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哈密 心系开滦
2012届毕业生 温长兴
时光随着列车轨迹的推移而向前跳跃,西出阳关,已无故人。从湿润多雨的东部平原到苍茫荒凉的西北大漠,从满目翠绿到遍地焦黄,从人群的熙熙攘攘到村户的稀稀落落,变化之大让我们见识了北方的天高地阔。列车在轰鸣中前行,满载着我们的希望和抱负,驶向我们的目的地,哈密。
哈密,是我们加入开滦以后的第一站,在进入开滦之前,我从未想过这里会是我的未来。之所以选择开滦,是因为我身为一名唐山人,对开滦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自幼时学习唐山历史就开就开始了解这个有着光辉历史的企业,在日常生活中对逐渐对这个乡土企业产生有着一种自然而生好感。开滦自从唐廷枢奉李鸿章之命开凿第一座矿井,到中国第一条跌路唐胥铁路的诞生,从开滦工人罢工声援五四爱国运动,到解放后开滦企业的不断壮大发展,一代代开滦人用自己坚强不屈的斗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改革创新的弄潮儿,有幸成为一名开滦人,自然要以开滦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历代开滦人所拥有的优秀品质和向上精神,把老一辈开滦人的优良传统加以传承并发扬光大。因此,要实践我们刚刚加入开滦集团时所做出的“为开滦作贡献,为社会尽责任”的承诺,也为了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我们服从安排,来到了哈密。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荒凉的地表之下深藏宝藏;这是一块希望的土地,我们在这里挥洒汗水,舞动青春,积累经验,蓄积力量。为了个人的发展,也为了企业的振兴。
戈壁滩上,艳阳高照,黄沙拌饭。八月,我们与矿建项目部的职工们一起,在地表温度高达60度的环境中,不畏酷暑,不惧风沙,建矿井,铺轨道;在深邃幽暗的矿井中,排查安全隐患,检修机器设备,为企业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转眼间,十月将尽,暑去寒来,冽冽寒风从西北吹起,矿建工地上依然活跃着我们矫健的身影,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其乐也无穷。我们与矿建项目部的热血男儿们一道,用着辛勤与智慧,在茫茫的戈壁滩,在浩瀚的罗布波,谱写着属于我们自己的篇章。
的确,戈壁滩上的生活是清苦的,但戈壁滩的生活也有它特有的魅力。雪山,蓝天,戈壁,相映成趣。夕阳西下,日暮黄昏,戈壁上一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确实,在戈壁上生活、工作,与北风为伍,和狂沙作伴,我们难免灰头土脸,蓬头垢面。但我们内心的信念,犹如纯净的天空,和那圣洁的雪山。戈壁滩上的生活,让我们忘却了青春的苦涩和失落,学会了顽强和坚韧。在艰苦的环境中,我们一老一辈开滦员工为榜样,以一颗赤子之心,在这阳关以西,国境之南,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事业,争取属于开滦人的荣耀。
雄关漫道坚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边疆刚劲的雄风,拂去尘世的浮华,吹打出我们一副男子汉的钢筋铁骨和广阔胸怀。漫漫黄沙,浩瀚戈壁,以及‘献身、开拓、负责、卓越’的开滦精神,激发了我们立足戈壁,为企业建立功业的雄心。
三百年前,左宗棠西征阿古柏,在往来新疆的道路上广植柳树,
历经数百年的风雨,那些顽强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古柳,证明了左宗棠元帅保卫边疆,振兴家国的不朽功勋,也依然记录着时代的变迁,见证着新一代建设者的丰功伟业。我们也要用自己勤奋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建立属于开滦人自己的事业。让我们自己建设的矿井,成为记录我们开滦人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的不朽丰碑。我们也将在这在属于我们的广阔世界中,将自己打造成一名合格的开滦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