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肾主纳气”理论在教学中的阐释

来源:六九路网
专家论坛 2011年12月第18卷第34期 ‘‘ 肾主纳气"理论在教学中的阐释 陈玉龙 河南中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8 【摘要】“肾主纳气”是中医学基本理论之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理论,阐明肾主纳气的理论机制,本文通过整 理古、现代文献,认为肾主纳气实质是肾对肺的主气功能调节作用的概括,主要表现为肾藏精和金水相生两方面,其 物质基础为肾中精气和肺肾相联属的经络,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肾阳虚所引起的咳喘。 【关键词】肾主纳气;肾藏精;金水相生;生理病理 [中图分类号1 R2-0 【文献标识码1 B “肾主纳气”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之一,具有重要 的理论和临床指导意义,但对“肾主纳气”理论理解不一I1],造 成教学困难,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今不揣浅陋,作文于 下,以示同道。 1肾主纳气的概念 对“肾主纳气”理论渊源进行回顾.让学生了解理论产生 的背景,有助于理解理论的理解。“纳”既摄纳,“气”为精气, “肾主纳气”实指肾对五脏精气具有摄纳作用,借用于专指肾 对肺主气功能的调节作用。其理论源于《内经》,如《素问・藏 气法时论》日:“肾病者,腹大胫肿,咳喘身重。”说明肾的病理 变化可以引起喘咳病症。至比《内经》成书年代较晚的《难经》 这种理论更加明确,如《难经・四难》闭日:“呼出心与肺,吸入 肾与肝。”到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嘲则日:“肺出气也,肾纳 气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藏。”此理论形成以后,经后世不 断发展而至完善,并指导着临床实践。 2肾主纳气的机制 在阐释肾主纳气理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该理论实质是 肾对肺的主气功能调节作用的概括,主要表现于肾对肺中精 气的封藏作用和金水相生两方面。 2.1肾对肺中精气的封藏作用 阐释该理论机制时.要使学生理解“肾主纳气”其实是肾 主封藏的一个特例,或延伸功能,是由肾的生理特点决定的。 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日: “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对于精气的闭藏,主要 是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其生理功能创造条件,以防止精气 的流失。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物质基础,它包括先天之精、后 天之精、脏腑之精以及其所化生至肾阳、元气、脏腑经络之气 等,因此,。肾的蜇藏作用也包括对脏腑之精气的蜇藏,故《素 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因此肾主纳气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肾主纳气实质上 是肾的蜇藏精气的作用,而狭义上主要是专指肾对肺中精气 的摄纳作用。肺者,气之本,而肺本身之精气(肺气)当是肺司 呼吸的直接动力,同时,肺之精气也当是肾所蜇藏的一部分, 即通过肾的蜇藏作用,不至于肺精(气)流失,以便更好地行 使呼吸功能。因此有人说肾主纳气实质上是肾主蜇藏在呼吸 运动方面的具体体现翻。 [作者简介】陈玉龙,男,河南平舆人,博士学位,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副教 授:研究方向:中医药分子生物学研究 8中国当代医药CHINA MODERN MEDlClNE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12(a}一008—02 2.2肾主纳气是金水相生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再次.要从肾与肺的整体关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肾主 纳气”理论,而金水相生即是肺’肾关系的高度概括。金水相 生,主要表现于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方面。在呼吸运动方 面,肺主一身之气,对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 用,肾主蜇藏,不但对肺气具有摄纳作用,且肺为华盖,其位 在上;肾为水脏,其位在下,“气上升至肺而极,升极而降,由 肺而降,故日肺为气之主。肾主纳气,故丹田为下气海,肺为 气中,故胸中为上气海。”嗍(《医碥》)《医旨绪余》【 也说:“谓呼 在肺而吸在肾者,盖肺高肾下,由天地也。”如此肺肾一上一 下,功能相互协调,在调节全身气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不但如此.肾主水液与肺主呼吸两方面也是相互联系 的.肺的宣发肃降必须依赖于肾正常的主水液功能,如肾的 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上凌于肺,则发喘呼。正如《素问・ 逆调论篇》日:“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夫水者,循 经而流,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所以说肾主纳气不是 孤立存在的.它与肾主蜇藏,主水液密切相联。 同时。肺以肾阴阳为根本,而肾又以肺为母脏,因此两者 互为根本.加强了肺肾生理功能的联系,其中。肾阴肾阳及肾 元之气对肺脏行使呼吸功能具有激发推动作用。当然,肺司 呼吸也依赖于其他脏腑的协作,如肝之疏泄、脾之升清,但就 肾而言,既可以摄纳肺中精气,又参与调节气的升降、激发肺 的呼吸功能,所以《类证治裁》【句在论述肺肾关系时说:“肺为 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 2.3肾精及肺肾间之经脉是肾主纳气的物质基础 要让学生理解肾主纳气有一定物质基础,肾精是肾行使 所有功能的物质基础,肾主纳气也不例外,而肺肾间的经脉 是肾依赖肾精行使“肾主纳气”的特有通路。 