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研究

来源:六九路网
校企互动2014年2月刊

校企互动Interaction Between University & Enterprise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研究

马丽娟

(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311)

【摘要】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的必然。本文分析了校企合作课程

开发存在诸多问题,并在遵循一定的课程开发原则的情况下,探讨了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课程开发;企业参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065(2014)02-0067-04

0 引 言

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来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要求;而所谓的企业参与、行业专家的座谈多流于形式,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并不理想。1.1 󰀁校企双方对于课程开发重视程度不够

参与课程开发最主要的两个主体是高职院校和企业。虽然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而且正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校企合作,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将校企合作的重点放在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的实训和实习等方面,对于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不够重视,或者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表层[1]。对于企业而言,对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更是知之甚少,企业普遍认为课程的开发、教材的编写是学校的事情;即便企业明确知道学生在学校所学与日后工作所用有脱节,企业对于人才需求有一定的标准,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操作平台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将他们的工作经验、对教育的需求融入课程内容。

1.2 󰀁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存在阻力

首先,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不是一两个学期就能够完成的,这就要求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双方保持长久稳定的合

67

1 校 企合作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实施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改革,但教师们基本仍在依照自己现有的知识结构来进行课程开发,并未真正考虑到职业性的

收稿日期:2013-9-3

作者简介:马丽娟(1979—),女,河北邢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240084)。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作。但我国的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缺乏长效合作,合作企业的变更势必会影响到合作专家的稳定性,这对于课程开发肯定不利。其次,对参与课程开发的专家的选择有难度。不是企业的任意一个工作岗位的人员就可以随便参与课程的开发。参与课程开发的专家不但应该具有丰富的一线经验,对于行业、对于职业、对于岗位的要求有深入的见解,而且更应该了解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所教授的学生。知己知彼方能真正开发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性”课程。再次,由于企业时间、精力等的限制,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是一种附属工作。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企业专家往往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参与课程开发。由于参与课程开发既不是社会责任也不是“正经”工作,因此导致专家参与课程开发的质量并不高。

1.3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在具体实施中往往被简化或流于形式。有的高职院校将课程开发简化为教材开发,省却了建立专门机构、分析课程环境、设置课程目标、组织课程、评价课程等环节。课程内容只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组合,虽然节省了人、财、物等资源,但大大降低了课程开发质量。有的高职院校课程开发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经验,同时缺乏专业技能需求调研,只是聘请几个专家进行简单的座谈,提出几点建设意见,然后由教师自行开发,形成了闭门造车式的课程开发或短期职业培训式的课程开发。此外,课程开发还存在资源浪费现象,调研发现多数高职院校内部跨系课程的开发仅是个别专业课教师独立开发的,没有集合全校相关教师之力;同一区域内的相关院校相同或相似的专业开发也缺乏交流,导致各院校或其内部各系、各专业课程的重复劳动,课程开发方面的教师、设备、企业专家等稀缺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而形成浪费。68

2014年2月刊

2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原则

2.1 󰀁开发主体多元化原则

高职课程开发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包括学校、行业企业、政府、教师及学生等。高职课程的开发要与区域经济、企业需求相适应,而真正了解此类需求的不是所谓的学科专家或任课教师,而是长期在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岗位工人、工程师、管理人员等,是自院校毕业之后没有被跟踪调查、反馈的毕业生,他们的意见和感触最能真实地反映一线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有利于课程开发的展开。在诸多的开发主体中,教师是开发主体中的主导者。教师长期在一线从教,是课程的实施者和评价者,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知道如何对课程进行整合、设计,如何使课程更为清晰、易懂。政府虽然不直接参与课程开发,但其引导、统筹作用,应该形成相关机制,促使企业、教师等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建立专门机构或委员会[2], 负责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企业需求转化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等。2.2 󰀁课程管理动态化原则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是一项长期工作,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又要根据课程的实施和外界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化的管理。一是由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紧密与社会需求相联系,当社会经济状况、行业企业发展发生变化的时候,高职院校就需要“随需而动”,对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进行调整;二是由于每所院校、每个专业情况各异,课程开发不能完全照搬,每个课程开发都是探索性的开发,既然是探索就需要修正,由此形成了“课程评估—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反馈—课程调整”等周而复始的循环变化的过程。2.3 󰀁课程目标具体化原则

高职课程开发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人才培养方案总目标的

2014年2月刊

制定要做到有明确的宗旨,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性。在每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不论是总目标还是分目标及子目标,都要力求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目标指引行动的方向,有了切实可行的目标,课程开发的各个阶段及课程内容的编排就要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避免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偏离现象。这就要求课程目标必须反复斟酌,要科学合理,能反映职业能力、岗位需求和学生需要。2.4 󰀁课程开发系统化原则

