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六九路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刘家小学2015-2016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来源:六九路网
刘家小学2015—2016学年下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授课教师:朱立辉 年级:六年级 科目:数学 授课时间:2016年3月

本册内容包括: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和整理复习。负数这个单元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圆柱与圆锥,本单元计算比较繁琐,无论在计算表面积、体积时,让学生结合图形进行分步计算,并且老师要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际含义,把它转化为纯粹的数学问题,近似取值的题,视实际情况而定。比例的意义注意情感、价值观的渗透,在比例的教学中注意变与不变关系,比全册 教材 分析 例尺注意单位的统一;统计这个单元,利用统计图进行分析时,要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数学广角是利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整理复习,注意概念的理解,通过让学生自己举出例证加以说明的方式帮助学生重温概念的含义,并促进理解。易混概念通过对比、辨析,帮助学生搞清它们的异同点,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注重在理解算理,搞清算法之间内在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合理安排练习。比如每天有计划、有侧重地练习一些口算和少量的混合运算(分布练习),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着重复习各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部分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图形与变换,着重复习轴对称、平移、旋转三种基本的几何变换形式。图形与位置,着重复习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方向和使用路线图(包括比例尺的应用)。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集中整理了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主要有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能性等。 学生 学习 情况 分析 单元 好的方面 不足的方面 差生情况分析 扭转差生措施 周次 课时 学生数学基础较好,善于动脑、动手,好奇心强,学习纪律班干部能认真负责的管好,维持好。 部分学生上课容易走神,课后贪玩、没有认真思考的习惯,粗心大意,把不应该做错的题做错。 差生是有懒惰思想,上课时精力不够集中容易走神,对知识的理解不深、不全,作业时又不认真思考,没有吃苦精神 对懒惰思想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上课走神的学生,经常提醒,多给他们回答问题的机会。 教学内容 单元目标 教材分析 思想教育 第 一 单 元 第 一 周 6课时 负数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负数,知道0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活情景理解负数的的实际问题。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意义,会用负数表示小。 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百分数(一)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 本单元主要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柱的体积,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收到唯物主义的教育。 第 二 单 元 第 二 至 三 周 第 四 至 六 周 10课时 百分数(二) 理解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沟通知识的前后联系,是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第 三 单 元 10课时 圆柱和圆锥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2、探索并掌握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会应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理解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反比例关系的实例,能应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成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成正比例的数据,在有坐标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另一个量的值。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像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1、初步了解“抽屉原理”。2、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学习的教育。 第 四 单 元 第 七 至 九 周 10课时 比例 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了解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第 五 单 元 第 十 周 5课时 数学广角 本单元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作,向学生介绍“抽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屉原理”的两种方式 第 六 单 元 第 十 一 学 年 末

大约50课时 整理复习 1、是学生系统地掌握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巩固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等,使所学的各部分知识形成网络。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培养检查和验算的习惯。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是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复习,将教材分成四大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综合应用。 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促进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