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体会与心得

来源:六九路网
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体会与心得

自然辩证法的学习体会与心得

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学号:s201114025 姓名:李珊珊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我们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关系。努力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新模式,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使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使我国的教育尽快由传统型转变为创造型。

关键字:科学技术,教育,创新

通过了对自然辨证法的学习,我了解到了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指出:实现这个任务“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首先必须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对综合国力的竞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六大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科学人才的基础,在现在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作用,必须摆脱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改革同科学技术发展新特点不相适应的教育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信息革命使得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将完全改变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式。为了发展高等教育的需要,建立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示范工程”,联合全国大部分高等学校,推动了校园网和信息资源的建设交流,大大提

高了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学技术。

近两年,我国的创新人才逐步的进步:例如清华大学多年来推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因材施教、名师上讲台、加强实践教育。清华成功推行了多项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并取得显著效果。已经在清华有10年历史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旨在进一步调动学生课外钻研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本科生及早接受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是中国教育界多年来一直强调的问题,是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国21 世纪大学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在创新问题上,西方与中国有着明显差别,西方注重的是批判性思维,他们的思想是向往自由。而中国重在继承,这种思想使中国注重应试教育,而不是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工作能力。

我国许多地方对学校科技教育主要注重了科技教育的成果,而没有在本质上对教育进行深入的改革提出有效的方法。据调查,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长对科技教育现状不满意,主要原因是科技教育经费得不到保障;科技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低下;科技教育的社会大环境支持度不够等。通过新闻得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学校对科学教师课时量补贴不如语文、数学、外语教师高;小学科学教师多为兼职,在新教师招聘中不设科学教师岗;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匮乏;许多学校把科学课安排在上午第四节或者下午放学前一节;基础教育阶段的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重重制约;国外作为核心课程的小学科学课在我国从三年级才开始开设等等。有些地区的综合理科课程甚至无疾而终。在推行科学综合课程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现阶段较难彻底解决的问题:一是科学课的教师问题无法彻底解决;二是评价办法无法与升学考试很好地对接;三是实验设备无法完全保证,制约着科学综合课程继续推进。以上种种问题说明了当前我国科技教育政策法规落实的薄弱和管理制度上存在着一定的盲点。

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还在沿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

过程中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制约和阻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首要任务是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传统教育的以学科为中心、以继承为中心、以发展智力为中心、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必将被以育人为中心、以创新为中心、智力与非智力协调发展、做人与做事相结合的新的教育思想所替代。在实施创新教育中要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寻求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吸取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及其他有关学科的一切优来,学校管理重在制度建设,这对于教学管理的规范和教学秩序的稳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刚性过强的管理制度也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发展的多样性。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恰恰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条件。因此,要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而理性的发展,应着重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激活学生内在的动力和潜能,改革刚性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学制、选课制和学分制度,建立弹性教学管理制度。

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技是强国之基。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我们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关系。

发展教育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就要求我们要发展教育事业,否则,教育上不去,就会给我国高科技事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离开教育,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就无从谈起。

努力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新模式,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使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得到有效提升。使我国的教育尽快由传统型转变为创造型。

参考文献:

[1] 黄顺基.自然辩证法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于涛林美玉.加强科技教育调控培育人才科技素养.20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