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态城市设计之我见

来源:六九路网
生态城市设计之我见

摘要:本文作者对生态城市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生态城市;设计

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应用规划科学、系统科学的手段,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确定最佳生态位,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生态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除了要掌握相关生态学理论及城市规划理论外,还需要对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及知识进行了解,如土壤学、气象学、地质学和资源学等各个方面。在以后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如果我们能够多一些如此类似有关地方人文精神的思考,以及尊重当地地方的自然人文景观元素等一系列深层次的思考,如果我们多一些精力来关心和尊重居住在那里的当地地方居民和他们的人文生存环境,在规划设计和城市设计中,保护、保存当地地方自然和人文景观要素,保留在新兴城市的周围,并且使之成为将来城市发展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我国的城市生态化设计思想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深厚影响,并且在不断的学习中正在走出以往我们的错误认识和误区,并且正在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从中我们得出生态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对城市地理、地貌、地域重点考虑

中国的城设计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所处气候带的不同以及所处地域的差异,在设计都要有所考虑,因为这些因素也总是伴随着风土人情,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等等。城市生态设计以本土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气候、水源、地形、自然资源、人口密度等重要因素。并结合城市文化特色,进行个性化鲜明的设计。

现在很多中国的城市建设一味的跟风,不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也不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就直接仿照其他城市或者国外城市进行设计建设,于是出现了各地争相设计并建设出地标性建筑,这些不仅不符合有些城市的实际需要,也在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造成了巨大浪费;有些城市不顾当地的自然水资源实际状况,盲目地进行人工水渠的设计建设,以至于最后建成的水渠因为没有足够的水源而荒废;还有些地方因为没有考虑气候、地域差异而把很多南方喜水的植物引入到北方,引入到玻璃暖房中,既没有产生经济效益,也占用了大量的用地;更有一些地方在没有任何相关文化背景的支撑和氛围下,把西方的雕塑和建筑元素作为城市的主体景观进行建造,造成了不伦不类的效果,无法体现城市文化和特征,完全和城市脱节,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不从城市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而总是照抄照搬,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败的。

只有依靠当地的特点,进行城市设计,才最终有可能达到生态城市设计的最终目的。比如浙江周庄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资源,进行水源开发和合理性规划,并对当地的古建筑、古民居进行修缮保护,现在的周庄已经是闻名全国的生态旅游景区了。再比如杭州,

相信每一个去过杭州的人都会对杭州这座生态城市印象深刻吧,整个城市就像是一个大花园,西湖生态走廊,西溪湿地公园,包括杭州所辖的临安市、桐庐乡都获得了国家级生态县的称号。而且杭州也连续五年入选了“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都和当地政府对所在城市的因地制宜和充分了解和研究是密不可分的,也充分印证了生态城市设计的依据所在。

2 对当地已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我们人类生存的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情况往往决定了生态城市的设计和建设,一个生态城市的设计和建设都无法脱离自然资源情况的制约,根据城市自然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对生态城市的设计和建设都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生态城市的设计和建设要优先考虑已有自然资源,在充分利用已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开展设计和建设工作,把消耗和浪费降至最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利用生态资源和元素,从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充分体现生态城市的价值。

在城市的建设中,对已有的自然地理、地貌的保护和利用特别重要,比如城市中天然的河流、湿地、水系、山林、湖泊等等。应当根据已有的资源和环境特征加以设计和改造,而应极力避免进行破坏性的开发和建设。比如桂林的城市建设就是依托有利的地型地貌,在不破坏已有地形地貌资源和水系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和改造,做到了天然和人工的浑然天成,这就是对已有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

的很好证明。再比如山城重庆,本身城市的地形地貌并不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开发,大山大水的自然山水格局,“山城江城”是重庆的别称,坡度大,人口密度大,用地不连续而且紧张,建筑密度容积率高是其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但重庆依据自身特点,对城市进行生态设计和改造,将城市周围的林地延伸至城市,并以山地林地为基础建成生态观光园林;注重城市绿地预留,并在人口稠密区开发废弃和闲置地块,进行重新的生态地块建设;城市内的公园绿地加强绿化和养护,市区街道的绿化带进行拓宽和升级改造,如今的生态重庆已经初具规模。提起北京的798艺术区应该在全国的艺术界赫赫有名了,然而其前身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建设的“北京华北无线电联合器材厂”,即718联合厂,曾一度被废弃和闲置,也有过拆除重建的想法,但是经过反复的论证还是在保留原有面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既节约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目前园区内已经形成了以艺术机构为核心,酒吧、咖啡馆、西餐厅、书吧等服务业为辅的综合性休闲娱乐类商业社区,以上这些都是生态城市设计理念的有力实践。 3 全面、全方位的看待生态城市设计

生态城市设计理论研究已从最初的在城市中运用生态原理,向城市自然生态观、城市经济生态发展观、城市社会生态观和复合生态观等的综合城市生态理论延伸,可以概括为经济发展高效低耗、社会和谐运转、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并不断变好,做到经济、社会、自然三者形成和谐共生体系。

自然环境体系决定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也反作用于自然环境,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然而经济又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人类的社会活动往往会注重活动本身而忽视自然环境的因素。如何正确考虑三者关系,全面全方位的考虑生态城市设计,是产生科学有效的生态城市设计的关键。成功的生态城市设计方案不仅能帮助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共同发展,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改善污染和人类之间的矛盾,而且生态城市的建立也必将“反哺”自然环境,为创造全面的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和力量。 生态城市展示的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环境,人类生存的理想空间,文化、风土、人情的集中体现,突出了科学、有效、特色、和谐、地域、可持续性等特点。生态城市设计不是简单的绿化、挖河造湖,也不能完全的照搬照抄其他城市,如何能够体现其城市魅力和灵魂,人文关怀,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才是其价值的体现。 4 结束语

现代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对城市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设计的趋势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生态城市设计已经成为了业内最为推崇的理想方式。如何科学的将已有的环境因素纳入考虑之中,将生态城市设计的原则贯彻至尾,将生态学原理巧妙的融入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都将决定生态城市设计的成败。 参考文献:

[1] 王祥荣.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内涵与实证研究[j].规划师,

2012,(08).

[2] 赵运林,傅晓华.从可持续发展价值观透析城市生态化[j].城市问题,2012,(02).

[3] 孙铁珩,王道涵.论生态城市与建设的内容构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