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六九路网
光明中医2013年1月第28卷第1期 CJGMCM January 2013.Vol 28.1 ·221· 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病临床研究进展 罗桂青李磊 摘要: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子午流注纳甲法和纳子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探讨传统时间针法治疗中风病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查找1982年至2012年国内外有关子午流注纳甲法和纳子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文 献,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再以手检筛选,对有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29篇有效文献,纳甲法22篇,纳子法7篇。总体结果显 示,采用纳甲法、纳子法治疗中风病,无论是临床疗效或是指标检测,治疗组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子午流注纳甲法和纳子 法治疗中风病的疗效显著。今后的临床研究应该采用严格的科研设计,进一步确定子午流注纳甲法和纳子法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中风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3.01.118 文章编号:1003.8914(2013).01—0221-03 中风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 _歪斜、语言不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现代医学 认为中风是因脑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表现为各种神 经损害症状,临床上可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中风是老年人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 高,针刺治疗在临床上已获得明显疗效,临床上对传统 时间针法治疗中风病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 将子午流注纳甲法和纳子法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进 展综述如下。 1 纳甲法 96.7%;而循经取穴组痊愈6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 80%;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 。 钟磊等将107例中风后遗偏瘫症患者随机分为治 疗组56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采用每日辰时或巳 时按纳甲法取穴并配合循经取穴,对照组只采用循经 取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总有效 率为90.20%,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 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进一步观察中 风偏瘫患者70例,并与单纯循经取穴针刺治疗的65 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28例,占40%,总 1.1疗效观察 1.1.1单纯应用纳甲法 陈肖琼等应用纳甲法针刺 有效率为98.57%;对照组基本痊愈l5例,占 23.08%,总有效率为87.69%。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痊 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 李金香等应用纳甲法随症加取配穴治疗脑梗塞患 者30例,并与常规取穴的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1000例,并和单纯循经辨证取穴 治疗的300例进行对照,结果纳甲法组对脑血栓型、脑 栓塞型、脑出血型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96%、90%、 88%,而对照组则分别为90%、79%、81%,两组间有 显著差异(P<0.05,P<0.01)…。 何文贵等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160例,随机分为 纳甲法治疗组80例和单纯针刺治疗组8O例,结果纳 发现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纳甲法组较对照组见 效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李长院等将578例中风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流注组 3l8例和对照组260例,对照组以辨证取穴为主,流注 组则在对照组取穴的基础上加用纳甲法开穴,结果流 甲法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治疗组(P< 0.01) 。 注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6%; 流注组平均疗程2.01个,对照组平均疗程3.01个;两 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 。 1.1.2纳甲法加用配穴 管遵惠应用纳甲法为主加 用配穴治疗中风患者100例,并与循经取穴治疗的8O 例中风患者进行对照,结果纳甲法组基本痊愈16例, 显效30例,总有效率92%;而循经取穴组基本痊愈7 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81.2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 差异(P<0.05,P<0.01) 。 韩振翔等将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 子午流注组和循经取穴组各60例,循经取穴组以曲 池、外关、环跳、足三里为主穴,配合辨证取穴治疗;子 午流注组在循经取穴的基础上,按照纳甲法开穴取穴。 结果子午流注组运动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 任晓春等应用纳甲法加头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 3O例,并与辨证循经取穴治疗的30例进行比较,结果 分的改善均优于循经取穴组(均P<0.05) 。 纳甲法加头针组痊愈12例,显效14例,总有效率 作者单位: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香港999077) 1.1.3 纳甲法配合其它疗法 窦会芹将60例缺血性 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 疗组采用纳甲法取穴针刺配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 ·222· 光明中医2013年1月第28卷第1期 CJGMCM January 2013.Vol 28.1 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3%,对照组为8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 组(P<0.05) 。 魏巍将55例脑血栓形成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纳 甲法观察组28例和头穴对照组27例,纳甲法观察组 采用纳甲法取穴并按照头穴国际标准化方案加用相应 的头穴;头穴对照组则按照头穴国际标准化方案取相 应的头穴。