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1、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特殊颜色反应及其原理 2、掌握几种常用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对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黄色反应、乙醛酸反应、偶氮反应、醋酸铅反应等颜色及沉淀反应进行定性确定。
三、实验操作
(一) 双缩脲反应
1、实验原理
当尿素加热到180℃左右时,两个分子的尿素缩合可放出一个分子氨后形成双缩脲,双 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结合生成复杂的红色配合物,此呈色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多个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故能呈此反应,而形成紫红色或蓝紫色的配合物。此反应常用作蛋白质的定性或定量的测定。
2、试剂
(1)尿素
(2)10%NaOH溶液
(3)1%CuSO4溶液
(4)蛋白质溶液:将鸡蛋清用蒸馏水稀释10~20倍,3层纱布过滤,滤液冷藏备用。
3、操作
(1)取少许结晶尿素放在干燥试管,微火加热,则尿素开始熔化,并形成双缩脲,释放的氨可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鉴定。待熔融的尿素开始硬化,试管内有白色固体出现,停止加热,让试管缓慢冷却。然后加10% NaOH溶液 1 ml和1% CuSO4 2~3滴,混匀后观察颜色的变化。
(2)另取一试管,加蛋白质溶液 1ml、10% NaOH溶液2ml及1% CuSO4 2~3滴,振荡后将出现的紫红色与双缩脲反应所产生的颜色相对比。
(二) 茚三酮反应
1、实验原理
除脯氨酸和羟脯氨酸与茚三酮作用生成黄色物质外,所有α-氨基酸与茚三酮发生反应 生成紫红色物质,最终形成蓝紫色化合物。1︰1500000浓度的氨基酸水溶液即能发生反应而显色。反应的适宜pH为5~7。此反应目前广泛地应用于氨基酸定量测定。
2、试剂
蛋白质溶液 (同前);0.5% 甘氨酸;0.5%茚三酮水溶液
3、操作
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和甘氨酸溶液各1 ml,再各加0.5 ml 0.1%茚三酮水溶 液,混匀,在沸水浴加热2~3分钟,观察颜色变化。
(三) 蛋白黄色反应
1、实验原理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氨基酸,如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这类蛋白质可 被浓硝酸硝化生成黄色的硝基苯的衍生物。该物质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在碱性环境中转变
为橙黄色的硝醌酸钠。绝大多数蛋白质都含有芳香族氨基酸,因此都有黄色反应。皮肤、毛发、指甲等遇浓HNO3变黄即发生此类黄色反应结果。
2、试剂
(1)蛋白质溶液(同前);(2)头发;(3)指甲屑;(4)0.5%苯酚溶液;(5)0.3%酪氨酸溶液;(6)10%NaOH溶液;(7)浓硝酸(ρ=1.42克/毫升)
3、操作
取5支试管编号后分别按下表-1所示加入试剂,观察各管出现的现象,若有反应慢者 可放置微火(或水浴中)加热,待各管均先后出现黄色后,于室温逐滴加入10%NaOH溶液直至碱性,观察颜色变化。
表1 试验编号
管 号 材料加入 浓硝酸 1 蛋白质溶液(4滴) 2滴 2 指甲屑 (少许) 2 ml 3 头发 (少许) 2 ml 4 苯酚 (4滴) 4滴 5 酪氨酸 (4滴) 2滴 现 象 注意:向蛋白质溶液中加浓硝酸时,所出现的白色沉淀是强酸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所致。
(四) 乙醛酸反应
1、实验原理
含有吲哚基的色氨酸在浓硫酸存在下与乙醛酸(CHOCOOH)缩合,形成与靛蓝相似的 物质。此反应机理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一分子乙醛酸与两分子色氨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含有色氨酸的蛋白质也有此反应。
2、试剂
(1)蛋白质溶液(同前)。
(2)0.03%色氨酸溶液。
(3)冰醋酸(一般含有乙醛酸杂质,故可用冰醋酸代替乙醛酸)。 (4)浓硫酸(分析纯)。
3、操作:
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及色氨酸各2滴,再加浓冰醋酸约1~2毫升,混匀,倾斜试管慢慢地沿管各加浓硫酸1毫升,使之两相重叠,静置5分钟后则两相界面处出现紫红色环,若效果不明显可在水浴加热。
(五) 偶氮反应
1、实验原理
