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第六十八中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
课题: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型:新授课 一、课程标准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
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二、自我诊断(预习)
根本原因:一战后日本企图独占中国
背景: 直接原因:1919年中国参加____________, 英美等国操纵和会,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
方面 时间 五四运动 结果 ①北京政府释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步胜利) ②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是一场彻底__________________,是一场伟大的_____________,是一场传播_________________。 影响 ②促进_________________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__________的结合,为___________作了思想上
和干部上的准备.
③是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转折点。 马克思主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义传 宣传中心:_______和_______。 播 主力 口号 中心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1 / 6
2019年秋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学案 代表人物:李大钊发表了_______________,又发起中国最早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____________。5月______
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①思想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景 ②阶级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建立,8月____________________,10月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外部条件:共产国际帮助 中国时间:____________ 共 产党成立 内容:①党的纲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党的奋斗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央机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_______________,使中国革命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中国人民有了_____________,中国命运_________,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①共产党成立后在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同时认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景
国共合作②1923年___________________召开,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决议。
与国 标志: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主张,实际通过了 民 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民革命 革命力量:国共合作为特征,1925年国民政府在________成立。 ①通过两次东征___________________。
2 / 6
标志:中共一大 地点_____________后转至_________________.共_______名代表出席。
2019年秋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学案 ②1926年国共两党开始__________,革命势力_____________,基本上推翻了______________。 过程 ③1927年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请思考:
1、中共二大分别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说明了什么? 2、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原因有哪些?
3、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为什么会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理论基础? 4、国民革命运动取得了哪些成果?
三、合作探究(重难点)
材料一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歌》 材料二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知识概括国民革命的特点和取得的革命成果?
3 / 6
2019年秋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学案
四、巩固练习
1.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人民的迫切愿望 C.知识分子的共识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2.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 A.辛亥革命胜利 B.五四运动爆发 C.中国共产党诞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斯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这段话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C.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4.1919年5月31日,《申报》刊登了一个社会团体的通电:“全省议会、教育会、商会、农会、工会暨全国公民均鉴北京政府反民好恶,任用内奸,视爱国行动为煽惑……共和国家主权在民,安能任其压制而不思抵抗?”由材料可知 A.五四运动得到了各界的支持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B.参加巴黎和会引起广泛不满 D.推翻北洋政府成为民众共识
5.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的实际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奋斗目标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6.据时人记载,武昌的政治口号之多,超于香烟广告之上,譬如“一切权力属于党”、“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肃清反革命派”、“拥护革命中心力量”、“巩固革命联合战线”等。全城几乎成一口号世界矣”。该记载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A.武昌起义获得成功 B.国民革命运动扩展到武汉 C.中共取得革命领导权 D.武汉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五、课后重点问题总结
1、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
4 / 6
2019年秋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学案 2、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3、国民大革命的成果及影响?
六、知识链接
1、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民权主义: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中国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更新解释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即“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节制资本”,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国民大革命。
总之,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这表明对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使它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内容。尽管它斗争的彻底性、革命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同阶级不同,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还有着本质区别,但它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
2、四.一二和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国国民党称之为武汉分共,或视之为“清共”的一个环节)爆发于1927年7月15日。在中华民国政府进行北伐(1926年至1928年)时,原先采取“联俄容共”的方针,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但在北伐期间,国民政府内部就容纳共产党与否的问题,于1927年分成南京(蒋中正等领导)及武汉(汪精卫等领导)
5 / 6
2019年秋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学案 两政府。武汉方面最初仍主张容共,其后与共产党发生磨擦,再加上冯玉祥等军事实力派人士的表态要求分共,汪精卫乃于7月15日当日,在武汉召集会议,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结束.
共产党从政方面总结了国共合作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和汪精卫势力不容代表工农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直接原因是共产党还不成熟,缺乏经验,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3、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1924年以后,中国国民党及中华民国政府兴办的各个军事学校,即各地分校也包括在内。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主要将领出自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一至六期,军校在创立目的是为国民革命训练军官,是国民政府北伐战争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
1924年国民党建校时期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名扩大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50年10月台湾当局在台湾高雄凤山区复建“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
参考答案:
国民革命特点: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任务,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国共两党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组建国民革命军等
成果:组建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列强的势力,收回了部分的国家主权,共产党的影响力扩大,工人运动和农村土地革命取得了一定成果。 ACAAC B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