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快速卸线的便携型手动绕线机[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六九路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5381807 U(45)授权公告日 2016.07.13

(21)申请号 201620211326.3(22)申请日 2016.03.18

(73)专利权人 厦门九华通信设备厂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新阳街

道西园路86号(72)发明人 刘涛 查首先 

(74)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

有限公司 35204

代理人 连耀忠 杨锴(51)Int.Cl.

B65H 54/02(2006.01)B65H 75/14(2006.01)B65H 75/22(2006.01)B65H 75/18(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快速卸线的便携型手动绕线机(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卸线的便携型手动绕线机,包括支撑座、转轴、限位侧板、固定侧

与支撑板、绕线杆,转轴的一端穿设于支撑座上,

座转动连接;转轴穿设于限位侧板中心,限位侧板固设于转轴中部,转轴的另一端安装于固定侧板中心,绕线杆设置于限位侧板与固定侧板之间;绕线时,转轴转动带动限位侧板、固定侧板、绕线杆进行同步转动,线缆绕制于绕线杆上;绕制完成后,将固定侧板从转轴上拆下,从绕线杆上取下线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动绕线机,固定侧板与转轴的拆装快速简单。无需供电,即可绕制处各种电缆线圈,结构简单,体积小,轻巧便于携带,绕线简单,成本低,广泛通用于制作和修理电缆的绕线工作,方便实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381807 UCN 205381807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快速卸线的便携型手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转轴、限位侧板、固定侧板、绕线杆,转轴的一端穿设于支撑座上,与支撑座转动连接;转轴穿设于限位侧板中心,限位侧板固设于转轴中部,转轴的另一端安装于固定侧板中心,绕线杆设置于限位侧板与固定侧板之间;绕线时,转轴转动带动限位侧板、固定侧板、绕线杆进行同步转动,线缆绕制于绕线杆上;绕制完成后,将固定侧板从转轴上拆下,从绕线杆上取下线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卸线的便携型手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绕线杆的一端固定于限位侧板,绕线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异型驱动板,固定侧板中心开设有与异型驱动板匹配的异型孔,异型驱动板嵌装于异型孔内,转轴转动带动异型驱动板转动,异型驱动板与异型孔限位顶抵,带动固定侧板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卸线的便携型手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固定侧板外侧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与异型驱动板连接安装,进而固定侧板与转轴联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速卸线的便携型手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连接板与异型驱动板通过螺纹手柄进行连接,螺纹手柄的一端为螺纹段,通过螺纹段将连接板与异型驱动板进行连接安装,螺纹手柄的另一端为手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卸线的便携型手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限位侧板、固定侧板的边部均开设有手持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卸线的便携型手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限位侧板、固定侧板开设有以中心呈放射状态的U型槽,扎绳从限位侧板的U型槽、缆线的中间、固定侧板的U型槽穿过,对缆线进行捆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卸线的便携型手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支撑座包括支撑架、底座,底座上还设有滚轴组,限位侧板、固定侧板置于滚轴组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卸线的便携型手动绕线机,其特征在于,转轴位于支撑座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把手。

2

CN 205381807 U

说 明 书

一种快速卸线的便携型手动绕线机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快速卸线的便携型手动绕线机。背景技术

[0002]通过传统的人工绕线,费时费力,人工成本较大,而且效率较低。电动绕线机则造价较高,重量大,不方便移动与携带,而且受电源供应的限制,只能在通电的地方使用。传统的手动绕线机虽然比人工绕线的效率高,比电动绕线机更合便携,但仍存在拆装不够快速简单等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实用的快速卸线的便携型手动绕线机。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快速卸线的便携型手动绕线机,包括支撑座、转轴、限位侧板、固定侧板、绕线杆,转轴的一端穿设于支撑座上,与支撑座转动连接;转轴穿设于限位侧板中心,限位侧板固设于转轴中部,转轴的另一端安装于固定侧板中心,绕线杆设置于限位侧板与固定侧板之间;绕线时,转轴转动带动限位侧板、固定侧板、绕线杆进行同步转动,线缆绕制于绕线杆上;绕制完成后,将固定侧板从转轴上拆下,从绕线杆上取下线缆。[0006]作为优选,绕线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异型驱动板,固绕线杆的一端固定于限位侧板,定侧板中心开设有与异型驱动板匹配的异型孔,异型驱动板嵌装于异型孔内,转轴转动带动异型驱动板转动,异型驱动板与异型孔限位顶抵,带动固定侧板转动。[0007]作为优选,固定侧板外侧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与异型驱动板连接安装,进而固定侧板与转轴联动。[0008]作为优选,连接板与异型驱动板通过螺纹手柄进行连接,螺纹手柄的一端为螺纹

