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习题集及答案⼀名词解释1、⾮直线性系数
2、年第30位最⼤⼩时交通量3、超⾼4、横净距5、导流路6、道路红线7、路拱
8、曲线加宽(⼜称弯道加宽)9、施⼯⾼度或填挖⾼度10、交织段长度11、道路⽹密度12、道路⾯积密度13、交通量14、城市道路横断⾯15、路肩16、变速车道17、平曲线18、横向⼒系数19、渠化交通20、停车视距⼆填空题
1、⼀条车⾏道宽度原则上由设计车辆车⾝宽度和组成。2、汽车在平曲线上⾏驶时的横向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的⼤⼩。
3、⾏车视距指从车道中⼼线上1.2m的⾼度,能看到该车道中⼼线上⾼为0.1m的物体顶点的距离,是该车道中⼼线量得的长度。是确保⾏车安全、快速、增加⾏车安全感、提⾼⾏车舒适性的重要措施。具体包括:、会车视距、超车视距、错车视距、避让障碍物视距等五种。4、路拱坡度的确定应以有利于和保障⾏车安全平稳为原则。
5、交通岛:⼀般⾼出路⾯15~25cm,有⾏⼈通过时为12~15cm。按其作⽤不同可分为⽅向岛、分隔岛、、安全岛等。
6、左转车道长度应为停车排队长度与之和。
7、城市道路⾬⽔排除系统包括:明式系统、和混合系统。
8、匝道的计算⾏车速度主要是根据、转弯交通量的⼤⼩以及⽤地和建设费⽤等
条件选定。
9、站⼀般设有若⼲条公交线路,上、下车及换乘的乘客较多,在布置上应注意保护乘客、⾏⼈和车辆的安全,尽量避免使换车乘客穿越车⾏道,同时使换乘步⾏距离最短。
10、为减少⾼架道路对沿街建筑通风、采光、噪声的不利影响, ⾼架道路边缘距房屋⾄少应有 7m的距离, 故⾼架道路不宜选在沿街为的道路上。
11、平曲线指的是在平⾯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
12、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地点或某⼀断⾯的车辆数量或⾏⼈数量.前者称车流量,后者称⼈流量。
13、汽车在既有纵坡⼜有弯道的路段上⾏驶时,曲线内侧⾏车轨迹较道路中线处短,因⽽车⾏道内侧的
纵坡相应⼤于道路中线处的设计纵坡;⼜由于半径⼩的曲线上有超⾼,故车⾏道外侧纵坡常⼤于道路的设计纵坡;为了保证汽车在⼩半径曲线路段上安全⽽不降速⾏驶,应将弯道处的纵坡。
14、道路定线质量还在很⼤程度上取决于采⽤的定线⽅法,常⽤的有和纸上定线两种⽅法。
15、右转车道长度包括和直线段两部分。
16、使⼈、车分离,各种车辆各⾏其道,互不⼲扰,顺序⾏驶,在道路上划线,
⽤绿地和交通岛来分隔车道,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流那样,顺着⼀定的⽅向,互不⼲扰的流过。
17、⽴体交叉按照交通功能分为:分离式⽴交和⽴交。
18、在匝道与正线连接的路段,为适应车辆变速⾏驶的需要,⽽不致影响正线交通所设置的附加车道称为。
19、停靠站的布置形式有:沿路侧带边设置和沿两侧边设置。20、标⾼计算线⽹主要有、圆⼼法、等分法和平⾏线法4种。21、中国的城市道路⼀般分为四类:()。
22、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地的规划控制线,即()的分界线。23、城市交通对道路的基本要求:()。24、交通流的三项标志:()25、通⾏能⼒按车流状态,分为()26、城市道路的结构形式:()27、道路横断⾯设计依据:()28、机动车道的设计包括:()
29、⽴体交叉按结构物形式分类:();按交通功能分类:()30、互通式⽴体交叉分类:()
31、汽车在平曲线上⾏驶时的横向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的⼤⼩。
32、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者半径相差较⼤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设置的⼀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叫()。
33、道路平⾯线性设计步骤是:1();2选择并计算平曲线;3编排路线桩号;4绘制平⾯图。
34、为了使路线顺适,⾏车安全平稳,路容美观等原因,需要在路线纵坡转折处设置曲线使之缓和,这种曲线称为()。
35、从直线段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路段具有超⾼单向横坡的过渡段称为(),为了()和()对其加以规定。
36、缓和曲线的作⽤有()、()、()。37、交叉⼝的附加车道包括()、()、()。
38、⾼峰⼩时⼀个信号周期进⼊交叉⼝左转车辆多于()或()辆⼩汽车应增设左转专⽤车道。39、交叉⼝设计应根据相交道路的()、()、()、()、()、()及()等进⾏。40、标⾼计算线⽹主要有()法,()法,()法和()法。三判断题
1.城市道路的布局、线形、路型和宽度,除了满⾜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外,还要满⾜许多⾮交通性的要求,如排除地⾯⽔,埋设⼯程管线,通风、⽇照、绿化、防⽕、防震以及城市景观等。()2.计算⾏车速度是车辆道路实际⾏驶车速。()
3.设计⼩时交通量可以参照其他类似城市规模的道路交通资料作为设计⼩时交通量。()
4.道路横断⾯设计⼀般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但有时可超越这个范围。()5.路肩是靠近车⾏道加铺路⾯结构层的部分与路缘带之和。()6.横向⼒系数越⼤,乘客感觉越不舒服。()
