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塑性铰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中的计算分析与应用

来源:六九路网
科技通报 第29卷第10期 V01.29 No.10 2013年lO月 BULLETIN OF SCIENCE AND TECHN0L0GY Oct.2013 塑性铰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中的计算分析与应用 杨露江 ,陈 功 ,李华东 (1.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成都611731;2.四川师范大学,成都610101) 摘要:首先简述建筑结构塑性铰的定义及性质;其次将塑性铰与理论铰作理论对比分析,并利用 SAP2oo I入一例单跨简支梁,分别在简支梁的跨中截面定义塑性铰和理论铰进行有限元分析,证明理 论对比分析的结果;最后利用SAP2000对一栋10层建筑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Pushove航震分析,得到其 塑性铰的发展图,找出结构容易出现塑性铰的抗震薄弱部位,提出结构设计措施、局限性和对未来的展 望。 关键词:塑性铰;理论铰;对比;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薄弱部位;结构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 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1 19(2013)10—0192—04 Calculation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lastic Hinge in the High-Rise Building Seismic Yang Loujiang ,Chen Gong ,Li Huadong (1.Chengdu Textile College,Chengdu 611731,China;2.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0101,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definition and nature of the plastic hinge in the building structure;Secondly, hte author compare plastic hinge with theory hinge。and analyze their nature,but also give an example of Single span supported beam,we ifnite element analysis the simply supposed beam when the plastic hinge and theory hinge separately appear in the midspan section,resulfly it could prove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nalysis.Finally,we realize a static force elastic-plastic pushover analysis to a 10-layer frame structure with SAP2000 program,resuhly the plastic hinge develop— ment figure is arising,80 the weak region can be found out,we should suggest the way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also the limitations,future prospects and ending are proposed. Key words:plastic hinge;theory hinge;compare with;static force elastic-plastic pushover analysis;the weak region;the way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理论试验表明,当钢筋混凝土梁的某个截面达到 1.1截面受力对比分析 承载力极限状态时,它所能承担的弯矩(塑性铰极限弯 塑性铰能够承受一定的弯矩(塑性铰极限弯矩), 矩)将保持不变,截面中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后保持 并只能沿弯矩作用方向(垂直于截面)做微小转动,但 不变,但由于钢筋的塑性变形作用,变形急剧增加,截 是理论铰则不能承受弯矩(截面弯矩为0),并可以自由 面发生屈服,于是梁将绕该截面产生转动,梁中出现一 转动(结构平面内或平面外)。 个类似的铰,这个铰实际是梁中塑性变形集中出现的 1.2结构体系与机构体系的转换 区域,称为塑性铰。 建筑物中由若干构件连接而成的能承受荷载的平 面或空间体系称为建筑结构,为几何不变的静定结构 1 塑性铰和理论铰的理论对比分析 (自由度为0,无多余约束)或超静定结构(自由度小于 和有限元举例证明 0,具有多余约束)。然而机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 收稿日期:2013—04—27 作者简介:杨露江,副教授,院长,研究方向:建筑结构、施工管理方向。 94 科技通报 第29卷 窜8 譬…串 串 事 事 窜 一¥ 串 串 一 i 』 j { { J j j 上  j. ‘ }1  f 』 l:上 ± f i d Ij  一 丁 l lf._  } f 上 f f ~f 上 』 7 {】妇  一 ~ / ~ ”_ i7  } f … { Step 1 Step.2 Step 3 Step 4 图5塑性铰发展图 Fig.5 The plastic hinge development 表1层间位移和层问位移角 Table 1 Intercalation displacement and interlayer displacement angle 楼层 层高 顶点位移 层问位移 层间位移角 编号h/mm Ux/mm A Ux/mm A Ux/h l 2800 12.231 12.23l 1,228.926 2 280o 32.892 2O.661 1/135.501 3 28oo 54.453 21.561 1/129.864 4 2800 75.624 21.171 1/132.256 5 2800 95.389 19.675 11142.312 6 28o0 105.230 . 9.84I l,284.524 7 2800 l18.912 13.682 11204.468 8 2800 125.634 6.722 1,416.543 9 2800 132.568 6.934 1/4O3.807 lO 2800 138.562 5.994 1/467.133 跨中截面的变形不断增大,其塑性铰的颜色也在不断 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为0.35 S。 变化,从而证明了截面随着荷载不断增加而产生塑性 2.2建模要点 铰的理论。 进行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时必须定义框架单 (2)当在单跨简支梁的跨中截面定义理论铰时,系 元的塑性铰,指定梁单元为M3铰,指定柱单元为PMM 统在计算运行过程中会自动出现“Warning、Error”等警 铰,并定义塑性铰的长度。在图2的步骤中不断设置P一 告符号,无法运行,说明该体系为几何可变的机构,无 △效应的迭加工况。 