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德报怨与以直报怨

来源:六九路网
第23卷第9期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1.23 No.9 2010年9月 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Ph|1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eptember 2010 ●人文教育● 以德报怨与以直报怨 余惠先 吴 谦 (1.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武汉 320079;2.中南民族大学审计处,武汉430074) 摘要: 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是出自《论语》的两个词,以德报怨比较容易理解,世间学者对“以直报怨” 的解释不符合孔子的本意。以德报怨也不是老子的思想,《道德经》中的“报怨以德”与孔子的“以直报怨”是一 个意思。 关键词:孔子;老子;报怨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187(2010)09—0041—03 怨是什么?怨泛指一切与“我”的意愿相违背的人事。 《论语集注》里是这样说的:“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朱熹 怨有至小,如别人在背后说了几句对自己不友好的话,有 认为“以德报怨”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从上面引文可以看 第三者传到我耳朵,于是就对这个人产生了反感。怨有至 出道德经的原文是“报怨以德”。朱熹解释“德”就是“恩 大者,如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汉语里与怨有关的词语 惠”,“直“就是“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 有:程度轻的有“不满、反感、报怨、讨厌”等,程度深的有 朱熹将“至公无私”作为“爱憎取舍”的标准,但如何是“至 “怨恨、愤恨、痛恨、仇恨、恨之入骨”等。在今天张扬自我、 公无私”,读者仍然不明白。接下来朱熹又说:“或人之言, 鼓励竞争的时代,“我”的名誉、地位、利益、面子随时随地 可谓厚矣。然以圣人之言观之,则见其出于有意之私,而 都有可能受到他人的侵犯,可怨的对象就太多了,怎样减 怨德之报皆不得其平也。必如夫子之言,然后二者之报各 少人与人之间的怨怼对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得其所。”这里,朱熹猜测孔子不赞成以德抱怨的原因是它 义。 “出自有意之私”,不是他认为的“至公无私”。只要还有 一般情形下,以怨报怨会是大多数人不假思索的选 “爱憎取舍”,必然是人我不忘,统统在能所中打转,就一定 择,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形就是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如 不能明白圣人之言,可以说朱熹对全部经典的注解皆是误 果不被好事者劝阻,最后很可能就是你再捅我一刀,一直 读,此处可见一斑。由于程朱理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曾经声 到闹出人命为止,真所谓怨怨相报没完没了。怎么样对待 名显赫,朱熹的《四书集注》更是成为明清科举考试的教科 他人对我的伤害?我们有必要到儒教和道教的经典中去 书,被天下士子奉为金科玉律,至今仍然广泛流行,我们今 寻找解决之道,看看孑L子和老子是怎么说的?后世的学者 天在许多学者阐释孔孟经典的著作中可以看到朱熹的影 又是怎么解释的?正确的解释是什么?本文将逐一探讨。 子。这里只举两个例子。 先说孔子的说法。《论语・宪问篇第十四》中有一段 一位是素有国学大师之称的南怀瑾,他撰写的《论语 话:“或日:‘以德报怨何如?’子日:‘何以报德?以直报怨, 别裁》可谓是发行量最大的学术著作,一版再版,笔者在没 以德报德。 有接触《蒲益四书解》之前,也认为这本书写得很好。南怀 再看老子的说法。《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为无为。 瑾是这样解释的:“这里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如何?’等 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 于提到道家的思想。孔子的答复,也没有直接反对,只是 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 在逻辑上作一个论辩。他说,别人对我不起,我对他好;那 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 么人家对我好,我又该怎么报答呢?所以他下面就主张 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以直报怨 ,以直道而行,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对我好的 世间学者注释儒教经典最有影响的就是朱熹了,他在 当然对他好,对我不好的当然不理他,这是孔子的思想。 收稿日期:2010—01-20 作者简介:余惠先(1965一),女,华中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编辑. 吴谦(1968一),男,中南民族大学审计处干部. ・41 ・ 第23卷第9期 2010年9月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igher Correspondence Education(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1.23 No.9 September 2010 他是主张明白是非的。”