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冲刺必刷】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解析版)

来源:六九路网
2020高考复习必刷

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安徽省合肥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中非合作行稳致远。1975年坦赞铁路建成通车,2015年- 2017年本格拉铁路、亚吉铁路、蒙内铁路相继建成通车,目前尼日利亚沿海铁路正在施工,一个由中国标准建设的非洲未来铁路网正呼之欲出。下图示意非洲大陆中国标准铁路网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经过热带雨林的铁路为 A.亚吉铁路

B.蒙内铁路

C.坦赞铁路

D.沿海铁路

2.中国企业采用太阳能供电技术解决了本格拉铁路运行电力供应难题,采取这一措施的自然原因是该地

A.石油蕴藏很少,水能开发困难 C.受离岸风控制,全年降水较少 【答案】 1.D 2.C 【解析】

1.热带雨林带分在赤道附近,图中沿海铁路靠近赤道,大致位于几内亚湾沿岸,受几内亚暖流和西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带,D正确;图中其他几条铁路均未穿过热带雨林地区;故选D。 2.本格拉铁路所在地区位于东南信风带,受离岸风影响,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为热带沙漠气候。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C对;本格拉沿岸,石油资源丰富,A错;能源运输不变并不是主要原因,B错;该地区经济落后,太阳能技术并不先进,D错;故选C。

2.(福建省福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5月调研)近年来,在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的白桦和黑云杉等浅根系树种森林,出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之为“醉树”的新景观,大量“醉树”被淹死。阿拉斯加的海岸线分布有近40米厚的海冰,这些海冰对坐落于北部海岸的村庄来说是他们的生命线。下图为阿拉

坚持就是胜利!

B.地势崎岖,能源运输不方便 D.太阳能技术先进,成本较低

2020高考复习必刷

斯加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导致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醉树”被淹死的主要原因是 A.迎风坡向,降水较多 C.距海较近,海浪侵蚀

B.气候变暖,冻土消融 D.暖流经过,降水增加

4.海冰成为阿拉斯加北部海岸村庄生命线的主要原因是 A.提供主要水源 C.阻挡海水入侵

5.阿拉斯加北部“醉树”的增多可以 A.扩大野生动物的栖息范围 C.改善当地居民的农业结构 【答案】 3.B 4.C 5.D 【解析】

3.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当地永久性冻土层有所消融,该地属低洼地带,易积水,地基松软,再加上白桦、黑云杉根系较浅,不发达,树木很容易倒伏,并落入消融的冻土水中,从而导致树木被淹死,B正确。一直是迎风坡、距海较近、暖流经过,ACD错误。故选B。

4.对于高纬度的沿海地区,海冰可阻挡海水入侵,阿拉斯加北部海岸纬度较高,是世界著名的寒冷区。夏季,阿拉斯加北部沿岸受极地东北风的影响,海水由海洋流向陆地,容易形成海侵,对沿岸村庄造成极大的破坏,而未融化的海冰的存在会阻挡海水入侵,保护沿岸村庄的安全。故选C。

5.倒伏的树对阿拉斯加北部沿岸某些原住民聚落是有益的,倒下的树愈多,河流中可能就会有愈多漂流木漂向海岸,漂流木是阿拉斯加北部沿岸地区聚落很重要的燃料及建材来源。故选D。

3.(福建省厦门市2019-2020学年高三5月质量检查)近年来,在阿拉斯加北部洼地地带,一些浅根系树木倾倒,成为“醉树”,这些“醉树”易被淹死,使顺河漂入海洋的漂流木增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促进海陆之间的物质循环 D.增加原住居民的燃料来源 B.提供渔业空间 D.阻挡海风入侵

坚持就是胜利!

2020高考复习必刷

6.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醉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人为开发,土壤破坏 C.海水入侵,洪涝加剧 7.阿拉斯加“醉树\"增多的同时 A.植被覆盖率降低 C.粮食大幅度增产 【答案】 6.B 7.D 【解析】

