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眩晕病临床路径分析总结

来源:六九路网


眩晕病(高血压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基本情况

眩晕病作为内科优势病种之一,我们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了眩晕病的治疗方案,并加以实施。我们内科 2 组从 2015 年 1 月到 2015年 12月期间按照诊疗方案治疗的住院患者共有 68例,平均住院日 13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穴位注射、刮痧、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治疗的 68 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 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 使用率 100%,辨证施治率 100%。其中,穴位敷帖 44 例(65%),针灸治疗 28 例(%),穴位注射16 例(%),浴足 14 例(%),刮痧 7 例(%),中药外洗 6 例

(%),中药灌肠 6 例(%)。

(二)应用情况分析

患者对口服中药汤剂、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穴位敷贴等治疗方法均能较好地依从,而对针灸、足浴、刮痧,中药灌肠等治疗方法较抵触。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 分析其原因, 具有以下特点: 1. 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 医生的依从

性好,

如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血管受损, 平肝潜阳法贯穿治疗始终; 2. 治疗方法能

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 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如患者和家属均能理解平肝潜阳药能改善眩晕症状, 从而接受中药汤剂治疗; 3. 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对于针灸、足浴和刮痧治疗方法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认识不到位: 有人认为这些方法属于保健性质, 对其治疗作用不了解及不信任; 2. 有的患者惧怕针灸及不耐受疼痛, 导致不接受针灸或中途中断治疗; 有的患者嫌浴足及中药灌肠、 中药外洗麻烦或不方便而不愿意接受。3. 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 如只有针灸在医保范围内,其他的中医特色医疗如拔罐、刮痧等均不在报销范围内。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治疗的 68 例患者中,症状改善 64 例(%),体征改善 59 例(%),理化指标改善 61 例(%);临床总有效率 %。

(二)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1)对症状的评价

包括对眩晕病主要症状眩晕的评价和次症身重, 心慌胸痛,腰膝酸软,头胀耳鸣的评价。

(2)对血压疗效的评价

包括对治疗前后血压的评价。

2.疗效分析

采用疗效评价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血压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 有并发症者进一步评价其改善程度。 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

(1)改善症状

68 例患者主症改善 64 例(%);次症改善 61 例(%),未改善 4 例(%)。

68 例患者改善的主症中,眩晕改善 64例. 68 例患者改善的次症中,腰膝酸软改善 47 例,身重改善 42 例,心

慌胸痛改善 37 例,头胀耳鸣改善 35 例。68 例患者血压的改善 54 例。

三、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一)眩晕病临床治疗难点分析

在 1、2 级高血压的治疗可以首选中医治疗,但是对于 3 级高血压治疗中中医选用的时机:是在选用西药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还是单纯选用中药这样结果又如何评价

(二)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从疗效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诊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改善了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 减轻了眩晕对身体造成的各种损害,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1.明显缓解了症状:如眩晕病主要症状眩晕,眩晕发作的次数均有减轻。在服用中药后 3-5 天能明显得到改善,对于有些自制力差的患者,尽管眩晕发作次数时有时无, 但临床症状均能得到很好改善, 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2.实验室检查也能得到明显改善: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明显改善患者的机体状态,如标实者患者通过化痰、平肝潜阳等治疗后,邪气减轻,正气自然相对性的增强,同时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3.并发症情况得到改善:采用针灸、穴位注射、刮痧等治疗方法,减轻了患者眩晕、 身重等的感觉, 并能帮助改善睡眠; 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明显缓解腰膝酸软、倦怠等症状。单用西药治疗,虽然心电图能得到改善,但上述症状却不一定能得到改善。

五、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 穴位敷贴、针灸的应用情况:在今年的眩晕治疗中, 我们一如既往应用穴位敷贴及针灸治疗高血压患者。尤其对合并睡眠障碍、情绪失常、消化功能低下的患者,更能充分发挥中药的特色治疗的优势。今年共收住 68 例患者,其中有穴位敷帖 44

例,针灸治疗 28 例治疗。患者的脾胃功能、睡眠状况、情绪等因素均得到良好改善, 此类次症得到改善, 患者机体的整体功能得到调整, 免疫力自然的提高。

六、缺陷及优化:

(1)存在的问题: 1. 使用诊疗常规的病例数少,统计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 2. 临床中使用中成药较少,除中药制剂静点外,口服药使用较少; 3. 中医证型诊断的主观性较强,每个医生的诊断不一致,导致证型改变而治疗方案不能贯彻执行。

(2)改进措施: 1. 今后工作中增加使用诊疗常规病例数,及时总结经验,切实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2. 申请购买中成药,临床中适当配伍中成药进行治疗。 3. 认真学习诊疗常规,做到每个医生都能做到熟练掌握和使用,减少诊断的主观误差。在临床中发现,来医院就诊的眩晕患者均是因为头晕、头胀等不适,故首诊治疗多属于眩晕。因为肝阳上亢与阴虚阳亢,但是临床实践中很多人其两项基本病机均为肝肾阴虚导致肝阳上越所致。因此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去除阴虚阳亢分型。

2016年 1 月 15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