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5期 教育信息 试论当代大学生如何化解就业难问题 王亚婷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 西安摘710061) 要:当代大学生就业难,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不能满足高科技岗位的需求;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心 态、社会经济结构失调以及社会就业环境的影响,加剧了就业竞争,给毕业生造成了极大的就业压力。如何化解,还需调整心态、转变 观念、认清时势、做好职业规划、 “修学储能”、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勇挑重担,砥砺成才。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中图分类号:G647 原因化解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5—0057—02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 2013年我国有699万高校应届毕业生面临就业难题。自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应届生人数年年激增,而国内的经济 形势近几年处于低速增长阶段,高校应届生签约率逐年下降, 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 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进程与上届相比明显下滑,本科 毕业生签约率仅为35%,低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报告显 示,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 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上届同期1 1个百分 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上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 专毕业生为32%,低于上届同期13个百分点。而未来几年, 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仍将保持每年700万左右的规模,往年未 就业毕业生和应届毕业生人数的持续累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 力持续增大。最近几年,教育部又把就业率和高校的招生计 划、专业设置挂钩,规定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停止 招生,这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许多高校铤而走险,虚 报、高报就业率,将就业状况与学历学位证书发放挂钩,就业 率注水问题越来越严重, “被就业”现象层出不穷,高校毕业 生实际就业率要低于统计上的数字,就业形势很严峻,当代大 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高风险。而且,大学生的工资待遇也呈 现出年年递减的趋势,根据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和 高等教育研究院201 1年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仅 能达到全国城镇非私营企业在岗职工月平均水平的中等偏下收 入水准。有舆论甚至认为大学生和民工的待遇差不多,甚至不 如民工待遇。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哪里?笔 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和“骄子情结”的现实冲撞 我国自1999年高校扩张以来,大学的毛入学率快速提高, 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步人大众化教育阶段。根据美国著名 高等教育理论家马丁.特罗(Martin.ATrow)的“高等教育 发展阶段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指入学人数占适龄人口 (18—21岁)的比例达到15%一50%,低于15%的为英才化教 育阶段。我国201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30%,高 等教育已经处于大众化阶段,我们正大踏步从“人力资源大 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高校人 才培养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和动态性特征,精英人才、高科 技人才、创新型人才仍然处于人才资源金字塔的尖端,高等教 育培育出来的更多的是一般技能型和通识类人才,如果仍然怀 有“骄子”情结不放,自认为一毕业就应该进入高薪单位,享 受良好的待遇,做体面的工作未免有些脱离现实、不自量力, 如果只选择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高薪单位作为就业目标, 千挑万选,就业肯定难上加难。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和 “骄子情结”的现实冲撞必然带来就业竞争的愈演愈烈,毕业 生只愿意去国家机关、大国企,为了所谓的好工作,毕业生利 用一切人脉托关系找工作,滋生了中国特色的“灰色就业”一 族;为了所谓的好工作,毕业生临近毕业即参加公务员考试, 千军万马争夺一个岗位,其激烈可想而知。没有进人所谓的好 单位的毕业生,千挑万选,不愿从底层做起,缺乏吃苦奋斗的 精神,对自己的未来茫然不知所向,以他们自己的就业评判标 准,就业自然很难。 2.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和“创新型科技人才”缺乏的现 实冲撞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经济增长方式从 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经济结构由低级向高级优化结构转化, 经济增长由单纯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向转 变。现代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求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发 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 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 竞争力。因此更加注重人才自主创新能力,要求宏大的创新型 科技人才队伍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而我国目前创新型高 科技人才极度缺乏,在招聘现场上常常看到有许多高科技行业 公司招不到人,岗位待遇很优厚,但是职责要求也很高,毕业 生真正能够胜任的却不多。许多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感慨,现代 的高校教育和市场对接错位,高等教育人才质量急需提高。 《国家中长期教育教育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提出了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指明我们的目标是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 国”迈进。这说明国家对于创新型高科技人才的迫切需求。我 国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和“创新型科技人才”缺乏的现实冲撞带 来的结果是就业市场的畸形面貌,一方面是高科技岗位的大面 积空缺,另一方面是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 尴尬。同时,经济结构调整时期许多行业、领域、专业的毕业 生相对过剩,毕业生扎堆往一个地方走,专业比例和市场供需 比例严重失调,人才结构畸形发展,增加了就业的难度。 3.社会就业环境对就业的影响 国内经济受国际经济环境和各方面因素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将会在一段时间内放缓,低迷的经济带来的是就业岗位的不增 甚至减少,而应届生人数却在逐年增加,导致未就业人数逐年 累加,大学生就业压力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增大。大学生就业 压力的持续增压导致就业竞争愈发激烈,衍生出了“拼爹”一 族,靠父辈积累的人脉关系、金钱权势打通就业之路成了部分 毕业生的特权专利,这种极坏的社会就业风气给那些无钱、无 权、无势的毕业生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伤害,他们成了 就业的困难户。能力强的就业困难户敢于面对现实,勇于突破 Chinese information中文信息l 57 教育信息 自己就业的瓶颈和自身的不足,善于抓住机遇,最终如愿以 偿;能力不强的就业困难户高不成低不就成了社会和家庭的负 担。