6.在阿拉斯加北部洼地地带,纬度高气温低,人类活动少,A错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冻土消融,低洼地容易积水根系较浅的树木很容易倒伏,便落入消融的冻土水中,从而导致树木被淹死,B正确;气候变缓,海平面上升,但材料中表明被淹死的“醉树”顺河漂入海洋的,因此说明当地还没有被海水淹没和出现洪涝,C错误;阿拉斯加北部的北冰洋地区海水温度低,是寒流,D错误。故选B。 7.阿拉斯加“醉树\"增多主要是气候变暖导致冻土解冻消融,在高纬地区水热条件变好后也有可能其他植物生长条件得到改善,植被覆盖率不一定降低,A错误;气候变暖,野生动物栖息地范围扩也有可能会缩小大,B错误;阿拉斯加地区地处高纬,基本无粮食生产种植,C错误;倒下的树愈多,河流中可能就会有愈多漂流木漂向海岸,漂流木是阿拉斯加北部沿岸地区聚落很重要的燃料及建材来源。D正确。故选D。

4.(山东省青岛市2019-2020学年高三5月统一质量检测)秦岭北麓的华山气候多变,常形成云顶较平、面积较大、可观赏的云海,其形成与湿度、降水、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下图示意1981-2010年华山云海频次与云顶高度的月平均分布。云顶高度是云海顶部与华山气象站(海拔2065m)的相对垂直高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野生动物栖息范围缩小 D.原住居民燃料来源增多 B.气候变暖,冻土消融 D.暖流增强,降水增加

8.观赏云海应远眺俯视。10月,爬山者既节约体力又能观赏云海的海拔位置是 A.1400m

B.1600m

C.1800

D.2000m

9.稳定的天气状况有利于云海持久发展。推测云海易形成的时间及气压状况是

坚持就是胜利!

2020高考复习必刷

A.降水前一天,低压控制 C.降水前一天,高压控制

B.降水后一天,低压控制 D.降水后一天,高压控制

10.某摄影团队欲在华山进行为期10天的云海拍摄,宜选择的月份是 A.3月 【答案】 8.C 9.D 10.C 【解析】

8.由图可以读出,10月云顶与华山气象站的相对垂直高度约为-380米,即云顶的海拔高度约为1685米。考虑到观赏云海需要远眺俯视,观赏高度应高于1685米。又考虑到节约体力,因此不宜太高,故C项最佳。故答案选C。

9.题干已明确告知,稳定的天气状况有利于云海的持久发展。因此,低压控制下天气状况多变,不利于云海的形成与发展。而降水后,空气湿度大,水分条件好,加上高压控制,天气稳定,因此更有利于云海的形成与发展。故答案选D。

10.拍摄云海,应选在云海出现频率高的时间段。由图可知8月和11月云海出现的频次高。11月山区气温很低,不利于拍摄。8月为夏季,山区气温凉爽舒适,更利于拍摄。故答案选C。

5.(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三模拟一)洱海地处滇西高原,周围高山环抱,环湖地区风力强劲。下图示意洱海周边地区地形及风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B.5月

C.8月

D.11月

11.图中所示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2.为适应自然环境,当地传统民居房屋大门的最佳朝向为 A.东南 【答案】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坚持就是胜利!

2020高考复习必刷

11.C 12.A 【解析】

11.根据风频图判断,该地西南风风频较大,丙地西侧为峡谷,受峡管效应的影响,丙处风力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该地西南风风频较大,洱海地处滇西高原,气温较低,为减轻风力的影响,当地传统民居房屋大门应朝向偏东方向,该地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为获得更多光照,应朝向东南,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三模拟一)悬移质是指悬浮在河道流水中、随流水向下移动的较细的泥沙及胶质物等。推移质是指在水流中沿河底滚动、移动或跳跃运动的泥沙颗粒。悬移质与推移质之间能进行相应的转化。下表示意陕西南部部分流域悬移质与推移质的平均状态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导致陕西南部不同河流悬移质与推移质比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流域面积

B.降水特征

C.地形特征

D.土壤结构

14.据此判断,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最高的是 A.略阳沮水河流域 C.安康月河流域

15.与1月份相比,7月份安康月河流域 A.悬移质总量减少,推移质总量增多 C.悬移质总量和推移质总量均减少 【答案】 13.C 14.A 15.D 【解析】

13.悬移质是指悬浮在河道流水中、随流水向下移动的较细的泥沙及胶质物等。推移质少是指在水流中沿河底滚动、移动或跳跃运动的泥沙颗粒。水流速度快,悬移质多,推移质少;导致陕西南部不同河流悬移质与推移质比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特征不同,水流速度不同,C正确;流域面积、土壤结

B.悬移质总量增多,推移质总量减少 D.悬移质总量和推移质总量均增多 B.山阳金钱河流域 D.石泉牧马河流域

坚持就是胜利!

