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进程(王朝体系)
(1)原始社会:距今约170年万年前元谋人——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前 (2)奴隶社会:
夏朝(建立) 商朝(发展) 西周(强盛) 春秋(衰亡)
前2070年 前1600年 前1046年 前771年 前476年 (3)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鸦片战争前)
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形成 发展 分裂和融合 繁盛 继续发展 由盛而衰
前475年 前221年 220年 589年 907年 1368年 1840年
3、教科书知识框架
(1)总体特征:世界文明古国,传统文明各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存在一定局限;虽有变化,但传统文明发展呈现很强的延续性。
(1)政治:先秦“王政”时期→公元前221年后帝制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912年结束。必修Ⅰ专题一,选修4第一单元三个皇帝+汉武帝
(2)经济:传统农业(自然经济)居于核心地位,是中国古代重大文明成就的基础;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有一定发展;明清时期出现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重农抑商政策推行两千余年。未能自主产生近代工业文明。必修Ⅱ专题一
(3)文化:儒学是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传承发展两千余年,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产生重大影响;文学艺术、传统科技取得突出成就,但未能自主产生近代文艺科技。必修Ⅲ专题一、专题二;选修4第二单元第一课
(4)相互关系:稳固的农耕经济支撑着漫长的专制主义,诞生了以求稳守成、强调秩序、家国同构、社稷本位为特征的儒学体系,古代文学艺术和传统科技深受农耕经济、专制主义、儒学体系的影响;另一方面,专制主义(重农抑商)和儒学体系(仁政)十分关注和维护农耕经济的稳定,这既保护了农耕经济,又阻碍了传统经济的革命性变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