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2022学年-有答案-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来源:六九路网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是( ) A.由于其他动物的入侵 C.为了扩大领地

2. 与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育直接有关的物质是( ) A.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 C.精子和卵子

3.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每天需要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下列有关蛋白质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B.人的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离不开蛋白质 C.能为人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D.人体需要量很小,作用非常重要

4. 下列有关食物中营养物质——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运输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的作用 B.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参与构成人体细胞 D.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

5. 下列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A.胆汁

6. 食品安全问题人们越来越关注,以下有关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果食用前用清水适当浸泡冲洗或者削皮 B.买肉类食品时,要查看是否有检疫合格证等

C.买袋装食品时,一定要查看生产日期等信息,判断是否过了保质期 D.发霉变质的食品不能食用,但为了不浪费,可以回收给农民喂猪

7. 图中A、B、C、D依次表示消化道相邻的几个器官,曲线X、Y、Z表示三大类有机物在上述器官中被消化的程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B.胃液

C.肠液

D.唾液

B.睾丸和卵巢 D.前列腺和子宫 B.为了躲避敌害

D.由于地形和气候变化

试卷第1页,总15页

A.X为脂肪,消化器官是A B.Y为淀粉,消化器官是C和D C.Z为蛋白质,消化器官是D D.X、Y、Z都能在D进行消化

8.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与温度关系的是( )

A. B.

C.

D.

9. 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并不是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B.消化道各器官都能分泌消化液

C.食物中所有的营养物质都经消化后才能被吸收 D.消化道中各器官都能吸收营养物质

10. 下列既是食物通道又是气体通道的器官是( ) A.鼻

11. 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这是因为( ) A.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杀死细菌 B.鼻黏膜有纤毛,能阻挡细菌 C.鼻黏膜有嗅细胞,能产生嗅觉 D.鼻腔使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

12. 胸围差是反映呼吸时胸腔容积变化情况的指标之一。为了解某人呼吸运动中胸腔容积变化情况,对其测量三次“平静呼吸、尽力吸气和尽力呼气”时的胸围长度(如表)。则这个人的胸围差是( )

B.咽

C.肺

D.喉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11cm

平静呼吸时胸围长度 85cm 85cm 85cm B.13cm

尽力吸气时胸围长度 95cm 96cm 94cm C.14cm

试卷第2页,总15页

尽力呼气时胸围长度 82cm 81cm 80cm D.15cm

13. 下列有关肺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肺泡壁外缠绕着毛细血管 B.肺泡小、数目多,总面积大 C.肺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体育锻炼能增加肺泡的数目

14. 如图为某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是平静时的呼吸状态 B.曲线B是运动时的呼吸状态 C.曲线A的呼吸频率比曲线B快 D.曲线B的呼吸深度比曲线A大

15. 利用几何图形的大小和位置关系表述某些结构或内容的范围及关系,是生物学常用的方法,下列不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

A.Ⅰ睾丸、Ⅱ前列腺、Ⅲ男性生殖系统 B.Ⅰ呼吸道系统、Ⅱ呼吸道、Ⅲ肺 C.Ⅰ女性生殖系统、Ⅱ卵巢、Ⅲ子宫 D.Ⅰ消化系统、Ⅱ消化道、Ⅲ消化腺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35分.)

如图表示人的生殖和胚胎发育过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A]________,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________;[D]表示________过程。(注:[]中填图中序号,其后填名称,以下同)

试卷第3页,总15页

(2)人体胚胎发育的起点是[C]________,它经过不断分裂,使得细胞数目不断增多;经过不断分化,可以形成组织、器官、系统,发育成一个成熟的胎儿:上述过程主要是在女性的________内完成的。

(3)胎儿在(母体内)发育过程中,要不断通过________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________,同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

如表列出了𝐴、𝐵、𝐶、𝐷、𝐸5种食物中除了水和无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维生素𝐴 维生素𝐶(毫克) 维生素𝐷 (克) (克) (克) (毫克) (毫克) 90 7 9.5 0.1 2 6 38 65 2.5 6 4 40 7 0 3 7 12 10 1 220 40 0 14 0 0 𝐴 0.4 𝐵 48.2 𝐶 8.8 𝐷 52.0 𝐸 18

(1)上表所列营养成分中,作为备用能源物质储存在体内的是________,不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________。

(2)分析上表,食物________(填序号)有助于防治夜盲症;食物________(填序号)适合坏血病患者食用。

(3)小明没吃早餐,跑操时出现了头晕恶心、心悸乏力等症状。如果从上表中选择食物,你认为他应该尽快补充的食物是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

(4)某人若长期将食物𝐷作为主食,会有哪些弊病?________。

试卷第4页,总15页

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________组成。

(2)结构[1]可以分泌唾液,唾液中的________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3)消化道中呈囊状、最膨大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它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4)能够分泌胆汁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___,其分泌的胆汁储存在胆囊中,再经过导管流入________。

