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赞美教育活动案例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_模板

来源:六九路网
赞美教育活动案例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_模板

【活动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赞美在人际交往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掌握赞美他人的技巧。

▲使学生懂得只有坦诚地接受赞美,才会坦诚地给予赞美。并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接受别人的赞美。

【活动准备】

▲进行关于赞美的调查,并统计结果。

▲制作多媒体课件。

【活动方法】

▲多媒体课件

▲小品表演

▲小组讨论

【活动过程】〔导入〕

在很多影视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人们在交往中是通过赞美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否习惯别人的赞美并大胆地去赞美别人呢?为此,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在把这份调查结果告诉大家之前,我想先听听大家的看法。

请学生回答以下4个问题:▲你是否愿意经常赞美别人?为什么?▲你是否习惯别人对你的赞美?▲.听到别人对你的赞美后心情怎么样?▲听到别人赞美后你会作何反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公布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高一至高三年级的90名同学,其中能主动赞美他人的占47.1%,52.4%同学习惯别人的赞美。尽管还有52.1%的同学不会主动赞美他人,47.6%的同学不习惯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但是有87.2%的同学在赞美后都是很高兴的。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被人认可、赏识,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的天性的至深本质是渴求为人所重视。”所以生活需要赞美。

有同学可能要提出这样的疑问:既然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那么为什么12.8%的同学听到别人赞美后反而不高兴呢?(提出问题但不立即解答,将这个问题留到“赞美的原则”部分进行讨论)

一、生活需要赞美

1.需要层次理论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就很好地说明了人的这种内心需要。他认为人类有五种需要,心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

需要都得到满足的人称为基本满足的人,只有基本满足的人才会产生人生的最高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创造的需要、实现自我理想的需要。

结合学生的实际分析,对他们而言,尊重的需要已成为占优势的需要,而赞美正可以使对方觉得被尊重、被认可,满足了他内心的需要。

2.赞美的力量

赞美除了可以满足对方的内心需要以外,还有很多好处,例如可以使对方更有自信。请同学说说赞美还有那些好处?

教师总结:看来赞美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是我们随时随地能献给别人的一件最好的礼物,它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是情感沟通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我们都应该大胆地去赞美别人。

二、赞美的原则

观看小品表演并讨论

1.前面我们留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本次调查中有12.8%的同学听到别人赞美后反而不高兴了呢?下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看一个小品。

【片断1】小张:哎,亮亮,你脚上的这双鞋是新买的吧,真酷!亮亮:昨天才买的。小张:在哪儿买的?亮亮:就在购物中心。小张:你这身打扮很适合你的气质。亮亮:听你这么一说,我走路都要神气几分!

【片断2】(略)

在谈论的基础上总结赞美的原则

2.赞美应遵循的原则

真诚 态度自如。即不要脸上挂着“谄媚的笑”,也不能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

真实 所赞美的一定要是他人身上真正有的品德或特质,不虚伪,不夸张。

三、表达赞美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对别人的哪些方面加以赞美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交流讨论结果后教师总结)

1.借助语言表达赞美

●装扮●精神状态●所取得的成就●回忆事过境迁的感觉●真诚地请他人帮你一个忙●转述别人的想法●服务态度●有经验●有学识●可爱……

2.通过非言语的方式表达赞美

关注的眼神,欣赏的笑脸,认可的点头都能够传递赞美的信息。所以赞美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一个姿势,一种态度。

四、接受赞美

对“听到别人对你的赞美后你有何反应?”的回答:(显示调查结果如表)

少拍马屁了 25.7%

不不,哪里哪里 21.4%

真的吗,我怎么不知道 21.4%

谢谢 15.7%

那还用说,我是最棒的 11.4%

其它:一笑了之,还行,还行,要么你才……不做任何反应 4.4%

教师总结:大家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既要真诚地赞美别人,也要坦诚地接受别人的赞美。在别人赞美你时,请不要拒绝赞美,请不要觉得难堪或不自在,请不要一笑了之,也请不要心存怀疑。请把别人的赞美当作一份很美妙的礼物接受下来,并表达出自己的快乐和感激,请你相信自己的确配得上这样的赞美。只有坦诚地接受别人的赞美,才会坦诚地给予别人赞美。

