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改下小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来源:六九路网


新课改下小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教师的角色和以前相比有了变化。教师对于课程的“控制”,对于学生的“权威”,不是一种机器式的力量而是属于首要的解释者类型,是“平等中的首席”。 “平等中的首席”很好地界定了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化为与这一情景共存。权威也转入情景之中。现将自己对于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师的角色的转变谈几点体会:

一、数学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承,在多数情况下,非但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某种程度上还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与学习期望。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让学生获取学习方法,感受学习过程,培养数学教学素养。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任务是获得数学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给予学生更多自学、自练和自做的机会。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亲身感悟、体验的地方,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题学习活动不是科学家的探索活动,而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借鉴前人在探索、发现问题中的多方面经验,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上,并在整个过程中的反思总结和最后的归纳提炼分析表达发面,都需要其他人的帮助。

在课程的认识、实施、评价等许多方面,教师和学生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教师毕竟在本学科知识方面基础扎实,比学生领先,他们是学习内在情境的领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数学教师由教学的“独奏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伴奏者”: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要求教师做“伴奏者”,教师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主要传授知识, 而是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塑造他们。“伴奏者”是信息时代的新的教育前景,也就是教师的新职能。信息时代,教师不可能作为知识的惟一源泉和权威来扮演“独奏者”角色了。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参与者,这表明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将逐渐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彼此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将是师生交往、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从学习的意义上来说,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这应该是本质的关系。教师是学生的伙伴,这样二者的关系才平等。教师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时时刻刻地配合学生,真正为学生的学习着想,从学生的学习的角度上去设计教学。不至于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而非让学生配合自己,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老师只有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学习的伙伴,才有可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同悲共喜,教师才能有投入,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站在合作者的平等的地位上,学生才会从教师那里获取平等的意识,主动的意识,参与的意识……

教师实施新课程在亲自参与中积累经验,获得方法, “边做边学”。新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涉及面广的特点,教师无法预料发生的过程,所以必须直接深入其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才能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才能很好地发挥组织和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主题学习的参与者,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教师作为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开展探究学习,有助于扩大知识面,改善能力结构,增加对学生多方面的了解,提高专业水平,获得专业发展。

三、数学教师由教材的实施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资源人”:

《课程标准》中这样说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学生主题学习中进行探究活动没有必要一切从头做起,他们的探究活动从某中意义上说,是在前人、他人提供资源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师是学生面前最直接的活生生的也是最容易接受的资源对象,教师在学习资料方面有较多的积累,就能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高比较及时的帮助,提高他们的探究效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人”,还表现为能够在学生获取各种社会资源时发挥中介和桥梁作用。

总之,在新课程不断的实施中,扮演好教师的角色;对推进课程的改革有着这重要的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