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图目瞳眍弱囤 醒脑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组: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生理盐水 马思俊 222334江苏东海县桃林中心卫生院 良反应均在停药后1周内消失,未予特殊 处理。 讨论 250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Oral静滴,1 次/日,4周1疗程。抗高血压、抗感染、 降脂、降糖等药物使用两组相同。两组脱 水、降低颅内压使用甘露醇和呋塞米,禁 用其他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E,大剂量 维生素C等。 疗效判断标准:按照1995年全国第 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致 死、致残的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 摘要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 化的加快,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多,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明显提高。脑动脉粥 样硬化是脑血管病的主要病因。急性脑 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的缺血半 暗带组成,中心坏死区由于完全性缺血导 致脑细胞死亡,脑缺血急性期坏死区从缺 血中心区逐渐向周边半暗带扩展,但缺血 半暗带仍存在侧支循环,可获得部分血 供,为可逆性损伤,脑细胞仍具备短暂的 生存能力,若在治疗时间3~6小时内接 受溶栓治疗,血液能得到迅速的恢复,缺 血半暗带神经元细胞功能也随之恢复。 因此,如何处理发病7天内的急性脑梗死 患者,以及选用何种药物治疗是临床医师 所面临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 组: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 250ml静滴,l;L/日,4周1个疗程;对照 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疗 效。①分为基本治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减少91%以上;②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 分减少46%~90%;③有效:神经功能缺 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效:神经功 能缺损评分减少<17%,或病情加重甚至 死亡。基本治愈+显效+进步为有效率。 治疗前及第7、14、21、28天检查血、尿常 组: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加入生理盐水 250ml静滴,1;L/日,4周1个疗程。结 果:治疗组有效率86.8%,对照组 62.3%,两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 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规、凝血酶谱、肝、肾功能,观察两药的不 良反应,并详细记录。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结果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醒脑静注射液 疗效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 】9.】83 醒脑静注射液主要由麝香、冰片、郁 金、山栀等药组成,其中麝香气味芳香. 善于走窜,能通诸窍不利,开经络之壅滞, 散热结,辟恶气,为通窍醒脑之要药;冰片 辛香走窜,助麝香通诸窍,性凉,长于泻火 毒,散热结,具有清热解毒之功;郁金性苦 寒,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化痰开郁,并 能协同二药开窍通络;山栀性味苦寒,芳 香开窍,清热解毒、清理上焦痰瘀热邪。 四药合用,以奏开窍醒脑、安神定志、清热 解毒、镇惊止痛、凉血行气之功 J。醒脑 静具有镇静、抗惊厥、镇痛、解热、抗炎、增 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起 双向调节作用,具有增进大脑功能.改善 精神神志状态的作用,可解除患者的烦 临床疗效:治疗组痊愈率及有效率明 资料与方法 显优于对照组,经 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P<0.05)。4周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008年5月一2011年5月收治急性 脑梗死患者106例,按照1995年全国第4 届脑血管病会议提出的脑梗死诊断标 治疗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比较: 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显 著低于对照组(tl=2.698,P<0.05)。见 表2。 准…,选择发病在1周内,经头颅cT或 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住院患 者。类型分为心源性脑栓塞、脑血栓形 成、部分患者为腔隙性脑梗死。采用随机 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发现血压下降、 出血及神经不良反应等明显的药物不良 反应,治疗组轻度血白细胞减少4例,尿 素氮轻度上升2例(7.6mmol/L),肝功能 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 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48~87岁,平 均62±5岁。其中不同程度意识障碍18 例,语言障碍35例,肢瘫/感觉障碍50 例。对照组53例,男34例,女19例;年 龄49~82岁,平均61±4岁。其中不同 程度意识障碍16例,语言障碍33例,肢 谷丙转氨酶(AIJrr)轻度上升3例(55U/ L);对照组血尿素氮轻度上升3例。不 瘫及感觉障碍4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 病程、症状与体征、过去史等方面差异无 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已排除 脑出血、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全身严 重并发症及精神疾病。 研究方法:治疗组:醒脑静20ml溶于 氯化钠注射液250ml+低分子右旋糖酐 5O0ml静滴,1次/日,4周1疗程。对照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第19期(第14卷总第310期)193 论著・社区中医药 CHIN£SE COMMUNi DOCT0RS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6O例疗效观察 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日, 胡猛 用 。红花主要功能为抑制血栓形成、扩 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等 。丹红注射液主 连用10天。 235115安徽淮北市濉溪县四铺中心卫生院 摘要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 疗效判断标准 』:(1)心绞痛症状疗 要有效成分为丹参酮、丹参酚酸、红花黄色 素等,通过抗凝抗聚,稳定斑块,防止动脉硬 化的作用而减少心绞痛的发生 J。 效标准:①显效:心绞痛消失或发作次数 减少980%以上;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 数减少50%一80%;③无效:心绞痛次数 减少≤50%。(2)心电图疗效标准:①显 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不稳定 本观察表明,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 性心绞痛在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两方面 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 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常规治疗,治疗组 加用丹红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 效:静息心电图正常或者大致正常;②有 效:缺血性sT段恢复0.05mY以上或主 的疗效显著,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 绞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8:282. 状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要导联T波变浅50%以上;③无效:sT段 低平或T波倒置无好转。 统计学处理:采用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 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 19.184 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M].北京:北京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0:59—60. 3 Zaman AG,Halft G,Worthlay H,et a1.The 心绞痛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心绞痛 症状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不稳定型心绞痛为急性心肌梗死和 计学意义(P<0.05),见表1。 role of plaque rupture and throm—bosis in COl'- 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状态,有极高的心脏 意外危险性,可以导致患者发生猝死,及 时有效地治疗不稳定的心绞痛意义重大。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治疗不 稳定性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讨onary heart disease[J].Atheroselemsis,2000, 149(2):251—286. 心电图疗效比较:治疗组心电图疗效 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论 4管高峰,华先平,王琳,等.丹红注射液对动 脉粥样硬化家兔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的 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4): 3O4—3o6.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易损斑块的破裂 以及冠脉痉挛致血管内皮受损,凝血系统 活化,诱发腔内不完全阻塞性血栓或内膜 损伤诱发血管痉挛I3 J。丹红注射液由丹 参和红花两种药效成分组成,丹参可抑制 5高润霖,吴宁,胡大一,等.心血管病治疗指 南和建议[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19. 2010年8月一2011年12月收治不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临床诊断符合 相关文献的标准…。排除合并心肌梗 死、有明显的心力衰竭症状、有严重心脏 外其他器质性疾病等患者。其中男81 例,女39例;年龄43—75岁,平均62.6 岁;病程1—6年,平均2.2年。随机分为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o例,两组在性别、年 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6高管峰,华先平,王琳.丹红注射液对动脉 粥样硬化家兔血管壁炎症的影响.中西医 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扩张冠状 动脉,加速血流,并对氧自由基有清除作 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1O):884一 886. 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卧床休息,持 续低流量吸氧,镇静、止痛、抗凝、扩冠、调 脂、降血压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 丹红注射液20 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 躁、谵妄等精神症状。醒脑静注射液可显 著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脑脊液中内 源性致热原、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脑神 经细胞凋亡、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保 护脑细胞、降低中风面积、缩短昏迷时间 及退热,起到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本组观 察表明,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使用醒脑静 治疗,与常规药物对照疗效比较,治疗组 基本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 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证实醒脑静治疗 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1995) [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 383. 2陈寿权.醒脑静对家兔脑缺血一再灌注时 TNF、IL一1、IL一6水平及脑超微结构影响 的实验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2,20 (11):637—639. 194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第19期(第14卷总第3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