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型便携式三维粗糙度测量仪

来源:六九路网
第29卷第3期 2011年6月 轻工杌被 LightIndustryMach/nery V0】.29 No.3 Jun.2011 [自控・检测] DOI:10.3969/j.issn.1005-2895.2011.03.017 新型便携式三维粗糙度测量仪 潘晓彬 ,唐亚明 ,尤祖盛 ,周晓军 (1.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浙江杭州310027;2.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摘要:在传统二维粗糙度测量仪的基础上,结合三维表面形貌检测的发展趋势,开发设计了一种便携式三维粗糙度测 量仪。它可以实现),轴的精确扫描,准确、迅速定位零件至测量位置,使用调节方便。能够对平面、回转面等实现三雏粗 糙度测量与评价。该仪器体积小、携带方便,实用性强。图6参lO 关键词:粗糙度;三维测量;便携式;信号采集 中图分类号:TG84;TH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895(201 1)03-0069-03 Design of New Type Portable 3D Roughness Measuring Instrument PAN Xiao.bin ,TANG Ya.ming2,YOU Zu.sheng ,ZHOU Xiao-jun (1.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7,China; 2.Facul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Ningbo Universiyt,Ningbo 31521 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two—D surface roughness measuring instrument,combined wiht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3一D surface measuring,a kind ofportable 5 咖ce roughness measuring m,聊 was designed. It can realizeprecise scan with Y axis and quicklyposition the work-piece to m ̄asure location as well as simple adjustemnt. It can realize 3-D measuring roughness and evaluation of plane and rotary surface.It is small,portable and practica1. [Ch,6 fig.10 ref.] Key words:roughness;3 D measuring;portable;signal acquisition 0 引言 显微镜、杠杆机构和工作台来实现粗糙度检测,后者是 表面粗糙度是反映零件表面上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使用立柱、驱动箱和工作台伺服系统来实现粗糙度检 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主要是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刀具和 测。但上述的仪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操作不方便。 零件表面之间的摩擦,切削分离时的塑性变形和金属 针对此种现状,设计了一种经济型便携式三维粗糙度 撕裂,以及工艺系统中存在的高频振动等原因所形成 测量仪,适用于生产现场的粗糙度三维测量与评价。 的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方法有很多,如二维参数、 1 便携式三维粗糙度测量仪的设计 三维参数、Motif法和分形法等。由于二维参数只是表 1.1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示了轮廓的某一条直线方向上的凹凸不平程度,也就 传统的二维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如德国玛尔、日本 是说它们只能反映表面形貌的某些几何特征,把它作 三丰、北京时代、宁波联晟等,其基本实现原理如图1 为表征整个表面的统计特性是很不充分的。因此三维 所示,通过电机驱动丝杠旋转,再由螺母带动传感器沿 参数才能真实地反映整个被测表面的功能特性 J。 工件表面滑动来获取零件 ,z方向上的表面基本 目前,三维粗糙度的评价仪器主要有华中科技大学研 信息。 制的大量程表面形貌测量仪【4刮和淮阴工学院研制的 对于局部表面粗糙度要求比较高的零件,如滑块、 触针式三维粗糙度测量仪 引,前者的原理是使用干涉 缸套等,需要对某个局域表面粗糙度信息进行评价,这 收稿日期:2010-10-09:修回日期:20110-1—14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资助项目(20061671) 作者简介:潘晓彬(1973),男,湖北黄冈人,副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机电系统集成和机电测控技术方面的研究。 E—mail:panxiaobin@nbu.edu.an 轻工机械LightIndustryMachinery 2011年第3期 出轴上,将电机的转动传给传动部件。导程为0.8 mm。 3)L形滑座与直线导柱。