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动脑筋总会想到办法--课外阅读教学设计简案1

来源:六九路网
动脑筋总会有办法

— 第四届小语赛课课外阅读设计

一、阅读篇目:

《千手观音的手臂》、《深山藏古寺》、《最佳小路》 二、文本分析:

第一篇《千手观音的手臂》。在岩壁上的观音手臂,很多年很多人都数不清。直到小沙弥在修缮塑像时,才采用一一对应的思维方式解决了困难。

第二篇《深山藏古寺》。宋徽宗请画师以“深山藏古寺”为主题作画。在大家都感到束手无策时,一名普通画师通过画和尚挑水和小路成功做到了。

第三篇《最佳小路》。设计师格罗培斯无法在短时间内设计出迪士尼乐园各景点的下路,在葡萄园主老太太的启发下,撒上草籽,让游人自己踩出小路,设计成功。

三篇文章主要对“发现困难,分析困难,解决困难”进行示范与指导,重在“难”与“巧”的结构分层。采用调动生活经验、猜测分析,为学生学习解决问题提供抓手,帮助孩子了解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能尝试用多种思维巧妙地解决不同困难。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三个故事,用回文阅读、猜测阅读的策略,使学生发现困难,分析困难,用简单又准确的办法巧妙地解决困难。

2. 让学生体会到:没有一种思维方式催生的办法能解决所有困难,面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最准确最简单的办法才是巧办法。 四、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三个故事,用回文阅读、猜测阅读的策略,使学生发现困难,分析困难,用简单又准确的办法巧妙地解决困难。 五、教学难点:

1.通过阅读三个故事,用回文阅读、猜测阅读的策略,使学生发现困难,分析困难,用简单又准确的办法巧妙地解决困难。 六、教学预设:

(一)课前激趣,渗透议题: 1.遇到困难,要大胆解决 2.用简单的办法解决困难 3.多角度思维方式解决困难

(二)阅读故事《千手观音的手臂》,聚焦议题: 1.发现困难难在哪儿 2.体会一一对应的思维方式

3.边读边猜,理解文中解决困难的办法 (三)阅读故事《深山藏古寺》,形成能力: 1.发现困难难在哪儿 2.体会代替

3.边读边猜,理解文中解决困难的办法 (四)阅读故事《最佳小路》,运用迁移 1.发现困难难在哪儿 2.体会交换角色

3.为设计小路做出贡献的人有哪些?理解文中解决困难的办法 (五)联系生活

1.了解生活中人们解决困难的巧方法。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泡泡见面 (二)换角度

1.泡泡是个喜欢动脑筋的小家伙,他最近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请同学们来猜一猜:他是用什么办法解决的。 (三)代替

2.数学课上,老师要求画图,泡泡忘带尺子和三角板了。怎么办? 泡泡想的办法是……用书代替尺子! 二、新课

过渡:就让我们阅读几个故事来感受动脑筋想办法的乐趣

(一)《千手观音的手臂》 【发现困难】

1. 请大家拿出阅读单,想一想,这个故事里讲谁遇到了什么困难?轻声自由读第一个小故事《千手观音的手臂》。 【分析困难】

2.那这条手臂,吸引了多少人来数呢?(关注:身份、人数)

3.人很多,身份各不一样,这些人又是从什么朝代开始数的呢?(关注年代久远) 4.要数清手臂有几个困难? 【解决困难】

1.孩子先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2.微课:借助“一一对应”的数学思维方式来解决困难。 3.自由轻声读:小沙弥为了数清手臂做了几个步骤?

4.对比孩子自己想的方法,哪个更巧?(开放式问题,无结论,引向最简最佳思维。) 师小结

(二)《深山藏古寺》 【发现困难】 1.阅读《深山藏古寺》

2.请孩子们按任务提示开始行动! 【分析困难】

1.画师们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2.怎样把古寺藏起来? 【解决困难】

1.画师怎样解决这个困难的? 2.师小结

(三)《最佳小路》 【发现困难】

1.读《最佳小路》,谁遇到了什么困难? 【借分析有贡献的人,理出解决困难的办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哪些人为设计小路做出了贡献呢? (四)运用迁移

总结:没有一种思维方式催生的办法能解决所有问题,面对不同困难,随机应变,选择最准确最简单的办法才是巧办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