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B卷)及答案

来源:六九路网
2018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B卷)

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申论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写)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草稿纸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材料 资料1

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往往更强调权威和深入,篇幅长而深的独家内容被认为是核心竞争力所在,而微传播则穿上了“休闲装”去寻找“小而美”,诸如城市夜色、乡村美景、方言俚语、美食小吃、身边小事等都成了传播内容。越是微小而贴近生活的内容越容易被二次传播。

在微传播中,网民通过发表生活随笔、个人感想,以及有见地的观点和评论,或者转发、分享有吸引力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提高自己的“被关注度”。“发帖、回复、转发、点赞”这几个动作虽然简单,却极大满足了青年网民的参与需求和表达欲望,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线上与线下、网络与现实的有效互动,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增强了内心的成就感。

“宅”现象日益流行的当下,“宅男宅女”们更喜欢把自己放逐到独立的空间中,独自享受着一个人的世界。他们与外界联系的方式大多通过网络来实现,如网购、网聊、网恋、网络社交、网上写作和阅读、网上理财等,不少年轻人的日常活动几乎都是在网络上完成。

“微传播”手段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带来了传播方式和舆论格局的深刻变革,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社会舆情形成、发展和传播的旧格局。信息生产、传播与接受的“微”已然成为时代的主体文化样态之一。

资料2

在Q县M村,一群农民摄像爱好者组成了一个“谐乐剧组”,忙时种地,闲时拍微电影,用摄像机镜头记录农村里的人和事,再通过微博发给村民观看,在当地颇有名气。“谐乐剧组”的“导演”小陈介绍说:“我们的剧本来源都是平时身边发生的真实事情,主角都是自己演自己,其他演员也是由村民们客串,原汁原味,大家都很喜欢看,也喜欢参与表演。”

前些年,M村的老百姓解决温饱问题后,村里酗酒赌博之风盛行,邻里摩擦不断,迷信屡禁不止……村党支部书记老覃意识到,乡亲们钱袋子鼓了,但脑袋却空了。当他发现了小陈等村里几个年轻人喜欢摄影摄像后就积极鼓励支持他们。没有老师教,就帮着联系去外地请;没有合适的拍摄场所,就把村外偏远的农机站协调给他们作“摄影棚”使用。寒冬腊月,一群年轻人一头钻进“摄影棚”。一些探头探脑的好奇村民也不断加入这个队伍,甚至还吸引了一些中老年人。

“谐乐剧组”成了村上管理的好帮手,表扬好人好事,揭露陋习丑事,引导婚丧嫁娶,培育礼仪风习。村里每年评选的“十佳媳妇”,“谐乐剧组”都拍成微电影宣传。连续几年当选的小韦自己演自己,村民们看着自己熟悉的“明星”质朴的表演津津乐道。村里的媳妇妯娌们在这些微电影的影响下一个看着一个,互相“攀比”,看谁做得更好。婆媳关系的好坏,在村里也渐渐形成了比较具体的评价标准。

Q县县委宣传部部长介绍,微电影让身边人演身边事,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更能将人生至理通俗易懂地传递给普通民众。

资料3

其实这段视频是南方沿海某镇盐灶“拖老爷”民俗活动现场画面。当地每年正月的游神节日中,村中青壮年会抬神偶游行,游至指定空旷场地,齐声吆喝,各方硬汉争相登轿,想把神偶拖下来,抬神游行的壮汉极力护神,双方各不相让,你争我夺,甚至大打出手,最终结局就是把神偶拖下来。这一民俗常常被人称为中国最暴力的民俗。这段视频正是当时活动时现场拍下的真实画面。拖神习俗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围观者,人山人海,热闹异常,人们骑上墙头,登上屋顶,喝彩助威,年年如是,这一民俗沿袭至今。

对于《长江日报(数字报纸)》及时全面的报道,网友们赞扬“这才是负责任的传媒”“今天好多人在问这事,长报回应真及时。赞!”也有网友说“澄清事实,讲明真相,抓获造谣者,还事实本来面目,这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感谢长报君!现在有很多事情,弄得跟真的似的,让人难以分辨,唯一的办法是,不传播,不转发,不分享,不议论,让造谣者见鬼去吧。”更有网友调侃道“脑子是个好东西,希望大家都有!”