[结束语]

最后,我送给大家一首诗。让我们一起伴着音乐,带着感情来朗读,体会赞美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配乐诗朗诵]

赞美/是照在人们心上的一束灿烂的阳光/她带给你情感上的温馨/她带给你生活的自信/在生活的缤纷中/朋友/请坦诚地接受/请坦诚地给予/由衷地赞美吧!

[活动评价]

《学习的革命》中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中,他就学会了爱……”赞美是一种交往的方法和艺术,学会赞美不仅使人掌握了这种方法、这门艺术,更重要的是使人学会了对别人的尊重、理解和真诚的关爱。

本课以赞美为话题,组织学生对调查当中反映的一些现象进行课堂讨论,并采用即兴小品表演的形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本课的两部分主要内容(赞美的原则和表达赞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总结提升,不仅引导学生掌握赞美的技巧,而且把“每个人都有美的地方,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这一思想巧妙地融入其中。

1、 出示孙悟空,情景引入。孙:大家好,我是孙悟空,自从取经回来,俺老孙一直呆在花果山,都快闷死我了。今天真高兴,张老师请我到上海来游玩,总算可以出来透透气了。可是,不知道小朋友们欢不欢迎我啊?生:欢迎!师:小朋友们都好客,作为东道主,让我们一起来对孙悟空说“上海欢迎您”。(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2、 发展故事情节①孙:什么东西速度这么快?老孙一个根斗追不上去。(出示:磁悬浮列车开过)生:磁悬浮列车!师:上海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高速磁

浮线路。列车自龙阳路站至浦东国际机场往返60公里,最高时速430km/h,单程大约只需7分20秒。小朋友们看见过没有?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一起来开一开磁悬浮列车。(游戏)②孙:你们人类真是了得,上海人更是呱呱叫!哎呀 妈呀,差点撞上!这是什么?高耸入云。(出示金贸大厦)师:小朋友们能告诉孙悟空这是什么地方吗?生:金贸大厦师:对,金茂大厦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总高度为420.5米,是目前世界第三、中国第一高楼,是我们上海的一大骄傲。88层的观光层能俯瞰浦东陆家嘴及黄浦江两岸的美景,让我们和孙悟空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媒体)③师:看过了金贸大厦和浦江两岸的美景,孙悟空又要去哪呢?孙:噫?那儿怎么那么多人?待俺老孙凑凑热闹!(出示城隍庙)师:这里是上海的男女老幼,人人皆知的城隍庙,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特点,整个商城内小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顾客熙熙攘攘,保持着中国古老的城镇街市风貌,大凡来上海的中外游客,大都要到老城隍庙走走。在老城隍庙内,汇集了众多的上海地方小吃,绿波廊的特色点心,松月楼的素菜包,桂花厅的鸽蛋圆子,松云楼的八宝饭,还有南翔小笼和酒酿圆子,真可称得上是小吃王国了。孙:听得俺老孙口水都快掉下来了,赶快让俺尝尝吧。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城隍庙最有名的小笼包,让小朋友和孙悟空一起来尝一尝。(学生品尝小笼包)④师:小朋友觉得,小笼包的味道怎么样?吃过了点心,孙悟空又上路了。孙:上海的小吃真是好吃。这里比我花果山还热闹,怎么没有一辆汽车?(出示:南京路步行街)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南京路,号称“中国第一商业街”,也是亚洲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改建成步行街后,南京东路的热络状況更不在话下。这里有百年老字号的商店、餐厅、纪念品店、大型购物中心,仿佛是个超大型的超級市场。3、孙:这里真是太美了,真是应该叫我师傅和两个师弟一起来看一看。师:不,还有更美的地方呢!(出示图片:外滩,国际会议中心,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野生动物园,孙桥农业开发区,杨浦大桥……)就让我们小朋友来给你介绍一下吧。生:选择一个景点,作简单的介绍。4、孙:上海真是个美丽、现代化的城市,老孙不由喜欢上了这里。我可不愿再回那花果山,这就去带着猴孙们来上海。(告别)师:孙悟空都要带着他的猴孙们来上海。那我们呢?爱不爱上海?生:(集体回答)师:让我们

