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愿坚小说小游击队员读书笔记怎么写
◆王愿坚 年 代:当代 主要作品:
《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等。
生平\\/评价:
王愿坚(1929年—1991年),山东省诸城市相州镇人。 当代作家。
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 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 1952年任《 -文艺》编辑。 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
《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说受到舆论赞扬。
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 -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
又陆续写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等十多篇短篇。
1976年又继续发表了《路标》《足迹》等10篇短篇小说。 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 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
王愿坚,中国电影编剧、小说家。 1929年生,山东诸城人。 1945年参加八路军。 曾任报社编辑,记者。
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
-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 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
他的优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传记被收入《中国名人词典》和英国《世界名人录》等。
王愿坚一直致力于小说创作,1974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闪闪的红星》,塑造了身处三十年代,中国 -与 -斗争正激烈的时刻,潘东子等向往参加革命的红孩子形象。
对孩子的内心刻画深入,几个孩子的性格鲜明,各具特色,人物语言生动,可爱。
形象真实、亲切,令人难忘。
剧作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戏剧性强.全文
王愿坚(1929年—1991年),诸城市相州镇相州七村人。 王愿坚自1952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其中《党费》、《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等描写了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七根火柴》、《三人行》、《赶队》等歌颂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事迹;《普通劳动者》、《妈妈》、《休息》等塑造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
其它还有《早晨》、《征途》和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等。
近几年的新作有《足迹》、《标准》、《草》、《歌》等短篇小说,其中《足迹》获人民文学杂志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王愿坚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党费》,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影响深远。
王愿坚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 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县人。 当代作家。
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 在部队里当过宣传员,文工团员,报社编辑和记者。 1952年任《 -文艺》编辑。 195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
《党费》《粮食的故事》等短篇小说受到舆论赞扬。
1956年至1966年,参加了“ -30年征文”—革命回忆录选集《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和军队的历史,接触到更多老一辈革命者,使他的创作题材更丰富,文笔更洗练。
又陆续写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队政委》等十多篇短篇。
1976年又继续发表了《路标》《足迹》等10篇短篇小说。 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改编《闪闪的红星》为电影文学剧本。 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
王愿坚简介
王愿坚(1929年生)当代作家。 山东省诸城人。 幼年在家乡读书。
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 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在部队当宣传员。
解放战争时先在部队文工团担任分队长,后担任报社编辑和记者。 这期间,写过一些小戏、演唱材料和新闻通讯。 1947年加入中国 -。 1952年任《 -文艺》编辑。
次年,到福建东山岛采访时,访问了老革命根据地,见到了一些红军老战士、老游击队员和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的地下工作者,听到了许多壮丽动人的故事,激发了创作热情。
1954年3月发表了报告文学《东山岛》,不久又写了他的第一篇小说《党费》。
这篇小说描写女 -员黄新在丈夫随红军长征去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组织群众坚持斗争,并千方百计腌制咸菜作为党费,支援山上的游击队,最后为保护同志和组织而献出了生命。