2020高考复习必刷

构的影响小;同一区域降水特征相差不大。故选C。

14.略阳沮水河流域悬移质比例高,水流速度,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故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最高,A正确。故选A。

15.与1月份相比,7月份降水量大,安康月河流域水量大,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加强,悬移质总量和推移质总量均增多。故选D。

7.(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三二模)2019年10月28日,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济源段)正式揭牌,为国内首条正式向社会开放的国家森林步道示范段。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全长2330千米。下图示意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全线森林占比70%,其最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是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17.人们发现,与太行山西坡相比,同纬度同一森林植被类型在东坡分布的海拔较低,原因可能是东坡

A.降水多,气温高 C.降水多,气温低 【答案】 16.A 17.C 【解析】

16.太行山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其最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正确;我国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错;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50°N~65°N范围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地区,C错;针落混交林不是最典型的植被类型,D错。故选A。

坚持就是胜利!

B.降水少,气温高 D.降水少,气温低

2020高考复习必刷

17.太行山东坡处于我国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更多,排除BD;同一森林植被类型对气温、降水的要求相当,对于同一纬度地区的太行山,同一森林植被类型在东坡分布海拔更低,表明同一海拔,太行山东坡气温偏低,西坡气温偏高,所以西坡(夏季风背风坡)同东坡(夏季风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致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东坡(迎风坡),所以西坡同一森林植被类型分布海拔高于东坡,A错,C正确(该题该可以换一种思考方式,西坡为夏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焚风效应显著,所以同一海拔而言,西坡气温更高),故选C。

8.(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三二模)季节性冻土冬季冻结春季融化,已经成为制约水文、农业、工程方面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研究人员在天山北坡阿热都拜流城进行观测并绘制了土壤冻融阶段示意图(下图),该流域本年度冬季地表积雪较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三个阶段中土壤温度最稳定和土壤湿度最大的阶段分别是 A.土壤冻结 土壤完全冻结 C.土壤冻结 土壤消融

B.土壤完全冻结 土壤冻结 D.土壤完全冻结 土壤消融

19.春季某段时间,监测探头显示土壤表层温湿度持续增加,但深层变化很小。观测人员据此可能发布的灾害预警是 A.干旱 【答案】 18.D 19.B 【解析】

18.土壤完全冻结时,积雪层隔绝了土壤与大气的热量交换,土壤温度最稳定,排除AC;随着土壤消融,积雪以及表层冻土融化,土壤湿度最大,B错,D正确,故选D。

19.注意题干关键信息“春季某段时间”,春季随着气温回升,冻害减弱,积雪层融化,土壤表层湿度持续增加,土壤水分条件改善,干旱较少,但由于深层变化很小,因此表层融化的积雪下渗较少,

坚持就是胜利!

B.洪水 C.冻害 D.滑坡

2020高考复习必刷

地表径流较大,容易形成春汛,诱发洪水,AC错,B正确;滑坡与植被覆盖率、坡度、降水强度以及土质情况等因素均有关系,不是最可能出现的灾害,D错。故选B。

9.(甘肃省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次高考诊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贺兰山东麓多洪积扇,位于宁夏平原和贺兰山之间,南北长200公里、总面积20万公顷的地带,被誉为世界上最适宜种植优质酸酒葡萄的“黄金地带”。经过30余年的发展,这望已成为葡萄种植面积近60万亩(是中国酿酒葡萄集中连片的最大产区)、建成酒庄86个、年产葡萄酒1.2亿瓶,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的葡萄文化长廊。近年来,该地葡萄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已成为宁夏自治区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材料二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图甲)及山前洪积扇示意图(图乙)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形成过程 (2)分析贺兰山东麓成为种植优质酿酒葡萄“黄金地带”的自然条件。

【答案】(1)贺兰山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地表多碎屑物质,(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雨季山区洪流沿河谷流出山口,流速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洪流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出山口逐渐堆积,形成洪积扇。

(2)海拔高,地势平缓,(种植区)集中连片;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积温高;土壤透气性好:有黄河提供灌溉水源: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等。 【解析】

(1)该题考查洪积扇的形成,从整体性的“一果多因”的分析思路。由于贺兰山处于内陆,气候较为干旱,风化较为严重,地表碎屑物质丰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冲刷携带能力强;(地形)在地势较为地平的河流出山口堆积而形成冲积扇。

(2)该题分析农业发展的(自然)区位条件。从气候角度,贺兰山夏季光照充足,且内陆昼夜温差大,积温高。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从地形角度,多冲积扇,地势平坦,且耕种范围大;(冲积扇)地势

坚持就是胜利!