权贵子弟因为已经有了明确的就业方向,在学期间学习压 力不大,大面积的迟到、旷课,睡大学、玩大学成了他们大学 时期的生活目标。就业起跑线上,不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冲 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就业环境的腐化加剧 2013年第5期 人大学就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制定详细的大学学习目 标,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大学是未来走向社会的中转站,也是 最后一站,必须抓住这段宝贵时间,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参与有价值的实习经历,培养塑造能力,做到“修学储能”, 成为职场上的优势竞争者。据统计,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社团 组织干部的毕业生平均工资高出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毕业生 8%,参加社会实践和校园学生活动的毕业生虽然成绩没有排 在前列,在职场游刃有余,能力远超默默无闻、一心只读圣贤 书的学生。现代职场竞争拼的是“能力”,当今世界科技日新 月异、思想奔涌激荡、社会急剧变革,技术的突破把人的潜能 不断延伸,需要的刺激带动着创新的出现。 “创新型高科技人 才”成为时代的香饽饽,具备了高能力,高校毕业生才能在竞 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就会没有前途,被竞争所淘汰。 3.科学发展,创造就业市场的良好环境 我国就业管理部门要制定政策,缩小行业间,城乡间差 就业竞争的矛盾,使得高校培养人、教育人的难度加大,高校 毕业生就业成了社会、学校、家长的一道难题。 三、如何化解就业难题 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当代大学生如何化解就业难 题?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 1.转变观念,认清时势。勇挑重担,砥砺成才 面对残酷的就业竞争压力,大学生要勇于面对现实,认清 时势,摒弃“天子骄子”情结,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我国高等 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到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 毕业生已不再是“社会精英”、 “天子骄子”,因此必须认清自 己的在人才结构金字塔中的位置,从社会现实出发,从自身实 力出发,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要放下架子,从小事做起,从 基层做起,到西部去,到可以展示才华的地方去,在广阔的天 距,缩小收入、待遇和保障上的差距,努力创造公正、公平的 就业环境,改变不公正的就业待遇。用法律法规来消除“拼 爹”时代的不公正待遇,提供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加快经济 结构改革步伐,改变体制上的问题和矛盾,把经济发展的蛋糕 做大,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才可能满足更多的求职 者。作为求职者,毕业生要坚信祖国复兴之梦,相信在党的领 导下,全体人民的努力奋斗下,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就业环境 一地中,锻炼成才,实现自我价值,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从高校到个人,就业成为全民关 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 年就业工作”、 “鼓励青年创业”、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 业”等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在当前经济基础不稳固,宏观 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我国正处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攻坚时段,民族复兴指日可待。但是发展的过程中还存 在许多问题,大学生作为当代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应正确认 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积极参加选调生、三支一扶、村官、西 部计划等国家项目,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和艰 苦边远地区就业,在祖国辽阔的疆土上发挥才智,磨练品格, 磨练意志、铸造能力,创造成绩,追逐梦想,实现伟大中国梦 和青春梦。 2.做好职业规划, “修学储能”,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定会改善,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一定会增加,就业难问题就可 以迎刃而解。 另外,国家要引导高校依据社会需求科学调整专业结构, 打造自己的优势品牌专业,真实客观统计就业率,科学分析就 业市场问题,对症治疗,不讳疾就医,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 同时高校要积极进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大学生能力培养、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提高大学生学以致用、自我发展、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 力,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雯.欧阳玉.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文化解读U].江苏高教,2004(O2) 高考结束,从选专业的那一刻起,大学生就要开始考虑自 己的兴趣爱好,确定未来职业的方向,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做到 有的放矢,不至于到了大学去学不想学习的专业浪费时间。进 (上接第033页) 结合示范校建设工作,我校在制定《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 校国家示范校建设实施管理办法》和《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国家示范校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蹲 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博州中等职业 技术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科研管理 办法》、《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课程)带头人评选与 管理办法》等制度。这些制度与示范校建设紧密相连,进一步 明确了示范校建设成果的评审与激励措施,对促进国家示范校 建设项目高效、有序实施将发挥重要作用。 提,管理制度是基础,激励机制是保障。针对即将展开的示范 校建设工作,我校出台的七项制度及相关管理办法与激励措 施,为示范校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也对其 他兄弟院校顺利开展国家示范校建设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唐晓春:现为新疆博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务科科长、高 级讲师 2011年3月.主持并成功申报自治区职业院校涉煤专业实训 基地建设项目:201 1年7月,主持并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物流服 务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1年11月.主持并成功申报为 自治区县级示范性职教中心建设项目:2012年3月,主持并成功通过 了自治区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2012年4月,参与并组织通过了 六、结论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是一项系统 建设工程,要确保建设有成效、管理用章法、激励有措施,顶 层设计至关重要。示范校建设顶层设计思路是:任务分解是前 自治区学校德育工作专项督查验收:2012年5月,主持并成功通过了 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能力评估:2012年6月,主持并成功申 报了自治区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2012年8月,主持并成功 申报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 5 8 I中文信息Chinese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