(5)在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13]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________,其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就大大增加了它的内表面积。在此处,食物中的蛋白质最终分解为________后被吸收。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123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择________号试管与2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则在2号试管的𝐴处应加入________。

(2)为证明“牙齿的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__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

(4)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________消化,又能进行________消化。

试卷第5页,总15页

下表所示是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表;图1表示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 0.97% 2.00% 甲瓶 78.00% 21.00% 0.03% 乙瓶 78.00% 16.00% 4.00%

(1)分析表格推测,________瓶中的气体是人体呼出的气体,判断理由是:________。

(2)为验证题目(1)的推测,李华同学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 ①在装置𝐴、𝐵中分别加入的液体是________;

②吸气时,打开开关𝑏,关闭开关𝑎;呼气时,打开开关𝑎,关闭开关𝑏。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图中表示吸气过程的是________段,此时助间肌和膈肌分别处于________状态。

(4)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给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的________处被消耗。

试卷第6页,总15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七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答案】 D

【考点】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 【解析】

森林古猿生活在丛林中,是由于地形和气候发生变化,森林大量消失导致一部分古猿从树栖到陆地上生活,从而进化成人类的。 【解答】

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森林大量消失,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上肢慢慢解放出来,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所以,由于地形和气候发生变化,森林古猿开始下地生活。 故选:D。 2. 【答案】 A

【考点】

性激素的作用及其内分泌腺分泌异常时的症状 【解析】

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于性腺,促进性腺合成并分泌相应的性激素,从而激发和维持相应的第二性征出现。 【解答】

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女孩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 3. 【答案】 D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解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各具有不同的作用,据此解答。 【解答】

ABC、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正确。

试卷第7页,总15页

D、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作用非常重要,人体对蛋白质的需要较多,错误; 4. 【答案】 B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解析】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六大类,对人体各有不同的功能,据此答题。 【解答】

解:各种营养物质中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约占60%~70%,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水属于无机物,不能提供能量。 故选:B。 5. 【答案】 A

【考点】

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解析】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它们的分泌物叫做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食物的酶。 【解答】

解:A.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加大了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A符合题意。 B.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B不符合题意。

C.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C不符合题意。

D.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中含有能够初步消化淀粉的酶,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答案】 D

【考点】 关注食品安全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 【解答】

A、食品安全应贯穿于生产、运输、加工、储存、烹饪等安全过程。食品安全是指:防止食品污染;预防食物中毒。包括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或者削皮。该选项的做法是正确的。

B、购买鱼肉时,要看它们的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就可以知道它们的新鲜程度。买肉时还应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该选项的做法是正确的。

试卷第8页,总15页

C、在购买食品时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标注的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QS”质量安全图标以及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该选项的做法是正确的。

D、不能用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喂养家禽家畜。这是因为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中的有毒物质会大量积累在家禽家畜的体内,这不仅影响了家禽家畜的生长发育,而且人吃了这样的家禽家畜,也会因有毒物质进入人体而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该选项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7. 【答案】 D

【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解析】

做这类的题首先要学会识图。还要知道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糖类在口腔内就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消化。这三类营养物质在小肠内都消化。

【解答】

解:营养物质进入消化道的先后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中具有消化功能的器官是口腔、胃、小肠。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X最先被消化,然后是物质Y被消化,最后是Z被消化,可以判断X是淀粉,Y是蛋白质,Z是脂肪;故D代表小肠,A代表口腔,C代表胃。 故选:D。 8. 【答案】 D

【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消化酶 【解析】

低温和高温都会影响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发挥,低温会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高温会使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 【解答】

解: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应该是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消化作用逐渐增强,达到一定温度后(37℃),随温度升高,消化作用又逐渐减弱,即呈一弧形曲线。 故选:D。 9. 【答案】 A

【考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解答】

试卷第9页,总15页

A、胃液、肠液、唾液、胰液都含有消化酶,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里面不含消化酶,A正确;

B、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只有口腔、胃和小肠内含有腺体,能够分泌消化液,B错误;

C、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C错误;

D、消化道中中的小肠是主要吸收器官,口腔、咽、食道等几乎没有吸收功能,的错误。 10. 【答案】 B

【考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结合消化道和消化道的组成分析作答。 【解答】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构成,其中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通过二者对比可知: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11. 【答案】 D

【考点】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解析】

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 【解答】

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这样就减少了寒冷、干燥和不洁的空气对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如果用口呼吸则会使喉咙干燥同时会产生咳嗽,这是干燥的空气损伤气管的表现,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这是因为鼻腔使空气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 12. 【答案】 C

【考点】 呼气和吸气 【解析】

胸围差指的是尽力吸气结束时的胸围的长度与尽力呼气结束时的胸围长度的差,胸围差我们一般取三次胸围差的平均值。

试卷第10页,总15页

【解答】

第一次:“尽力吸气后的胸围长度是95m,尽力呼气后的胸围长度是82cm,”,因此他的胸围差是95cm﹣82cm═13cm。第二次:“尽力吸气后的胸围长度是96m,尽力呼气后的胸围长度是81cm,”,因此他的胸围差是96cm﹣81cm═15cm。第一三次:“尽力吸气后的胸围长度是94m,尽力呼气后的胸围长度是80cm,”,因此他的胸围差是94cm﹣80cm═14cm。即胸围差═(13+15+14)÷3═14cm 13. 【答案】 D