2020高考复习必刷

较高不容易渍水,土壤透气性好;从水源角度,靠近黄河,灌溉水源充足。 10.(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三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边的植物,生存空间往往被挤压得非常有限。为了开辟新的栖居地,很多植物的种子与果实落入大海,随洋流漂泊流浪。能够通过漂洋过海传播种子的植物有100多种,这些植物统称为海漂植物,其中最典型的是椰子。海漂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简称海漂种实)能够漂浮在海面随海水移动,在陌生的海岸登陆,在适宜的海岸生根发芽繁育。垦丁地区位于台湾岛南端,调查发现,垦丁海岸海漂种实丰富复杂。下图示意垦丁的位置及其范围、轮廓。

(1)分析垦丁海岸海漂种实丰富复杂的原因。

(3)与福建沿海相比,说明垦丁地区稀有植物种类更丰富的自然条件。

【答案】(1)多海湾,风浪较小,利于海漂种实登陆;海湾形状有利于拦截随洋流而来的海漂种实;洋流流经热带岛屿地区,物种复杂多样。

(3)纬度较低,受暖流影响大,不受寒潮影响,降水较多,水热量条件更优越;洋流从热带岛屿带来的海漂种实更丰富,部分海漂种实能够在此生根发芽繁育。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海漂种实随洋流漂泊流浪,在适宜的海岸生根发芽,同时,该题需要注意垦丁海岸的位置和轮廓。首先,该地多海湾,所以风浪较小,有利于海漂种实登陆生根发芽;其次,受沿岸暖流的影响(隶属于日本暖流),海湾形状有利于拦截随洋流而来的海漂种实,使得海漂种实丰富;最后,洋流流经热带岛屿地区,热带地区植物种类繁多,所以种实复杂多样。

(3)注意“与……相比”,即是要找出差异。相比于福建沿海地区而言,该地纬度较低,受暖流影响大,不受寒潮影响,降水较多,水热量条件更优越,更适合植物的生长;其次,该地离热带低纬度海区距离更近,洋流从热带岛屿带来的海漂种实更丰富,所以垦丁地区稀有植物种类更多。 11.(广东省2019-2020学年高三模拟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持就是胜利!

2020高考复习必刷

长江源区沱沱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受地形、降水、冰雪融水等影响,形成了大量高原冲积型河床和丘陵坦谷河床,发育了“辫状水系”。每年4-10月份,大量斑头雁迁徙至此,在沙洲和两岸峭壁上筑巢、孵化、繁殖,“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的“天然产房”。而每年的冬春季午后,“辫状河道”又成了风沙的策源地,漫天飞扬的风沙严重威胁到横跨沱沱河的青藏铁路的正常运行。下图示意沱沱河“辫状河道”局部地形和景观。

(1)简述沱沱河“辫状河道”的形成原因。

(2)分析每年4-10月份,沱沱河“辫状河道”成为斑头雁“天然产房”的主要条件。 (3)分析“辫状河道”在冬春季午后成为风沙策源地的原因。

【答案】(1)河流两岸比降(落差)大,雨季季节性洪水流速快,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泥沙来源丰富;河床平坦开阔,流速慢,两岸侵蚀的泥沙大量沉积在河床内;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河流水量大,水流易分叉;枯水期沙洲裸露。

(2)4—10月份沱沱河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浅滩沙洲广布,水源和食物丰富;浅滩水系阻挡了大量的天敌。

(3)冬季河流封冻,河面光滑,摩擦力小,风力增大;冬春季水位低,沙洲裸露,内部水分少,抗风力侵蚀能力较弱;午后大气对流运动旺盛,利于扬沙。 【解析】

(1)图示河流流经高山峡谷,比降大,侵蚀和搬运能力强,河流含沙量大。结合材料"沱沱河、当曲、通天河交汇的区域,地形开阔,河道宽浅"可知河谷比较开阔,地形平坦,河流流速变泥沙沉积形成沙洲;另外该地区降水季节变化明显,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河流水量大,水流易分叉,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现,形成辫状景观。

(2)长江源区沱沱河位于青藏高原腹地,4—10月份为夏半年,沱沱河地区降水较多,气温较高,气候温暖湿润;水位上升,辫状河道浅滩沙洲广布,水源和食物丰富;沙洲位于河中部,浅滩水系阻挡了大量的天敌。

(3)风沙形成的原因包括风和沙。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河面光滑,摩擦力小,风力增大;冬春季为枯水期,水位低,沙洲裸露,内部水分少,沙粒松散,抗风力侵蚀能力较弱;午后气温较高,大气

坚持就是胜利!

