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子宫内膜厚度和激素水平的影响研究

来源:六九路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77期71

·临床研究·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子宫内膜厚度和激素水平的影响研究

徐德金

(江西省永丰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江西 永丰 331500 )

摘要:目的 探究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综合征(MPS)妇女子宫内膜厚度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站收治的46例MPS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口服谷维素片,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倍美力和黄体酮胶丸。结果 研究组病患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激素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患Kuppernan评分、HAMD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替代治疗能增加MPS妇女子宫内膜厚度,控制激素水平,稳定患者情绪,有临床推广价值。关键词: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77.053

0 引言

围绝经期综合征指的是女性在绝经期间,卵巢内卵泡停止排放雌性激素,子宫内膜生长停滞,身体内性激素活力降低,由此导致女性身体功能紊乱,通常会引发心血管、生殖系统等其他方面并发症。MPS又被称作更年期综合征,多出现于女性45岁左右,持续时间最长可达到绝经后10年左右,是妇女必经生理阶段,更是困扰广大女性的难题[1]。治疗MPS的手段很多,其中激素替代治疗是一种有效方法,本次研究针对其在子宫内膜厚度和激素水平方面的影响进行观察分析,报道如下:

mm,对照组病人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2.83±0.73)mm,治疗后为(3.42±0.41)mm。研究组病患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对比。治疗后,研究组患者E2、P值增高,FSH、LH数值减小,激素水平得到有效控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信息如表1。

表1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对比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

阶段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LH(U/L)18.23±2.7815.53±2.23a17.98±3.2011.54±3.21

ab

FSH(U/L)26.84±5.7221.39±6.54a24.43±7.9514.71±7.59

ab

P(pmol/L)E2(nmol/L)2.68±0.732.91±0.62a2.50±0.813.85±0.64

ab

82.75±19.6897.64±19.04a79.95±21.64121.09±31.34ab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站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46例MPS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经患者本人知情同意后,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观察组23,年龄45~56岁,平均年龄(44.25±5.03)岁。对照组23例,年龄47~59岁,平均年龄(45.23±4.12)岁。经临床诊断,所有患者皆符合医学上对MPS判定标准,且病患子宫正常,两组对象的年龄、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口服谷维素片的治疗方式,服药剂量为:10mg/次,两次/d,28天一个疗程。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激素替代治疗法,口服倍美力,用药剂量为:0.625mg/d,28天一个疗程;患者服用倍美力14天后,加入口服药黄体酮胶丸,剂量为150mg/次,一次/d,持续服用10个星期。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治疗时间都是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1)子宫内膜厚度:两组病患治疗前和治疗完成后,通过B超检查子宫,策量子宫内膜厚度,进行详细记录。(2)激素水平:治疗前和治疗后,在病人空腹状态下,抽取血液进行化验,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信息,收集相关数据。(3)MPS及抑郁症:使用Kuppernan评分,对患者MPS病情表现如头痛、记忆力减退、抑郁症等方面内容进行评估,分数高说明症状严重;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抑郁情绪进行测量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方差评价的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P<0.05,该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研究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ab(P<0.05)。

2.3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MPS及抑郁症比较。采取治疗手段后,研究组病患Kuppernan评分、HAMD评分大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MPS及抑郁症比较

Kuppernan评分治疗前28.09±7.5327.99±8.74

治疗后26.73±6.03a12.54±2.65ab

治疗前19.68±7.1622.14±3.66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

HAMD评分

治疗后16.54±3.01a14.01±3.15ab

注:研究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a(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ab(P<0.05)。

3 讨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出现的深层原因是女性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性激素分泌不足,子宫内膜厚度和激素指标随之改变,对其他器官正常运行产生不良影响,常见表现是病人出现发热、潮红、出汗典型症状[2]。通常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对女性精神状态的影响,一部分患者会出现暴躁易怒、唠叨、失眠等亢奋表现,另外一部分患者情绪低落,记忆力差、反应迟钝、情感淡漠等抑郁症状。第二,患者生殖系统容易发生问题,易患外阴瘙痒、尿道炎、子宫脱垂等疾病,困扰病患身体健康。其次,患者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胸闷气短、高血压等情况。最后,部分患者骨质疏松,肢体疼痛。这些症状严重伤害女性生理健康,导致患者无法展开日常生活工作,降低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给病患带来极大心理压力,影响患者和家人关系,是当前很多妇女都面临的困境。

