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来源:六九路网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材说明: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景,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解决问题…………………………………………4课时

1

小 学 二 年 级 数 学 教 案(下册)

课 题 解决问题 课本第4页例1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重点 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预习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学生自己看书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导入 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

修订栏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教师 2

教学 过程 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汇报解决问题的 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四、课堂总结 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 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解决问题 板书 设计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1)22+13-6 (2)22-6+13 3

作业 布置 五、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练习 教学 后记

小 学 二 年 级 数 学 教 案(下册)

课 题 解决问题 课本第5页例2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教学重点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方法 观察法 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预习 学生自己看书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4

教学过程 修订栏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教学 过程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 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5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 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解决问题 板书 设计 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 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1)54-8-22 (2)54-(8+22) 作业 布置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练习 小结 教学 后记 小 学 二 年 级 数 学 教 案(下册)

课 题 解决问题 课本第8页例3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目标 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6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方法 观察法 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预习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中括号的用法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导入 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教学 过程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7

修订栏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小结 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解决问题 板书 设计 (1)4×3+7=19 (2)2×6+7=19 (3)2×8+3=19 作业 布置 教学 后记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练习 小 学 二 年 级 数 学 教 案(下册)

课 题 解决问题(练习课) 8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难点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预习 学生自己看书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教学 过程 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 教学过程 修订栏 9

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 3×3×3-2=25(个) 3×3×2+7=25(个) 3×3+3×3+7=25(个)…… 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 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板书 设计 作业 布置 3×3×3-2=25(个) 3×3×2+7=25(个) 3×3+3×3+7=25(个)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练习 教学 后记 课 题 第一单元检测题 1、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应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测试目标 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测试重点 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完成习题,培养学生认真听题仔细观察的习惯。 10

测试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课时 二课时 一、口算(20分)

7×4= 24+12= 23+40+17= 24+24-19= 47+50= 8×9=

2×3+26= 8×4-12= 58-(24+20)= 7 8-15+26=

5×9= 46+4= 6×7+29= 48-19= 55+26= 3×4+28=

68-(19+31)= 73-24= 6×8-35= 66-16-24=

二、你能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6分)

35+26=61 36-25=11 6×9=54

61-42=19 72+11=83 54-25=29

三、列竖式计算(8分)

67+11= 92-58= 48+12-30= 35-29+17=

四、填空(27分) 1、 一 班 二 班 三 班 四 班 种松树 25 50 23 种柏树 31 40 4 种杨树 41 19 9 合 计 72 75 69 (1)将空白的部分填上。

(2)请将每班种树的总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 ) >( )>( )

2、下面是芳芳家一周买菜记账单,你能算出她家每天分别用多少钱买菜吗?

11

日期 荤菜(元) 素菜(元) 合计(元) 周一 比素菜贵9元 7 周二 9 比荤菜少6元 周三 是素菜的2倍 5 周四 13 和荤菜同样多 周五 比素菜少4元 9 五、解决问题

1、二(1)班原来有图书58本,这星期借出去29本,又增加了14本,现在还有多少本书?

2、植树节那天,二(2)班一共要种7行树,每行6棵,已经种了28棵,还要准备种多少棵树?

3、二(3)班3个小组一共收集了废纯净水瓶96个,其中第1组收集了32个,第2组收集了28个,第3组收集了多少个?

4、小明:我收集的邮票是小李的3倍。 小李:我收集的邮票有8张。

小红:我收集的邮票比小明的少11张。

(1) 小明说:我收集的邮票比小李的多多少张?

(2) 小红说:我收集的邮票有多少张?

(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决吗?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