【考点】

肺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构成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肺泡。在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的树枝状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解答】

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结构特点都是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没有软骨支撑。 A: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利于气体交换,此选项正确。

B:肺泡小、数目多,总面积大,气体交换的效率高,此选项正确。

C:毛细血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此选项正确。 D:体育锻炼能增加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目,而不是增加了肺泡的数目,此选项不正确。 14. 【答案】 C

【考点】 呼气和吸气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A.曲线A肺容量波动较小,是平静状态时的呼吸状态,A正确; B.曲线B肺容量波动较大,是运动时的呼吸状态,B正确;

C.每分钟呼吸的次数称为呼吸频率,从曲线A可以看出,此人20秒内呼吸了近6次,故此人每分钟呼吸小于18次,即呼吸频率小于18次/分;从曲B可以看出,此人平均每5秒呼吸2次,故此人的呼吸频率为24次/分,C错误;

D.呼吸深度主要看呼吸时肺容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从曲线A可以看出此人呼吸深度在2∼3之间,小于1,从曲线B可以看出,此人呼吸深度在1∼5之间,约等于4,D正确。 故选:C。 15. 【答案】 A 【考点】

试卷第11页,总15页

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从图示关系看,Ⅰ应该包含Ⅱ和Ⅲ,Ⅱ和Ⅲ处于同一个等级,并列关系,据此答题。 【解答】

解:A.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和前列腺,A不符合图中所示关系; B.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B符合图中所示关系; C.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子宫,C符合图中所示关系;

D.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D符合图中所示关系。 故选:A。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35分.) 【答案】

卵巢,分泌雌性激素,受精 受精卵,子宫

脐带和胎盘,养料和氧气 【考点】

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

人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 【解答】

A卵巢是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现象叫做受精,图示中D过程是受精。

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胎在发育的初期是由卵黄提供营养的,等胚胎植入子宫内壁后,慢慢发育,形成脐带和胎盘,胎儿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养料和氧气,胎儿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排出。胚胎在母体内大约经过40周,即280天,发育成熟后从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分娩。 【答案】 脂肪,维生素 𝐵,𝐸

𝐷,糖是主要的供能物质,糖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脂肪、蛋白质、维生素𝐴、维生素𝐶、维生素𝐷的含量太少,不利于健康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注意合理营养 【解析】

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要均衡营养,合理膳食。 【解答】

试卷第12页,总15页

糖类、脂肪、蛋白质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备用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

食物𝐵中含维生素𝐴最多,多吃可防治夜盲症,食物𝐸中含维生素𝐶最多,多吃可防治坏血病;

糖是主要的供能物质,糖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长期将食物𝐷作为主要食物,除糖类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𝐴、维生素𝐷的含量太少,因此不利于健康。 【答案】 消化腺 唾液淀粉酶 10,胃

3,肝脏,十二指肠 皱襞,氨基酸

【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胃和肠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2、由图可知:1唾液腺、2咽、3肝脏、4胆囊、5十二指肠、6盲肠、7阑尾、8口腔、9食道、10胃、11胰脏、12大肠、13小肠、14肛门。 【解答】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唾液腺可以分泌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初步分解为麦芽糖。

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是10胃,能够暂时储存食物,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乳化脂肪。 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是13小肠,长约5~6米,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其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就大大增加了它的内表面积,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蛋白质最终在小肠内被分解为氨基酸。 【答案】 1,2𝑚𝑙清水 1、3

1,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全部变成了麦芽糖 物理性,化学性

【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解析】

(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确定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

试卷第13页,总15页

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

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其它条件相同。因此应该在2号试管的𝐴处应加入2𝑚𝑙清水,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

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因此应选用1、3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1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完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2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3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实验结果是1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可以将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这是物理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化学性消化。所以,在口腔内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是对食物的物理性消化,它能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从而促进了唾液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牙齿在口腔内既能进行化学性消化又能进行物理性消化。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物理性消化,又能进行化学性消化。 【答案】

乙,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澄清的石灰水,𝐴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𝐴𝐵,收缩 线粒体 【考点】 呼气和吸气 【解析】

(1)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人体的呼吸肌主要是膈肌和肋间肌。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2)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1肺的通气,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据此解答。 【解答】

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是有差别的: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由于组织细胞的利用,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同时水分增加了。可见乙是呼出的气体。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为验证人呼出的气体成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在𝐴、𝐵中放入适量的澄清的石灰水。

②吸气时,打开开关𝑏,关闭开关𝑎;呼气时,打开开关𝑎,关闭开关𝑏。结果发现𝐴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图一中𝐴𝐵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试卷第14页,总15页

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最后在细胞中的 线粒体被利用;同时各组织中的二氧化碳也进入到肺内,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

试卷第15页,总1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