7.汽车在城市道路坡道上⾏驶主要注意汽车轮胎与路表⾯见得摩擦⼒不够产⽣的滑溜现象即可。()
8.交叉⼝处车辆和⾏⼈纵横交织,交通安全条件最差,在不⾄⾏⼈过分绕⾏时,可适当减少⼈⾏道设置。()
9.收费站通常设在主线上。()
10.经常有雾的地区的平⾯交叉⼝必须设置照明。()
11.⽅格⽹式路⽹的缺点是易造成中⼼交通压⼒过重,其交通机动性较差,如在⼩范围内采⽤此种形式,则容易造成许多不规则形的街坊。()
12.城市道路横断⾯的四种基本形式中,四块板在交通安全、⾏车速度、照明、绿化等⽅⾯都表现⾮常好的性能。()
13.交通流的三项标志:车流量、车流密度、车速。()14.车速⾼的道路上,路拱坡度宜⼩,但应便利排⽔。()
15.⼀般情况下,在发⽣横向倾覆之前先产⽣横向滑移现象,因此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横向滑移,同时也就保证了横向倾覆的稳定性。()
16.停车视距和会车视距均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构成。()17.车辆交叉通过时,其交叉⾓度越接近直⾓越不利。()
18.互通式⽴交的特点是车辆可转弯⾏驶,全部消灭了冲突点,各⽅向⾏车⼲扰较⼩,但⽴交结构复
杂,占地多,造价⾼。()
19.道路转弯处的灯具不可以安装在直线路段灯具的延长线上,以免使司机误认为是道路向前延伸⽽导致事故。()
20.⾮机动车和⾏⼈可以在⾼架道路上通⾏。()四选择题
1.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道路⾯积密度应在__________之间。()A.5%~15%B.8%~15%C.10%~15%D.15%~20%
2.互通式⽴体交叉分类中不包括()A.部分互通式⽴交B.完全互通式⽴交C.环形⽴交D.定向⽴交
3.下列哪项不是纵断⾯设计的要求()A.⼒求设计线与地⾯线相接近,增加⼯程量B.线形平顺,保证⾏车安全、迅速C.保证道路两侧街坊和路⾯⾬⽔的排除
D.道路设计线要为城市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提供有利条件4.以下哪项不是渠化的主要作⽤()A.缩⼩交通流交叉⾯积,⾏车有规律B.减⼩交叉⾓C.为了道路的美观D.使各⽅⾯车辆各⾏其道
5.以下关于⼈⾏横道的⽅向设置说法不正确的是()A.垂直于道路使⾏⼈过街距离最短B.应尽量增⼤交叉⼝⾯积C.斜向交叉考虑⾏⼈习惯
D.多数⼈⾏横道应平⾏相交道路设置6.环道外缘⽯平⾯多做成()A.反向曲线B.圆弧线C.复曲线D.直⾓
7.棋盘式道路⽹的缺点是()
A.⾮直线系数较⼤B.交叉⼝多C.道路间距较⼩D.改建难度⼤
8.⼀条车⾏道的宽度有因素确定。()A.车⾝宽度B.⾏车速度C.道路等级D.分隔带宽度
9.城市道路与公路不⼀样,通常不设(不包含特殊路段)。()A.路肩B.分车带C.路测带D.路缘⽯
10.下列哪项不是左转匝道半直接式的通⾏⽅式()A.右出左进B.右出右进C.左出右进D.左出左进
11.城市道路横断⾯布置形式选择时,城市快速路适宜选择断⾯形式。()A.⼀块板B.两块板C.三块板D.四块板
12.下列选项哪个不是缓和曲线的特征()A.曲率不发⽣变化,便于车辆⾏驶B.离⼼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C.超⾼横坡度逐渐变化,⾏车更加平稳D.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13.从乘客的舒适出发,横向⼒系数µ值最好不超过()A.0.1B.0.2C.0.3D.0.4
14.下列关于交叉⼝说法错误的是()
A.交叉⼝的车道数不少于路段上的车道数B.交叉⼝的车道数最好⽐路段上的车道数多设⼀条C.主要道路⽅向进⼊交叉的车道数等于驶出交叉的车道数D.驶出⽅向的车道数少于进⼊交叉的直⾏车道数
15.车辆交叉通过时,其交叉⾓度越接近直⾓越有利,这不可以()A.减少可能发⽣冲突的路⾯⾯积B.⼤幅度缓解交通拥堵
C.使车辆通过交叉点的时间最短D.易判断被交叉车辆的通过速度16.交叉⼝的竖向设计叙述错误的是()
A.相同等级道路相交,维持纵坡不变,改变横坡度B.纵坡度宜不⼩于2%
C.交叉⼝竖向设计标⾼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标⾼协调⼀致D.设计时⾄少应有⼀条道路的纵坡⽅向背离交叉⼝,以利于排⽔17.⽅格式道路⽹的主要缺点是()A.对⾓线⽅向交通不便B.市中⼼区交通集中C.道路间距较⼩D.改建难度⼤
18.汽车⾏驶时的理论轨迹为()A.⼆次抛物线B.⾼次抛物线C.回旋曲线
19.苜蓿叶式⽴交交叉⼝的通⾏能⼒⼀般为(B )辆/⼩时。()A.13000~15000B.9000~13000C.6000~8000D.5000~7000
20.互通式⽴体交叉分类中不包括()A.部分互通式⽴交B.完全互通式⽴交C.环形⽴交D.定向⽴交
21.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道路⾯积密度应在__________之间。(A.5%~15%
B )B.8%~15%C.10%~15%D.15%~20%
22.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延续下来的道路⽹布局属于(B )A.棋盘式 B.放射式C.⾃由式D.混合式
23.棋盘式道路⽹的缺点是( B )A.⾮直线系数较⼤ B.交叉⼝多C.道路间距较⼩D.改建难度⼤
24.⽅格式道路⽹的主要缺点是( A )A.对⾓线⽅向交通不便B.市中⼼区交通集中C.道路间距较⼩D.改建难度⼤
