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教育害 2008年2期(总第106期) 我国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协调 韦巧燕 摘要:高校内部存在着两种最主要的权力结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大学的健康运行需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对高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冲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协调的对策。 关键词: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对策 作者简介:韦巧燕(1 965--),女,广西柳州人,广西工学院教务处,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校的教学管理与研 究。 (广西柳州545006) 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专家学 特性,体现的方式应是民主的。行政权力来自于科层制组织的 者争论的主题。学术权力(Academic Power)是指在大学对 约束,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隶属关系,权力的大小取决于所 学术活动的管理与统治权力,它涉及学术组织的层次、学术权 在的管理层级高低,因此,行政权力具有集权和强制的特征。 力机构的模式结构及其对学术管理的影响力。权力的主体是指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管理机制、体现方式、价值追求上的不 大学从事教学、科研的人员,权力的客体是指学术活动和学术 同,是导致大学内部管理上两种权力冲突的主要原因,而冲突 事务。行政权力(Administrative Power)是指大学依靠包括 的主要目的是在大学内部管理中,谁应该享有更大的权力。毫 国家法律、政府意志、社会要求、学校规章制度等制定的强制 无疑问,大学学术组织特性决定了在大学管理上应以学术权力 性手段,是影响及支配大学内部成员和机构的一种权力形式。 权力主体是指大学行政人员,客体是指大学内部成员和机构。 为主导,但学术权力的发散性和分权性特点不利于组织目标的 实现,为了协调组织内部关系和实现组织目标,行政权力的发 当行政命令能很好地体现教学、科研的基本规律时,学术权力 挥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应各自在哪些方 会得到健康的运转,同时,有利于体现行政权力的意图;反 面发挥作用?随着大学组织的日益庞大和复杂,两种权力大量 之,学术权力就会与行政权力发生矛盾,阻碍行政权力的实 交叉,其作用范围也变得模糊,权力之间的冲突则更趋激烈。 施。我国高等教育已实现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但高校 内部管理实践中就如何处理两种权力的关系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由于我国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管理模式使我国大学长 期以来基本上是由政府控制。在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在学校管 理上处于主导地位,这种大学管理体制强调行政权力的作用,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冲突分析 现代大学基本上是一个由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构成的二 普遍存在着忽视学术权力的现象。主要反映在:在管理重心上 元化权力结构系统。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就是高深知识的运 主体错位。教学、科研人员本应是学校的主体反而成为行政人 作。大学的组织形式、运营及管理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形成的, 员执行权力意志的工具,这就导致行政权力过于显赫,而学术 大学组织的其他特征也是基于这一基本特征而产生的。这种特 权力相对削弱,使知识分子丧失了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管 性决定了大学的活动主体就是科研人员、教师,决定了大学中 理决策中,行政意志、部门意志过于突出,忽视了大学的学术 的学术人员应广泛地控制与管理学术事务,教师和科研人员在 性特点,没有发挥专家和专家委员会在高校中的作用。这种管 学术事务的处理上最有发言权。所以,大学学术权力的合理性 理权力作用模式直接导致两种情况: 不是外部赋予的,而是大学内在逻辑的客观要求,大学中教师 一是行政权力泛化。从现状看,我国大学的权力结构属 应该享有充分的学术管理权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现代 于行政权力主导模式。大学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 大学也是一种社会组织,有其特定的组织目标和所承担的社会 长的人选由主管部门直接指定,或者由学校内部通过一定范围 职能。要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社会组织的效率和效能,使大学 的民主选举产生,但必须经主管部门认可和委任。校长作为强 组织正常运行,就必然存在着行政事务方面的管理,行政权力 有力的行政长官,代表主管部门行使权力,校党委把握学校办 的存在也是必不可少的,且随着大学组织职能的多样化,以及 学的政治方向,在学校的具体性质和学术事务上很少干预。在 与社会联系向普遍性、纵深性的发展,大学组织变得日益复 学校层次上,除个别领域如职称的评审由学术性组织——职称 杂,决定了必须拥有强有力的行政权力才能管理好大学。 评审委员会负责以外,大学的学术权力很大程度上为行政权力 由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性质不同,权力行使的主体 所取代,且大学组织的中下层亦然。在这种体制下,大学组织 有别,必然导致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力的冲突。学术权力是由学 经常是党政不分,机构重叠,责任不清,效率不高;职能部门 术活动本身的内在逻辑所决定的,知识是学术权力的载体,其 权力过大,往往代表校长领导院校,对学术事务的干预过多; 目标是追求真理,探索知识。学术权力没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缺乏民主机制,虽有教代会,但其权力有限,不可能充分发挥 在真理面前学者都是平等的关系。学术权力具有发散、分权的 民主治校的作用;学校官满为患,冗员过多等等。行政权力泛 2008年2月上 —I_1 ...... . ...................... ...._J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季中国电力教育 2008年2期(总第1O6期) 化的结果是官本位意识进一步强化,使更多的人关心权术而不 校的结构重心在基层,充分发挥基层学术权力的优势,让基层 关心学术,关心“位子”而不关心“事业”。 能量得到充分释放,是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实现高校发展目标 的良好途径。这种双轨制的权力运行机制是有效保证学术权力 5.