看来,南怀瑾是赞同朱熹的解释 的,他对论语这段话的解释与朱熹的注释基本相同,就是 要善恶分明,你对我好,我就要对你好;对我不好的就不理 他。对我不好的要看不好到什么程度,如果是很不好,由 是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因此对欺负、打压、诽谤、 迫害我的人我都不起怨恨之心,他现在这样对待我是他不 明白道理,自然不会因为他恶他非而恶他非他,因为真心 里没有善恶是非。“若见有怨,而强欲以德报之,正是人我 是非未化处。”可见,孔子认为以德报怨不好,不是因为以 德报怨是是非善恶不分,正是因为有是非善恶,有人我对 立,才以德报怨的。在了达自心的圣人看来,报怨的最好 办法就是忘记别人对你的不好,如何才能忘记呢?现实生 怨成仇,那可能就不止于不理了。因为南先生前面说过: “儒家思想有一点侠义的精神,你打我一拳,我踢回你一 脚。”这里,先对儒家这个概念做个界定,后世学者解释孔 孟经典成一家之言者为儒家,典型的如程朱理学。而孔孟 之道乃圣人立教,以培养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智慧,教人格 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道统。因此,儒家与孔 孟之道不能划等号。显而易见,如果孔老夫子也是“你打 我一拳,我踢回你一脚”,这与我们今天见到的一般情形没 有两样,是把孑L子的精神境界降低到今天普通人的水准。 另一个是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书目“中学 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论语通译》,作者是徐志刚。徐先 生对论语那段话的翻译是:“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仇怨, 如何呢?’孔子说:[那么]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以 公平无私来对待仇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紧接着的注释 是:“《老子》:‘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这是老子哲学中一种 调和化解矛盾的思想。孔子对这种思想提出了批评。”徐 先生在这里只说了个报怨的原则——“公平无私”,究竟如 何才是公平无私,一样是语焉不详。徐先生也将老子的 “抱怨以德”和孔子的“以直抱怨”对立看待,从中可见朱熹 的影响。 世间学者的解释大抵如此,不用多说 看来,这段话 最难解的词是“直”,以公正无私、公平无私、是是非非、善 善恶恶来解“直”都不达圣人之意。圣人就是孔子。也许 读者会质问笔者:“你凭什么说孔子是圣人?”北京大学教 授李零的《丧家狗》一书不是证明孔子不是圣人了吗?书 上不是引《史记・孔子世家》的史料说明孔子否认自己是 圣人了吗?且慢,是不是圣人,不是李教授说了算,也不是 孔子说了算。笔者有确凿证据证明孑L子是圣人,一是宋朝 永明延寿大师在《万善同归集》中说:“起世界经云,佛言, 我遣二圣往震旦行化,一者老子,是迦叶菩萨,二者孔子, 是儒童菩萨。”二是《论语》《大学》《中庸》《诗经》《孝经》等 儒教经典。就像上面所引的论语中的一段话,从所用文字 就可以看出孔子的境界。谁能看出孔子的境界呢?只有 人孔子境界的人才能懂文字的真意。明朝蒲益大师是净 土宗九祖,堪称祖师的人都不是一般人,他已彻证我们人 人本具的真心,可谓是“悟自心方知圣人心”。稿益大师对 这段经文的解释如下:“达得怨亲平等方是直。若见有怨, 而强欲以德报之,正是人我是非未化处。怨宜忘,故报之 以直,谓不见有怨也。德不可忘,故报之以德,谓知恩报恩 也。”达怨亲平等就是证得人人本具的真心,知道怨也好亲 也好,都是个个明德不失。“明德”一词用佛教的术语说就 ・42・ 活中有许许多多人一辈子都记仇、一辈子都不能忘怀他人 对自己的伤害,简单地要叫人忘记怨恨是多么难做到的一 件事!唯有不见人家对我不好才是报怨最好的方法,要做 到这一点,唯有圣人可以。读者也许会说,只有圣人才能 做得到的,孑L子对一般的人说这些话不是白说了吗?读者 千万不可以小觑自己,须知凡圣就在一念之间。孟子说: “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舜和禹都是中国 古代的圣王,圣人是从凡人修来的,有大志的人一定也能 成为舜禹这样的圣人。孔子是什么人?孟子是什么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孔子、孟子,关键就看你够不够 自重,所谓自重就是尊重自己本来具有的明德。圣人虽然 不落善恶两边,但在现实生活的待人处世上并不是浑浑噩 噩,糊里糊涂,是非混淆,善恶颠倒,人家有恩于我也毫无 感觉,这岂不同石头一般了吗?所以,对有恩于我的人,一 定知恩报恩。不到圣人之境的人自然是不了解圣人的居 心行事的,所以不要胡乱猜测圣人的境界。憨山大师说: “不知圣人心而拟圣人之言者,譬夫场人之欣戚,虽乐不 乐,虽哀不哀,哀乐原不出于已有。”用这段来话概括如二 程朱子、于丹等世间学者对孔孟经典的解释,可谓恰当至 极。 “报怨以德”出自老子《道德经》,但以德报怨是不是老 子的主张呢?明朝高僧憨山德清指出《道德经》第六十三 章说的是“圣人人道之要妙,示人以真切功夫也”,“报怨以 德”是老子用来说明圣人如何以至小为至大、至少为至多 的举例。 “试观世人报怨以德,则可知矣。何也。且世之人,无 论贵贱,事最大而难解者,怨也。然怨之始也,偶因一言之 失,一事之差。遂相构结,以至杀身灭名,亡国败家之祸。 甚至有积怨深愤,父子子孙,累世相报而未已者。此举世 古今之恒情也。岂非其事极大且多哉。惟圣人则不然。 察其怨之未结也,本不有。始结也,事甚小。既结也,以为 无与于已。故无固执不化之心,亦无有我以与物为匹敌。 其既往也,事已消之,求其朕而不可得。以此观之,则任彼 之怨,在我了无报之之心矣。然彼且以为有怨,在我全无 报复之心,彼必以我为德矣。是所谓报怨以德,非谓曲意 将德以报怨也。孔子以直报怨,正谓此耳。”