激素替代治疗法是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治疗手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对比。研究组病人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2.67±0.78)mm,治疗后厚度增至(4.68±0.63)

72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77

·临床研究·脊柱手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

的原因及处理对策分析

杨光永

(浙江省台州医院 骨科,浙江 台州 317000)

摘要:目的 对脊柱手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的原因及处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将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00例使用了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观察患者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来分析处理对策。结果 本组患者中,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中主要出现的异常情况有(48例),导致异常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术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15例)、手术操作不当引起异常(3例)、肌松药使用不恰当(7例)、不合理使用吸入麻醉药(12例)、磁场干扰(3例)、患者体位摆放不当(4例)、电极线连接故障(3例),还有1例患者的原因不明。在发现了患者的异常情况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后,监测情况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在脊柱手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的原因较多,要处理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综合性的处理,针对具体的原因来改正,帮助患者的病情更快更好的康复。关键词:脊柱手术;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原因;处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77.054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在脊柱手术中,逐渐引入了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通过有效的监测来对患者的脊髓情况等进行有效的观察,便于更好的制定预后措施[1]。多模式神经电生理检测系统中包括有体感诱发电位(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自由肌电图(EMG)来对患者进行多模式的监控,尤其是应用在脊柱手术中,能够通过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来对患者的各个手术部位进行监测,更加准确了解到患者的身体状况[2]。但从目前脊柱手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情况来看,有的患者在监测过程中容易出现异常情况,影响了监测的效果[3],需要引起重视。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4],即在静脉麻醉诱导后,采用多种短效静脉麻醉药复合应用,以间断或连续静脉注射法维持麻醉。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性麻醉药物复合作用,具体药物的使用根据手术、病人的特点和麻醉医师的用药经验来确定。本组患者使用的药物为异丙酚和芬太尼来进行诱导,然后再给予异丙酚、盐酸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来进行维持麻醉。

1.3 监测异常标准。在对患者进行监测的过程中,从麻醉后开始即开始观察,若患者的监测波形不可解读如SEP波幅下降>50%、SEP波潜伏期延长>10%、MEP波波幅下降>80%等情况时,则判定患者的监测情况异常。

2 结果

异常原因

表1 本组患者的监测异常情况

例数157712343148

占总数比7.5%3.5%3.5%6.0%1.5%2.0%1.5%0.5%24.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将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00例使用了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的患者中,男性患者115例,女性患者85例;患者年龄最大的62岁,年龄最小的10岁,平均年龄(42.3±2.6)岁。本组患者中,脊柱退行性病变80例,脊柱肿瘤20例,脊柱畸形40例,脊柱创伤35例,脊柱感染25例。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本次研究中患者所用的监测仪器为美国尼高力Endeaver CR IOM16通道神经电生理检测仪,使用的系统有SEP、MEP、Free-run EMG联合监测系统。分别按照SEP、MEP、Free-run EMG联合监测系统的操作规范来对患者进行监测。

1.2.2 麻醉方法。对所有患者在手术中进行全静脉麻醉(total

术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手术操作不当引起异常肌松药使用不恰当不合理使用吸入麻醉药

磁场干扰患者体位摆放不当电极线连接故障原因不明合计

本组患者中,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中主要出现的异常情况有48例(24.0%),导致异常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术

(下转第68页)

段,主要的用药方式有下面几种:针对子宫切除患者连续使用的单用雌激素;周期性或连续性单用孕激素;对于子宫完整病患,采用雌、孕激素结合方法,控制子宫内膜维持正常状态等等方式,根据患者具体病况,选择合理治疗方法[3]。本次研究中,依照激素替代治疗法,对46例患者用倍美力和黄体酮胶丸进行药物治疗,最终有效增加患病女性子宫内膜厚度,并根据Kuppernan和HAMD评分表,得出结论,判定病患心理压力得到疏导,抑郁情绪得到缓解。

综上所述,激素替代治疗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临床

效果,有效控制病患激素指标,增加子宫内膜厚度,缓解病人压抑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应当在临床中大力推广,造福广大女性。

参考文献

[1] 覃炜.激素替代治疗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雌激素水平和体重指

数的影响[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01(01):50-51.[2] 龚健,卢惠珍.安今益用于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治疗的疗效观察

[J].中国妇幼保健,2015,09(10):1607-1610.

[3] 李茗.围绝经期综合征激素替代治疗研究进展[J].河北联合大学

学报(医学版),2013,10(06):779-7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