25.下列那种不是国内外常见的城市道路⽹结构形式:( D )A ⽅格⽹式B 放射环式C ⾃由式D 蜘蛛⽹式
26.⽅格⽹式路⽹的主要优点:( B )A 不拘⼀格,充分结合⾃然地形B 交通分散,灵活性⼤C 道路功能明确
D 有利于市中⼼区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27城市道路横断⾯设计⼀般⽤的地形图的⽐例尺是(C)。A、1:1000B、1: 500C、1:100D、1:50
28⼀条车⾏道的宽度有( A)因素确定。A. 车⾝宽度B. ⾏车速度C. 道路等级
D.分隔带宽度
29城市道路横断⾯布置形式选择时,城市快速路适宜选择(D)断⾯形式。A、⼀块板B、两块板C、三块板D、四块板
30汽车⾏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C )A.⼆次抛物线B.⾼次抛物线C.回旋曲线
31设计⼀条城市⾃⾏车道的宽度应为(B)m。A、1.5B、1.0C、0.8D、0.6
32下⾯哪种形式不是城市断⾯的常见形式(D)A、单幅路B、双幅路C、四幅路D、五幅板
33城市道路与公路不⼀样,通常不设(A)(不包含特殊路段)。A、路肩B、分车带C、路测带D、路缘⽯
34路测带不包括(B)A、⼈⾏道B、车⾏道C、绿化带D、公⽤设施带
35路缘⽯的形状不包括(D)A、⽴式B、平式C、斜式D、组合式
36确定道路⼩时交通量时,可选取第(C)位⼩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依据A、10B、20C、30D、40
37、苜蓿叶式⽴交交叉⼝的通⾏能⼒⼀般为(B )辆/⼩时A 13000~15000B 9000~13000C 6000 ~8000D 5000~7000
38、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交形式选择的因素( A)A ⼈为因素 B⾃然条件 C交通条件 D环境条件
39、下列哪项不是左转匝道半直接式的通⾏⽅式(D )A右出左进 B 右出右进 C左出右进 D左出左进40、⽅格式道路⽹的主要缺点是(A )A 对⾓线⽅向交通不便B 市中⼼区交通集中C 道路间距较⼩D 改建难度⼤
41、互通式⽴交根据其⽴交完善程度和⼏何形式的不同,可分为(C )种形式A1 B2 C3 D 4
42、⽴体交叉是利⽤跨线构造物是道路与道路在不同(B )相互交叉的连接⽅式。A⾼度 B标⾼ C空间 D距离
43.互通式⽴体交叉分类中不包括( D )。A 部分互通式⽴交B 完全互通式⽴交C 环形⽴交D 定向⽴交
44.⾼速公路同其它各级公路交叉,在控制出⼊的地点通常设( A )。A 互通式⽴体交叉B 分离式⽴体交叉C 环形交叉D 定向Y 形交叉
45.影响⽴交形式选择的因素中不包括( A )。A 地形条件
B ⾃然条件C 环境条件D 交通条件
46.城市道路规定进⼊交叉⼝的交通量达4000辆/⼩时~6000辆/⼩时(⼩汽车),相交道路为⾄少为( C )车道以上,才适合采⽤互通式⽴体交叉。A ⼆B 三C 四
D 五 47.公路在⼤城市、重要⼯业区周围⽴交的间距为( B )。A 4km ~8kmB 5km ~10kmC 10km ~15km
D 15km ~25km 48.下列⽴体交叉的类型中属于按结构物形式的为( A )A 下穿式B 互通式C 分离式
D 定向式 49.下列选项哪个不是缓和曲线的特征 ( )A 曲率不发⽣变化,便于车辆⾏驶;B 离⼼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C 超⾼横坡度逐渐变化,⾏车更加平稳;
D 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50.当平曲线半径⼩于( )时,平曲线应设置超⾼。A ⼀般最⼩半径B 不设超⾼最⼩半径C 极限最⼩半径
D 极限最⼤半径 51.公路弯道加宽⼀般在( )进⾏。A 外围B 内侧C 两侧
D 边侧 52.缓和曲线线形常采⽤( )线形。A 回旋曲线B ⼆次抛物线C 螺旋线D 直线
53.下列关于缓和曲线的叙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理作⽤感B 消除了曲率突变点
C 与圆曲线相⽐,缓和曲线计算及测设均较简单D 使平⾯线布置更加灵活、经济、合理
54.当道路纵坡度⼤于5%时,为了⾏车安全和便利,其坡段长度需要加以限制,并相应设置坡度不⼤于( )的缓和坡段。A.1~2%B.2~3%
C.3~4% D4~5% 55.下列关于横向稳定性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汽车在平曲线上⾏驶时的横向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横向⼒系数值的⼤⼩B. 装载过⾼时可能发⽣倾覆现象。C. 横向倾覆条件是2gX bG h µ=≤
D. 横向滑移的条件是hXG µ?=≥
56.下列关于视距说法错误的是 ( )
A 是确保⾏车安全、快速、增加⾏车安全感、提⾼⾏车舒适性的重要措施B 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错车视距、避让障碍物视距等五种。C 会车视距长度不应⼤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D 停车视距由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构成 57.下列哪项不是纵断⾯设计的要求( )A ⼒求设计线与地⾯线相接近,增加⼯程量B 线形平顺,保证⾏车安全、迅速C 保证道路两侧街坊和路⾯⾬⽔的排除;