憨山大师指 出,世间人结怨无不始于小事,但如果不能及时化解,以怨 第23卷第9期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1.23 No.9 2010年9月 Journal of Higher C0rresp0ndence Education(Phil0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September 2020 报怨,任其发展下去,便会酿成大祸,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情 怨我,但我没有要报怨的心。对方发现我没有要报复他的 形。今日报纸上屡屡见到的仇杀无不起源于细小之事。 想法,而他还以为跟我有仇,时间长了,对方可能觉得自己 而圣人则与一般人不同,圣人已了达真心“本来无一物”, 有不对的地方,反而会以我不报复他就是对他好,这就是 “怨”从何来?所以“察其怨之未结也,本不有”。这里举印 “报德以怨”的正确解释,不是我们今天认为的用恩惠来报 光大师的实例来说明圣人是如何化解怨怼的。印光大师 答对不起我的人,这与《论语》上孔子讲的“以直报德”是一 是佛教净土宗第十三祖,他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示 个意思。可见,老子和孔子都是了达自心的圣人。读者也 现的。他小时候村中有秋收后演戏酬神的习俗,为了看 许会问,憨山大师对《道德经》注解就绝对正确吗?这里引 戏,他提前拿把椅子放在靠近台前居中的地方,为此被村 佛教天台宗第四十三祖清末明初高僧谛闲大师对憨山大 中某人扇了两耳光,对方还将他的椅子扔得远远的,他被 师的评价为证:“广东为禅道佛法之源,前有曹溪(指慧能 打得眼冒金星、头痛欲昏,为了避免父母为此事与人起纠 大师),后有憨山,作世间眼,为人天师,如巨夜明灯,中流 纷,他忍痛吞声,没有将此事告知父母。经过这件事之后, 砥柱。”慧能大师和憨山大师的肉身至今还留在广东韶关 他更懂得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世不敢稍有疏忽。 的六祖寺。 当他长大成人时,他的德行已深得父老乡亲的赞誉。那位 儒教和道教都是圣人立教让人修道的心法,并不是老 曾经暴打过他的人在路上碰到他,笑着对他说:“请到我家 子讲无为、讲出世,孔子讲有为、讲人世,变成对立的。后 里坐坐”,他也笑着答应。这件事件印光大师从来没对人 世学者将其理解为对立的,是他们理解错了。 讲过,大师晚年住在苏州灵岩寺,碰见一位在家弟子的小 参考文献: 孩不能忍受别人的欺负,于是举自己小时候的事来教育 [1]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5. 他。可见,生活中得罪人的事,圣人也免不了,但刚开始都 [23 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是因小事结怨。虽然是与人结了怨,由于圣人已无我,没 [33徐志剐.论语通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有人我对待,所以没有跟我作对的人,也没有与人作对的 [4] 憨山.道德经注[DB/OL].http://boruo.goodweb.cn/ 我,事情过去了,心里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他人虽然还在 books2/1731.htm. (上接第7页)等教育以外的所有教育与培训的战略发展、 流,又是我国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一项 规划、基金、管理及学习质量监督。[5]我国政府应该根据 战略措施和基础设施。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实现跨时 国情去创建类似的监督评价机构,为保证学习型社会的顺 空的教育资源共享;沟通各个教育类型的联系,与其他组 利进行,提供支持。 织沟通联办,不断扩大教育机会,以适应和满足全民教育 (四)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做好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传送带 和终身教育需求。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 参考文献: 种新型教育方式。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应把策略局限 [13厉以贤.学习社会的理念与建设[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 于一个单独的媒介、一种机构的形式或一种所谓“系统结 社,2004. 构”的范围以内。[4]行动链条的各个环节必须和谐地相互 [2] Cochinaux P,Woot P.Moving Towards a Learning Society 链接起来,这就需要政府作好信息传送带的工作。现在的 [M].Brussels:ERT/CRE,1995. 问题不是制造新的齿轮,而是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把它们联 [3] 邓聿文.建设中国学习型社会[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动起来,使学习者可以通过一种非传统的方式利用这些设 北京,2005. 施去获得良好的教育。信息高速公路类似于一条把各个 E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 齿轮联动起来的传送带,为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创造条件。 京:教育科学出社.2008.209—271. 在原有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为 [5] 张声雄.创建中国特色的学习型社会[M].江西:江西人民 出版社,2003.43. 主要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有效 发挥现有多种资源的优势,既符合世界科技教育发展潮 ・4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