螺纹手柄的另一端为手持部。段,通过螺纹段将连接板与异型驱动板进行连接安装,

[0009]作为优选,限位侧板、固定侧板的边部均开设有手持孔。[0010]作为优选,限位侧板、固定侧板开设有以中心呈放射状态的U型槽,扎绳从限位侧板的U型槽、缆线的中间、固定侧板的U型槽穿过,对缆线进行捆扎。[0011]作为优选,支撑座包括支撑架、底座,底座上还设有滚轴组,限位侧板、固定侧板置于滚轴组上。

[0012]作为优选,转轴位于支撑座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把手。[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00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动绕线机,固定侧板与转轴的拆装快速简单。无需供电,即可绕制处各种电缆线圈,结构简单,体积小,轻巧便于携带,绕线简单,成本低,广泛通用于制作和修理电缆的绕线工作,方便实用。

3

CN 205381807 U

说 明 书

2/3页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0017]图中:10是支撑座,11是支撑架,12是底座,13是滚轴组,20是限位侧板,21是固定侧板,22是手持孔,23是U型槽,24是异型孔,25是连接板,26是螺纹手柄,30是转轴,31是绕线杆,32是异型驱动板,33是转动把手。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9]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手动绕线机存在的绕制效果差、拆装不便等不足,提供一种快速卸线的便携型手动绕线机,如图1、图2所示,包括支撑座10、转轴30、限位侧板20、固定侧板21、绕线杆31,转轴30的一端穿设于支撑座10上,与支撑座10转动连接;转轴30穿设于限位侧板20中心,限位侧板20固设于转轴30中部,转轴30的另一端安装于固定侧板21中心,绕线杆31设置于限位侧板20与固定侧板21之间。转轴30位于支撑座10的一侧设置有转动把手33,方便对转轴30进行转动操作。[0020]绕线时,转轴30转动带动限位侧板20、固定侧板21、绕线杆31进行同步转动,线缆绕制于绕线杆31上,限位侧板20与固定侧板21共同限制线缆的绕制空间;绕制完成后,将固定侧板21从转轴30上拆下,从绕线杆31上取下线缆。[0021]本实用新型中,限位侧板20、固定侧板21开设有以中心呈放射状态的U型槽23,扎绳从限位侧板20的U型槽23、缆线的中间、固定侧板21的U型槽23穿过,对缆线进行捆扎。[0022]本实用新型中,绕线杆31的一端固定于限位侧板20,绕线杆31的另一端安装有异型驱动板32,固定侧板21中心开设有与异型驱动板32匹配的异型孔24,异型驱动板32嵌装于异型孔24内,转轴30转动带动异型驱动板32转动,异型驱动板32与异型孔24限位顶抵,带动固定侧板21转动。绕线杆31的一端较大,从限位侧板20的一侧穿入,绕线杆31的另一端朝向固定侧板21。多根绕线杆31围绕转轴30均匀布置,达到更整齐的绕制效果。[0023]为了方便卸线,固定侧板21外侧安装有连接板25,连接板25与异型驱动板32连接安装,进而固定侧板21与转轴30联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5与异型驱动板32通过螺纹手柄26进行连接,螺纹手柄26的一端为螺纹段,通过螺纹段将连接板25与异型驱动板32进行连接安装,螺纹手柄26的另一端为手持部。卸线时,旋转螺纹手柄26并卸下,即可将固定侧板21从异型驱动板32上取下。[0024]为了方便安装、拆卸与搬动,限位侧板20、固定侧板21的边部均开设有手持孔22。[0025]支撑座10包括支撑架11、底座12,为了达到更顺路的绕制操作,底座12上还设有滚轴组13,限位侧板20、固定侧板21置于滚轴组13上。绕制时,滚轴组13对限位侧板20、固定侧板21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因自重过大而造成转轴30弯曲变形,影响绕制效果。而且滚轴组13还能跟随限位侧板20、固定侧板21的转动而转动,使绕制过程更轻松。如果支撑架11配重合适,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安装在底座12上使用。[0026]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变型等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

4

CN 205381807 U

说 明 书

3/3页

要求的范围内。

5

CN 20538180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6

CN 205381807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2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