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六九路网
Vo1.№2. 娌科囊翳希 SCIENCE FANS April 2009 中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的培养策略 谭维国 (肇庆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广东肇庆526020) 摘要:培养中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及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现代数学教 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应该正确理解数学应用意识,强化教师本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策略,帮助学生能 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及探索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中职数学应用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8437(2009)2—0013—01 识。“动手做”是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获取感性认识的最 有效办法。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 的条件和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发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习作 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与发 展。通过动手、动脑的实践,从而获得知识的感性认识。 例如,在讲解椭圆的概念时,可以这样安排:准备三条长度 2O世纪中叶以来,由于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 展,使应用数学和数学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数学几乎渗 透到了每一学科领域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高科技本 质上就是数学技术”,“数学以前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在某些方面 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 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在中职学校的实际教学中。重视数学 与生活的衔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 实际问题。这些既是中职数学教育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素质 的需要。 1 数学应用意识的正确理解 不等的绳子;在黑板上画两点,画三组;叫三组学生(每组2—3 人)到黑板作图。按照作图规则,每组学生都顺利、正确的画了椭 圆。当然不是学生画完就完事了。而是要求学生在画、观察的过 程中,仔细体会椭圆的本质特征,要求学生观察、归纳得出结论。 这比老师讲解、演示,教学效果好很多。 在讲解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的侧面积时。可以先准备一些 中职数学应用意思主要是指:能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 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 实际问题,能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 用纸张制作的立体几何体交给学生观察,思考、动手试着如何计 算面积。反应快一点的学生可能很快就发现计算侧面积的途 径——将立体几何体沿着侧棱或母线剪开,然后,展开成一个平 面图形,这时计算侧面积,那就很直观了。 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能够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 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2 数学应用意识及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开阔数学视野,拓宽对数学的认识.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数学 的兴趣 2.4注意结合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专业的要求 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综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实 践的趋势,这是2O多年来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特 华罗庚教授在《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中对数学的广泛应 用作了精辟的阐释,“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生物之谜.El用之繁”等各方面.无处没有数学的贡 献。美国道恩斯教授选择了从文艺复习到20世纪中期出版的 l6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专著,并定名“改变世界的书”,其中 就有10本直接应用了数学,而从间接应用数学角度来看,l6本 书无一例外地应用了数学。因此,数学不仅仅是“锻炼思维的体 操”。数学也不能逐渐流于无意义的单纯演算习题的训练,在教 学过程中,要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拓宽对数学的认识,以确实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2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从生活实际问题切人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在的需要,一个 点。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研究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联系的问题。 其实我们可能都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很多学生虽然文化课基 础比较差,但是在学习专业课时.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就 算专业课也学得不是很好.也会认真的学.这个原因很容易明 白。所以应抓住这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意与专业课程的结 合。 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了一门《市场调查与统计》课程,而 这门课程对调查的细节讲得不是很详细,很多学生反映“只知道 这样做,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收集到的数据不知怎样处理 等等问题,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刚好数学教材上有一章节是讲 述有关调查统计的,为此,在讲解这一章节时,笔者专门布置一 数学知识,总有它的实际生活背景,数学来源于生活,从中抽象, 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建构得到其基本理论。所以说,从生活实际引 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 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从现实生 活出发引入新知识,需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 数学角度分析,并探索解决途径)——解决问题(验证并应用所 得结论)这样的全过程。在这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所学 知识探索更多可以应用的实际问题和情境。 讲概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材料“概率论的起源”,了 解概率起源的社会生活背景;用银行存钱的利息计算、个人住房 贷款利息的计算来学习等差、等比数列。从大量生活例子出发引 人的数学知识.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理解也很容易。 2.3加强课堂内外实践,提高数学的感性认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实践也是知识的源泉,美 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就 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强调的是“做”了,就可以理解 了。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 一次大型作业给学生,就“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分析”、“学生心理问 题调查”等专题做一次调查,提交一份调查报告。这里面就涉及 到怎样制作调查问卷,为什么要有这些问题。这些问卷回收以 后。对于数目庞大的问卷怎样才能有效的统计,统计出来的数据 又如何有效地进行分析等等问题,当这些问题一一解决时,那么 他们对于调查统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流程就很清楚了。虽然,学 生最终交上来的调查报告还显的稚嫩,但这些报告已显现出学 生一定的专业水准。 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 展的需要.是现代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势必成为当前中职 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途径 策略很多,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教学条件、教学对象等实际情况, 灵活使用.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1钟启泉、崔允都.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fM1.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1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fM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