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治疗分析

来源:六九路网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年6月第33卷第6期 709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治疗分析 钱国胜,成春发,周建国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浙江杭州311IOO)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自2005年1月至 2009年12月治疗下肢ASO 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例接受包括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及药物治疗。所有病例间 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术后明显改善或者消失。结论:下肢ASO病变的复杂性决定其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且往往需要 将多种治疗方法进行结合,根据患者的临床病情,正确制定治疗方案对于挽救患者肢体和提高生活质量极为重要。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手术;介入 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R543.5 文章编号:1005—5916(2O13)06—0709—02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是导致 下肢缺血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者导致患者截肢甚至危及生 2.1介入治疗即时效果82例患者118条患肢接受介入 治疗,以残余狭窄<30 作为技术成功的标准,其中16例患肢 因血管钙化严重,导丝无法通过而手术台失败,手术成功率 88 。 命 1]。近年来对于下肢AsO治疗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院自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治疗下肢ASO 94例,现将初步治 疗经验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其中髂动脉病变28例,采用单纯球囊扩张6例,球囊直径 6~8mm,长度4~lOcm,支架置入术26例,支架直径6~ 本组94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16例, 10ram,长度4~10cm,覆膜支架有2O例,全部病例治疗后血管 1.1 一般资料年龄48~9O岁,平均7O.67岁,术前均经踝一肱指数(ankle brachical index ABI),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或CT血管造影(cTA)等检查。其中合并心、脑血管疾 通畅,残余狭窄不超过30%。 股动脉病变78例,采用单纯球囊扩张1O例,球囊直径大 小4~6ram,长度4~12cm,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68例,支架 病者76例,合并糖尿病58例,病变累及髂动脉占17 ,广泛累 直径6ram,长度8~12cm,全部病例治疗后血管通畅,残余狭窄 不超过3O 。 及髂、股、胭动脉占75 ,TASC分类:A类56条、B类42条、C 类18条、D类l6条,介入治疗82例,手术治疗12例。所有病 人均予以扩血管、抑制斑块等药物治疗。 胭动脉及以下分支血管病变28例,均采用单纯球囊扩张, 不置入支架,动脉所用球囊直径4~6ram,长度4~12cm,膝下 三分支血管采用直径1.5cm~3ram,长度1O~12cm球囊,其中 1.2 治疗方法术前均行双下肢动脉CTA检查,以决定 采用手术入路及方式。82例患者接受介入治疗,采用局麻下以 16条因胭动脉及以下分支血管完全闭塞,TASC分级均在D 级,导丝无法打通闭塞血管,手术失败,其余病例均手术成功, 膝下三分支血管至少有一支通畅,其中13例直接扩张至足底 动脉弓。 2.2临床效果. 术后短期内(1个月)血栓形成4例,坏死 改良的Seldinger手法穿刺股动脉或肱动脉的方式,置入4—7F 的导管鞘,常规造影进一步了解及确认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 度,全身肝素化后,导丝配合导管进入病变血管并跨越病变,根 据病变的部位及长度应用相应球囊逐行扩张病变血管口]。髂 动脉病变常先置入球扩式支架,应用球囊后扩,也可直接采用 球囊扩张,股动脉病变常用球囊扩张,根据病变部位,用球囊扩 张狭窄段后,放入金属支架,膝下血管用不同规格的球囊扩 张_3 ]。造影显示病变部位通畅后,撤离导丝、导管,加压包 扎,有条件可选用血管缝合器。12例患者中8例接受股胭人工 截肢6例,2例死于坏死感染合并其他心、肺、。肾等并发症,足趾 破损处溃疡愈合4例,4例足趾坏疽者行足趾切除后切口均愈 合。所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症状术后消失或明显改善。 2.3 并发症 穿刺部位血肿形成4例,急性血栓形成2 例,经导管注入尿激酶溶栓后血流通畅,动脉夹层形成1例,均 放置支架使夹层贴壁,无血管穿孔或破裂。 3讨论 血管旁路术,4例接受自体大隐静脉旁路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 下行患侧膝上胭动脉解剖显露,静脉内注入肝素3000u后阻断 并纵行切开胭动脉,用人工血管或大隐静脉与胭动脉行端侧吻 合,再于患侧腹股沟切口解剖显露股动脉,阻断并纵行切开股 动脉,皮下隧道到达股动脉,行端侧吻合 ]。术后处理:术后予 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皮下注射5~7d,预防动脉及人工血管 或支架内血栓形成,同时予口服玻立维或拜阿司匹林半年以 上,术后1、3、6、12个月彩超随访,必要时CTA复查,了解病变 动脉和人工血管有无狭窄及血栓形成。 2 结果 3.1介入治疗的适应PTA主要适用于TASC分类中 A类和B类的患者,狭窄或闭塞长度在15cm以内,本组患者中 A类和B类共有98条。随着介入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介 入治疗和适应症也在不断发展,对部分C类患者也可适用,而 本组病例中治疗的最长的狭窄血管约30cm。 而对于D类患者,由于下肢动脉弥漫病变且缺乏正常的流 出道,导丝难以通过狭窄闭塞的血管,介入操作困难,且血管流 出道差,术后血管通畅率较低,既往认为股深动脉重建是较好 710 Chinese Rural 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ion,June 2013,Vo133,No.6 的选择,很少采用介入治疗。