验数据求出电源电压和小灯泡的电阻。

(2)请你计算出滑片P在a端、中点和b端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并在坐标系中绘制出小灯泡实际功率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阻值变化的图像。(坐标系中已有曲线是该同学绘制的电路总功率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阻值变化的图像)

(3)请你根据坐标系中两条曲线给出的信息,分析该电路能量转化效率。(写出分析过程和结论,小灯泡消耗的电能为有效能量)

[答案]

六、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1分) 39、(4分)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黑色固体生成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铜参加的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5分)从Na、C、 S、H、O、N几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二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

(2)硫酸钠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3)能造成温室效应的物质___________; (4)可用于石油工业的碱___________; (5)发酵粉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

41、(6分)启黄中学初三年级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道有些问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种不同的角度解释,下面是一位同学总结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完成。

(1)从宏观的角度讲,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理解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如:对于反应A+B=C+D,现有6克的A和5克B反应,反应结束时生成了8克C和1克D,那么反应的A和B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克;另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如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SO2、NO2和H2O,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_______(填元素符号)。从微观的角度讲,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理解为: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质量和个数不变,如在反应C6H12O6+6O2

6CO2 +

6H2O在反应前后始终都有___________种原子。

(2)化学变化从宏观的角度讲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从微观的角度讲是有新分子或新原子或新离子生成(或有新微粒生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等化学反应中就是有新分子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等化学反应中就是有新离子生成。物理变化从宏观的角度讲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从微观的角度讲是没有新分子或新原子或新离子生成(或有新微粒生成)的变化,如水的蒸发就没有新分子生成,只是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2、(5分)已知甲、乙、A、B、C五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若A、B是两种常见的碱,甲、乙是盐,C是一种氧化物,则甲是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 (2)若A、B是两种常见的酸,甲、乙是盐,C是一种可溶性碱,则甲是_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

(3)若A、B、C都是单质,甲、乙是化合物,则甲和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七、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两小题,共11分) 43、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甲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法收集氧气。反应结束后冷却,往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得到黑色粉末。该黑色粉末与过氧化氢接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

(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乙装置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试管里没有产生沉淀,请你帮他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稀盐酸,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请说明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他们查阅资料得知:当NaOH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组同学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三: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再滴加CuSO4溶液,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如果滴加的稀盐酸较少会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四: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再加入硝酸和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该小组同学就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NaCl,他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不用指示剂再设计一种方案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八、计算题(5分)

45、某含杂质的锌粒20g(杂质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与100g某浓度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4g氢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九、简答题(15分) 46、(4分)关注农业生产,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困惑,让农民增产增收,是我们应尽的义务。请你帮助农民解决下列各问题:

(1)玉米开花时如遇到连阴雨,为提高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植农作物时,为让阳光尽量多地照射到农作物,利于提高产量,应该___________。

(3)移栽农作物幼苗时往往会出现萎蔫现象,为提高成活率,应该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你见到一种非常珍贵又很难用种子繁殖的苗木,若让它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让农民致富,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6分)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1]是小肠黏膜,则[2]中的消化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1]是肾小囊壁,则A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1]是肾小管壁,则B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1]是肺泡壁,则[3]处的氧与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使血液呈现鲜红色。

(5)若[4]是脑细胞,则C→D血液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体的各大系统在____________________和激素的调节下分工协作,使其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8、(5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欲用下列装置探究“绿色植物呼吸过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其操作设计如下:①将整套装置放在温暖较低的暗室中;②通过A装置鼓入适量的空气;③静置一定时间后取出观察。请分析回答:

(1)装置A可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可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志本探究活动成功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上述设计进行操作,没能观察到预期的现象。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在上述实验中,同时探究一下“温度对植物呼吸作用有没有影响”,则应如何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由地球上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还有分解者组成,除此之外,还包括非生物部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所占的比例都应该维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自然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体内的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2、图中的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⑥是肾静脉,⑦是收集管。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都流的是动脉血。

3、马铃薯用带芽块茎繁殖是营养生殖,不是出芽生殖;根生长最快的区是伸长区。 4、尽管目前还没有抗甲型H1N1流感疫苗,相关的疫苗研发正在进行之中。但是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也可治。

5、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应该是青春期,而不是从出生到20周岁。

8、①12g碳与64g氧气完全反应只可生成44克二氧化碳;③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乙醇汽油都有利于保护环境,但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塑料碗不利于保护环境;④氢氧化钠溶液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⑤铁丝只能在氧气中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9、根据CO2和H2O的质量比为44︰27,可求出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进一步可求出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2︰6。只有A符合。 13、X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应介于0和+3之间。

17、A中,先通过颜色可鉴别出Cu(NO3)2,然后能和Cu(NO3)2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然后能使蓝色沉淀溶解的是H2SO4,剩余的是NaCl。