偶氮化合物与酚核或咪唑环结合产生有色物质,酪氨酸和组氨酸与之反应则应产物分别为橙红色和樱红色。含有酪氨酸和组氨酸的蛋白质也有此反应。应当指出,组胺、酪胺、肾上腺素和胆色素分子也能发生此反应而显色。
2、试剂:
(1)蛋白质溶液(同前);(2)0.3%组氨酸溶液;(3)0.3%酪氨酸溶液;(4)20%NaOH溶液; (5)重氮试剂
溶液A:5克亚硝酸钠溶于1000毫升水中。
溶液B:溶解5克ɑ-氨基苯磺酸于1000毫升水中,溶解后再加入5毫升浓硫酸。A、B液分别存在密闭瓶中,用时以等体积混合。
3、操作:
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0.3%组氨酸、酪氨酸、蛋白质溶液,各4~5滴,再分别加重氮试剂A、B各10滴,振摇,混匀,取后向3支试管分别加入20%NaOH溶液2~3滴,观察各
试管中有色物质的生成,若水浴加热效果更明显。
(六)、醋酸铅反应
1、实验原理
多数蛋白质分子中常有含硫的氨基酸,如半胱氨酸和胱氨酸,含硫蛋白质在强碱作用下
可分解产生硫化钠。硫化钠与醋酸铅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铅沉淀,若加入浓盐酸则有硫化氢气体产生。
2、试剂
(1)未稀释的鸡蛋清。 (2)10%的NaOH溶液
(3)1.5%Pb(Ac)2溶液(醋酸铅溶液) (4)浓盐酸
(5)醋酸铅试纸(将滤纸条浸入醋酸铅溶液中,湿透后取出,100℃烘干即可)
3、操作:
向试管中先加入1.5% Pb(Ac)2溶液约1毫升,再慢慢滴加10%的NaOH溶液,边加边振摇,直到产生的沉淀溶解为止。此时再向试管内加蛋白质溶液5~6滴,混匀。置酒精灯上加热1分钟,溶液变黑,小心加入浓盐酸约2毫升,黑色褪去,嗅其味,将湿润醋酸铅试纸置于管口,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实验四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一、目的
1.熟悉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2.进一步掌握蛋白质的有关性质。
二、原理
多数蛋白质是亲水胶体,当其稳定因素被破坏或与某些试剂结合成不溶解的盐后,即产生沉淀。
三、实验器材
1.试管1.5cm×15cm(×7)。 2.吸管5.0ml(×2)、2.0ml(×2)、1.0ml(×1)。 3.吸滤瓶500ml(×1)。 4.布氏漏斗。
四、实验试剂
1.蛋白质试液:见实验二十三卵清蛋白液。 2.硫酸铵晶体:如果晶体太大,最好研碎。
3.饱和硫酸铵溶液:蒸馏水100ml加硫酸铵至饱和。 4.95%乙醇。
5.结晶氯化钠。
6.1%醋酸铅:1g醋酸铅溶于蒸馏水并稀释至100ml。 7.5%鞣酸溶液:5g鞣酸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 8.1%硫酸铜溶液:见实验二十三。 9.饱和苦味酸溶液。
10.1%醋酸溶液:冰醋酸1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五、操作
A、蛋白质盐析作用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至一定浓度,蛋白质即沉淀析出,这种作用称为盐析。
操作方法:
1.取蛋白质溶液5ml,加入等量饱和硫酸铵溶液(此时硫酸铵的浓度为50%饱和),微微摇动试管,使溶液混合静置数分钟,球蛋白即析出(如无沉淀可再加少许饱和硫酸铵)。 2.将上述混合液过滤,滤液中加硫酸铵粉末,至不再溶解,析出的即为清蛋白。再加水稀释,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注意
(1)应该先加蛋白质溶液,然后加饱和硫酸铵溶液。
(2)固体硫酸铵若加到过饱和则有结晶析出,勿与蛋白质沉淀混淆。
B、乙醇沉淀蛋白质
乙醇为脱水剂,能破坏蛋白质胶体的水化层而使其沉淀析出。
操作方法
取蛋白质溶液1ml,加晶体NaCl少许(加速沉淀并使沉淀完全),待溶解后再加入95%乙醇2ml混匀。观察有无沉淀析出。
C、重金属盐析沉淀蛋白质
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如Cu、Ag、Hg等)结合成不溶性盐类而沉淀。
2+
+
2+
操作方法
取试管2支各加蛋白质溶液2ml,一管内滴加1%醋酸铅溶液,另一管内加1%CuSO4
溶液,至有沉淀生成。
D、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质
植物体内具有显著生理作用的含氮碱性化合物称为生物碱(或植物碱)。能沉淀生物碱或与其产生颜色反应的物质称为生物碱试剂,如鞣酸、苦味酸、磷钨酸等。生物碱试剂能和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可能因蛋白质和生物碱含有相似的含氮基团之故。
操作方法
取试管2支各加2ml蛋白质溶液及1%醋酸溶液4~5滴,向一管中加5%鞣酸溶液数滴,另一管内加苦味酸溶液数滴,观察结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