创建决策与执行相统一、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协调 二是学术权力弱化。大学学术权力的弱化主要表现为: 尚不健全,只是在某些咨询性委员会如校务会、学术委员会或 定、职称评审等学术事务委员会中,教师代表也只是在行政部 对大学的大部分学术事务以及大量的非学术事务少有发言权。 其一,教师权力薄弱。当前教师代表参与大学管理的组织体制 与行政权力双向协调的基础。 各种各样的座谈会上,才能听到教师的声音。即使在学位评 的管理模式 “学术决策”就是遵循高校的管理特点,通过学术权力 确立这种管理模式的前提是要扩大院、系自主权,将学校管理 门制定的原则下发挥有限的作用。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教师 对校内大政方针的确定和学术事务的管理行使充分的决策权。 其二,中下层权力过小。在大学三级结构的管理体制中,学校 权力重心下移。院、系处于学术组织的最基层,拥有最庞大的 层次几乎集中了对学校所有事务的决策权,系所拥有的权力非 常有限,系一级的人事任用、专业设置、课程调整、教学计划 编制、经费分配、招生与就业等都主要由学校层次决定。教研 室作为最基层的组织,承担着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 任务,是当然的学术组织。但在实践中也成为一级行政组织, 更多的是承担非学术性的行政事务工作,它只是系主任指示、 决定的执行机构,基本上没有什么自主权。 二、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协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开展,高校 在整合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规模效益、扩大高校办学自 主权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然而,大众化教育带来的办学 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必然要求高校内部管理 权力的重新分配与合理调配。 1.实现从高度集中的权力模式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权 力模式的转变 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种高度 集权的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决策实施和高效管理,但削减了学 术权力的发挥,基层民主权和创造性受到抑制。尤其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院、系作为教学和科研实体,在人才培养、对外合 作、社会服务等方面都面临许多挑战与抉择,集权的结果常常 是院、系责权不对称甚至责大于权,不利于发挥基层教师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然而,高校权力也并不是越分越好,过度分权 会导致零散决策和执行不力,容易引起院、系和学科之间的矛 盾和冲突。应该说,高校权力配置朝着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方 向发展是一种大胆而有效的尝试。一方面,适当保留大学高度 集权和科层化等级制度的管理传统,将权力重心主要设在校、 院两级,下级必须对上级负责。另一方面,建立大学内部分权 制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各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组织,形 成学术事务决策权与行政职能部门权力的适度分割,各行其 职、各负其责。有关学校大方针及整体发展的决策提交校务委 员会和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 2.实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轨制权力运行 机制 “自上而下”是坚持以校长为首的最高行政权力决策组 织对各院、系在维护高校秩序、控制教学质量、优化资源配置 和提高办学效益等方面的系统管理,它是对一个制度或组织的 约束和限制,目的在于保证大学沿着规范、合理、有序的轨道 运行;“自下而上”是坚持学术权力民主化和学术自由的原 则,从教师基层出发,各种提案、建议均产生于基层。由于高 一 t j2 I 2008 ̄E2,EJ上 专业学术队伍,他们直接从事着各类学术括动,对学术事务也 最有发言权。高校独特的权力运行规律在于其决策常常带有很 强的学术性,学术事务是决定高校存在的根本。但是,充分发 挥学术权力在大学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意味着对行政权力 有摒弃,相反,行政管理所特有的职责分明、管理严密的特点 使得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权力必须是也应当是大学权力结构中的 主导性权力,无此权力结构关系的支持,大学就不能成为管理 有效的组织。行政权力必须侧重于大学的宏观管理,并致力于 保障学术权力有效、合理的行使。因此,所谓“行政执行 就 是运用行政权力来保证大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学术决策的实施 与执行。 4.重建和健全校务委员会制度,创造学术权力与行政权 力共同参与学校行政事务决策的新局面 借鉴国外大学建立评议会的经验,我国高校应该建立校 务委员会作为大学行政事务的最高决策机构,充分吸收教授尤 其是没有行政头衔的教授代表参与校务委员会的决策。这不仅 能确保行政权力之外的学术权力在高校行政事务决策中占有一 席之地,而且能够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在学校重大决策中 相互制衡。这是两种权力在最高决策层的全方位结合,是一种 科学的、适合我国高校发展特点和要求的权力制衡模式。 大学是一个融学术性和行政性为一体的复杂的社会组 织,只有努力维护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均衡发展、协调的局 面,使两种权力在合理的范围和限度内发挥其应有的权力优 势,才能既保证学术权力的自由性和畅通性,又能使学校管理 高效运行,从而实现办学效益与效率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蔡贤榜我国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耦合之路径[J]. 现代教育科学,2006,(2):37-40. [2]王利民民主治校视角下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J]中 国高等教育,2005,(1 9):5-7 [3]王道红大学内部权力结构及其平衡[J】.教育与现代 化,2005,(3):53-57 [4]王燕华.我国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制衡【J】. 大学教育科学.2005,(4):20-23 [5]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 [M】王承绪,等译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 994. [6】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 9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