此后又陆续写了《珍贵的纪念品》《粮食的故事》等作品,1956年出版了短篇集《珍贵的纪念品》和《党费》。
1956年至1966年,参加“ -三十年征文”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这期间,写了《后代》《亲人》《七根火柴》和《普通劳动者》等十多个短篇,后出版有短篇集《后代》和《亲人》。
1959年,出版了十年作品选《普通劳动者》。 1972年以后,曾多次去长征路上采访。
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将李心田的小说《闪闪的红星》改编成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拍成电影后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写作了《路标》《足迹》《标准》等十多个短篇,描写了 -、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一些感人事迹,其中的《足迹》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他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优秀短篇小说作家,他的作品多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构思巧妙、主题鲜明、富有故事性,并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和捕捉人物性格中闪光的东西来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写得真切感人。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和电影家协会的理事,现在“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编剧。
王愿坚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作家。
虽然他没有亲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但是他在做记者、编辑期间,接触了老一代革命者。
1953年还访问过江西老革命根据地,到当年红军长征路上采访。 这使他有可能表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史诗般的生活。 从1954年起,他开始发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党费》《后代》《亲人》《珍贵的纪念品》等。
建国十周年时,出版了选集《普通劳动者》。
王愿坚的作品多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构思精巧,主题鲜明,富有故事性,并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和捕捉人物性格中闪光的东西来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写得真切感人。
王愿坚的作品 灯光阅读指导
《灯光》是阅读课文,课文内容主要是写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阅读,找出课文中哪些内容对现实的描写,哪些内容是对往事的回忆,分析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许多联想,从中领会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精神。
读《灯光》,回答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是怎么想起这件往事的 (2)“多好啊
这句话在课文 -出现了几次 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体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第(1)问要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并理解课文如何由写现实过渡到回忆。
第(2)问要求对比分析“多好啊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的场合,体会说话人的心理,通过对比,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答案要点:(1)课文主要讲的是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非常向往孩子们在灯下读书的生活,以及在战斗中英勇献身的故事。
作者是看到天安门美丽的灯光,并听到“多好啊 这句郝副营长说过的话后想起这件往事的。 (2)共出现两次。
第一次,是天安门广场上一位游客见到美丽的灯光时对天安门夜景的赞叹。
第二次,是郝副营长在战斗之前看到一本破书插图中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场面时说的,当时他对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十分向往,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在电灯下幸福地学习和生活。
《灯光》读后感
《灯光》读后感我们看书、学习和工作大都离不开灯光,提到灯光,我不犹得想起了大作家王愿坚写的一篇课文-《灯光》。
这篇课文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主要讲了,八路军突击的事情,让
部队找到突破口,为了今后的孩子能在电灯下读书,他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本篇文章有两处地方,使我又感动又深有体会。
第一处:“赴明儿胜利了,咱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我读了这句话,我知道郝营长对胜利充满了无限的信心,同时也期望自己用上电灯,孩子们也用上电灯,在明亮的灯下学习、读书。
我感到了郝营长他很关心下一代,为了让孩子在灯下学习,他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郝副营长和我比,我则显得很渺小,因为我不懂得关爱他人,自从“见了”郝副营长,我就要学习他关爱他人的品质。