D 道路设计线要为城市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提供有利条件;58.从乘客的舒适出发,横向⼒系数µ值最好不超过 ( )A 、0.1B 、0.2C 、0.3D 、0.4
59.从汽车营运经济性出发,横向⼒系数µ值以不超过( )为宜。A 、0—0.05B 、0.05—0.10C 、0.10—0.15
D 、0.15—0.20
60.两辆对向⾏驶的汽车在同⼀车道上相遇,及时制动并停车所必须的安全视距称为----会车视距。其长度不应⼩于停车视距的( )倍。A 、1B 、2C 、3D 、4
61.长路堑地段以及其它横向排⽔不畅的路段,为了保证排⽔,均应设置不⼩于( )的纵坡。A 、0.1%B 、0.2%C 、0.3%D 、0.4%
62.城市道路中,对凸形转坡处,⼀般规定当主要及⼀般交通⼲道两相邻纵坡度代数差应该满⾜ ( )A 、ω>0.5%B 、ω>1.0%C 、ω>1.5%
D 、ω>2.0% 63.汽车在曲线上⾏驶时稳定性的条件( )Ah µ?≤ B2gbh µ≤C2h µ?≤ Dgb h µ≤
64.以下哪项不是渠化的主要作⽤ ( )A. 缩⼩交通流交叉⾯积,⾏车有规律。B. 减⼩交叉⾓。C. 为了道路的美观D. 使各⽅⾯车辆各⾏其道。
65.车辆在交叉⼝处会形成交错点,其中对交通影响最⼤的是 ( )A. 冲突点B. 会合点C. 分叉点
D. 交叉点 66.下列关于交叉⼝说法错误的是( )
A. 交叉⼝的车道数不少于路段上的车道数B. 交叉⼝的车道数最好⽐路段上的车道数多设⼀条C. 主要道路⽅向进⼊交叉的车道数等于驶出交叉的车道数D. 驶出⽅向的车道数少于进⼊交叉的直⾏车道数67.以下关于⼈⾏横道的⽅向设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垂直于道路使⾏⼈过街距离最短B. 应尽量增⼤交叉⼝⾯积C. 斜向交叉考虑⾏⼈习惯
D. 多数⼈⾏横道应平⾏相交道路设置
68.车辆交叉通过时,其交叉⾓度越接近直⾓越有利,这不可以 ( )A.减少可能发⽣冲突的路⾯⾯积B.⼤幅度缓解交通拥堵
C.使车辆通过交叉点的时间最短D.易判断被交叉车辆的通过速度
69.减少车流的分流、合流⾓度,⼀般该⾓度应控制在( )度的范围内A.20~25B.15~20C.10~15D.25~30
70.交通岛的分类不包括以下()A.⽅向岛B.中⼼岛C.安全岛D.分流岛
71.平⾯交叉在需要加速合流和减速分流处,应设置加速的或减速的变速车道。变速车道宽度为()⽶A.3.0~3.5B.2.5~3.0C.1.5~2.0D.4.0~4.5
72.环道外缘⽯平⾯多做成()A.反向曲线B.圆弧线C.复曲线D.直⾓
73.城市道路交叉⼝内的设计速度应按各级道路设计速度( )计算
A.0.7~0.9倍B.0.5~0.7倍C.0.3~0.5倍D.1.0~1.2倍
74.交叉⼝转⾓处的缘⽯宜做成()A.圆曲线B.直⾓
C.圆曲线或复曲线D.直⾓或复曲线
75.⾼峰⼩时⼀个信号周期进⼊交叉⼝左转车辆多于()辆⼩汽车应增设左转专⽤车道。A.3或4B.2或3C.4或5D.6或7
76.机动车车道数⼤于或等于-----条或⼈⾏横道长度⼤于-----m时宜设安全岛()A.5 30B.6 30C.6 20D.5 20
77.交叉⼝的竖向设计叙述错误的是()
A. 相同等级道路相交,维持纵坡不变,改变横坡度B. 纵坡度宜不⼩于2%
C. 交叉⼝竖向设计标⾼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标⾼协调⼀致D. 设计时⾄少应有⼀条道路的纵坡⽅向背离交叉⼝,以利于排⽔五简答题
1.填上图中交错点的名称。
2.车辆交叉通过时,其交叉⾓度越接近直⾓越有利,为什么?3.简述环形交叉⼝的优缺点。
4.公交车辆中途停靠站⽐较合理的间距:市区⼀般以500m~800m左右为宜;郊区为1000m左右;在交
叉⼝附近设站时,为了不影响交叉⼝的交通组织和通⾏能⼒,⼀般应离开交叉⼝50m左右。交通量较少的道路,站位距交叉⼝不得⼩于30m。为什么?
5.怎样解决城市道路照明节能的问题。
6.城市道路的结构形式⼀般有哪些?7.左转车道的设置⽅法有哪些?8.⽴体交叉有什么优越性?
9.⾃⾏车与轨道交通换乘是指在⼀次出⾏中将⾃⾏车和轨道交通相结合起来。实⾏⾃⾏车与轨道交通换乘的好处是什么?
10.什么是⾼架道路?其设计条件是什么?11.交叉⼝竖向设计的⽬的和原则?12.如何确定标⾼计算线⽹?
13.城市道路环形交叉⼝中⼼岛的形状?如何布置?14.什么是超⾼?超⾼的坡度如何确定?
15.城市道路分为哪⼏个层级?其主要功能是什么?16.什么是⾏车视距?⾏车视距分为哪⼏种?17.纵断⾯设计有那些要求?
18.什么是最⼤纵坡,其设计值应考虑那些因素?19.为什么要设置竖曲线,竖曲线有哪些分类?
20.左转车道设置的⽬的和⽅法?左转车道的长度怎样设定?21.简述环形交叉⼝的优缺点。22.如何勾绘和调整等⾼线?23.城市道路的性质是什么?24.城市道路的组成和功能是什么?25.路侧带的主要功能是是什么?
26.设计⼩时交通量可以根据哪⼏种⽅法确定?,并解释s包括的内容
27.解释各物理量的含L=1+s=1+vt+kv2+l
28.机动车道的设计包括什么?车⾏道宽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什么?车⾏道条数的确定取决于什么?29.中国的城市道路⼀般分为哪四类?
30.城市道路横断⾯根据车⾏道布置形式分为⼏种类型?31.什么是增长交通量、吸引交通量、发展交通量?
32.什么是折线型路拱?它有哪些优点和缺点?适⽤于哪种路⾯?33.匝道的特性有哪些?34.什么是⽴体交叉?
35.城市道路横断⾯设计原则是什么?36.何种情况下宜采⽤⽴体交叉?37.⽴体交叉的优点有哪些?
38.匝道的设计速度要考虑什么因素?