从小学好本领,把上海建设得更美丽!以更完美的面貌去欢迎每一个到上海来的客人,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对所有的客人说“上海欢迎您”(学生齐读课题)

教学目标

认知:

知道和同学在一起生活十分愉快有趣。

情感:

喜欢和同学在一起。

行为:

在学校里要和同学在一起。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团结友爱”得目中设计的,教学内容部分“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和一年级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置的。

一年级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由于他们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儿童之间相互关心、爱护、合作的条件,因而“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时常出现不愿意和别人在一

起的现象。小时不合群,长大就不容易与他人合作,又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针对这种情况,在一年级小学生刚刚离开家庭和幼儿园,开始过小学生活的时候,及时教育他们喜欢和同学在一起是大有益处的。这包含着集体意识和学会关心、学会合作的启蒙。

教法建议:

1.本课教学环节中学生活动较多,所以应把每一个环节组织好,在活动之前要明确活动的要求,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地参加到活动中,活动后要有小结,切实达到目的。

2.本课教学一定要联系本班实际,了解本班学生在与同学交往时的问题。如:羞怯、不合群等。这样可在让学生演出时有意安排羞怯,不合群的学生参加演出,使本课更有针对性。

教学设计示例

认知:

知道和同学在一起生活十分愉快有趣。

情感:

喜欢和同学在一起。

行为:

在学校里要和同学在一起。

教学重点:

是使学生知道和同学在一起生活、学习十分愉快、有趣,激发他们喜欢和同学在一起的情感。

教学难点:

是使学生知道和同学在一起时应该怎样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看一看。(使学生知道校园里同学多,大家在一起很快乐。)

1.想一想:

每天清晨当你在校园里遇见自己的同学时,你什么心情?会怎样做?

2.出示投影片。(看一看中的图)

(1)说一说:

清晨,在校园里,同学们脸上都是什么表情?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2)小结:

学校里有许多同学,大家在一起可快乐了。

二、说一说。(使学生知道和同学在一起学习、游戏十分愉快有趣。)

出示图一

1.小组交流:

和同学在一起学习有什么好处?

2.小结:

和同学在一起学习时,当你有了不会的问题,同学会帮助你;当你忘带学习用具时,同学会替你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会使大家共同进步。

出示图二

1. 即兴表演:

几个同学在一起做游戏时,一个同学不小心摔倒了,其他同学连忙上前扶起他,并安慰他。

2.现场采访:

当别人扶起你时,你心里怎么想?

你为什么要去扶这位同学?

(给表演好的同学鼓励)

小结:

和同学在一起游戏时,不仅可以玩得高兴,而且当你遇到困难时,同学还会帮助你 、照顾你。看!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多快乐呀!

3.全班交流:

现在你们说说是一个人学习、游戏有意思呢,还是和同学在一起学习、游戏有意思呢?说说理由。

三、想一想。(使学生知道和同学在一起应该怎样做。)

出示课件一(小动物学校的故事)

1.小组讨论:

小羊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你想对小兔说什么?

小兔听了小羊的话会怎样做呢?

2.小结:

同学见面时要主动打招呼,课上一同学习,课下一同游戏,只有和同学在一起才会快乐、有意思。

四、唱一唱。(激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的情感。)

放音频

1.师生同唱《找朋友》

2.表演唱《找朋友》。

五、练一练。(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和同学交朋友。)

出示课件二(练一练中的图)

1.小组交流:

图中的同学是怎样交朋友的?他们的表情告诉了我们什么?

