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CO2驱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来源:六九路网
化学工程师 2018年第06期 Chemical Engineer DOI:10.162470.cnki.23-1171hq.20180675 芏 程 师 园 域 新型CO2驱表面活性剂 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商 玮 (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要:用马来酸酐与二丙烯基叔丁基醚为原料,经酯化、磺化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CO:驱用表面活性剂 2,2,4,7,17,20,22,28一八甲基一10,14一二氧一3,6,9,15,18,21一六氧杂二十三烷一l2一磺酸钠。通过单因素实验对 酯化反应进行了条件优化,得到较优反应条件:搅拌速度800r·min-1,反应温度130 ̄C,马来酸酐与二丙烯叔丁 醇摩尔1:5,反应时间510s,收率92.15%。采用红外光谱仪确证目标产物的基本结构。新型表面活性剂临界胶 束浓度达7×lO-4mN·m-1,发泡性能良好,驱替实验表明可有效提高采收率10.5%。新型表面活性剂在提高采 收率中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合成;表面张力;CO2驱;采收率 中图分类号:TQ423_3:TE357.46 文献标识码:A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novel Co2 flooding surfactants SHANG Wei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Daqing 163318,China) Abstract:A novel CO2-driven surfactant,bis(2一(2一(tert—butoxy)propoxy)propionic acid was prepared by esteriifcation and sulfonation using maleic anhydride and di—Propy ̄maleate.The esteriifca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by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the stirring speed was 800rpm,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130 oC,the molar ratio of maleic anhydride to dipropylene terthutyl alcohol wasl:5.the reaction time was 510s and the yield was 92.15%.Infrared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confirm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target product.The new surfactant has a critical miceHe concentration of 7×10-4mN。m一 and a good foaming property.The displacement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effective recovery of oil recovery can reach 10.5%.The application of new surfactants in oil recovery is promising. Key words:surfactant;synthesis;surface tension;CO2 flooding;recovery ratio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需要开发新的 技术来从现有的石油开采油藏中开采更多的石油【¨。 1.1原料与实验仪器 NaHCO。,对甲苯磺酸,异丙醇,无水NaSO , KOH和乙醚购自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二丙烯叔 丁基醚(上海紫一试剂厂);马来酸酐,NaHSO ,季铵 盐1622溶液(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 TX500D旋滴界面张力仪(美国科诺工业有限 CO 驱是众多提高采收率方法中较有前景的技术 。 但CO:驱油过程中,受气体的滑脱效应、黏性指进以 及油藏非均质性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气窜,存在大 孔道窜流等问题【 。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界面张力, 增强发泡性能,从而大幅度的提高采收率。本文针对 CO 驱表面活性剂进行了研究,制备了一种新型表 公司);Nicolet 670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赛默 飞世尔科技中国公司);岩心驱替系统(大庆采油研 究院)。 面活性剂,并分析了其性能。 1.2表面活性剂制备 1实验部分 1.2.1 酯化反应在带有回流冷凝管和搅拌装置的 1000mL三颈瓶中,加入150mL马来酸酐和450mL 二丙烯基叔丁基醚,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N 保 护,在恒温油浴中反应12h。反应结束后取出样品, 收稿日期:2018—03—23 用NaHCO,饱和溶液反复洗涤,将有机层分离并经 作者简介:商玮(1993一),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东北石油大学,石油 与天然气工程(2016),研究方向:提高采收率。 无水Na2SO 干燥,旋转蒸发除去溶剂,即得到中间 76 商玮:新型CO 驱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2018年第O6期 产物双(2一(2-(叔丁氧基)丙氧基)丙基)马来酸酯。 1.2.2磺化反应在带有回流冷凝管和搅拌装置的 三颈瓶中,加入中间产物。将15g NaHSO,溶入500mL 水中,滴加到三颈瓶中,将混合物回流至反应完成。 2.1.2反应温度的影响酯化反应高度依赖于反应 ;温度。在催化剂用量1.5%,转速800r·min~,马来酸 酐与乙醇质量分数比为1:5的情况下,研究了温度 对单酯转化为二酯的影响。