但这类患者常同时合并严重的心 脑血管疾病,无法接受较大的手术打击,血管腔内治疗作为微 创治疗,不失为挽救患者肢体的一个选择[7 ]。 3.2技术要点 3.2.1 导管人路的选择 主要有:①经过对侧股动脉逆 行穿刺置管:适于患侧股浅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者;②经患 侧股总动脉顺行穿刺置管:适于同侧股总动脉、股浅动脉中上 端无明显狭窄者;③经肱动脉穿刺置管:适于双侧髂动脉狭窄 或闭塞的患者。 3.2.2球囊的选择使用球囊的直径不能超过正常血管 直径,球囊的长度应大于狭窄段血管的长度。对于髂动脉病 变,我们多采用直径7~8ram球囊,股动脉病变用直径4 ̄6mm 球囊,膝下三分支血管多采用直径1.5~3ram的球囊,球囊的 长度应根据具体动脉病变的长度决定,最长可用到12cm的球 囊。随着介入材料的不断进步,下肢小直径(1.5~4ram)、长球 囊(4O~120ram)的出现,明显提高了下肢动脉特别是膝下动脉 介入的手术成功率。长球囊血管成形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可重复性强、疗效佳,目前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下肢动脉血管闭 塞症的临床治疗。 单纯球囊成形操作简单、技术成熟,但扩张的压力和速度 要适宜,不应强调球囊扩张完全恢复到血管原始管径,部分扩 张就能明显改善下肢缺血症状,局部血管钙化明显时更要注 意,因为病变血管壁的顺应性差,扩张过快、压力过高或过度扩 张反而易引起血栓形成、血管破裂或再狭窄的发生。本组病例 中髂动脉扩张压力多在8kpa,扩张时间1~2分钟,股动脉扩张 压力8~lOkpa,扩张时间2~3分钟,膝下血管扩张压力 12kpa,扩张时间4分钟,球囊扩张过程需在DSA透视下进行, 逐渐加压,观察球囊的形态变化。同一部位不宜反复多次扩 张,以免形成动脉夹层。 3.3.3支架置人的问题 由于PTA可导致血管夹层撕 裂和弹性回缩,而支架植入通过挤压斑块和压迫管壁,克服了 PTA的两个主要缺陷,是一种新的腔内治疗手段。 在我们前期的手术中髂动脉病变在术中常规置人支架,因 为与单纯PTA比较,PTA加支架组治疗髂动脉狭窄远期通畅 率明显提高,其远期通畅率与外科重建血运患者的临床通畅率 相当。 对于股动脉病变是否置入支架目前意见尚不统一,大西洋 协作组织推荐单纯PTA仅仅应用在股浅动脉短段病变,而选 择支架的适应症往往局限在PTA后的失败病例。因此股动脉 病变不常规置人支架,只在残余狭窄大于3O 或动脉夹层形成 时才考虑放置,但长段狭窄单纯球囊成形往往疗效有限,多需 支架成形辅助治疗。 动脉处于膝关节活动部位,动脉随着膝关节的弯曲变形实 在太大,易使支架疲劳断裂,故动脉不建议置入支架。目前临 床已经在小规模使用膝下动脉支架,目前来说对于膝下小动脉 病变的支架置入应持慎重态度_g 。 3.4传统手术的地位本组病例中l2例进行传统手术, 主要是介入治疗困难,全身状况尚可的病人。股胭动脉旁路手 术适用于较长段的股、胭动脉病变,远期通畅率优于介入治疗, .是临床救肢的重要治疗方法。如果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好, 预期手术可以明显提高血管的通畅率和减少再介入次数时,应 考虑积极手术治疗。对于下肢动脉闭塞症,我们需要面对的并 非仅仅局限于抢救一条肢体,注意全身治疗,提高生存率目前 仍是临床考虑的主要因素。 在提高血管外科医师操作水平的同时,更应严格掌握手术 和介入治疗的指证。应根据患者意愿、全身状况、流人道和流 出道的好坏、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手术或介入的成功率)等多种 因素考虑手术或介入治疗。 选择哪种血管重建方式,取决于这种手术的危险性,预期 对缺血的改善程度和持久性之间的平衡,正确评估病变的部 位、形态和流人道流出道情况是选择治疗方式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汪忠镐,张建.实用血管外科与血管介入治疗学r-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54—259. [2]景在平.血管腔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28-230. r3]LueddeM,Krumsdorfu,zehlein,et.a1.Treatment of iatro— genic femoral pseudoaneurysm by ulterasound——guided COrn pression therapy and thrombin injection[J].Angiology, 2007,58(4):435-439. [4]HenkePK,Stanley JC.The treatment of acute embolic lower limb ischemia[J-].Advsurg,2004(38):281—291. [5]王玉琦,叶建荣.血管外科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3:136—164. E6]刘昌伟,叶炜.重症下肢缺血的血管腔内治疗EJ-]。中国医学 科学院学报,2007,29(1):33—36. [7]王成刚,吴丹明,周玉斌,等.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症45例报告[s].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 (6):461—462. [8]吴庆华,主髂动脉闭塞的外科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 杂志,2004,24(4):197—199. [9]王玉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问题I-J-].中华普 通外科杂志,2003,18(4):197—198. [10]Aleksandvas A,NerijusA.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a of the lower limbEJ].Medicine,2003,39(7):646— 653. rl1]Schmieder GC,Richardson AI,Scott.EC,et a1.Outcomers of reinterventions after Subintinal angioplasty[J].Vase Surg,2010,52(2):375—382. [1 2]Rutherford RB.Options in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aor— to—iliac occlusive disease:a changing perspective[J-].Card— iovase Surg,1999 7(1):5-12. 作者简介:钱国胜(197t一),男,本科,学士,副主任医师。 擅长外周血管疾病及普外肝胆脾胰胃肠手术,特别是动脉硬化 闭塞症及糖尿病足的微创介入治疗。 (收稿Et期:2012—02—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