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 COLLECTⅣE EC0NOMY 试论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其 实践意义 ■ 高明成 万 雷 摘要:本文试论列宁新经济政策的 实施和实践意义.通过分析列宁新经济 义 克思和恩格斯所研究的经典、发达的西 伴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俄 方资本主义国家。要在这样一个没有现 国的建立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实践。 成理论指导的过度建设社会主义.必须 俄国是一个有着独特国情的“东方式” 依靠从实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的活学 的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不是马 活用。 政策的内容和意义.为我国在新时期的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启示。 关键词:列宁;新经济政策:实践意 ◆{III◆{IIl-O-{IIl4-IIII◆…I◆…l◆lIII◆IIII◆IIIl◆lIIl◆{IIl◆IIIl◆川_◆…◆…4-…◆IIII◆II kl◆lII{◆lIIl◆…l◆IIIl4-lIIl◆…I4-…4-lIIl-O-IIIl'O-l…◆lIIl◆IIIl"O-…●…◆【III◆lllI◆…I◆IIE 【4-lIII◆…◆…I◆…◆…◆llIl◆…l◆IIII◆川I◆…◆…1◆l 大学生失信根源可以用马斯洛的需 要层次理论来分析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 学生营造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宽松的成 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充分利用网络多 长环境,让其自主、健康的发展.使其达到 元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利用校园网等重要 要由五个等级构成,分别是生理的需要、 自我完善的境界。评价标准和机制要体现 媒体加大诚信的正面宣传。教育学生要遵 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多元和客观 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需 守网络秩序,恪守网络道德。在网络管理 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五种需要是人最基 要建立合理的诚信评判体系.耍对学生在 上,成立专门的网络小组.加强对网络信 五、结论 本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 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当这些需 失衡,产生焦虑、紧张甚至恐惧 这种缺乏 校期间的各种涉及纪律遵守、契约等方面 息传播的管理,防止有害信息的侵袭。 系.并定期对大学生的信用指数进行评 (二)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建立科学的大学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立国之基 高校 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 的行为进行归纳分析.完善评判指标体 要不满足或满足不充分时.人的心理就会 估。 安全感会促使人调节机体的力量去达到 力。而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 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 诚信教育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的兴衰成败。因此,高校要在积极探析新 形势下大学生诚信缺失缘由的基础上.努 新的平衡.主动寻求满足成为人行为的动 生诚信档案.为大学生将诚信化为人格提 力构建起科学的诚信教育运行机制.在社 供动力。档案应记录以下信息:个人基本 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的通力合作下.使 当代大学生逐步摆脱诚信危机.构建完美 的诚信人格。进而对全社会产生辐射作 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会推动人们 信息,信用记录,各类意见。档案具有保密 动机。安全和尊重需要的不满足是大学生 诚信缺失行为的心理根源 对于青年大学 (三)建立心理疏导体系 用,为我国构建诚信社会、和谐社会做出 参考文献: …1苏英姿.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心理分 高校通过心理咨询室等及时了解大 应有的贡献 生而言,随着高校扩招,就业压力的增大. 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 其社会生存的安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社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班建立 会的竞争残酷感增大了他们的不安.特别 心理联络员制度.搭建好老师与同学.班 析与教育应对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 是一些校园弱势群体.为弥补自身的缺 级与学院,学院与学校之间的桥梁 对出 (05). 陷.而想方设法去积累一些资本.甚至不 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有效的预防心 『21唐晓喻.试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社 惜铤而走险 四、建立和健全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 理问题的发生 (四)建立失信行为惩戒机制 会性格及其特点『D1.华中科技大学,2009. 『31郝向东.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道 『41罗群英.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诚信缺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既损害了个人的 对于一些影响恶劣的不诚信行为.单 德建设的思考IJ].中国成人教育.2007(08). 人格魅力.影响了大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 纯教育所能产生的效果是有限的.施以惩 展.同时也损害了整个社会运行和发展的 戒。将诚信状况与评优评先、人党等紧密 失的成因及教育对策n1.黑龙江社会科学, 机制和规则。所以.想要提高大学生诚信 结合。对失信同学的行为采取限制评优评 2006(01). 素质,就需要重构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 先、入党等。一是让犯错者明白,做出不诚 『5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I.北京:北京 具体内容如下 f一)建立诚信评判体系 信行为是要付出代价。二是给可能犯同样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1). 错误的人以警醒.起到引以为戒作用。 (五)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作者单位:徐州工程学院、北京师范 大学) 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高校应该给 中国集体经济 93 他山之石 一、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渡办法的。这种周转对于农民是一种刺 义 在列宁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前.苏俄 激、鼓励和推动。业主能够而且一定会为 实施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余 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出发点是解 自身的利益而努力的.因为将来要向他 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给苏俄带来的问 粮征集制、取消自由贸易、配给制等措 征收的不是他所有的余粮,而仅仅是粮 题,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战时共产 施。