39.城市道路的结构形式⼀般有哪些?40.城市道路横断⾯设计原则是什么?41.道路横断⾯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2.交通流的三项标志是什么,它们的定义分别是什么?43.⽴体交叉按交通功能可分为哪⼏类,其各⾃的特点是什么?44.匝道的计算⾏车速度主要是根据确定的?45.影响⽴体交叉选择的因素都有什么?46.如何进⾏⼈⾏道铺装?
47.⾃由式城市道路有哪些有缺点?
48.进⾏城市道路横断⾯综合布置时,应考虑哪些原则?49.什么是缘⽯?应怎样设置?50.什么是分车带?其功能是什么?六计算题
1.某中等城市交通⼲道计算⾏车速度为40公⾥/⼩时。路线跨越河流,要求桥头⾄少有40⽶的直线距段,由桥头⾄路线转折点的距离为130⽶,转折⾓为38°。试求不设超⾼的平曲线最⼤可能半径的取值。2.某⼗字路⼝设计时速为25Km/h,路⾯横坡为1.6%,横向⼒系数0.16,靠近中⼼岛车道宽度为3.5m,
交汇道路平均宽度为4m道路相交条数6条。试计算中⼼岛的半径?习题答案:⼀名词解释
1、⾮直线性系数:道路起、终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值。
2、年第30位最⼤⼩时交通量: 指将⼀年内所有⼩时交通量,按从⼤到⼩的顺序排列,序号第30位的⼩时交通量。
3、超⾼: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驶时所产⽣的离⼼⼒,在该路段横断⾯上设置的外侧⾼于内侧的单向横坡。
4、横净距:⾏车轨迹与视线之间的距离。5、导流路:与⼊⼝引道分离的单独右转弯车道。
6、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地的规划控制线,即城市道路⽤地与两侧建筑⽤地及其他⽤地的分界线。7、路拱:道路车⾏道断⾯由两侧向中央逐渐拱起的形状。
8、曲线加宽(⼜称弯道加宽):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路基宽度。
9、施⼯⾼度或填挖⾼度:设计线上各点的标⾼与原地⾯线上各对应点标⾼之差
10、交织段长度:是指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在环道上⾏驶时互相交织,变换⼀次车道位置所⾏驶的路程。
11、道路⽹密度:城市道路中⼼线总长度与城市⽤地总⾯积之⽐。
12、道路⾯积密度:城市各类各级道路占地⾯积与城市⽤地总⾯积之⽐值。
13、交通量: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地点或某⼀断⾯的车辆数量或⾏⼈数量。前者称车流量,后者称⼈流量。
14、城市道路横断⾯:道路中⼼线法线⽅向的道路断⾯。
15、路肩:指的是位于车⾏道外缘⾄路基边缘,具有⼀定宽度的带状部分。
16、变速车道:在匝道与正线连接的路段,为适应车辆变速⾏驶的需要,⽽不致影响正线交通所设置的附加车道。
17、平曲线:在平⾯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18、横向⼒系数:汽车横向⼒与车重的⽐值。
19、渠化交通:使⼈、车分离,各种车辆各⾏其道,互不⼲扰,顺序⾏驶,在道路上划线,⽤绿地和交
通岛来分隔车道,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流那样,顺着⼀定的⽅向,互不⼲扰的流过。20、停车视距:汽车⾏驶时,当视⾼为1.2m,物⾼为0.1m时,驾驶⼈员⾃看到前⽅障碍物时起,⾄障碍物前能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车距离。⼆、填空题1.横向安全净距2.横向⼒系数值3.停车视距4.路⾯排⽔5.中⼼岛
6.车辆减速所需长度7.暗式系统8.⽴交的等级9.枢纽10.住宅建筑11.缓和曲线12.交通量13.有所折减。14.实地定线15.渐变段16.渠化交通17.互通式18.变速车道。19.分隔带20.⽅格⽹法
21.中国的城市道路⼀般分为四类:主⼲道、次⼲道、⽀路、专⽤道路。
22.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地的规划控制线,即城市道路⽤地与两侧建筑⽤地及其他⽤地的分界线。
23.城市交通对道路的基本要求:道路运输经济、交通流畅安全与迅速、注意环境保护、注意造型协调。
24.交通流的三项标志:车流量、车流密度、车速。
25.通⾏能⼒按车流状态,分为连续车流通⾏能⼒和间断车流通⾏能⼒两类。
26.城市道路的结构形式:⽅格⽹式路⽹、放射环式路⽹、⾃由式路⽹、混合式道路⽹。27.道路横断⾯设计依据:道路性质、道路类别、道路规划红线以及交通组织⽅式。28.机动车道的设计包括:车⾏道宽度设计、车⾏道条数设计。
29.⽴体交叉按结构物形式分类:上跨式、下穿式;按交通功能分类:分离式⽴交、互通式⽴交.30.互通式⽴体交叉分类:部分互通式⽴交、完全互通式⽴交、环形⽴交。31.横向⼒系数32.缓和曲线33.试定平⾯设计线34.竖曲线
35.超⾼缓和段⾏车舒适利于排⽔36.线性缓和⾏车缓和超⾼和加宽缓和37.左、右转弯车道,变速车道、导流路38.3、4
39.功能、性质、等级、设计速度、设计⼩时交通量、流向、⾃然条件40.⽅格⽹圆⼼等分平⾏线三判断题1-5: √,×,√,×,×6-10: √,√,√,×,√11-15:×,×,√,√,√16-20:√,×,×,√,×四选择题
1-5:B D A C B;6-10:A B A A D11-15:D A A D B 16-20:B A C B D21-25:B B B A D 26-30:B C A D C30-35:B D A B D 36-40:C B A D A41-45:C B D A A 46-50:C B A A B51-55:B A C B D 56-60:C A A C B61-65:C A D C A 66-70:D B B C D71-77:A A B C A B B
五简答题
1.填上图中交错点的名称。
答:回合点,分叉点,冲突点
2.车辆交叉通过时,其交叉⾓度越接近直⾓越有利,为什么?