2.即兴表演。

请两位同学到前边来。

(1)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名字。

(2)说出同学的名字。

(3)互相握手说:你是我的好朋友。

叫多组同学到前边表演。

3.小组比赛

比比谁认识的同学多。

请认识同学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和同学交朋友的。(对表演好的同学进行鼓励)

4.小结:

主动地介绍自己、认识同学是和同学共同学习、共同游戏的第一步。每个同学都应该尽快地和同学认识并成为好朋友,因为同学都是好朋友。

六、读儿歌,总结全课。

1.学儿歌。《我喜欢和同学在一起》

板书儿歌

2.学生边拍手边说儿歌。

3.总结:

和同学在一起生活是非常快乐、有趣的。同学之间应该友好相处,互相关系心、互相帮助、互相照顾,成为好朋友。

板书设计:

三、喜欢和同学在一起

同学们,在一起,

同学习,同游戏。

你喜欢我,我喜欢你,

好朋友,多亲密,

在一起,多欢喜。

扩展资料

合 群

喜欢与他人交往,能同大家合得来,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合群是达到自我与社会

统一的重要品质。在社会活动中,尤其是在现代活动中,每个人都必须与他人交往,团结协作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能合群的人,就比较容易与人合作,人际关系和谐,也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合群的反面是“孤僻”。性格孤僻的人,常常与集体其他成员格格不入,不易相处,不易合作,最后影响学习、工作,也会影响自己的进步。因此,从小培养儿童合群的品质十分重要。可以通过组织各种生动活泼、有趣的集体活动来吸引儿童参加,让儿童学会与大家一起过集体生活,从而培养儿童的合群心理。

——摘自《小学教学全书思想品德卷》

怯 懦

作为一种以胆怯和懦弱为特征的性格缺陷,怯懦的基本表现是:胆小怕事,遇事好退缩,容易屈从他人,甚至逆来顺受,无反抗精神;进取心差,意志薄弱,害怕困难,在困难面张惶失措;感情脆弱,经不住挫折和失败;一个学生一旦形成怯懦性格后,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僻地自我封闭,而由此形成的不良人际关系,反过来又会加深怯懦。

怯懦性格的产生同家庭溺爱、袒护、娇惯有关,也与学校生活中缺乏意志力的锻炼有关。性格内向、感情脆弱的学生倘若得不到适当的锻炼和引导,便容易形成怯懦性格。

——摘自《学校心理教育全书》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的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2、懂得尊重民族风俗习惯,有利于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往来。

行为

1、能自觉尊重不同民族同学和邻居的民族习惯。

2、从小学会尊重他人。

教学准备:

幻灯片、录音、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乐器等,介绍过程中,学生可以表演、贴画,也可以讲小故事,激发他们情感的共鸣。

每个民族的人们在居住、饮食、衣着、利益等方面都有共同的爱好、习俗和禁忌,这就是民族的风俗习惯。

板书:民族的风俗习惯

二、过渡明理,正反辨析

1、过渡:各民族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在众多民族中,汉族是个人口众多的民族,同学们大多是汉族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呢?看一看,下面的饿做法,如是你,你心里会怎么想?

2、出示“辨一辨” ,讨论,要让学生在换位思考的是,理解到尊重别人的必要性,要让学生充分说和体会。

3、我们一起看看毛主席是怎样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看一看,想一想。

1)、毛主席是怎样热情招待塞福鼎的?

2)、如果你是塞福鼎,你有什么感受?

三、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1)、我们身边有没有少数民族的人,大家应该怎样和他们相处?

2)、如果没有,用下一环节。

虽然我们现在没有接触少数民族同学、但随着大家年龄的增长,我们一定会和少数民人民相处,你回怎样做?

四、总结全文。

五、延伸拓展,陶冶情趣

做一份民族风俗小报

板书设计:

3、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主动邀请 热情招待 相互尊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