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课题 堂教学设计表
1.3 电子表格的数据计算 (章节名称) 学科 预计课时数 选用教材 《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第四版),重庆大学出版社 课标与学习需求分析 课程内容标准表述: 能够应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的简单统计、计算与直观表达 学习者现状: 八年级的学生对表格很熟悉,大多数同学对excel软件的简单使用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够读懂二维表,能够根据需要设计二维表的行列属性,有些同学很早接触了excel软件,能够在excel表格中输入数据和对数据进行简单统计。通过调查得知,同学们希望能够自己制作一份班级成绩总分、平均分的统计表,并列出班级同学的排名,但是大多数同学都不知道在excel中如何计算出他们的总成绩,也不知道如何计算平均分。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也拥有探索精神,因此这节课可以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同时,也由于个人知识结构、兴趣、家庭环境等因素,他们在信息技术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总的教学目标: 学生掌握掌握在excel中利用公式和函数计算出自己的总成绩、平均分成绩,初步掌握信息技术 1 授课年级 八年级 学期 课型 上 新课 本案为其中第 1 课时 1
利用小技巧给班级同学成绩进行总排名。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解决自己的疑惑和问题,满足自己的欲,进一步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并能够把这种精神带到其他课堂的学习中。 教学内容分析 知识点:1、在excel表格中,用公式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和总和 2、在excel表格中,用函数求数据的平均值和总和 3、在excel表格中,快速计算每行数据的总和 4、在word中,用函数求数据的总和 5、在金山表格中,用函数计算数据的总和 技能点:1、在表格中编辑简单的公式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和总和 2、在表格中编辑函数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和总和 3、在表格中使用技巧快速计算每行数据的总和 情感点的命名与表示(列表/框架图/流程图): 提问—>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对比、举一反三—>不断满足自己的求知欲—>知识迁移—>合作学习—>拥有利用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的意识—>综合信息素养得到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得到提高 学生情况分析 知识能力基础:八年级的学生对表格很熟悉,大多数同学对excel软件的简单使用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够读懂二维表,能够根据需要设计二维表的行列属性,大多数同学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在excel表格中输入中输入数值、文本的方法,也能够对数据进行修改操作。 2
认知风格等: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且乐于探索,具有一定的独立探索能力,对新鲜事物接收很快,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选择 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和讲授演示模式相结合 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材料选择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 2、教学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3、教学材料:教师自己制作的去年一年12个月份的水费、电费、话费、维修费等的一个表单纸质的和电子档的 板书设计 关键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学生掌握在excel表格中,用公式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和总和的方法 2、学生掌握在excel表格中,用函数求数据的平均值和总和的方法 3、学生初步掌握在excel表格中,快速计算每行数据的总和的方法 4、学生初步掌握在excel表格中,用简便的工具进行简单排序的方法 5、学生掌握在word中,用函数求数据的总和的方法 6、学生掌握在金山表格中,用函数计算数据的总和的方法
3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给定的时间里,学生利用excel运用公式和函数快速计算出每位同学的总成绩,并给同学的成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序,并形成一般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对比、举一反三 2、学生拥有知识迁移的能力 3、学生拥有利用软件处理数据、团队协作学习和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学生拥有信息素养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在表格中编辑简单的公式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和总和 2、在表格中编辑函数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和总和 难点:1、在表格中编辑函数计算数据的平均值和总和 2、在表格中使用技巧快速计算每行数据的总和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学习任务 教师带着一张之前制作好的自己一年12个月份的水费、电费、话费、维修费等的一个表单进入教室 教师苦恼:同学们,这是老师去年一年的消费情况,如果你们手上也有这样一张表格,你们打算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计算每个月的消费总额呢? 学生回答:笔算,心算,计算器,Excel电子表格等等 4
教师苦恼:我听到有同学说,笔算,也有同学说,计算器。还有同学说,我们上节课学的Excel电子表格。不错,大家的思维很活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种计算方式分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适用,笔算、心算,都是我们人去计算,那肯定只能是相对简单的计算,毕竟我们人的计算能力还不是很强大;计算器可用于相对复杂的计算;但是如果我们面临的是大量且很复杂的数据,比如咱们年级上个月的月考成绩,如果用人力和计算器去算就会显得非常的麻烦,这个时候,Excel电子表格将是我们最佳的选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神奇的软件——Excel。让它来帮助我们快速计算大量繁复的数据。 二、启发探究:(这一环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电子表格呈现在屏幕上) 教师提问:你们在计算器上是怎么计算几个数字的总和的? 学生回答:就是先输入一个数字再按“+”号之后再输入数字如此,最后再输入一个“=”,就得到最后的结果了。 教师回答:是的,无非就是依次输入数据和运算符,最后输入等号就可以了。 教师提问:那我们可不可以在excel中也这样计算几个数字的总和呢? 环节一:按照计算器的输入方式计算每行的数据的总和(教师下发excel表格,学生自己探究(时间3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3分钟过去了,大家算出来了吗? 学生回答:老师,不行,计算不出来。(让学生记忆深刻,在excel中是不能够这样计算的) 教师回答:是的,确实不行,老师给大家买了个关注。那怎样excel才帮我们计算
