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
“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所以有效的教学就是让学生能获得充分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从新课标、新理念来发展。那么,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笔者近年来的探索与总结,得出以下的几点看法:
1.课堂环境和谐温馨的创设: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师生之间教与学的配合、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都会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创造活跃而不混乱、和谐而不喧闹的课堂氛围,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立足于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在教学语言上要文明得体,在教态上要和蔼可亲,在关注学生方面做到一视同仁,无论成绩、品质的好或不好,都要关注到位。课堂教学是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会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只有当所有学生都体验到了老师的关注,他们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不会让他们制造不和谐因素,影响教学进程,这样课堂教学才有了保证,学生学习状态良好,课堂教学效率才有所提高。
2.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
有效 的课堂教学,必须至少从两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即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所谓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是指教师课前要做到一方面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内容,甚至做到超越教材,组织好教学内容,设计好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让在同一课堂上的不同学生各有所获。教学内容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认真备学生,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现有知识储备情况、学生学习的态度、班级学生基础分层情况等,才能做到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时仍能保持镇定、从容应对,以及克服困难需要具有的耐心、恒心、意志力。所谓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是指精心设计知识呈现的方法及逻辑思维的过程,和学生互动交往的方式等。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融洽好师生关系,而不应游离于学生思考和师生互动之外。教学过程的设计应遵循化学知识的特点,由浅入深,由简到难,逐步推进。同时遵循学生智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及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还要做到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3.有效的提问、讨论和思考:
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就必须注意不同课型时的不同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时所提问题要有效,有效地“提问”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互动”的状态。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或学习兴趣,使学生展开积极讨论。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反之,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会使学生茫然、无所适从,打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使学生精力分散、进入无绪的遐想中。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达到提出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发展,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有所提高。同时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讨论、思考、探究,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学生回答对与错,都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千万不能自问自答。
4.有效设计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反应原理,通过现象看清物质反应的本质。有效实验,不一定就是让学生亲手操作才有效,要看实验的主要目的。有的只要求学生通过现象知道反应原理,教师演示则会更明显,效果会比学生操作更有效。要提高实验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实验,还要精心准备实验,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做的实验更要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偶发性因素、学生心理因素、学生能否准确理解实验的目的和教师的意图等。
总之,提高化学课堂有效的教学,要从多方面着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于学生技能的掌握及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对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对学生创新潜能的激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