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09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报告(节选)——城市绿色发展的研究

来源:六九路网
2010年第1期 ■堪麟 2009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报告(节选) 城市绿色发展的研究 第二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组委会 1城市绿色发展的内涵 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走绿色发展之路,已 2 中国城市传统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 与世界其他城市一样,中国城市建成区在城市化 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新模式。胡鞍钢指m:所谓绿 色发展之路,就是强调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统一与 协调,即更加积极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John Knott of Charleston认为绿色发展就是“回归一种 结合新技术,对气候、地理、文化影响良好的发展方 式”。显然, “绿色发展”要求既要改善能源资源的 利用方式,还应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与生态过 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共同进化。 城市绿色发展的内涵首先是生态环境响应:不能 对自然系统结构与过程造成破坏,还要通过绿色的发 展设计实现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其次是高效的 资源利用效率。第三是城市居民可持续的消费行为。 第四是城市生态环境良好、生态风险低,城市人与自 然和谐。第五是人与人的和谐,城市社会平等不断进 步。绿色发展模式是中国在城市发展中落实科学发展 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城市建设之路。 绿色发展中“绿色”的涵义与“可持续”、 “可 持续发展”是分不开的。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 夫人代表“世界环境与保护委员会”在报告《我们共 同的未来》中正式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观,指}十{可 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人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代 人的需求”。可持续发展观包涵着两个重要的原则, 一个是一代人对下一代人所负有的责任,另一个是社 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因此绿 色发展的涵义包涵着多方面的内容: (1)社会、经济、环境复杂系统之问保持平衡; (2)世界能源具有有限性; (3)城市建设者、决策者、管理者、使用者之间 的相互协作、共同承担; (4)维护人类代际平等; (5)尊重人类的同时也尊重自然; (6将能源高效利用、弹性设计和可循环使用的 6)材料相结合; (7)保护城市居民不受污染物危害。 6 Q§T 影响下环境质量恶化,对能量和水的需求却随着城市 人口的增长而不断上升。在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污 染、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仍然非常严峻。 2.1 中国城市空气污染问题 在中国大多数城市地区,空气质量都是一个核心 的环境问题。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颗粒物及地面层臭氧都对人体 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大气污染对人群的许多疾病, 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 肿瘤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重大的影响。2002年世界卫 生组织估计,在世界范围内,城市空气污染造成每年 约800000人死亡。美国癌症协会研究发现,空气中 的细颗粒物每升高10 g/m ,总死亡率、肺心病死亡 率和肺癌死亡率的危险性分别增加4%、6%和8% (Health Effects Institute,2003)。空气污染全球化且13 趋严重,使地球变暖、城市热岛效应加剧、酸雨蔓 延,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危机(Zhang GC et al;, 2007;Gopikrishna I et a1.,2007)。治理空气污染物、 减少空气污染已刻不容缓。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环 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中国城市空气质量总 体有所改善,但部分城市污染仍较重。在监测的地级 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占2.4%, 二级标准的占58-】%,三级标准的占36.1%,劣于三 级标准的占3.4%。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中,颗粒物年 均浓度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占72.O%,劣于三级标 准的占2.2%。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 的占79.1%,超过三级标准的占1.2%。二氧化氮年均 浓度均达到二级标准(其中86.9%的地级城市达到一 级标准)。 2.2中国城市工业污染问题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环 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止》,中国城市工业污染控 制取得比较好的成效,除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和 青滤斟技 2010年第1期 重点T业企业废水排放稳定达标率比上年略有下降 外,T业崮体废物处置利用率,重点工业企业的烟 尘、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排放稳定达标率均较j二年有所 提高。中国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平均为94.71%, 比上年下降了1.01个百分点,有31个城市未按要求 进行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在中国283个地级及地级以 上城市中,T业危险废物未按要求进行处置的城市有 污染、能源消耗及自然生态系统的绿色发展问题。 3 中国城市的绿色发展模式 联合国训‘划开发署发表的((2002中国人类发展报 告:绿色发展,必选之路》,首次提lqJ在中国应当选 择绿色发展之路,这是不同于长期以来实行的以“增 长优先”的传统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先污 染、后治理”,被视为危险之路,导致生态环境问题 l4个。中国重点 [业企业废水排放稳定达标率为 89.33%,比一卜年下降了0.85百分点;重点工业企业 炯尘、二氧化硫、粉尘的平均排放稳定达标率分别为 90.94%、90.73%、90.J6%,分别比卜年提高了1.26、 1.96和1.65个百分点?