直线导柱有长导柱和 电机 丝杠 螺母 传感器 短导柱2根,连接在丝杆上的L形滑座2端置于两直 线导柱上,滑座与直线导柱的这种配合方式能够保证 L形滑座在运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1 2 3 4 图1 传统二维仪器原理图 Figure 1 Principle of traditional 2・D instrument 时传统的粗糙度测量仪的局限性尤其明显,据此在国 产SRT.1(F)型便携式粗糙度测量仪的基础上,附加】, 轴驱动机构,完成三维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设计的三维便携式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如图 2所示,将传统的便携式测量仪安装在l,向驱动机构 的滑座上,通过l,向驱动机构的伺服装置带动便携式 测量仪沿y轴方向精密自动进给。 图2便携式三维粗糙度测量仪原理图 Figure 2 Principle of portable 3一D roughness measuring instrument 对于平面的测量,传感器在完成一次扫描采样后, l,向驱动机构带动上面仪器部分沿l,轴移动单位距 离,(移动距离按精度要求选定,如0.O1 mm,0.02 mm,0.05 mm),传感器进行第2次数据采集,依此类 推,完成 次扫描,每次扫描采样结束自动保存本次采 样的 ,Y, 数值。 对于回转类零件,可以将轴类、套类零件固定于旋 转工作台上,旋转工作台可以绕 轴的某一固定轴线 旋转,通过y轴驱动机构的精确定位,可以实现对旋 转零件内外表面某一区域的数据采样。仪器获得三维 粗糙度信息后,可按一定规则对相关参数进行综合 评定。 1.2 y向驱动机构设计与分析 文中所设计的y向驱动机构如图3所示,其主要 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直流电机。传感器和整个传动机构的运动是 由LA5550芯片驱动电机带动的,仪器选择的是直流 电机。通过单片机的PWM对其实现无级调速。 2)丝杆。丝杆用旋紧螺母安装在直流电机的输 1一L形滑座;2一丝杆;3一直线导柱;4一直流电机 图3 Y向驱动结构 Figure 3 Drive mechanism of Y direction 传动系统采用丝杆2与直线导柱3共同作用,电 机4带动丝杆转动,使得L形滑座1在导柱3上滑动, 进而使得L形滑座1带动信号采集与处理元件和传感 器沿】,方向做直线运动,完成对工件表面三维粗糙度 信息的采集。 1.3表面粗糙度信号采集与处理 测量仪中,表面粗糙度信号的采集是依靠压电传 感器在工件表面滑行,压电陶瓷产生一定的电荷量,该 电荷量的计算公式为 。。 詈d31 ( )△S (1) 其中:d, 一压电元件横向压电系数; E一杨氏模量; 6一压电元件宽度; 一压电元件厚度; 一压电元件长度; △5一压电元件端部变形量。 当传感器触针有0.01 m形变时,△Q=77.64× l0 C。电荷经电荷放大后,放大电路如图4所示,其 输出电压为 △ :AQ/C (2) 式中:c一电荷放大器积分容量。 当C=1.0×10一 ~4.7×10一 F,AS=0.01 txm 时,△U:0.17~0.78 mV。 [自控・检测] 潘晓彬,等新型便携式三维粗糙度测量仪 ・71・ 图4压电传感器电荷放大电路图 Figure 4 Ampliifer circuit of the piezoelectirc sensor 该输出电压经幅值放大及数字滤波等处理输人至 微处理器,可进行后续分析处理,其处理框图如图5。 图5表面粗糙度信号采集与处理框图 Figure 5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block diagram of the surface roughness signal 2软件程序设计 仪器软件功能部分是主控制部分根据功能键的操 作,接收操作要求并控制仪器各组成部分完成相应测 量、计算等任务。此外,为达到低功耗与节能的目的, 仪器设计了软件计时程序,当3分钟内未对仪器进行 操作时,仪器自动关闭。软件程序采用汇编语言对单 片机PIC16F76进行编制,以完成单片机对测量条件的 设置,对测量过程的控制以及对测量结果的计算分析 等工作,其软件流程图如图6所示。 3结语 在分析传统二维粗糙度测量仪的基础上,结合三维 表面形貌检测的发展趋势,设计了一种便携式三维粗糙 度测量仪,能够对平面、回转面等实现三维粗糙度测量 与评价。该仪器体积小、方便,是三维表面形貌测量仪 领域的一个重要补充,实用性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振宗,夏勤.表面形貌的功能及其评定参数的研讨[J].上海计 量测试,1994(4):22. [2] 刘斌,冯其波,匡萃方.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综述[J].光学仪器, 2004.26(5):54-58。 图6仪器软件流程 Figure 6 Software process of the instrument [3】 冯秀,顾伯勤.表面形貌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润滑与密封, 2O06,174(2):168-174. [4] 郧建平,杨旭东,谢铁邦,等.一种接触式大量程表面形貌测量仪 [J].中国机械工程,2008,19(8):909-913. [5] CLARK S R.REIVENKAMP J E.Tip—stylus tilt correction for a stylus pmfilometer[J].Recision Engineering,2002,6(5):4O5411. [6] 李伯奎.触针式三维粗糙度测量仪的开发及应用[J].润滑与密 封,2006,176(4):140—142. [7 3 蒋向前,BLUNT L.三维表面测量的发展[J].工程设计,2000 (4):98—101. [8] 李成贵,董申.三维表面微观形貌的表征参数和方法[J].宇航计 测技术,1999(6):34_44. [9] 叶辉,陶琦.三坐标测量数据预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轻工 机械,2010,28(6):101-104. [1O] 潘晓彬,郑堤.一体化粗糙度测量传感器的设计[J].传感技术学 报,2006,19(3):675 ̄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