结果纳甲法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头穴对照组 (P<0.05)…。 顾海平等将80例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随机分 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 基础上按照纳甲法取穴,按时贴敷药膏,并配合局部按 摩,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 对照组(P<0.05)¨ 。 1.2指标观察 1.2.1单纯应用纳甲法 张晓燕等观察了应用纳甲 法取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床疗效。将 40例脑卒中后睡眠倒错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治疗 组和常规针刺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应用纳甲法取穴 进行针刺,对照组选用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 安眠穴常规针刺,两组同时采用辨证配穴。结果治疗 后两组的阿森斯(AIS)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 (NIHSS)评分及睡眠率改善程度的改变均有显著性差 异(均P<0.05),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 。 刘德荣等将1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 组和常规针刺组各95例,子午流注组按照纳甲法于辰 时、巳时选穴针刺治疗,常规针刺组取风池、水沟、外关 等穴不定时针刺治疗,结果子午流注组总有效率为 95.8%,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的80.0%;子午流注组 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主要指 标和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针刺组(均 P<0.05) 14]。 1.2.2纳甲法加用配穴 曹金梅等应用纳甲法配合 循经辨证取穴,观察了60例中风偏瘫患者血液流变学 等9项指标针刺前后的变化情况,并与单纯循经辨证 取穴治疗的60例进行对照,结果发现两种治疗方法均 有稀释血液、降低血脂的作用,但以纳甲法配合循经辨 证取穴组作用更为明显(P<0.001)¨ 。 谭保华等应用纳甲法为主加用配穴治疗中风患者 220例,并与循经取穴治疗的200例进行对照,结果两 组治愈率分别为18.2%和12.5%,总有效率分别为 92.3%和84.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0.01)。进一步观察了治疗组中36例患者甲皱微循 环和32例患者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的变化,发现治疗 后微循环的形态、流态和襻周状态以及全血粘度、血浆 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P< 0.O1) 。 李梅等将1 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子 午流注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组56例和辨证取穴针刺对 照组54例,子午流注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组在对照组辨 证取穴的基础上加用纳甲法开穴,结果子午流注针法 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组疗效优于辨证取穴针刺对照组 (P<0.05);两组的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血 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 <0.01),但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组血浆 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等指标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辨 证取穴针刺组(均P<0.01)Ⅲ 。 1.2.3 纳甲法配合其它疗法 姜华等观察了纳甲法 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液流变 学、白细胞介素6(IL一6)、血栓素B (TXB )、6一酮一 前列腺素F (6-keto-PGF )水平的影响。将90例患 者随机均衡分为3组,药物组以常规药物治疗为主,循 经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循经辨证取穴针刺治疗,纳 甲组在药物组基础上配合纳甲法治疗。结果发现,纳 甲组、循经组、药物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 90%、73.33%,纳甲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药物组(P< 0.01);纳甲组的基本痊愈率及显著进步率亦明显优 于药物组与循经组(P<0.05或P<0.01)。3组治疗 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改善,其中纳甲组全血黏 度、红细胞变形率的改善尤为显著,与其它两组比较差 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IL一6、TXB 、 6.keto.PGF 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其 中纳甲组6一keto.PGF, 、IL一6在治疗早期即有明显改善 (P<0.05)[18-22]。 2 纳子法 2.1 单纯应用纳子法 王怀玉等应用纳子法于寅时 按时针刺尺泽穴治疗脑血栓形成30例,结果显效25 例,有效3例,无效2例;而对10例同样患者进行非寅 时针刺观察,效果均不满意 。 张燕华应用纳子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8例,并 与一般辨证取穴的8例进行对照,结果按时循经取穴 组中得气效应强者占50%,一般辨证取穴组仅占 25%;按时循经取穴组肌力恢复平均4.6天增长1级, 而一般辨证取穴组平均9.6天增长1级,两组疗效有 显著差异(P<0.05) 。 。 张敏等应用纳子法择时选经取穴治疗偏瘫400 例,并与择时选经取穴配合壬辰时督脉点刺治疗的 340例进行对照,结果择时选经取穴组的有效率为 91.0%,择时选经取穴配合壬辰时督脉点刺组的有效 光明中医2013年1月第28卷第1期 CJGMCM January 2013.Vol 28.1 Ⅲ 率为93.3%,两组疗效之间无显著差异 。 韩新强等将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纳子法按时循经取 穴,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取穴,结果治疗组中针感强传 导好者25例,占50%;对照组中仅占20%;治疗组平 均7天肌力恢复1级,对照组平均14天恢复1级,两 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 。 2.2 纳子法配合其它疗法 董淑艳等将31例中风后 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 用纳子法开穴配合头针及常规取穴,对照组采用常规 取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 率为74.19% 。 