2020高考复习必刷

对流运动旺盛,利于扬沙。

12.(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高三五月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方针叶林分布于45°N—70°N的寒温带地区,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

(1)指出北方针叶林植被群落结构简单的原因。

(2)解释林火过后15年内土壤造成植被生产力升高的原因。 (3)说明林火过后初期林内气候环境的变化。

(4)推测林火过后林内苔藓、喜阴及喜阳植被的演替顺序及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答案】(1)纬度高,气温低(适合生长的植被种类少);土壤酸性强,肥力低(植物养分缺乏);冻土广布,土层浅薄(植被生长困难)。

(2)燃烧后的碱性草木灰降低了土壤的酸性;林内枯枝落叶降解加快,提高了土壤肥力;表层土壤受热膨胀,土壤结构疏松(利于植被生长)。

(3)(林内间隙增大)风速增大;(植被多样性减小)湿度减小;(植被减少)光照增强;(植被减少)昼夜温差增大。

(4)演替顺序:喜阳植物、喜阴植被、苔藓,影响因素:光照(或植被的密度) 【解析】

(1)本题考查影响植物生长因素,主要从气候(水热条件)和土壤条件进行分析,结合材料,北方针叶林分布于45°N—70°N的寒温带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不适宜树木的生长;该区域土壤为酸性贫瘠的灰土,土壤酸性强,且肥力低,适宜生长的树种少;且北方针叶林地区,纬度高,冻土层厚,土层浅,不利于植物下根,植被生长困难。

(2)森林火灾使得大量的植被被燃烧成草木灰,显碱性,对原来的酸性土壤起到改良的作用,降低了土壤的酸性;火灾后林内枯枝落叶讲解加速,增加了土壤的肥力;火灾增加了表层土壤的温度,表层土壤受热膨胀,结构变得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植被的生长。

坚持就是胜利!

2020高考复习必刷

(3)本题考查植被变化对气候的影响,火灾使得植被的覆盖度下降,林内植被之间的间隙增大,植被对风力的削弱作用减少,风力加大;植被减少,涵养气候的能力减弱,林内的湿度减少,温差增大;植被覆盖度下降,使得林内光照增强等。

(4)植被破坏后,由于林内间隙增大,光照增强,首先恢复的应为喜阳植物,其次随着喜阳植物的增加,林内遮阴处增多,为喜阴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最后林内湿度增加,为苔藓等对湿度要求高的植物提有利的条件。

13.(湖南省湘潭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四次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夏半年山火多发,山火一般发生在内陆的草原、荒原及稀树草原。2019年11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森林地区爆发了数十场大火,迅速蔓延。持续的山火进一步加剧了澳大利亚2019年夏半年的高温、干旱态势。悉尼大学生态学家估算,在火灾最严重的新南威尔士州,大约有5亿只乌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丧生,大量动物流离失所。除了对澳大利亚本国的重大破坏,通过卫星监测,科学家还发现澳大利亚山火产生的炭黑已经飘到了新西兰,且烟尘还在进一步扩散。

(1)与2018年同期相比较,2019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等地山火的分布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试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此次澳大利亚山火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答案】(1)新南威尔士州等地火点数较2018同期显著增加,火点影响范围扩大;尤其在州东南部

坚持就是胜利!

2020高考复习必刷

森林地区出现大片火点。

(3)山火大量排放出热量、CO2、固体颗粒污染物,造成澳大利亚东南地区干旱、高温加剧,南半球出现区域性大气污染,全球气温升高态势加加强;大量森林被焚毁、动物死亡,造成森林生态系统破坏、短期内森林被毁地区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动物被迫迁徙甚至出现区域性灭绝。 【解析】

(1)对比图2两个时间的火点分布图可以得出,2019年新南威尔士州等地火点数量比2018年显著增加,火点影响范围明显扩大;2018年火点主要分布在内陆草原,2019年在东部和东南部的森林地区出现了大片火点。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相应的发生变化,山火使大量森林被焚毁,森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大量动植物被烧死,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被焚毁地区短期内水土流失加剧;山火也会排放大量热量、二氧化碳、固体颗粒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气体,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也加剧了澳大利亚东南部的高温、干旱天气,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坚持就是胜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