肾精不但是肾本身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维持 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这是因为:①生命是由肾所 藏先天之精(父母之精)相互搏结而成,并对人体生命活动具 有激发推动作用;②机体各脏腑阴阳是以肾精之肾阴肾阳为 根本;③肾精所化之元气具有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 和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的效应。由此可 知,肾主纳气必须依赖于肾精为基础,同时与肾阴肾阳及肾 元之气对肺脏行使呼吸功能具有激发推动作用密切相关。正 如《难经・八难》闭所说:“肾间动气……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 经之根、呼吸之门……” 2011年12月第18卷第3,4期 专家论坛 气的升降运动及主水液作用而发挥纳气功能。在病理状态 下,出现肾不纳气,表现为咳喘,动则以甚,呼常吸短等。主要 肾可通过肺肾经络间的相互联系行使纳气功能。肺肾经 脉直接联系,如《灵枢・本输》“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 贯肝膈入肺中。”《灵枢・经脉第十》又日:“足少阴属肾,肾上 连肺,故将两脏。”《素问・水热穴论》也日“少阴者,冬脉也。其 本在肾.其末在肺。”由此可见肾可以通过肾气以足少阴经为 通路来调节肺的生理功能。如果足少阴肾经异常,可以出现 “是动则……咳唾则有血……;是主肾所生病……咽肿上 气”,(《灵枢・经脉》)而通过针刺足少阴经也可治疗咳喘病 病机为肾气(阳)虚,因此治疗上当以补肾气(阳)为主,协以 平喘止咳之剂。肾主纳气的生理和病理可概括如图1、2。 舅韦气(天) 症,如《灵枢・杂病》云:“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阴”。不但如此, 冲任督三脉也起着重要作用,此三脉皆起于胞宫,为肾所主。 如《灵枢・五音五味》日:“冲任皆走于胞中”,《素问・骨空论》 云:“督脉者……其络循阴器合篡间……贯脊属肾……”,其 中“冲脉着,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夹脐上行胸中而散”最为 重要。如“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则可出现喘促等症状。督、任 二脉,一为阳脉之海,一为阴脉之海,督连命门,任由气海,通 过分枝相连为一周天,肾可以通过二脉加强与各脏腑间的联 系。因此肾也可以通过冲、任、督三脉对肺间接地起调节作 用。 i 肾精(地) 图1 肾主纳气机制示意图 L 2.4肾不纳气的主要病机为肾气(阳)虚弱 最后,要从病理上让学生理解肾主纳气重要意义及临床 实用性。肾精是肾主纳气的物质基础,肾气(阳)是肾精所化 生,肾精亏虚在肾不纳气的病理过程中主要表现为肾气(阳) 虚,这是因为:①气有固摄作用,其中包括对精气的固摄。肾 气阳虚弱,肾不摄纳肺中精气则发气喘,正如《素问・脉解篇》 日:“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 痛。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主阳气浮无所 依从,故呕咳上气喘。”②气(阳)对各脏腑具有推动作用,包 括对肺脏的激发作用。如肾气阳虚弱则肺气宣降无力.可发 图2 肾不纳气示意图 喘咳。故《景岳全书》网日:“虚喘无邪,元气虚也。”③气阳具有 蒸腾气化水液的功能 肾气(阳)虚,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失 【参考文献] [1】陈雪功.对肾主纳气与肾不纳气理论是非的再思考lJI_中国中医基础 常,停留体内,上凌胸肺,可发喘促,所以《素问・脏器法时论》 日:“肾病者,腹大胫肿,咳喘身重。”由上可知,肾不纳气的主 要病机为 肾气(阳)虚。当然也不排除肾阴亏虚。只是说肾不 纳气这个病理过程中,肾气(阳)虚为主要方面。 医学杂志,2001,7(11):12—13. [2】南京中医学院.难经校释[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0. [3】杨士瀛(宋).仁斋直指方【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56. f4】何梦瑶(清).医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88. [5】孙一奎(明).医旨绪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2—13. [6】林讽琴(清).类证治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00—102. [7]张景岳(明).景岳全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3. ’ (收稿日期:2011-09—02) 总之,肾主纳气的实质是肾对肺的主气功能调节作用的 概括,肾以肾中精气为基础,以足少阴经和冲、任、督脉为通 路,通过对肺中精气进行摄纳、激发肺的呼吸功能、参与调节 本刊专家论坛栏目介绍 由两院院士,国家重点医药学科学术带头人,省级以上医药科研院所主要负责人,卫生部、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科技部等相关部委表彰、命名的医药专家,中华医学会、中国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担 任副主任委员以上的医药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药理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执 业药师协会、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等医药卫生社团担任主任委员及以上职务的医药专家,国内三甲医院的著名专家,国内 重点院校重点医药学科博士生导师,国外及港澳台地区著名医药科研院所、医药院校专家、教授等独立撰写、署名的具 ,有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并对医药各领域的学术研究、教育改革、经营管理和学科发展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 指导意义的论文。 来稿请寄: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2<<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社电 话:01 0-59679076/59679077 传 真:01 0-59679056 邮政编码:100025 E-maiI:zgddyy@1 63.com CHINA MODERN MEDlClNE中国当代医药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