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姜伟强,孙晓波,王学强
摘 要:乡村战略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农村农业发展现代化作出全面战略性安排,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最大短板。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促进农村产业结构性改革、改善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振兴乡村文化多重重要功能,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源、推进器、着力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重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文化
中图分类号:F323+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75-0143-2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城乡关系呈现新特征的时代背景下,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旅游被视为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之一。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促进农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推进精准扶贫、振兴乡村文化,以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多重重要作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应重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与目标(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40年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也改变了我国的社会结构和自然风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民工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并转稳,我国乡村经历了一场激烈而深刻的变化。乡村在产业发展、要素集聚、技术创新、市场连接、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发展远落后于城市,乡村衰落成为不争的客观事实,尤其是偏远地区,乡村更加萧条和衰退。乡村成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现最为突出的地区,成了国家发展的最大短板,乡村振兴因此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农村农业发展现代化作出全面战略性安排,将有力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面进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乡发展差别巨大的重大问题,让包括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苦落后地区农村居民的所有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对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补齐短板、提供坚实保障。
(二)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贯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坚持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强调把发展农村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环节和主要路径,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尤其要加快发展根植于农业农村、由当地农民主办、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把乡村旅游作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产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
二、乡村旅游的内涵与特征(一)乡村旅游的内涵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域、乡村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以及参与性强的农事生产活动、独特的乡村文化景观、传统的民风民俗、体验性的农村生活等农业资源和乡村风情为载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目标,以观光、参与、体验、娱乐、健身、餐饮、购物、科普、研学、度假等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旅游者回归原始自然生态、沟通愉悦感情、体验乡村劳作、了解民俗风情、娱乐求知、健康养生等方面的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活动。是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产业的新业态,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乡村旅游的特征
乡村性是乡村旅游的内核和独特卖点。乡村旅游离不开“乡村”这个特定的地理空间,离不开附着在乡村土地上的田园风光、村落景观等外在体现和农业生产等活动,也离不开浸润在乡村骨子里的特有乡土文化,而乡土文化更能体现乡村的内核和魅力。地域环境、气候条件、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乡风民俗等资源的差异性,使乡村旅游呈现出鲜明的多样性,带给游客不同的独特体验。
参与性强是乡村旅游的一大比较优势。游客进行乡村旅游,除了可以欣赏乡村的自然风光,更重要的是能“参与种植、采收、田间管理、喂养等农事劳作活动和娱乐活动,还可以体验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文化、体育、健身等活动”,相对于以观光游览为主的其他旅游活动,其参与性、体验性更高。乡村旅游的旅游成本相对较低,且多发生城市近处,双休日、小长假就可成行,这使得游客有更多机会重复或多次进行乡村旅游,参与其中。
由乡村旅游的内涵和特点可以看出,发展乡村旅游,有
—143—
利于充分挖掘乡村特有的资源,真正打造根植于农业农村、由当地农民主办、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找到切实有效的载体和路径。
三、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要动力源
(一)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的乡村旅游是一个综合性、兼容性、带动性极强的产业。传统产业格局下,乡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劳动投入与收益比低,导致人才外流,农村发展空间严重压缩。乡村旅游将乡村特有的自然风貌、农事活动、人文历史和民俗文化资源融合起来,将农牧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物流、餐饮、商业、特色手工业等众多乡村产业串联起来,不仅有效优化、延长了农业产业结构,衍生出新的生产力,而且真正实现了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为推进乡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路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必将成为乡村发展新的动力源。
要推进器
(二)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实现精准扶贫的重乡村旅游是有效联通农村丰富资源与外部巨大市场需求的纽带。乡村旅游不仅能够充分挖掘农业发展潜力,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而且能够通过与二三产业的融合不断催生新型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从而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增加乡村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不断拓宽农民提高收入、提升生活质量的渠道,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山区和偏远乡村地区,由于缺乏传统意义上的发展资源,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但是山区和偏远地区往往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禀赋较好。在山区和偏远乡村地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传统资源劣势转变为旅游资源优势,将有效激发农民主动创业经营的内生动力,助推农民脱贫致富要着力点
(三。
)乡村旅游是弘扬传承乡土文化、振兴乡村文化的重文化是最能体现乡村旅游内核的因素。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打造具有时代气息、体现现代生活的旅游产品,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丰富和发展,又是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发展内涵、提升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乡村文化振兴载体的重要保障。乡村旅游对乡村文化的挖掘和创新性发展,必然会唤起社会特别是旅游目的地农民对乡土文化的保护意识,自觉地发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繁荣昌盛。
具有较高素质的城市游客大量涌入乡村,必然为乡村带来现代城市文明。城市居民身上良好的商品经济意识、现代礼仪、文化素质等品质必然会对农民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传统乡村文明在与现代城市文明的交汇、碰撞中吸收、涵化现代文明的合理内核。而经过现代城市文明涵化的乡村文化更具生命力重要抓手
(四)乡村旅游是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
—144—
要条件。发展乡村旅游,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对目前农村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修复提升乡村自然生态系统,推动乡村自然资源增值,同时要求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乡村旅游发展促进食、宿、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集聚,使得乡村产业发展逐渐多元化。产业集聚不仅能吸引本地居民,而且能够吸引外来人口就业和投资,从而实现人口集聚。在这一过程中,乡村居民的思想观念、职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都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改变,乡村社会结构和功能不断重构要契入点
(五)乡村旅游是重构乡村社会秩序,向着城镇化方向发展。
、实现现代治理的重当前,乡村治理仍然是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实现乡村振兴,要以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基础。以乡村旅游为纽带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了乡村发展空间和农民就业、收入空间,乡村对人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引起乡村人口的回迁和聚集,有助于从根本上减少“空心村”现象,解决困扰农村发展的留守儿童教育、留守夫妻交流、留守老人养老等深层次社会问题,使广大乡村居民安居乐业,使乡村社会安定和谐有序。
乡村旅游的发展还有利于打破乡村因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而形成的封闭性,促进乡村居民民主意识的觉醒和对乡村社会民主管理的要求,推动着中国乡村从传统的村民治理向现代公民治理转变。而因受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吸引而由城市重返乡村的具有一定现代意识的农村居民,以及由乡村旅游发展催生的乡村经济精英,为这种转变提供了人才保障,推动着乡村社会步入秩序正向重构和治理现代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1]年中共:
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cn)[EB/OL].(2018-09-26)[2019-08-22]http:2018//www.gov.—2022[2]/zhengce/2018-09/26/当代农村财经黄道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content_5325534.htm.
[3],2019(1):16-[J].OL].(中共中央zhengce2018-,02国务院-04).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18.
[2019-08-22]http://www.gov.[EBcn/[4]/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学[5],2015.
程锐拓.临朐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构策略吴蓉:以,施国庆W州.X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秩序的演化与重村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2):66-72.
作者简介:
姜伟强,男,山东潍坊人,潍坊职业学院科技处,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科研管理。
孙晓波,男,山东潍坊人,潍坊职业学院科技处,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科研管理。
王学强,男,山东高密人,潍坊职业学院农林科技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学团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