一一些城市的 业污染控制水平 依然比较低,T业污染控制任务十分艰巨。 2.3中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根据中闰环境保护部发 的( ̄007年中国城市环 境管理与综合整治年度报告》,中国城市环境基础设 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但中罔仍有l/4左右的城市 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城市建设问题突出。 2007年,中国“城考”城市牛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平均为51.95%,比J二年提高了9.40个百分点,其中, 296个城市的城市牛活污水集中处理率高于60%,比 年增加了36个,162个城市的城市生活污水未经二 级处理且未达到排放标准,比 年减少了43个:在 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中,城市生活污水未经二级处理 且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城市有46个 2007年,中同“城考”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率平均为67.58%,比f 年提高了8.10个百分点,其 中,330个城市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 80%,比上年增加了11个,城市生活垃圾未按要求 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城市158个,比j 年减少了34个。 在地级及地级以上二城市中,城市生活垃圾未按要求进 行无害化处理的城市有38个。 2007年,中国“城考”医疗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 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中国医疗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 平均为73.63%,医疗危险废物未按要求进行集中处 置的城市155个,比上年减少了13个,其中地级城 市医疗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77.24%,比上年提高了 7.02个百分点。在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中,有61个 城市的医疗危险废物未按要求进行集中处置,比上年 减少了17个。 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如何改善城市居民的生 活质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需要着重解决城市环境 日益严重,发展极不平衡,贫困人口深受其害。中国 有可能不需要经过许多西方罔家曾经经历的高消耗资 源、高污染排放的过程,直接进入“绿色发展”阶 段;也不必要等到达到较高收入时再来实施“绿色发 展”战略(胡鞍钢,2008)。21世纪世界发展的核心 是人类发展,人类发展的主题是绿色发展。 中国也不可能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现代化, 也不可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清华大学 中围同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指出:第一,欧美、日 本等在发动工业化时,就积极参加了国际贸易,与世 界市场相互联系起来,以战争和殖民方式积累原始工 业资本,开拓国际市场,靠 业化和罔际贸易两个轮 子促使经济起飞;中国在经历了百年磨难之后开始对 外开放时,国际市场 就分割完毕,以初级产品为主 的贸易结构使之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第二,中国发 动T业化的时间晚,经济发展起点低,与:lr业化国家 相比,生产技术和开发、利用资源能力差距甚大,虽 有后发优势,但障碍重重;第三,中 人均资源占有 量只及欧美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没有 条件实现高消耗资源生产 、高消费生活型的物质高 度现代化;第四,中国不可能像过去的工业化国家那 样通过战争和资源掠夺实现资本原始积累,只能从中 国的内部改革和发展之中寻找 路(胡鞍钢,2008)。 对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的模式,胡鞍钢认为: “中 国的发展战略必然要不同于传统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而应采取符合中国国情的非传统现代化发展模式,其 核心思想就是实行低度消耗资源的生产体系,适度消 费的生活体系,使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效益不断 提高的经济体系,保证社会效益与社会公平的社会体 系,不断创新、充分吸收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 应用技术体系,促进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的、更加开 放的 际经济体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防止污染、 保护生态平衡等。” (胡鞍钢,2008) 4城市绿色发展的目标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愈来愈 §T 7 2010年第1期 重要,并将成为城市未来发展中的决定性要素而制约 城市发展的质量和趋势。绿色城市建设的目标是通过 的生态居住区; ■糟—l技 (7)开发和研制对环境有利的技术支撑体系; (8)完善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 (9)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节约意 识,倡导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观,公众特别是领导 追求城市整体综合功能最佳来满足人与自然健康发展 的需要,达到资源能源清洁高效、自然环境健康宜 人、基础设施完善舒适、社会环境和谐文明。 1990年,印度R.麦由尔博士在《绿色城市》一 书中强调了绿色城市不仅注重生态平衡、自然保护, 人树立牢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决策和消费时能够 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而且注重人类健康和文化发展,阐明了绿色城市的本 这6条标准和9条途径不仅从环保和生态的角度 质,认为绿色城市应该超越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协 调的层面,不仅强调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还强调人 类健康和文化发展。因此他认为绿色城市应具备8个 必备条件,也就是他提出的绿色城市的发展目标: (1)生物材料和文化资源以最和谐的关系相联 系,生机勃勃、自养自立、生态平衡; (2)自然环境具有完全的生存能力,能量平衡, 甚至输出剩余的能量产生价值9・ (3)自然资源得到保护,尽量消除或减少废物, 对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 (4)自然空间广阔,与人类同居共存的其他物种 丰富多样; , (5)维护人类健康,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 (6)各组成要素要按美学关系规划安排,聚居地 优美而有韵律感; (7)文化发展全面,充满欢乐与进步9・ (8)提供面向未来文明进程的人类生存地和新空 间。 