第二处:“这位年轻的战士不惜自己的生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我读到这里很感动。
郝营长牺牲了,可他的牺牲是为了孩子,为了让他们用上电灯,在灯下学习,所以他的牺牲是光荣和伟大的。
他在牺牲前想的还是孩子,关心的还是他人,这种高尚的精神深深的将我折服。
同时我又觉得很惭愧,以至一时说不出话来。 郝副营长牺牲前还没见过电灯,真实有点遗憾。 我见过电灯,所以一点也不遗憾。 但我也要珍惜美好的时光,不留一点伤感。
全文读完了,郝副营长的崇高品格和他心中的电灯,一直刻在我脑海深处,永远牢记。
谁能帮我写一篇《小游击队员》的读后感
读完了《小游击队员》这本书后,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敬佩之情。
我佩服他们遇事沉着冷静,我佩服他们为了他人而牺牲自我的精神,我佩服他们小小年纪就担起了保家卫国的责任…
这本书主要写了战争时期小英雄们的故事,里面字字句句都体现
了小英雄们的坚强、能吃苦的精神。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故事,一个是《赶队》,另一个是《征途上》。
《赶队》说的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因为战争与部队走丢了。 于是,他克服重重困难,日夜不停地走着。
当时,他受了伤,赶路十分困难,但是,最终他还是凭着自己的毅力赶上了部队。
《征途上》说的是小何与一位受伤的红军掉队了,于是,他们决定赶上部队。
小何为了让战士吃饱,就给他吃白面,自己却在吃野菜。 红军知道后,感动得哭了。 最后,他们赶上了部队。
读了这两个故事,我不禁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实在太幸福了,要吃的有吃的,要穿的有穿的,而且还可以安心读书,就因为有这么舒服的环境,所以我们吃不了苦。
比如,不小心把皮擦破了,一看见血,就放声大哭了。
你哭时,有没有想过:这点小伤,和以前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战士相比,算得了什么呢?还有,在太阳火辣时,老师要叫同学们做操,同学们就叫苦连天。
想想,以前的人要顶着太阳去干农活,我们这点小事算什么呢?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不要什么事 都麻烦 老师和父母,能解决的应该自己解决。
我们就好比一只小鸟,早晚有一天要张开翅膀飞向天空,所以,我们应该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了。
勤奋、能吃苦、能伸能屈,这也许就是成功人士的秘诀吧。 让那些娇生惯养的人从中走出来,勇敢的面对一切,让吃苦耐劳的精神从我们这一代人发扬光大,使国家更加富强。 小游击队员 的主要内容
《小游击队员》出版于2008年,主要内容:
樟伢子的父母掩护红军伤员撤退时被鬼子杀害了,带来着对敌人
的刻骨仇恨,成了孤儿的他四处寻找红军时遇到了红军的侦察员。
在协助侦察员去敌区侦察时不慎被敌人发现,侦察员被俘。 机智勇敢的樟伢子把敌人的工事情报图送给了游击队,自游击队歼灭了敌人,救出了侦察员。
樟伢子经历了战火的考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游击队员。 扩展资料 樟伢子人物性格:
当樟伢子看到侦察员被俘时,他不是盲目的先冲上去救人,而是去找游击队,将情报送出去,从这里可以看出樟伢子足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游击队员。
从樟伢子做事冷静、不冲动等行为可以看出,樟伢子聪明机智,不轻言放弃的优良品质。
通过自己的行zd动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小游击队员
《小游击队员》全文或着《小游击队员》的好词好句
这是一套在社会效益方面极具张力、在市场效益方面极具潜力的少年系列丛书。
中国改革,无论走到哪一步,都不能也不会与中国革命的宗旨、指导思想、做人原则和光荣传统相背离。
越是与时俱进,越要高扬继承革命传统的大旗。
为落实中央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利用和整合德育教育的出版资源,对未成年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推出本系列丛书;并以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70周年。
这是著名作家王愿坚的小说集,收入了他的《小游击队员》,《林野的火星》,《赶队》,《征途上》,《后代》代五篇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史作。 小游击队员中的好词好句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
那动人的歌谣.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常 我们爬飞车那个搞机枪,闯火车那个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写一篇《白洋淀纪事》的读书笔记 包含好词好句
小船摇进王家寨时暮色已浓,一个戴墨镜的高挑汉子早已迎候在村口土岸上了,他叫王大刚,民俗旅游村经理。
王大刚把我们一行三人领到一个院里院外养了不少獭兔的农户家里。
杨开泰的脸上越发干枯,眼里的红丝也越加多了。 只有他知道,敌人的特务,已经钻进村来。
在一天夜里,他从屋里走出来,猛一抬头,屋檐上伏着一个人,立时不见了。
又过了两天,他清晨起来,开开板门,看见道路扫的非常干净,这样,只要有人走过,就可以辨认出几个人和去的方向。
又过几天,他看见有人在路上画了许多密密的横线,有人走过时,就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出来。
再过两天,他在一个夜间发现大门的铁链上系着一条黑线,一推门线就断了。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
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
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
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 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 顺手又丢到水里去。