18、“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听诊器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某些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19、地上的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路面发生的是漫反射。

20、三孔插座的连接方式为左零右火上接地。开关应该串联在用电器与火线之间。 21、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所受空气阻力越来越大。当阻力增大到与重力相等时,速度维持不变。故速度先变快,后维持不变。

22、80℃的酒精为气态,当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酒精做测温液体。铅的凝固点为328℃,-39℃的水银可能是固态水银熔化过程,所以吸热但温度不变。

23、设铜块的重力为G铜,体积V1,力臂为a;铝块的重力为G铝,体积V2,力臂为b。G铜a=G铝bρ铜·g·V1a=ρ铝·g·V2b,由于ρ铜>ρ铝,所以V1aG铝b-ρ水·g·V2b,因此铜块会下沉。 24、

26、第一个证实电与磁之间联系的物理事实是奥斯特实验,相互吸引的两个小球不一定是带有异种电荷,将一铜导线均匀拉长后,其电阻变大。 28、上 10cm 右 放大 29、(1)压缩体积 增大

(2)220kg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30、(1)与力的大小; (2)增大;

(3)内部压强减小,在内外压力差的作用下瓶子发生形变;

(4)瓶子附近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旁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将碎纸屑“吹”起。

31、3Ω 12W 64.8J 70% 32、

33、A受力如图所示:

34、(1)在量简中装适量的水,将水碗正放入其中,使碗漂浮,读出体积V1。 (2)将待测合金放入水碗中,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2。 (3)取出合金块,并放入量筒中,读出此时的体积V3。

35、(1)图略;(2)0.7:(3)温度;略;(4)电压表示数为零,电流表示数会增大。 36、(1)天平;刻度尺;秒表;(2)1与5;2与4;3与4;控制变量法;减小误差; (3)秋千往返摆动时间与摆长有关,与小球质量和摆动幅度无关。

(4)受到空气的阻力;(5)短

37、(1)F浮=mg=5×10-3kg×10N/g=0.05N;

(4)P水=ρ水gh=ρ水g2△h=103×10×2×0.02Pa=400Pa。 38、(1)分析电路可知,当

示数为0.5A时,

示数为4.5V;当

示数为1A时,

示数为0V,则有U电=1A·RL ①,U电=4.5V+0.5A·RL ②,综合①②式可得出,RL=9Ω,U电=9V,Rab=9Ω。

(2)当滑片在a端时,Ia=1A,Pa=Ia2RL=(1A)2×9Ω=9W,当滑片在中点时,

当滑片在b端时,

Ib=0.5A,Pb=Ib2RL= (0.5A)2×9Ω=2.25W。

(3)由图象可知,随着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增大,该电路的能量转化效率越来越低。

39、(1)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2)3Fe + 2O2 (3)3CO+ Fe2O3

Fe3O4 2Fe + 3CO2

(4)Cu +2 AgNO3 = Cu(NO3)2 +2Ag 40、(1)2CO32- (2)

(3)CO2等(合理均可) (4)NaOH (5)NaHCO3 41、(1)9;C、S、N、H;3

2H2O等;Fe + CuSO4 = FeSO4 + Cu等;分子的间隔

(2)2H2 + O2

42、(1)Na2CO3;CaCO3 (2)BaCl2;BaSO4 (3)2C+ Fe3O443、(1)2KMnO4

3Fe + 2CO2↑等合理均可

K2MnO4 + MnO2 + O2↑;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气泡产生;(2)

浓盐酸有挥发性或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44、排除因盐酸的加入,稀释氢氧化钠溶液而引起pH减小;红色褪去;做对比实验,取上述NaOH溶液稀释,加入酚酞溶液出现红色且不褪去;不产生蓝色沉淀;滴加CuSO4溶液也会产生蓝色沉淀,无法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不正确,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也会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再加入锌,不产生气泡,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合理均可)

46、(4分,每空1分)(1)人工辅助授粉 (2)合理密植

(3)去掉部分叶片,带土移栽(必须强调“带土移栽”。) (4)取该苗木的鲜活叶片,进行组织培养。(只要答出“组织培养”即可得分,否则不给分。)

47、(6分,每空1分)(1)肠液、胰液和胆汁(缺一不可)

(2)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或“部分血浆成分被过滤到肾小囊腔”) (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4)血红蛋白(或血液中的血红蛋白)

(5)氧和养料减少,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增多 (6)神经系统 48、(5分)(1)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尽 (2)装置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暗室的温度较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较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太少(应主要答出这一因素,同时还答出其它合理因素也可)

(4)另设一套和图中完全一样的装置,将其放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其它操作相同,最后观察比较两个装置中的现象。 (必须有其它操作相同类似的语句,才可给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