中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曲格平 先生曾提出建设绿色城市的6条标准和9条途径。 6条标准是: (I)合理的规划布局; (2)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 (3)有效的控制污染,环境质量达到优良状态・9 (4)选择使用清洁能源; (5)城市有一定比例的绿化覆盖; (6)居民有强烈的环境意识。 9条途径是: (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 (2)推行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经济运行模式; (3)建设功能齐全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 (4)建立快捷便利和清洁的城市交通系统; (5)建立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 (6)建设环境优美、服务配套和高品质环境质量 8 ST 为绿色城市指引了发展目标,也指出了绿色城市的建 设途径,为中国绿色城市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引导。 5城市绿色发展评价的常用指标 城市绿色发展措施的效果需要用一定的指标来加 以评价,选择正确的评价指标不仅对于评价、鼓励绿 色城市的发展成果具有重要作用,也对绿色发展水平 较低的城市具有引导的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选用一些能更好地反映绿色发展的实用措施或城 市绿色发展效果的指标进行评价,但是在统计数据有 限的情况下则应根据实际情况以鼓励、引导城市往可 持续发展方向前进的指标进行评价,才能达到评价的 真正目的,起到积极的作用。以下是国内外常用的一 些城市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 (1)能源利用效率; (2)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3)污染治理状况; (4)废弃物循环利用状况; (5)环保投资; (6)空气质量; (7)公众满意度; (8)原料采集、生产和运输的距离; (9)机动车载人数量; (10)步行、公共交通、自行车出行鼓励引导政 策; (11)城市步行、公共交通、自行车出行通道、 设施建设; (12)污染排放源(如CFC冰箱)使用情况; (1 3)屋顶低反光材料与屋顶绿化的情况; (14)地面透水材料推广情况; (15)环境友好、能源高效的建筑材料使用情况; (16)建筑低耗能、低污染设计; (17)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 (18)耐干旱、乡土植物种类利用情况; (19)植物健康生长条件及环境要素的保障情况; 青海斟技 2010年第1期 盐湖资源综合利用 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及其发展前景展望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处 摘要:我周是一个镁资源大国,也是一个金属镁生产大国、出口大国。传统的金属镁生产 1 艺主要采用能耗较 高、环境污染严重的皮江法。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社会,促进我 镁 业持续稳定健 康发展,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抢抓机遇,引进北美某金属镁工厂电解法技术设备,充分利用盐湖钾肥生产中 副产的氯化镁资源,建设金属镁一体化项目,对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慨述了我国金属 镁产业发展现状、国内外金属镁技术进展、金属镁一体项目进展,分析了电解法技术的优势以及金属镁一体化项目的发 展 景,提出了加快资源配置、为青海经济发展助力的建议,对推进青海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偕发展、统筹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属镁;一体化;电解法;循环经济;盐湖资源 1 我国镁资源概况及其物化特性 性能较好、阻尼减震和电磁屏蔽性能良好、易于加工 镁资源矿物主要有菱镁矿、白云石和氯化镁,据 成型、废料容易回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 统计,我国探明的经济储量菱镁矿32亿t,白云石40 汽车工业、冶金工业、化学_丁业、轻工业、交通运 亿t,氯化镁40亿t。氯化镁资源主要赋存于柴达木 输、电子技术、光学器材、精密机械、日用商品等领 盆地的盐湖卤水中,与钾、钠共存,在钾盐提取过程 域,由此镁及镁合金获得“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 中以水氯镁石的形式析出。长期以来,我国金属镁生 的美誉。由于镁的特殊优越性能,在国民经济中的地 产主要采用白云石、菱镁矿资源,不但存在杂质多、 位越来越重要。世界铁矿资源紧缺,价格持续上扬, 产品质量差、资源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而 铝土矿资源保有储量在我国也相当有限,而盐湖镁资 且资源已经基本消耗殆尽,无法持续稳定满足金属镁 源是我国相对丰富的资源,镁合金产品又有独特的应 产业发展的需要。而盐湖卤水提钾过程中每生产n氯 用性能,其替代钢铁、铝制品的范围越来越大,依据 化钾,将副产10t优质氯化镁,2008~2009年盐湖钾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主要金属材料发展趋势的 肥生产能力达到350~400万t,每年副产2500~3000 分析数据,镁的用量以每年>20%的速率保持连续快 万t氯化镁,在水氯镁石脱水关键技术和无水氯化镁 速增长,将成为2l世纪的“时代金属”。 电解制取金属镁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取得突破的前提 由于镁及其合金应用领域的广泛拓展,1 990年全 下,通过综合利用,可生产金属镁600万t以上,对 球产镁26万t,到2002年产镁46万t,2005年镁的 年生产不足100万t金属镁的资源保障程度非常高, 产量达到67万t,其中我国产量约47万t,占世界总 而且采用氯化镁资源电解法生产金属镁,原料中杂质 量的70%。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金属 少,生产中没有CO 排放,属准低碳经济。因此围绕 镁产量有所减少,原镁产量为69.1万t,我国为55.8 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利用盐湖钾盐副产物建设金属镁 万t,均占世界总量的81%,其中出口39.64万t、国 一体化项目,对实现我国镁工业基地的战略转移、推 内消费15.80万t,全球镁市场将长期依赖中国的供 进节能减排、促进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应。 2我国金属镁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镁金属生产的第一大国,发展镁工业有着 镁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金属工程材料,金属镁 良好基础,但是我国镁金属采用的是以白云石为原料 及其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导电导热 的“皮江法”生产工艺,能耗高、污染重,在国家发 (20)公园植物、遮荫植物和大茎材树木的保护 (22)光污染、噪声污染情况; 情况; (23)自然降水利用情况。 (21)自然生境和野生动物保护、改善情况; (转载《中国绿色画报》2()10年第1期) Q§T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