5
呢?下面让老师演示给你们看怎么让excel帮我们计算。 教师广播演示 教师讲解:其实在excel中,计算几个数据的总和与你们在计算器中计算几个数字的的步骤是一样的,只是略有区别而已,在选中表格后,只需把“=”在最前面输入,然后按照在计算器中的数据输入顺序依次输入数据,最后按“enter”键,便可得到几个数据的总和。同学们自己再试试! 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讲解,自己动手做。(时间2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算出结果了没? 学生回答:算出结果了。 教师回答:呵呵,但是同学们想一想,若是数据很多,我们还要手动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输入吗?那样是不是很麻烦啊?而且还很容易出错! 学生回答:是的 环节二:教师广播演示,如何定位单元格 教师介绍:现在我来演示一种简便的方法,那就是用单元格的名称替换数据,怎么定位到要用的这个数据呢,我们要用横纵坐标的知识来定位,比如说这个数据,它的列是第L列,橫行是第4行,那么我们就定位到L4这个单元格了,输入L4代替代替之前的数据,是不是要简单点啊?同学们都听懂了吗? 学生回答:是的
6
环节三:同学们用函数计算一行数据的总和(同学们动手自己做(时间2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做的过程中,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刚才那个办法解决了容易出错的问题,但如果每行有很多的数据,我们一个单元格一个单元格的输入,同样也显得很麻烦啊?有不有更简单的方法呢?同学们思考一下 同学们思考(30秒) 教师提示:其实Excel的开发人员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现成的函数,帮助我们快速计算。大家可以看一下“插入”菜单里是不是可以运用表格上的工具呢,大家找找。 同学回答:上面有个求和的按钮 教师提示:不错,大家可不可以把下面的小的倒着的三角形点开,看看里面有些什么 同学回答:有求和、平均值、计数、最大值、最小值、其他函数 教师回答:是的,是不是我们就可以用这些函数计算平均值,求和,最大最小值等等呢? 学生回答:是的 教师提问:我们应该怎么运用这个求和函数呢?下面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探索一下如何使用函数快速计算综合。待会请一个同学上来给大家演示。 同学们自己探究一下使用函数计算总和或者相互讨论(时间5分钟) 学生演示,教师总结难点(3分钟) 学生探索 计算机辅助 教师指导 7
一位学生上台来展示如何全班广播。 运用函数对数据进行操作。 如有同学完成这项操作请同学完成演示,如无则由老师演示操作方法。 (2分钟后) 教师提问:同学们有人算出来了吗? 学生回答:...... 环节四:偷懒小技巧,教师解说并演示。 教师在一旁帮助学生完成展示,并在一旁解说学生演示的过程。学生演示完毕后,教师补充一点,如果想在其它地方存放计算的数据该怎么样操作等。 教师回答:其实老师10秒钟就计算出来了,大家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快吗?这里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技巧,大家可以看到这个表格的数据还不是很多,夸张一点,如果有10年,甚至100年的数据,我们要一个一个点函数,同样非常麻烦。大家注意看,老师现在鼠标选择了总和的第一个单元格,鼠标呈空心+的状态,这个单元格不仅存放了总和,还记录这个单元格所使用的函数,看,我把鼠标朝右下角移动,到角落的位置是,它变成了实心+,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向下拖动,快速计算每行数据了,Excel会为我们自动沿用第一个单元格里的函数,计算下面每行数据。 大家明白了吗,老师在各大家四分钟的时间,去完善自己的任务,完成后,大家把
8
文件保存在D盘,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并提交到教师机上面来。 环节五:作业的完成与提交。 教师提问:很不错,大家都顺利的完成了作业。下节课,我们将给大家上“数据分析”的内容,处理大家的成绩表,对成绩进行计算,排名,统计等。那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三、总结及课外实践活动布置 今天我们的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在excel表格中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简单运算的基本技能。其实一个每一份表格都需要同学们付出努力,在不断地探索中求出数据的总和和平均值。 课后每个同学可以尝试完成如下任务:在word和金山表格中尝试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求班级同学的成绩总和和平均分,看看这些软件的功能的强大。
9
教学流程图 10
课堂准备 课堂导入:利用自己想知道 自己的去年的支出表单引出 个性化教学
11
引导学生思考怎么在excel中对数据进行计算 环节一:学生尝试运用在计算器中计算数据和的方法解决在excel中计算数据总和的方法 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运用数学方法计算数据的总和 实践探究 层层环节四:教师讲解如何快速计算每行数据,学环节三:教师提示有关函数的内容。学生自主老师引导学生进环节二:教师讲解定位单元格,单元格替换具教师解说,补充讲解,学生完善作业。 组织学生进行协作任务七:学生按照要求提交作品 知识点回顾
(此处请填写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和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的调整等教学设计亮点) 1、采用了分层教学,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深入一步的探究学习; 2、学生间可以相互讨论,进行互相帮助及协作学习; 作业设计及检测 12
(此处请填写检测题内容及预期错误与处理方法) 任务由老师由浅入深的一个一个提出,分为六个任务: 任务一:学生尝试运用在计算器中计算数据和的方法解决在excel中计算数据总和的方法 任务二: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运用数学方法计算数据的总和 任务三:学生利用新的方法即用表格的名字替代数据输入的方法计算数据的总和和平均值 任务四:学生利用excel表格的函数工具计算数据的总和和平均值 任务五:学生自己探究使用函数公式计算总和和平均值或者相互讨论 任务六: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行探究快速计算多行数据的总和及平均值 在学生完成任务时,老师一边演示,一边指导,从学生的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 13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