包括列宁在内的俄共布领导人都犯 食税:这种税额应当尽可能预先加以规 主义”给苏俄带来的经济和政治危机都 了盲罔乐观的错误.他们试图通过“战时 定。主要的是刺激、鼓励和推动小农来从 得以解除,布尔什维克政权转危为安。 共产主义”这一战争时期的政策进行社 事经营。” 1.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会主义建设.使苏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 义、直接在生产力和经济文化都不发达 2.恢复商品一货币关系 在实行新经济政策之后.苏俄濒临 “战时共产主义”取消了自由贸易. 破产的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工业、 的苏俄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这显然超越了苏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农业、电力、交通以及国内外贸易等相对 制。这既不适合苏俄的国情.又违背了客 损害了工农群众的利益,地下黑市普遍。 新经济政策实施之前都得到长足的进步 观规律,因而失败无法避免。 1921年开始.严重的经济、政治危 机接踵而来。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再次面 临严峻的挑战。经济方面:苏俄国内经济 凋敝、国民经济崩溃。1921年.苏俄的农 业产值只是战前一半左右的水平、工业 产值更仅为战前的七分之一、粮食供给 困难、交通业停滞.人民群众生活异常艰 辛。政治方面:城市工人罢工与农村农民 暴动,工农联盟受到冲击。1920年开始, 莫斯科等地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游行示 威。同时,农民暴动也席卷整个苏俄.喀 琅施塔得水兵叛乱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是农民暴动的最激烈反应.由农民组成 的新兵提出了“没有布尔什维克参加的 苏维埃”的政治口号.这对列宁影响很 大:“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 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捷、迅速、直 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 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如果说“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直接诱 因.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原因就是 苏俄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不发 达的国家,要在这样的国家实现直接过 渡是不现实的 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和实践 意义 (一)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1.粮食税改革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首要目的是巩固 工农联盟.因而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余 粮征集制必须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粮食 税.粮食税改革是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起 始点。内容主要是用粮食税取代余粮征 集制、逐渐降低粮食税以及用货币税取 代实物税。列宁在党的十大上提出:“余 粮收集制是以征收所有的余粮.建立强 制的国家垄断制为前提的。当时我们不 可能有其他的办法.因为我们处于极端 贫困的状态……如果有一些商品.那是 可以采用实物税和自由周转的为一种过 94 2013年28期(10 El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就是 恢复商品~货币关系,鼓励自由贸易.在 苏俄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列宁认为:“我 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所做的退却是不够 的,必须再退却,再向后退.从国家资本 主义转到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 ” “目前商业竟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 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 可能的环节.是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 唯一可能的纽带。”列宁指出:“必须善 于在每个特定时机找出链条上的特珠环 节.必须全力抓住这个环节……这样的 环节就是在国家的正确调节f指导)下活 跃国内商业 ” 3.国家资本主义 列宁认为资本主义有着相对进步 性,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资本主义是国家 资本主义,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西方资 本主义.列宁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发展国 家资本主义来实现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 产的过渡.进一步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所 以说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新经济政策中 用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工具。列宁指 出:列宁所说的“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 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度、和小生 产、和小生产者散漫性联系着的官僚主 义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国家资本 主义成为苏俄实现社会主义大生产的必 经之路,其具体内容有:租让、租赁、合作 和代购代销 4.利用外国资本主义 列宁新经济政策善于利用资本主义 为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既包 括国内资本主义.也包括外国资本主义 列宁要求吸收、学习人类一切优秀文明 成果,引进外国资本主义技术、人才、资 本和先进经验。把苏维埃政权无力经营 的厂矿租让给外国资本家.鼓励国际贸 易.签订贸易协定.分化资本主义敌对势 力。 (二)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实践意 和发展:苏俄的工业产值恢复到了战前 的3/4:苏俄的农业产量恢复到战前的 87%:苏俄的铁路运输也恢复到战前的 80%:电气化也得到很大发展.甚至超过 了战前水平。在推行商品经济、恢复商 品一货币关系之后.苏俄国内的商业也 活跃起来,贸易额和网点迅速增加。 2.巩固工农联盟 新经济政策终止余粮征集制、允许 自由贸易等政策符合了苏俄广大人民群 众特别是总人数占苏俄总入口80%以上 的农民的利益.受到了他们的欢迎:城市 中占主体的工人阶级也从新经济政策中 获得了实惠。工农联盟得到了巩固.新生 苏维埃政权的统治基础得到了稳定.苏 俄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经济建设 有了政治保证 三、结语 列宁新经济政策创造性地找到了一 条适合苏俄国情的迂回过渡和建设之 路.给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提供 了经验和启示:必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 义、反对教条化: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 律、发展商品(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人 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必须与时俱 进、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列宁.列宁选集[M1.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 究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