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阶段与多项工作。首先,校企合作课程开发需要多方面的支撑,包括政策与制度的支撑,理论与技术的支撑,信息与资源的支撑,政府与行业、院校的支撑等;其次,课程开发过程也是系统化的,不单单是教学内容的变化、教材的开发,它涉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课程实施、课程考核与评价、课程反馈与修订等一系列过程。

3 校 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案例

据笔者所知,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已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及个性发展联系在一起。3.1 󰀁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的思路

首先,职业教育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职业人”、“岗位人”及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强调能力本位。因此,学校课程开发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而不仅仅是注重实用性的职业技能及注重资质的职业资格的培养。其次,在课程开发的关键环节—课程内容取舍及内容排序上遵循职业性原则,以职业工作或项目出发进行内容选择及实施序化。

校企互动Interaction Between University & Enterprise 再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遵循行动导向,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自我构建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最后,课程开发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遵循“八共同”开发思路,即共同研讨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发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共同创设工作环境、学习情境及课程实施条件;共同建设教材等教学资源;共同制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共同制订学生学习和实习成果考评办法;共同管理和监控在企业实施的教学;共建教学团队。3.2 󰀁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的技术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的课程开发涉及三个维度:开发主体、开发过程和开发成果。开发主体主要由行业企业实践专家、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双师型的高、中级职务教师)组成,其次还有进行课程开发指导的职业教育课程专家及参与课程评审的学校主管领导等;课程开发过程主要包括专业市场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课程结构分析、单元课程分析、教材编写选用和教学实施及评估这六个开发关键过程环节和两次评议审批;最终形成专业调研报告、职业能力标准、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标准、教材及相关资源和学生

学习成果六项开发成果。其中,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的全部关键开发过程。

4  企业参与高职课程开发的策略

4.1 󰀁企业要转变观念,确立在课程开发中的角色

地位

企业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应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注重人力资本的投入[3],注重社会责任的承担。企业应该转变观念,正视自己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参与课程开发能够提升人力资本,给企业带来长远利益;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技术、岗位需求、职业能力是课程开发的起点和终点,是课程开发的第一手资

69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2014年2月刊

要大量的时间,这就要求要选择那些能合理安排日程的企业专家。

4.3 󰀁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环节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涉及培养目标、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要适应于企业和社会需求。企业参与课程开发,能够更好地解决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偏差的矛盾。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包括八个方面:企业参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企业与学校共同重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满足岗位需求为目的的专业课程体系,企业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企业参与学生工作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的开发,企业参与教材的开发,企业参与课程授课,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和定岗实习管理制度的制定,企业参与学生学习和实习情况的考核与评价。通过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提升课程开发的质量和实效。【参考文献】

[1] 李闽,于晓丹. 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问题实证研

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4-38.

[2] 熊和平.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原则[J].浙江工商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2):85-86.

[3] 华向娟.教师与企业共同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

策略[J].辽宁高职学报,2012(1):61-63.

料,企业专家对这些情况最为熟悉,由他们参与课程开发才能保证课程开发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前沿性。专家应该深度参与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参与课程教学,举办专题讲座等,将一线的需求、最新的发展动态及时传递给学生,保证学生所学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

4.2 󰀁参与课程开发的企业专家的遴选

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是行业企业专家,他们的知识构成、技术水平、能力等因素对课程开发的成败有很大的影响,选择合适的专家可以促进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资源的搜集等开发环节提供有力支持。在选择参与课程开发的企业专家人选时,首先,要考虑专家人选的能力和岗位因素,如技术工人擅长某一具体领域的工作,但缺乏知识广度,管理人员有宽广的知识但在技术领域可能有些欠缺,因此专家的选择要有所兼顾,不能片面,应该考虑专家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知识的宽广度、行业经验等因素;其次,要考虑企业专家的团队合作能力,课程开发不是孤军奋战,需要多主体多人的合作参与,如果企业专家不能与其他成员有效交流、合作,将会给课程开发带来困难;最后,还应该考虑专家的时间因素,课程开发对于企业专家而言不是其工作职责或者不是主要的工作职责,时间上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课程开发项目,但课程可发有些步骤却需

(上接第26页)

【参考文献】

[1] 孟丽娟.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2008(10).

[2] 王群,石骏.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创新研究[J].职教通讯,2012(2).

[3] 王玉.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与改革思路

[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0(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

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 [2011]9号)[EB/OL].www.gov.cn/zwgk/2011-09/20/content_1951624.htm.

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