如图2所示,在较低的温 1.3结构表征 利用FTIR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波数范围 度下,转化程度也很低,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适宜 的高温可以供给反应能量并减少反应物中的水,从 4000—400cm~,光谱分辨率4cm~。 1.4表面张力测定 根据GB 5549—1985,用环法测定新型表面活 性剂溶液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 1.5 Co2驱油实验 以新型表面沿l生剂溶液进行驱替实验。岩心取 某低渗油田天然岩心,岩心直径5cm,长30em,含油 饱和度48.2%。实验步骤:(1)将岩心固定于岩心夹 持器上,抽空;(2)用泵注入盐水至饱和,并通过注入 盐水得到孔隙体积;(3)注入原油至饱和;(4)水驱至 产水率超过99%,记录原油产出量;(5)用CO 驱替 岩心,记录原油产出量;(6)注入0.4PV表面活性剂, 记录原油产出量;(7)将岩心搁置24h后,用CO 驱 ∞∞加∞如∞∞加m 0 替岩心,记录原油产出量。 2结果与讨论 2.1酯化反应条件优化 对反应参数如催化剂用量,搅拌速度,反应物摩 尔比,温度等单个因素对酯化反应过程中产物转化 率进行了考察。 2.1.1搅拌速度的影响搅拌速度对非均相系统中 的混合和传质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搅拌速度对转 化率的影响见图1。 、 辩 U 200 400 6【】U 800 lLllJ(J l200 搅拌速度/r·min 图1搅拌速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图 Fig.1 Effect of stirring speed on esteriifeation 由图1可见,在搅拌速度低于800r·min 时,增 加搅拌速度会使转化率提高,之后增长放缓。 而提高转化率。 100.O0 \ 料 甾 .曰∈ 1图2搅拌速度对酉旨化反应的影响图 Fig.2 Effect of stirring speed on esterification 2.1-3马来酸酐与二丙烯叔丁醇摩尔比的影响实 验分别以反应物摩尔比为1:l,1:3,1:5,1:10进行 实验,反应物组分的摩尔比对反应物的转化率的影 响见图3。 100.00 90.00 80.O0 料 70.0H0 盅60.00 50.0¨0 40.O0 30.O0 l:l l:3 l: l:7 l: 马来酸酐与二丙烯叔丁醇摩尔比 图3马来酸酐与二丙烯叔丁醇摩尔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图 Fig.3 Effect of molar ratio of maleic anhydride and di—propylene t—butanol on esteriifeation 由图3可见,在摩尔比为1:5时转化率达到最 大值。 2.2结构表征 清洗过的产物用于FTIR光谱表征。见图4。 由图4可见,在3255cm一处出现一H峰(来自 醇)的消失,并且在1786cm 处出现酯产物的新峰 证实产物成功制备。 , 1 1 2018年第o6期 ∞ ∞ ∞ ∞ 商O 玮:新型CO 驱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表1 CO:驱油实验 Tab.1 CO2 lfooding experiment V 。 1 O 5【儿J l【JLIlJ l5UU 2LHJU Z5【J【J 3UUL)35UU 4ULIU 由表2可见,在水驱与CO 驱的基础上,使用新 型表面活性剂后,CO 采收率提高10.5%,驱替效果 良好。 图4产物红外光谱图 Fig.4 Infrared spectrum of the product 2.3表面张力测定 不同浓度时,新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表面张力 测定见图5。 3结论 用马来酸酐与二(丙烯)叔丁醇合成了双(2一 (2一(叔丁氧基)丙氧基)丙基)马来酸脂,经磺化得到 产物作为新型表面活性剂。对其结构进行了FT— IR表征,确认了产物的结构。通过单因素实验对酯 化反应进行了条件优化,得到较优的反应条件-搅拌 速度800r·min~,反应温度为130℃,单酯与醇的摩 呈 尔比为1:5,催化剂用量1%。对表面活性剂进行了 性能测试,表面张力可达10 数量级,同时发泡能力 及泡沫质量优秀。在水驱及CO 驱的基础上,使用新 lgC 图5新型表面活性剂 一lgC关系曲线 Fig.5 Curve ofthe new surfactant 一lgC 型表面活性剂使得CO 驱采收率提高了10.5%,驱 油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祝仰文.驱油聚合物对甜菜碱降低界面张力的影响[Jj.油田化 学,2017,34(1):155—158;164. 由图5可见,双(2一(2一(叔丁氧基)丙氧基)丙 基)马来酸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 7×lO-4mN·m~,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 ( CMC)为31.475mN·m~,产品表面活性良好。 [2]宋文玲,窦韦,王玉星,等.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及其聚表二元体系 性能评价[J2.化学工程师,2016,30(8):4—7;17. [3]张海燕,陈光莹,张海波,等.碱与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的协 同作用[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3(6):93—98. 2.4 COs驱油实验 CO:驱替实验结果见表2。 前4月石化业利润增长33% 据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行业经 方面,油气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我国原油和天然 气表观消费总量2.93亿吨f油当量),同比增长 8.4%。其中,原油表观消费量2.13亿吨,同比增长 济运行继续稳中向好,全国油气和主要化学品供需 基本平稳,价格总水平涨势加强。1~4月,收入和利 润增长加快。行业主营业务收入4.23万亿元,同比 增长12.4%;实现利润总额3087.7亿元,同比增长 33.1%;生产方面,全国油气总产量1.1O亿吨(油当 5.9%,对外依存度70.7%;天然气表观消费量899.3 亿立方米,增幅15.6%,对外依存度41.5%。 效益方面,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效益回升加快; 炼油业效益波动回升,亏损企业情况好转;化学工业 效益继续向好。 量),增长0.4%。其中,原油生产继续下降,天然气增 长加快。主要化学品总产量增长约1.1%。其中,化肥 产量降幅收窄,其他重点化学品生产总体平稳;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