答:①减少可能发⽣冲突的路⾯⾯积;②使车辆通过交叉点的时间最短;③易判断被交叉车辆的通过速度。3.简述环形交叉⼝的优缺点。
答:优点:驶⼊车辆,⽆需停车,可同时连续通⾏,节约时间车流⽅向⼀致,有利渠化交通,避免了交叉冲突点,减少交通事故,交通组织简便,对五条以上道路交叉和畸形交叉⼝,更有效。缺点:占地⾯积⼤,对旧城改建较难实现;增加车流绕岛⾏驶距离,对左转弯车辆及直⾏车辆⾏驶均不利。
4.公交车辆中途停靠站⽐较合理的间距:市区⼀般以500m~800m左右为宜;郊区为1000m左右;在交
叉⼝附近设站时,为了不影响交叉⼝的交通组织和通⾏能⼒,⼀般应离开交叉⼝50m左右。交通量较少的道路,站位距交叉⼝不得⼩于30m。为什么?
答:停靠站间距⼩,道路上过多设站,增加乘客的乘车时间,车辆速度不⾼,且制动、启动频繁,轮胎与燃料消耗⼤。如果停靠站间距过⼤,虽然车辆运⾏速度提⾼,乘客的乘车时间减少,但增加了乘客的步⾏时间,于乘客不便。5.怎样解决城市道路照明节能的问题。
答:合理进⾏设计;合理控制运⾏时间;合理选择照明光源;新型能源的利⽤。6.城市道路的结构形式⼀般有哪些?
答:城市道路的形式⼀般有:⽅格⽹式路⽹;放射环式路⽹;⾃由式路⽹;混合式道路⽹等形式。7.左转车道的设置⽅法有哪些?
答:①有较宽中央分隔带时,压缩分离带宽度辟为左转车道;
②有中央分隔带,但宽度不⾜时,可将⼊⼝段车道线偏移来增设左转车道;③⽆中央分隔带时,可⽤拓宽路⼝⽅式增设左转车道8.⽴体交叉有什么优越性?
答:①使各⽅向车流在不同标⾼的平⾯上⾏驶,消除或减少了冲突点;②车流可连续运⾏,提⾼了道路的通⾏能⼒;③节约了运⾏时间和燃料消耗;
④控制了相交道路车辆的出⼊,减少了对⾼速道路的⼲扰。
9.⾃⾏车与轨道交通换乘是指在⼀次出⾏中将⾃⾏车和轨道交通相结合起来。实⾏⾃⾏车与轨道交通换乘的好处是什么?
答:(1)⾃⾏车换乘能节约能源、减少空⽓和噪声的污染。⾃⾏车换乘轨道交通取代⼩汽车的出⾏总⾥程越长,这种优势越明显。(2)⾃⾏车换乘轨道交通还能减轻相应⾛廊和车站通道上的拥挤程度,减少轨道车站附近的机动车停车场数量。(3)最后,⾃⾏车换乘能为轨道交通吸引更多的客流,提⾼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10.什么是⾼架道路?其设计条件是什么?
答:⾼架道路是⽤⾼出地⾯ 6m 以上 ( 净⾼加桥梁结构⾼度 ) 的系列桥梁组成的城市空间道路。设置条件:凡设置⾼架⼲道的
道路 , 其等级应属快速路 , 或原来是主⼲路;交通量较⼤;交叉⼝上直⾏车辆占路⼝总交通量的⽐重较⼤;在跨越河流或铁路的桥梁引道两端的交叉⼝车辆较多 , ⽽交叉⼝距桥台间距⼜短的道路上 , 宜将引道建成⾼架桥 , 以便跨过数个交叉⼝。11.交叉⼝竖向设计的⽬的和原则?
答:⽬的:统⼀解决⾏车、排⽔、建筑艺术三⽅⾯在⽴⾯位置上的要求,使相交道路在交叉⼝处形成⼀个平顺⾯,以保证⾏车顺适、排⽔通畅,并与周围建筑物的地⾯标⾼协调。
设计原则:1)相同等级道路相交,维持纵坡不变,改变横坡度
2)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维持不变,调整次要道路横坡和纵坡,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3)设计时⾄少应有⼀条道路的纵坡⽅向背离交叉⼝,以便于排⽔4)交叉⼝范围布置⾬⽔⼝时,应设在⼈⾏横道之前或者低洼处5)交叉⼝范围内横坡要平缓,⼀般不⼤于路段横坡,以利于⾏车6)交叉⼝竖向设计标⾼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标⾼协调⼀致
12.答:1)路脊线上的设计标⾼不能反映交叉⼝的⽴⾯形状,需要增加⼀些标⾼计算的辅助线,即标⾼计算线
2)标⾼计算线设置依据是它所在断⾯的路拱位置,应尽量使标⾼计算线与拱横断⾯的⽅向⼀致3)标⾼计算线⽹主要有⽅格⽹法,圆⼼法,等分法和平⾏法4种
13.答:中⼼岛多采⽤圆形;主次道路相交交叉路⼝也可以⽤椭圆形中⼼岛,长轴沿主要道路⽅向布置,特殊情况也可以采⽤规则或者不规则⼏何形状的中⼼岛。
14.答:为了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驶时所产⽣的离⼼⼒,在该路段横断⾯上设置的外侧⾼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称为超⾼
各圆曲线半径所设置的超⾼坡度应根据设计速度、圆曲线半径、公路条件、⾃然条件等经计算确定。15.答:1)快速道路:供穿越城市的通过性交通以及供都会区内通过性交通使⽤的道路
2)主要道路:供交通繁忙地区与外围重要市乡镇间联络的道路,并兼供穿越城市交通使⽤;或者联络城市各分区间的⼲线道路
3)次要道路:提供与临近⼩区或者村⾥聚落间的联络道路,具有联络主要道路与服务道路的功能4)服务道路:提供各⼩区或者邻⾥单元到次要道路之间的信道,包括集散道路和巷道
16.答:⾏车视距是指从车道中⼼线上1.2m的⾼度,能看到该车道中⼼线上⾼为0.1m的物体顶点的距
离,是该车道中⼼线量得的长度。是确保⾏车安全、快速、增加安全感、提⾼⾏车舒适性的重要措施。⾏车视距⼀般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错车时距、避让障碍物视距等五种。17.纵断⾯设计有那些要求?
