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摘要: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从作业设计改革、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课后服务水平等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课后服务并非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但“双减”政策的出台,使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开展课后服务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旨在分析教师开展课外服务时面临的挑战,并尝试提供应对策略。
关键词:双减;教师;课后服务;挑战;应对策略 1. 引言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推动作业设计改革、规范校外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后,课后服务成为落实“双减”的焦点之一。课后服务的实行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减轻家长负担,实现教育服务群众的功能。然而,教师在开展课后服务时将面临许多挑战,如教师工作时间延长,工作负担增加;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师对于如何有效开展课后服务感到困惑。针对这些教师可能面临的挑战,笔者尝试提供应对策略,以期能给广大教师带来一定的启示。
1.
“双减”政策下教师开展课后服务时面临的挑战
教师开展课后服务时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教师的工作时间延长,工作负担增加;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师对于如何有效开展课后服务感到困惑。
1.
教师的工作时间延长,工作负担增加
《意见》指出,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因此,除了日常教学工作,教师还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课后服务。关于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也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开展。此外,课后服务要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工作机制。而不管是家长申请的受理,班级的审核还是课后服务的实施都是由教师负责。
1.
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双减”政策出台前,部分学校通过课后服务的方式解决“三点半难题”,但由于课后服务费缺乏政策依据等原因,导致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报酬较低甚至无偿工作,这样时间一长就会逐渐消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育人情怀。因此,政府应尽快出台配套的法律法规,为教师提供法律和物质的双重保障。
1.
教师就如何有效开展课后服务感到困惑
在开展课后服务时,教师主要面临两点困惑。第一,教师应该如何制定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课后服务主要是作业辅导和兴趣活动,但班级内不可避免存在两类学生:一类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另一类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如何平衡作业和兴趣活动的时间,协调学习有困难和学习能力较强两类学生。
1.
基于教师开展课后服务时面临的挑战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
根据前面提到的教师在开展课后服务时面临的三大挑战,笔者尝试提供以下解决方案。
1.
合理安排教师的时间,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针对教师工作时间延长和工作负担加重的问题,这里给出三种方法。第一,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使教师能够拥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为教师合理规划弹性上下班时间,帮助教师优化时间管理,以便教师能够在更从容的状态下参与课后服务。第二,鼓励全体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分担教师的压力。学校应该鼓励包括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在内的全体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学校需要明确除教师以外其他教职工的职责范围。例如,对于课后服务的申请和学生的考勤,应该由教辅工作人员来承担。而课后服务中专业性不强的活动可以由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来组织,如自主阅读、娱乐游戏、科普活动等。第三,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减轻教师的负担。吸引退休教师、实习教师、公益性社会组织,甚至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进入到课后服务中来。这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还能促成社会的教育合力,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1.
提供法律保障和物质保障,提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
法律是最有力的武器,用法律保障教师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双减”政策落地,应积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依法保障教师待遇。在物质保障方面,把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工作按照课时数计入工作量,按量取酬,在年底或学期末给予嘉奖。此外,设计梯度课后服务加分制度,将教师实施课后服务作为评优评级的加分项。
1.
科学安排课后服务,发挥课后服务育人的作用
基于如何有效开展课后服务是很多教师心中的难题,笔者尝试从以下两个方面给出措施。一方面,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制定课后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在课后
服务的形式上,教师可灵活采用社团活动、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在课后服务的内容上,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段,分年级、分层次设置课后服务“项目菜单”,供学生自主选择。另一方面,处理好课后服务中作业辅导与兴趣活动的关系,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首先,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课后服务分为两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完成家庭作业,第二个时间段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其次,教师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提供适合他们的课后服务。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更多地参加兴趣活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需要教师多进行精准辅导。最后,教师鼓励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主动帮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以培养和谐互助的班级文化。
1.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课后服务受到广泛关注。教师对于课后服务是否能够有效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笔者分析了教师在开展课后服务时可能面临的挑战并尝试给出了解决措施。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课后服务在实施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总体而言,课后服务是一项有价值的民生举措,只要不断完善配套措施,就能使课后服务中的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家长乐于托。
参考文献: 1.
马开剑,王光明,方芳,张冉,艾巧珍,李廷洲.“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生态变革(笔谈)[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1-14.
2.
张志勇.“双减”格局下公共教育体系的重构与治理[J].中国教育学刊,2021(09):20-26+49.
3.
刘登珲,卞冰冰.中小学课后服务的“课程化”进路[J].中国教育学刊,2021(12):11-15.
4.
游学军.“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1(32):9-12.
5.
樊未晨,苏菁菁. “双减”之下教育还要迎接哪些挑战[N].中国青年报,2021-09-06(005).
6.
储朝晖.“双减”需要教师的担当与能力提升[J].中国教师,2021(09):6-10. 7.
都晓.“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研究述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2.
8.
王梦茜.课后服务,“双减”中的一道重要“加法”[J].教育家,2021(36):12-14.
9.
梁静.课后服务“5+2”助推“双减”落地[N]. 华兴时报,2021-08-03(006). 10.
黄昌建.小学课后服务对师生的潜在影响及其应对[J].教学与管理,2021(32):6-8.
作者简介:袁民鑫(1998-);女;汉族;重庆奉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