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六九路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来源:六九路网


浅谈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集安市头道镇中学 姜 朔

网络文化作为全球最强势的文化,也正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成为中小学校的强势文化、主流文化。可以这样说,它正改变着中小学生学习兴趣、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因此,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网络文化给学生成长带来的消极影响

由于网络极速发展,网络管理与体制的落实与不健全,网络文化产品良莠不齐,造成学生对不良网络文化缺乏识别力、抵制力,各种不良网络文化严重影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发展。互联网不良信息泛滥,信息接受的被动性引起青少年公民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逐渐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扭曲,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同时,网络交流的隐蔽性、无约束性,极容易诱导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影响学生的智力素质健康发展。青少年的智力素质受网络文化多方面的影响,比如:网络聊天是许多中小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学生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计算机网络减少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间;许多缺乏自律的中小学生从网络上抄袭作业交给教师,甚至从网络购买作业,这就大大降低了青少年学习的认真态度;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迷恋、依赖电脑网络,沉湎于网络之国,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辍学。

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发展。沉溺于不良网络的青少年,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

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脊椎变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另外,一些网吧光线差、空间小、空气浊,上网环境很差,这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上网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文字、数字、符号,中小学生上网成瘾会变得孤僻、敏感、警觉和脆弱,更有甚者,有些不良网络文化还可能导致中小学生行为失范,这就减弱了中小学生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导致青少年社会化的失败。

二、网络文化给学生成长带来的积极作用

尽管不良网络文化对学生成长有极大的消极影响。但在信息时代作为现代人类文明标志的网络已经深刻地影响这当代中小学生,校园网络文化是传统校园文化的延伸,起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促进和加强素质教育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网上主动参与各种活动,获得大量信息和知识,可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开发学生的智力,在网络世界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和启迪。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很好途径。

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作用。基于网络的学习和活动,更多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组织。网络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活动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自主开展各种活动,自主学习课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因此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提高实践技能的更开阔的途径,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主动性,实践更富于创造性。

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作用。学生的个性培养十分重要,而课外活动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天地。校园网络化文化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为网络上有大量学生所喜爱的丰富的内容。通过适度有益校园网络活动,能发掘、培植、引导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抑制和改造学生不良的个性。

促进师生心灵沟通的作用。通过校园论坛、师生视频、博客交流、电子邮件等使网络成为师生交

流新桥梁、新纽带和中转站。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增强理解、沟通,加深师生情谊,为教与学增添新的教学形势下不可或缺的润滑剂。

三、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必需发展好、建设好校园网络文化,以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吸引学生的眼球,克服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我们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1、加强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建立、完善校园网的硬件环境和校园网应用系统。

健全的制度是重要条件。学校要制定以学生为主体,辅于学校的正确引导的严格管理制度。一方面要确保校园网络的规范管理,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要以制度形式规范学生上网行为,确定学生在掌握网络操作技能的同时,逐步减少学生受不良信息影响的机会,接受良好校园文化的熏陶。

建设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的重中之重。人文环境建设的重点要定位在构建网络化校园文化,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德育渠道上。在这方面,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各种网页,学校的网页分为教研组网页、班级网页、个人网页等,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教育的良好载体,是树立学校形象、对外宣传及展示师生才华的重要窗口,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建立面向学生和和教师的学校电子报刊是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开展的展示。可以使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德育教育更加深入。

2、加强校园因特网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

网上资源的建设是构建网络文化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加强因特网导航资源或泛资源的利用。建立连接因特网需要考虑充分的开放性,让学生能在一个开放的因特网资源环境中学会学习。开放的同时

要有一定的措施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在因特网环境中受负面影响。可利用浏览器离线浏览功能、收藏夹功能及网页保存功能进行信息的收集,收集来的有益信息分别建立文件夹分类存放以便综合利用。

加强本地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校园信息网络环境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局域网络技术向教师及学生、学生家长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信息服务不仅是提供常规的简单服务,还应包括如教学课件、视频点播、电子阅览室、教育论坛、网上教学以及学生的网上交流等。具体的资源包括:学科资源库、教学信息库、多媒体素材库、多媒体教学软件库、百科知识库等。三要加强学校教育管理资源建设。学校教育管理资源的建设,既要考虑上级管理部门对学校管理信息的需求,又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校园信息网络环境要用于帮助学校对教学、科研、财务等方面进行管理,实现学校的办公自动化,提高办公及管理效率。还可以提供资料库管理,所有资料都可通过网络系统被检索和使用。

另外,要由学生自己建设班级主页,让学生参与资源建设,提供自由空间,建设个人及集体的信息资源,丰富校园网络环境信息资源。

3、加强学生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学生和教师是网络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师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网络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与其它个体或组织通过计算机远程通讯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技能,使之能在日益复杂的信息社会中应付自如。这些学生在健康的网络化校园文化中成长,他们将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更多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具有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能力的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

培训出一支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这是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向深层、高品位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对在职中青年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把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培训

作为实施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注重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培养教师使用计算机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科研工作服务的意识,使他们既精通学科教学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进行教育改革。学生与教师只有在科学、和谐的网络化校园文化环境中熏陶出社会所必须的品格、能力、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才能实现教育改革的质变。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

学生与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网络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学校要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塑造美好的心灵。应当组织内容健康,格调高尚,丰富多彩的网络化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气氛,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和文明的校园环境,从而推动整个校园文明程度的明显提高。

可以组织开展学生网上主题写作活动、学生网上主题绘画比赛活动、学生网上电子藏报活动、学生网上论坛、网上黑板报和班级小队报等各类健康向上网上活动。

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师网上专题内容的学习和讨论、网上工会活动、教师网上论坛、网上“名师档案”和“有功之臣”、网上教研组活动等。

可以开展师生双向交流的“学校沟通”、“师生游戏”、“师生谈坛”等网上活动。通过网络化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能力,教育学生主动接受先进网络文化,远离不良网络文化,使学校的教师和培养的学生符合时代的需要。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教育界一个崭新的课题,更是个重大的课题。我们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认真探索,给校园网络文化以准确的定位,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领导、建设和管理,从而使校园网络文化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进文化,使我们的实践与探索结出更为丰硕的果实。

2012年12月20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