王利军等将24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 照组各12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运动疗法配合纳子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法,结果治疗后两组偏瘫肢体神经 功能缺损评分和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 <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91。 3 讨论 综上所述,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子午流注纳甲 法和纳子法治疗中风病的应用价值,无论是临床疗效 或是指标检测,治疗组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然而,分 析有关文献后可以看出,大部分临床研究的科研设计 均欠严密。在29篇应用子午流注纳甲法和纳子法治 疗中风病的临床有关文献中,单纯应用纳甲法和纳子 法的文献仅有9篇;其余各篇或者加用配穴,或者配合 使用了其它疗法,此类报道尚不能真正反映子午流注 纳甲法和纳子法按时取穴的优越性。 希望在今后的临床研究工作中,能够遵循严格的 科研设计原则,如采用随机分组、正确设置治疗组与对 照组、样本大小须按统计学方法计算等,对纳甲法、纳 子法进行全面的实验观察,大量积累临床数据,对不同 病种的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准确的疗效分析,从而充分 确定子午流注纳甲法和纳子法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肖琼,张敏,戴永辉.择时选经取穴治疗中风后遗症1000例 [J].上海针灸杂志,1995,14(1):24-25. [2] 何文贵,杨玉兰.纳甲法治疗中风后遗症160例[J].山东中医 杂志,1998,17(7):316. [3] 管遵惠.子午流注取穴与循经取穴治疗中风病对比观察[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1,14(3):24.26. [4] 任晓春,洪喜芹.子午流注纳甲法加头针治疗中风偏瘫3O例疗 效观察[J].时间医学杂志,1997,2(2):29.30. [5] 钟磊,刘维.子午流注合循经取穴治疗中风后遗症偏瘫观察 [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0,2(3):211. [6] 钟磊,孙秀梅.子午流注纳甲法合循经取穴治疗中风偏瘫7O例 疗效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5,26(6):36.37. [7] 李金香,蓝红勤.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脑梗塞3O例疗效观 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7):29-30. [8] 李长院,孙瑜,王康社.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318例疗效观察 [J].国医论坛,2002,17(4):23. [9] 韩振翔,刘跃光,魏江磊.子午流注纳甲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 临床症状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8,28(12):865-868. [1O] 窦会芹.子午流注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30例临床观察 [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10):692—693. 魏巍.纳子法在头穴J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 (19):281·282. [12] 顾海平,王凤美,邓艳莉,等.时辰疗法配合穴位敷贴治疗中风 后偏瘫4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662. [13] 张晓燕,王升旭.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脑卒中后睡眠倒错的临 床观察[J].针灸l临床杂志,2012,28(1):7-9. [14] 刘德荣,郝淑芳,刘哲源.“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脑卒中 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5):353-356. [15] 曹金梅,魏武英,刘群霞,等.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中风偏瘫的 对照观察[J].中医研究,1994,7(1):25-26. [16] 谭保华,徐杰,管遵惠.子午流注针法治疗中风病220例临床 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9,20(1):5-7. [17] 李梅,袁军,王耀民,等.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缺血 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9): 1887.1888 [18] 姜华,王满侠,郭健,等.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 管病及对IL-6水平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3,2O (1):45-47. [19] 姜华,王满侠,郭健,等.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 风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 (5):75-76. [2O] 姜华,王满侠,郭健,等.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 管病及对血栓素、前列腺素的影响[J].新中医,2004,36(3): 33.34. [21] 姜华,王满侠,郭健,等.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 管病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7,48(7):616 ̄18. [22] Jiang Hua,Wang Manxia,Guo Jian,et a1.The Midnight·Noon Ebb.Flow Point Selection for 30 Cases of Acute Ischemi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8;28(3):193—197. [23] 王怀玉,李淑华,苏家让.按时针刺尺泽穴治疗脑血栓形成3O 例[J].新中医,1982,(9):38,19. [24] 张燕华,余仲权.按时循经取穴法的得气效应和机理分析[J]. 四川中医,1986,(5):54-55. [25] 张燕华.子午流注原理探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86,9 (2):7-10. [26] 张敏,陈肖琼.择时选经取穴与督脉点刺治疗偏瘫740例临床 观察[J].中国针灸,1991,11(1):45-46. [27] 韩新强,韩宝如,韩艳茹.应用时辰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 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8):44_45. [28] 董淑艳,冯万才.子午流注针法合头针体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疗 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4):106—107. [29] 王利军,巩志伟,王郁姣,等.头针运动疗法配合子午流注巨刺 法治疗中风后遗症120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 (6):47_49. (本文校对:曹克俭收稿日期:2012—07—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