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艳凤;孙卓
【摘 要】呼兰河上游流域1996年发生实测历史1号洪水,洪水涨落迅速,洪灾损失严重。为了系统分析总结本次洪水规律特点,文章从洪水出现频率,洪水气象成因、水雨情过程、成洪暴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针对洪水特点,从暴雨分布区域、暴雨量级、暴雨发生时间、历时、暴雨笼罩面积等方面进行了说明。 【期刊名称】《黑龙江水利科技》 【年(卷),期】2015(000)006 【总页数】3页(P18-20)
【关键词】呼兰河;铁力站;典型年洪水;洪水频率;洪水成因;成洪暴雨 【作 者】魏艳凤;孙卓
【作者单位】黑河水文局,黑龙江黑河164300;黑河水文局,黑龙江黑河1643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V122.1
铁力站为呼兰河上游干流控制站,流域面积为1 838 km2。本站洪水由上游干流和左岸支流小呼兰河来水随机组成。
小呼兰河无水文测站控制,于铁力站断面上游14.5 km处汇入呼兰河,河长74 km,流域面积860 km2[1-2]。
选择铁力站建站以来1952—2013年资料系列,统计出逐年最大洪峰流量进行排序,见表1。以实测历年最大洪水年份1996年为典型年来进行洪水分析。
频率分析采用该站1952—2013年62 a连续实测流量系列,应用频率计算软件,以矩法初步计算参数值,采用P—Ⅲ型理论频率曲线适线,取CS=2.5CV[3]。经适线调整后确定最终采用的设计值,详情见表2。 洪水分析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 3.1 水情分析
受流域内较大持续强降雨过程影响,铁力站7月下旬发生1次特大洪水。铁力站7月28日20时水位开始上涨,起涨水位205.70 m,相应流量32.0 m3/s。 7月30日11时出现洪峰,洪峰水位209.26 m,相应流量1 200 m3/s,居于该站洪水系列第1位,出现频率相当于50 a一遇洪水标准,超过警戒水位2.26 m,超过保证水位0.78 m。
洪水涨洪历时为39 h,平均涨率0.09 m/h,最大涨率0.48 m/h,水位总涨幅3.56 m,8月25日洪水落平,落洪历时为26 d。洪水过程径流总量为3.463亿m3,占年径流总量(5.115亿m3)的67.7%,最大1 d洪量为0.902亿m3,最大3d洪量为1.606亿m3,洪水过程见图1。 3.2 形成本次洪水的天气系统简介
本次洪水的气象影响因素主要是有利的环流形势和副热带高压,由有关气象资料可知,1996年7月27日乌拉尔山为冷低涡所盘踞,贝加尔湖后有强暖高脊,形成低槽线向西南延伸。
7月28日贝加尔湖前低槽进入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并形成低涡,涡后伴有强冷空气,涡前偏南气流直接影响本区,形成有利的水汽输送条件,产生持续性降水。 本区7月27日副高稳定,位置偏北,28日副高维持影响贝加尔湖低槽东移,在东北形成涡,西南暖湿气流与东北低涡前冷空气充分汇合,产生流域强降水。 3.3 雨情
3.3.1 5—8月份雨情概述
5月份降雨过程:流域5月降水量较小,月降雨总量为37.1 mm,低于多年同期均值(56.5 mm)34.3%。单站最大月降水量为56.5 mm,最大1 d、3 d降水量均为22.2 mm,均出现在呼兰河铁力站。
6月份降雨过程:流域6月降雨总量为144.4 mm,高于多年同期均值(106.2 mm)36.0%。单站最大月降水量为158.7 mm,出现在小白河站。本月21~30日有1次降雨过程,流域平均次降水量为99.1 mm,降雨主要分布在小呼兰河,降雨中心在小白河站,次降水量为119.7 mm。本月最大1d降水量为38.7 mm,出现在呼兰河石长站,最大3d降水量为108.4 mm,出现在小呼兰河上呼兰站。 7月份降雨过程:流域月降雨总量为252.5 mm,高于多年同期均值(230.3 mm)9.6%。单站最大月降水量为355.6 mm,出现在小呼兰河南关站。本月18~31日有1次较大降雨过程,流域平均次降水量为226.6 mm,降雨主要分布在小呼兰河南关站,次降水量为339.0 mm。本月最大1 d降水量为160.0 mm,出现在呼兰河圣浪站,最大3d降水量为232.6 mm,出现在小呼兰河南关站,7月降雨为本次洪水的主要来源。1996年呼兰河铁力站流域7月份降水过程见图2。 8月份降雨过程:流域月降水量为70.6 mm,低于多年同期均值(137.7 mm)48.7%。单站最大月降水量为95.9 mm,出现在呼兰河石长站。本月6~9日有1次较小降雨过程,流域平均次降水量为38.9 mm,降雨均匀分布。本月最大1d降水量为22.8 mm,最大3d降水量为40.4 mm,均出现在小白河站。 3.3.2 成洪暴雨分析
此次暴雨洪水主要由7月份长历时强降雨形成。流域前期影响雨量(pa值)为53.0 mm,处于低值区。流域7月18~31日有一次强降雨过程,流域次降水量为226.6 mm,降雨具有分布面广、量大的特点。小呼兰河流域次降水量相对较大,降雨中心在
南关站,次降水量为339.0 mm。本次降雨过程最大12h降水量7月29日出现
在小白河站,雨量为84.2 mm。最大1 d降水量为160.0 mm,出现在呼兰河圣浪站,最大3 d降水量为232.6 mm,出现在小呼兰河南关站。
本次降雨过程分布不均,流域内200 mm以上降雨笼罩面积为1 256 km2,见图3),占铁力站流域面积的68.3%。7月降雨主要集中在28~30日,单站最大1 d降水量均出现在29日,流域最大1 d降水量在100 mm以上的笼罩面积为1 035.8 km2,见图4,占铁力站流域面积的56.4%,降雨详情见表3。
流域洪水主要由多次强降雨形成,且降雨分布面广、量大,造成洪水涨洪历时较短,涨幅较大,涨落迅速,给防洪抢险工作带来一定不利影响。据统计,此次暴雨洪水铁力市﹑带领区﹑南岔区﹑桃山﹑朗乡﹑双丰﹑铁力林业局均遭受严重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约8.79亿元。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水利厅.黑龙江省水文图集[M].哈尔滨:黑龙江省水利厅,1996:2-6. [2]黑龙江省水文总站.黑龙江省水资源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8-29.
[3]伊春市水务局.伊春市水利志[M].伊春:伊春水务局,1990: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