答:1)线性平顺,保证⾏车安全,迅速。
2)与相交道路、街坊、⼴场以及沿街建筑物的出⼊⼝有平顺的衔接。3)⼒求设计线与地⾯线相接近,减少⼯程量。4)保证道路两侧街坊和路⾯⾬⽔的排除。
5)道路设计线要为城市各种地下管线埋设提供有利条件。6)综合平⾯设计线性,妥善分析确定各竖向控制点的设计标⾼。18.什么是最⼤纵坡,其设计值应考虑那些因素?
答:最⼤纵坡是指道路纵坡设计的极限值,重要指标。其⼤⼩将直接影响路线的长短、使⽤质量、⾏车安全以及运营成本和⼯程经济性。
考虑⾏车技术要求,⼯程经济考虑⾮机动车⾏驶的要求考虑⾃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虑沿街建筑物的布置与地下管道的铺设要求19.为什么要设置竖曲线,竖曲线有哪些分类?
答:道路总段⾯上的设计纵坡线系由许多直线和转折点组成。由于纵坡的凸形限制了驾驶员的视野,⽽凹形转折因车速加快和⾏车⽅向的突然转变,不仅使乘客感受不舒适,载货受到影响,也限制了夜间⾏车车头灯的照射距离,。因此,需要在路线纵坡转折处设置曲线使之缓和,这种曲线称为竖曲线。按照纵断⾯上转坡凸形或者凹形的不同,分为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20.左转车道设置的⽬的和⽅法?左转车道的长度怎样设定?答:设置⽬的和⽅法:
有较宽中央分隔带时,压缩分离带宽度辟为左转车道
有中央分隔带,但宽度不⾜时,可将⼊⼝段车道路线偏移来增设左转车道⽆中央分隔带时,可⽤拓宽路⼝的⽅式增设左转车道左转车道长度应为停车排队长度与车辆减速所需长度之和1.简述环形交叉⼝的优缺点。
答:优点:驶⼊车辆,⽆需停车,可同时连续通⾏,节约时间,车流⽅向⼀致,有利于渠化交通,避免了交叉冲突点,减少交通事故,交通组织便捷,对五条以上道路交叉和畸形交叉路⼝更有效。
缺点:占地⾯积⼤,对旧城改建较难实现,增加车流绕岛⾏驶距离,对左转弯车辆及直⾏车辆⾏驶均不利。2.如何勾绘和调整等⾼线?
答:1)把各等⾼点连接起来,得到初步设计等⾼线图2)对疏密不匀的等⾼线可进⾏适当调整,使坡度变化均匀
3)检查各⽅向坡度是否满⾜⾏车和排⽔要求,否则再进⾏调整,直到设计等⾼线图满⾜⾏车平顺和路⾯排⽔通畅的要求4)最后合理地布置⾬⽔⼝的位置和标⾼
3.答; 性质:是车辆⾏⼈交通必须的道路;是城市各部分交通纽带;是组织交通运输的基础;是城市市政设施的组成部分。
4.答:功能:空间形态构架功能、交通载体功能、景观环境功能、公共空间功能、城市防灾功能组成:车⾏道、路侧带、分隔带、交叉⼝、交通⼴场、停车场、公交站台、排⽔系统其他设施:安全护栏、照明、交通信号
5.答:路侧带的主要功能是满⾜步⾏交通的需要,同时也应满⾜绿化布置、地上杆柱、地下管线、交通标志、信号设施、护栏等公⽤附属设施安置的需要。路侧带的宽度,应包括⼈⾏道、设施带、绿化带等的宽度。
6.答:1、取“⾼峰⼩时交通量”作为设计⼩时交通量;2、取“交通量频率曲线第30位⼩时交通量”
作为设计⼩时交通量;3、参照其他类似城市规模的道路交通资料作为设计⼩时交通量;4、根据或参照城市规划资料确定设计⼩时交通量。
7.答:L为车头间距; t是司机反应时间; v是⾏车速度;K是制动系数,与轮胎和路⾯间的附着系数有关;l
为制动安全距离;S为最⼩安全距离包括(1)司机看到前⽅障碍物⽽开始制动,这段
时间内车辆所⾏使的距离(2)车辆开始制动到完全停住的距离(3)停住后与障碍物之间应有的制动安全距离。8.答:(1)车⾏道宽度设计和车⾏道条数设计
(2)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和⼀定设计车速情况下车辆两侧安全净距(3)道路远景设计⼩时交通量的预测值⼀条车⾏道的设计通⾏能⼒
9.答:主要分为:①主⼲道(全市性⼲道)。联系城市中主要居住区、交通枢纽和城市的主要公共活动中⼼,是全市性的主要客货运输线。主⼲道系统在城市内部且同郊区的公路⼲线⽹连结成整体。②次⼲道(地区性⼲道)。主⼲道的辅助交通线,⽤以沟通主⼲道和⽀路,交通吸引范围⽐主⼲道
⼩。③⽀路。⼲道的分⽀线和出⼊居住区和居住⼩区的道路。④专⽤道路。有汽车专⽤的⾼速道路和快速道路,载重汽车专⽤道路,公共汽车专⽤道路,⾃⾏车专⽤路,步⾏街等;中国⽬前城市中⼤部分道路都是各种车辆混合通⾏的道路,专⽤道路很少。
10.答:城市道路横断⾯根据车⾏道布置形式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亦即⼀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和四块板。
11.答:增长交通量——由于城市车辆保有量增加⽽增加的交通量。吸引交通量——道路改善后或新路修成后从其他道路吸引过来的交通量。发展交通量——由于道路两侧建筑物发展⽽增加的交通量。
12.答:定义:折线形路拱是车⾏道横坡由若⼲段短折线组成的路拱,每⼀折线段的横坡度由路中⼼向侧⽯逐渐增⼤。
优点:直线段较短,施⼯时容易摊压得平顺,也可按车⾏道宽度来选择转折点,较符合设计、施⼯和养护的要求;缺点:在转折点处有尖锋凸出,不利于⾏车。适⽤范围:城市道路中的⽔泥混凝⼟路⾯。
13.答:1.对称性:2.任何⼀个⽅向左转的车辆,均可在所有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 3.所有⾏驶⽅向左转的车辆,均可在部分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