法完成结构计算。 2.3分析结果(表1、图5所示) 2.4建筑结构理论与模型计算的分析结论 2 塑性铰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中的 (1)由于结构设计一般遵循“强柱弱梁”的原则, 计算分析 楼板将荷载传递给(次)梁,(主)梁再将荷载传递给柱, 柱再将所有荷载传递给基础,所以在结构设计中柱的 2.1工程概况 刚度应大于梁的刚度,根据刚度分配原则,柱所承受的 利用SAP2000建立一栋1O层楼的框架模型,层高 作用大于梁或板。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双)向肋形楼 均为2.8 m,柱网为6 rex6 m,砼强度为C25,ES=30000 盖中,按照多跨连续梁进行计算,梁柱节点处或梁梁节 MPa,150 mm厚现浇楼板,框架梁、柱的主筋均为 点处(主梁与次梁交接处)均简化为连续梁的支座,多 HRB335级(梁截面300mmx550mm,柱截面600mm ̄ 跨连续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其跨中部位出现正弯矩 600mm),箍筋为HPB235级。活载按照3.5 kN/m 设定; (底部受拉,上部受压),而支座部位出现负弯矩一 假定按7。(0.20 g)抗震设防,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 第l0期 杨露江等.塑性铰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中的计算分析与应用 195 (上部受拉,底部受压)。此外,在柱底部也是剪力 级会增大施工难度(比如钢筋加工、钢筋绑扎、钢筋焊 1U 接等)以及造成工程成本不必要的浪费。在这里顺便指 和弯矩受力较大处,所以综上理论得到梁柱节点处、梁 出,在施工中若供应的钢筋品种、级别或规格与设计要 梁节点处、柱的底部为建筑结构薄弱部位。 (2)从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模型分析结果可得 求不符时,必须在征得设计单位书面同意的情况下方 知,随着水平作用力(Pushover)的逐步迭加,梁端部、柱 可进行钢筋代换,钢筋代换的原则有等强度代换(不同 底部等节点和底部最先出现了塑性铰,所以为结构薄 级别钢筋的代换,按照抗拉设计强度相等的原则进行 弱部位,从而证明了建筑结构理论:震害严重部位为梁 代换)和等面积代换(相同级别钢筋的代换,按照面积 柱节点处、梁梁节点处、柱的底部,应该特别注意这些 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 节点处的锚固钢筋外形、锚固弧度、锚固长度、锚固方 (4)型钢混凝土可大大提高结构构件的强度与刚 式(直锚、弯锚、预埋件锚固)。 度,还可以缩短施工工期,但势必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 (3)图5表示了结构达到性能点时的塑性铰发展 和施工难度的增大(梁柱节点预埋件焊接施工),型钢 混凝土一般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结构中。 图。在结构达到性能点之前塑性铰主要依次出现在第1 层~第7层的梁端部和第1层的柱底根部;从塑性铰的颜 色可以判断,这些塑性铰的变形处于B—IO区段,即属 4未来展望 于可尽快修复使用的范畴。在我国抗震设计中,满足了 “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坏”的三水准性能要求。 本文对结构设计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局限性进行了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结构的弹 理论实践分析,但在实际民用住宅或者建筑结构设计 塑性层间位移角小于规范规定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 中,多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PKPM程序。然 值1/50,结构的性能满足罕遇地震需求。 而在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对结构分析却多采用美国 CSI公司与北京金土木公司联合开发的SAP2000、 3结构设计措施 ETABS中文程序。就建模和出图的操作上来说,PKPM 具有很大优越性;但就有限元分析来看,SAP2000、 ETABS占有很多优势。设想开发出具备上述功能兼容 3.1结构设计措施 的集结构分析、设计于一体的程序,亟待科研工作者的 建议在结构计算中梁、柱容易出现塑性铰的部位, 努力研发和未来科学水平进步的提高。 适当增大截面尺寸、增大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或强度 等级)、加密箍筋间距,或者利用型钢混凝土来提高构 件的强度、刚度和延性,防止结构产生足够多的塑性铰 5 结束语 而变为机构。 3.2结构设计措施的局限性分析 本文在理论教学和计算机应用方面都证明了塑性 铰和普通铰的区别,结构薄弱部位的出现,并对结构模 (1)增大结构构件截面尺寸,过于太大会造成工 型进行了抗震分析,在作用力不断加载的过程中,结构 程造价浪费以及现场施工困难,并造成配筋相应增大。 某些薄弱截面的变形、应力逐渐增大,钢筋发生屈服, (2)增大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也是有相对局限 从而产生塑性铰。希望本文在高校理论教学的讲授过 性的,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中,有少筋梁、适筋梁、 超筋梁的概念。其中适筋梁是延性破坏,破坏时具有明 程和建筑结构计算机分析应用中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显征兆,结构设计时宜采用适筋梁设计。但是少筋梁和 超筋梁是脆性破坏,破坏的时候无明显征兆,结构设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应避免设计成少筋梁和超筋梁。另外,纵向钢筋的直径 5001i-2oo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也与受弯构件的裂缝宽度有关系。理论试验证明,当构 【2】 汪梦甫,周锡元.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弹塑性分析方法及 件内受拉纵筋截面相同时,采用细而密的钢筋,则会增 抗震性能评估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1 1. 大钢筋表面积,因而使粘结力增大,裂缝宽度变小。所 【3】 钱稼茹,罗文斌.静力弹塑性分析—基于性能/位移抗震 以,增大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也应考虑结构设计中的 设计的分析工具[J】.建筑结构学报,2000,6. 破坏形式和控制裂缝宽度等因素。 [41 陈功.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在高层建筑结构中 (3)增大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等级,一般工程上 的应用[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的主筋采用HRB335级、HRB400级钢筋,再提高强度等 【5】 徐速,徐冠立,孙传敏,等.成都地区主要粘性土壤的矿 物学特征【J】.科技通报,2012,28(10):7—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