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
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 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
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 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 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铁道游击队读后感(1000字)
影片《铁道游击队》。
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微山岛上的游击队英勇抗击日本鬼子的英雄形象。
1939年,日本鬼子为了尽快占领中国,加快了入侵的步伐,不断地把国内的枪炮运往中国,他们在中国烧、杀、抢,无恶不作,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打击日本鬼子,中国 -便决定在微山湖地区组织了一支游击队,任务就是破坏敌人的铁路运输。
因为他们来无踪,去无影,因此也被称为飞虎队。
一场以洪队长为首的铁道游击队-飞虎队与日本鬼子在铁路线上打响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游击队经常活跃在铁路线上,巧妙地与敌人周旋。
只要一发现鬼子的火车,游击队员们便飞快地跳上火车,打开车门,把敌人的*弹药、粮食等统统扔下火车,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跳下火车,而埋伏在铁路周围的战士们迅速地把武器和供应物质运回根据地。
这些使得鬼子小队长暴跳如雷。
影片中的一个片断让人看了真佩服游击队员们的机敏大胆。
游击队员经过乔装打扮,混进火车站,在火车上与敌人周旋,迷
惑鬼子。
当火车开到中途时,一部分战士们乘敌不备,悄悄地把车头和车身分开,而车厢里的游击队员则干净利落地把火车上的鬼子全部消灭掉。
最后,让疾驶的车头和迎面驶来的货车剧烈地碰撞在一起,给日
本鬼子以沉重地打击。
当看到鬼子头目恼羞成怒的样子时,我们禁不住拍手叫好。 游击队还积极配合大部队,机智灵活地和敌人捉迷藏,充分利用周围熟悉的环境,破坏敌人的铁路运输。
他们不是让敌人的火车相撞,就是使火车脱轨,要不就炸毁铁轨,使火车无法行驶。
所有这些让鬼子们一时焦头烂额,无计可施。
当影片结尾出现了日本鬼子无条件地投降画面时,同学们禁不住欢呼起来。
看完影片,我也深深陷入了沉思,中国打了八年抗战,就是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因为中国人民是不愿做亡国奴的,只要大家团结一致,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定能打败一切敢于侵犯的敌人。
从中我也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建设祖国,让伟大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答案补充 把影片该为书名不就得了这本《铁道游击队》,书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微山岛上的游击队英勇抗击日本鬼子的英雄形象。
书中描绘了一个片断让人看了真佩服游击队员们的机敏大胆。 看完这本书,我也深深陷入了沉思,中国打了八年抗战,就是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答案补充 如果你觉得改了也不合适,那看下这篇《铁道游击队》读后感 这个假期,我在家里看了《铁道游击队》这本书后,心中无比的激动。
我一边为祖国的胜利而高兴,一边痛恨日本鬼子的所作所为。 《铁道游击队》这本书中写道鬼子整天出来,在街上抓人。 夜里冷不防检查户口。
大队的鬼子,三天两头出发,到山里扫荡,一回来就绑着一串一串的老百姓。
起初送到宪兵队审问,一进去很少能活着出来的。
以后捉的人干脆送到南马道大兵营了,光见用汽车往里边拉,就没见出来的,枪毙了,也得有个响声呀
住在附近的老百姓,在夜里经常听到凄惨的叫声。
(字数限制,接下文)答案补充 以后从一个翻译官口里漏出来:这些运进去来的中国人,都让洋狗咬死,刺刀穿死。
鬼子在夜间把捉去的中国人,绑在木桩上,给鬼子新兵练刺刀,训练洋狗。
那里有几十根木桩,挖了好几亩大的土坑,穿死,咬死就扔进去,撒上一层土,再扔进一批,又添上一层土,你说鬼子有多残忍
看到这里的我,已经全身热血沸腾了。
但心里却自豪地想:现在,我们的祖国伟大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小看、欺负我们了。
就在前不久,全国人民都在庆祝抗战胜利60周年活动。 我们全国人民都要不忘国耻,永远记住这段历史。 让我们共同争做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吧 白洋淀纪事读书笔记。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个小村庄,叫白洋淀。
读完《白洋淀纪事》,发现里面完全没有什么英雄人物与事迹,只有平凡的农民与村级干部的互助互利,落后分子与积极分子的矛盾,以及游击队员对家乡的思恋…平静的日子却掩盖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难与凄凉,以及解放后艰辛与欢乐。 十篇读书笔记(长篇)
建议你去淘宝上去找好了,花钱可以要到你所需要的东西的 铁道游击队读后感100字数
《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缩影,是八年抗战胜利的真实写照。
游击队员—这些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在险恶的环境下,从不害怕,
从不退缩,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重重困难,面对人数远比我军强大的敌人。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享受着幸福生活,我们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为祖国富强做出贡献,有必要要用双手为中华民族撑起一片蓝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