14.答:⽴体交叉(简称⽴交)是利⽤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不同标⾼相互交叉的连接⽅式。
15.答:1.道路横断⾯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
2.横断⾯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程为远期⼯程所利⽤,并预留管线位置。
3.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程措施与交通管理措施结合的办法以提⾼道路通⾏能⼒和保证交通安全。16.答:1⾼速公路同其它各级公路交叉,必须采⽤⽴体交叉。除在控制出⼊的地点设互通式⽴体交叉
外,其他均采⽤分离式⽴体交叉。(全部⽴交)2⼀级公路同其它公路交叉,应尽量采⽤⽴体交叉。
交叉类型可根据具体情况采⽤互通式⽴体交叉或分离式⽴体交叉。(部分⽴交)3⼀般公路间的交叉,在交通条件需要或有条件的地点,亦可采⽤⽴体交叉。(个别⽴交)。
17.答:①使各⽅向车流在不同标⾼的平⾯上⾏驶,消除或减少了冲突点;②车流可连续运⾏,提⾼了道路的通⾏能⼒;③节约了运⾏时间和燃料消耗;④控制了相交道路车辆的出⼊,减少了对⾼速道路的⼲扰。18.答:匝道的计算⾏车速度主要是根据⽴交的等级、转弯交通量的⼤⼩以及⽤地和建设费⽤等条件选定。
19.答:城市道路的形式⼀般有:⽅格⽹式路⽹;放射环式路⽹;⾃由式路⽹;混合式道路⽹等形式。20.答:1.道路横断⾯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进⾏。2.横断⾯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
⼯程为远期⼯程所利⽤,并预留管线位置。3.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程措施与交通管理措施结合的办法以提⾼道路通⾏能⼒和保证交通安全。
21.答: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何尺⼨及其相互布置关系,包括路拱坡度及路拱曲线的确定22.答:车流量、车流密度、车速;
车流量: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地点或某⼀断⾯的车辆数量或⾏⼈数量.前者称车流量,后者称⼈流量。车流密度:指单位长度路段内⾏进的车辆数。车速:间距平均车速。
23.答:(⼀)分离式⽴交:特点:⽴交结构简单,占地少,造价低,但相交道路的车辆不能转弯⾏驶。(⼆)互通式⽴交:特点:车辆可转弯⾏驶,全部或部分消灭了冲突点,各⽅向⾏车⼲扰较⼩,但⽴交结构复杂,占地多,造价⾼。24.答:根据⽴交的等级、转弯交通量的⼤⼩以及⽤地和建设费⽤等条件选定。25.答:1、交通条件;2、环境条件;3、⾃然条件;4、道路条件。
26.答:①合理利⽤当地材料及⼯业废渣的原则,并考虑施⼯最⼩厚度。②⼈⾏道铺装⾯层应平整、抗滑、耐磨、美观。基层材料应具有适当强度。处于潮湿地带及冰冻地区时,应采⽤⽔稳定性好的材料。
③⼤型商店、⼤型公共⽂化机构、名胜古迹、公园、⼴场等附近和游览区道路的⼈⾏道⾯层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并注意美观。④车辆出⼊⼝处⼈⾏道铺装的结构和厚度应根据车辆荷载确定。
27.答:优点:能充分结合天然地形,建设经济,形式⽣动活泼。缺点:⾮直线性系数⼤,不规则的街坊多,影响建筑的布置和⽤地分散。
28.答:①.⾸先应保证车辆和⾏⼈的交通安全与畅通;必须考虑到机动车⽇益增长的要求。同时,由
于存在着⼤量⾮机动车,在横断⾯设计中还应充分注意合理安排⾮机动车的位置。此外,⼈⾏道的宽度应能满⾜随着经济的发展,⾏⼈增长对⼈⾏道宽度的要求。②.应充分发挥绿带的作⽤;植树造林和布置绿带能美化城市、美化街道,同时⼜能起到卫⽣和交通安全的作⽤。在布设绿带时,既可与分隔带结合,⼜可与⼈⾏道结合;既可作不同平⾯上的横断⾯的衔接部分,⼜可作为横断⾯的备⽤地带。③.应与道路的性质和特点配合;道路的主要功能是为交通服务,但对于不同性质的道路,各⾃的特点和要求是不因此,在横断⾯综合布置上也应有所不同。④.应与沿线⾃然条件和建筑物相互配合、协调布置⼀样的;对城市的天然⽔体如海、河、湖泊应充分利⽤,设计成海滨道路或湖滨道路。道路沿线的⼤型建筑物的⾼度与道路宽应有适当的⽐例,使之协调美观。⑤.应有利于⾬⽔的排除;在选定路拱形式与路拱横坡时,应确保⾬⽔能迅速排除,同时注意与街坊内部的排⽔系统协调。⑥.应满⾜地上、地下管线布设的要求;道路的总宽度不仅要满⾜交通功能需求,还应满⾜地下管线的布设。⑦.应考虑近、远期结合。城市道路设计中应注意减少城市⽤地,各组成部分的布置既要紧凑,⼜要留有余地,为城市将来的交通发展留余地。为了避免和减少拆迁以及绿化的搬迁,必须很好地处理近期横断⾯向远期过渡的问题。29.答:缘⽯也称路⽯、道⽛,为路⾯边缘与其他结构分界处的标⽯,如路侧带缘⽯,分隔带、交通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