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认知构建的有效性实践

来源:六九路网


认知构建的有效性实践

【摘要】本文以新教改思想为指导,运用认知构建理论中的“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原理,对高中美术鉴赏课进行有效教学实践,探索构建理论在高中艺术审美中的指导性作用,以“追寻美术家的视线”一课为例,尝试运用构建主义把美术与文学、与音乐、与多媒体等不同表现形式进行整合,通过四个认知环节的相互作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学生获得审美享受的同时,拓展其知识和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艺术审美教育;构建主义;有效性;美术鉴赏;艺术视线

构建主义通常译为结构主义,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1896-1980)最先提出,其基本观点是,每一个认知活动都有一个认知结构。关于学习方面,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就可以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个要素。

这一认知理论的实效性怎样?也是近些年教学改革中常常提到的问题。源于一次担任省级新课比赛的指导教师,对此进行了认知构建理论的实践探索和尝试,通过对教学实践效果的考察与参赛获一等奖的情况看,此课得到了专家评委们的肯定和好评。本节课主要注重了教学过程处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利用情景导入、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赛教师选取的课题是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一课“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了古今中外美术家的同一题材的不同表现形式的多幅作品(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目的是通过学习,了解美术家对生活的特殊观察以及美术家的独特表现形式。重点是美术作品中同一题材的不同处理、表现形式,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文化背景)。难点在于如何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之间的比较探讨,进行深入浅出地学习,了解“美术家的视线”的独特性,从而获得审美感受。那么,如何在这一节课中把教学内容整合好,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呢?

在对此课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外,还对新的课程改革的新思路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综合利用学校现有的师资设备,最终定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案。

1对本节课进行主导思想定位

虽然是一节参赛课,不是为参赛而参赛,而是利用参赛这一契机,对新教材进行一次教学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对旧的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的机会。所以,对此课首要的是定出参赛的主导思想,确

定以认知构建为载体,突出教师的主导位置,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意识,但又要防止搞成表演课。既要树立新的教学思想,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体现出教改的基本原则。唯有这样才不悖于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新教材。

2研究教学法

研究教学内容,研讨学生的学习方法,针对所选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尝试运用构建主义理论和比较教学法,充分确定教学思路,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整理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并具体化。随后进行教学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使之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进行教法整改。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模式,把教学过程设计为:1、情景导入;2、呈示学习主题;3、提出学习要求;4、分组讨论学习;5、交流学习心得;6、深入探究和教师课堂小结六个方面。又根据构建主义原理,结合教材特点,再把以上六个步骤溶入到四个主要教学环节之中,即:情景(1、2)——协作(3、4)——会话(5)——意义构建(6)。

3认知构建的具体化实施与效果

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各环节中问题的有效解决,是这节课的关键所在。既要突破旧的教师一人堂的教学模式,呈现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教学样式,让这节课给人也清新明快之感是其目标。为此,以下三个环节的具体化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3.1发挥艺术学科的特性,创设独特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个教学环节:情景)。

情景是形成学习内容的具体背景,是学习素材的呈现方式和加工方式。在构建主义学习环境下,学习设计不仅要考虑学习目标,学习步骤,还要把创设情景看作是学习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本节课中情景教学特别设计为:文学聆听、音乐想象、绘画可视三个情景;即:文选《荷塘月色》——音乐《星空》——绘画“月夜”。通过情景设置发挥学生视听的感观刺激作用,了解学习背景与内容的关系。伴随着音乐,朱自清月夜下的《荷塘月色》节选片段朗读视频,增添了情景氛围,抓住学生对已知的“月夜”的感受,启发学生的思维,“随着月……罢了”;学生的思维随之活跃进来。第二个情景,看一幅“星月”图片随后让学生闭目,聆听理查德的钢琴曲《星空》,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历过的一个月夜或星夜的情景,随后分别讲出不同的经历感受与同学交流,例如美好的、伤心的、忧愁的、痛苦的经历等。同时,设计由两名学生分别用色彩或简或繁的描绘出自己心中对“月夜、星月”的感受,再把所画的构思和意境讲述出来,分析两幅画的共性和区别,让同学们分享,以达到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人生感悟。

情景设置目的在于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体验对同于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中的不同感受,提出美术家又是如何感受的?导入课题“追寻美术家的视线”。

3.2倡导团结合作,培养学生组织与相互沟通的能力,协作完成教学任务(第二个教学环节:协作)。

协作是学习者与他人的合作,协作对信息的交流与综合,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重要作用。在协作环节中采用:出主题;提要求;自由组合;研究讨论;得出结论五个层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