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结构调整是提高建筑企业经济的重要方面
来源:六九路网
&TECVNOLOOYINFOLU.IATION建筑科学企业结构调整是提高建筑企业经济的重要方面(,吉林省煤田地质局203勘探公司李亚文,马宏’张兴伟21360002沈阳中辰锅结构工程有限公司110141)摘要:目前建筑企业发展尚有不尽人意的方面,表现为发展方向上有误区,产业组织结构、体制结构方面存在问题。只有从此三方面加以调整,才能根本地解决问题,使建筑企业经济有长足的发展。关镶词企业结构调整科技论文布局规模效益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中田分类号TUI文献标识码A文童编号1672-3791(2007)09(a卜0090-01,必须正视现状,增强调整企业结构的使命感,责任感括土木建筑业,线路、管道基础和设备安装积极的扶持,尽可能促使资产存量向这些企业业,建筑物和装修装饰业)和建筑工程管理、流动,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1)目前建筑企业布局趋于分散.县(处)级建劲日k起步于70年代初,当时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小打刁、闹,粗浅简陋,短期行为较强。进入90年代以来,状况虽有好转,但尚未根本改比较单一,盲目发展,自成体系。地区层次一变,低层次行业重复现象仍较严重。行业层次致,不仅乡镇公司和县属建筑企业布局结构相似,而且各乡镇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组织结构、产业内部结构趋同的现象,建筑生产布局分散综合费用较高,难以形成行业特色,既削弱了建筑经济的互补性,又导致了过度的盲目竟争。(2)规模性发展滞后。’(3)专业水平偏低。(4)效益提高不快。上述情况表明,产业内部结构失衡,已成为直接犁肘县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大力调优结构,加速提(处)级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高县兀处)级建筑经济的运行质量,是县(处)级建筑企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应当切实抓好。2必须科学决策.明确需调整的内容(I)调整组织结构。根据建筑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县(处)级建筑业较理想的组织结构,应当是少量的大型企业和众多的中、小企业的有机结合,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以总包为龙头,专业分包和劳务承包为依托,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的新型产业组织结构应按照“抓大放小’的精神。切实做好两手.抓,即一手抓大,抓规模化,花大力气,下硬功夫,培育大企业,发.关键的少数.、围绕展大集团,使之具有资金和技术密集、管理现代化水平高,以及有总承包能力和跨国经营能力,多产业综合发展,业绩和信誉卓著等特点,成为全县建筑业的“龙头’.另一只手抓放小,放活小企业,主要是抓专业化,向适应性强,小而专、小而精和小而特企业组织形态的发展,努力提高专业化、协作化水平。组织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资产重组,不是一味地组“大”,中小企业的专业化过但资产重组程也是个资产重组的过程。组织和引导中小企业主动投靠大集团.为大企业配套,分包劳提高建筑经济的集中度。务,促其成为“小型巨人’。通过专业化,(2)调整门类结构。应当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新分类标准,界定建筑业,调整建筑业的内部结构。现代建筑业应由勘察设计(包括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建筑安装业(包SCIENCE&丁〔CHNOLOOY监督及咨询业等三大类别组成。我们必须从县级建筑业的实际出发,积极壮大勘寮设计业,稳建筑、拓安装,加快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监督和咨询业,做到三业并举.协调前进,努力形成专业配套、门类齐全、综合实力较强的建筑业发展新格局。(3)调整体制结构。通过深化改革,努力在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方面有新的突破,从战略上调整建筑企业布局。①大力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建筑经济。应着眼于整体上搞活集体资产,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调整和完善乡镇集体所有制结构,大胆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建筑经济.②积极探素公有制建筑业的多种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生产规模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对公有制来说,什么形式更有利,更有效,就可以运用什么形式。如企业公司制,承包、租赁.托管、托管经营采用。作为资本流动的方式,联合几收购、兼.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等都可以井、出售、破产等也可以采用。③继续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建筑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建筑经济包括私营经济体经济和外资经济等。放手发展个体、私营个建筑经济,具体应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可以将部分国有和集体小建筑企业,通过出售、拍卖转为个体、私营企业。二是应大力支持群众新办的集体和私营建筑企业政府部门要主动为之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魔,让其脱颖而出。多年的历史原因,目前仍是多头管理的状况④理顺管理体制。县(处〕级建筑业由干.这种欠顺的管理体制亦应结合结构调整而妥善加以解决。3必须审时度势,落实调整的举措(功抢抓市场搞好调整扩份额。必须十分重视抓好和发挥市场对资0配置的I础性作用,围绕市场这个中心来调整建筑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方法,把资源配置到效益好的门类和企业中去,实现优胜劣汰。(2)分类促进,加快调整壮规模。继续走“培育规模企业,承包规摸工程,建立规模基地,创造规模效益”的路子,坚持扶优、扶强、扶大不动摇。对有市场潜力和特色产品的优势企业,大企业,以及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对生产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高的继续给予INFORMATION(3)依托科技,提高调整含“技”it.加强技术创新,扩大科技含量是推进建筑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必须把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科技兴建步伐。强化舆论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做到思想上重视,政策上扶持,投入上倾斜,舆论上倡导,形成技术开发、创新的优良环境。(4)盘活存盆极力调整高效益。我们应把增量投入作为存盘调整的“发生器,,而把资产存最的调整重组作为更好地发挥增量效益的“扩放器”,以此促进建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立足干企业的改制、改组和改造,以骨干企业为基础,以名牌工程为龙头,以明晰产权关系为重点,抓紧培育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力推进企业间的兼并和联合,鼓励将经营不善的企业交由同行中的优势企业托管经营.支持企业间以名牌工程、名牌企业和知名建筑企业家为“龙头’进行资产重组,把“三名’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的调整结合起来,盘活存量,扩大资本,优化结构,从而达到调整的目的,鼓励企业从产品经营转向资本经营,优势企业可将盈利投向新的领域,也可恃有其他企业的股权,可以兼并企业,也可购买其他企业股权,还可以争取上市和发行股票等等,积极扩大企业的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