资料4

微传播的兴起带来了受众对于碎片化阅读的依赖和恶搞信息的偏爱。有人说,长此以往将会使受众成为得到娱乐最多但得到信息最少的人。没有依据、毫无关联、支离破碎或停留在表面的信息,会让受众产生错觉,自以为获得了大量信息,其实对自己有用的却寥寥无几。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从边缘走向主流,网民上网的第一目的也从获取信息转向寻求娱乐,网络媒体的娱乐化趋势已不可逆转。信息的爆炸对比受众时间的有限、心态的浮躁和压力的巨大,很少有人愿意花大量时间进行深度阅读、理性思考,浏览大量的新奇恶搞信息进行娱乐消遣成为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用手中的电脑和手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资源,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碎片化阅读。受众在社交媒体上所涉猎的大多是新奇事件、公知阔论、明星八卦、朋友晒图。这些信息量有限的只言片语,加上时空,逻辑,甚至人、事、物上的跳跃性使受众无法形成连贯理性的思维,并且在这些内容中恶搞文化大行其道。微传播当中的娱乐恶搞已经无孔不入,从人物到事件、从绘画到照片、从古典名著到红色影片等等,都难逃娱乐恶搞的命运。但这种娱乐性信息在网络中更容易被受众接受,点击率更高。人们在网络上疯狂地转发和评论具有娱乐因子的网络热点,网络的泛娱乐化使人们的关注行为越来越多地集中于寻找能满足其娱乐需求的信息。

资料5

资料6

2015年“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朋友圈中流传一段持续4分43秒的视频,视频中在L县旅游的游客因购物少被女导游大骂没良心、不要脸。她甚至威胁:“如果每个人不消费满3000~4000元,将取消接下来的旅游,旅行社将不再负责返回的机票费用。”

紧接着又发生了游客在L县马场,因为不愿骑马和交100元“人头费”,被马场10余名工作人员围殴3分钟,导致其手掌骨折、脑震荡。

2017年年初,一名女游客在微博上自曝其在L县就餐时,遭十几名男子辱骂暴打半小时,被用碎酒瓶划破脸毁容,并附上了让人感到不寒而栗、触目惊心的照片,女游客报警得不到处理后,求助微博,事件的恶劣性质及一些不公平待遇引起网友极大愤慨。

没出一个月又有游客曝出,他与家人到L县某饭店吃饭,因为嫌店家上餐慢,与店家发生争执,在民警的协调下,该游客母亲替其向饭店老板道歉。但事后仍遭到饭店老板尾随追打。一个又一个舆情事件,使L县不断地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网络上对L县的批评质疑之声如潮水涌来:

有的网友表示不理解:“十年前去当地旅游,导游一直在谢谢我们,她说游客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对我们特别好,为什么现在L县变成这个样子了。”“想发财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合起伙非法劫财!怎么可以干了违法的事还如此理直气壮?谁助长了他们的歪风邪气?”

有些网友由此对去L县旅游产生了顾虑:“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吓死宝宝了。”“建议你别去那里,要不我还得去救你。”“攒钱想去趟L县,虽说不能不消费,但是消费太多个人经济也真是承受不住。”“好山好水,却令人不寒而栗。”

在这种批评和质疑声中,又一件引发争议的事情发生了。2017年3月25日L县某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省旅游局对本县某4A级旅游景区作出严重警告,限期6个月整改。这是继3月23日省旅游局表示将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整治行动,将L县等7个重点地区重点问题进行重点督查后的又一次警告,该官方微博表示诚恳接受处理决定,将持续深入整改。但是就在这条微博下,网友“记住她的好”发布的一则截图显示,其曾回复称“永远不会去的地方就是L县”,而该官方微博则对此回应“你最好永远别来!有你不多无你不少!”这则截图被大量转发后引发网友热议和质疑,网友表示这一回复是“官微怼网友”。这对L县的形象无疑是雪上加霜。

资料7

鲁迅在《南腔北调集》中针对中国人的“旁观者”心态一针见血地写道,“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于高兴的人尽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虽然微时代“围观”的人比比皆是,但不得不承认微传播极大地激发了公民的责任意识,使公民表达社会责任的途径更有效。“微民”们可以对一些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转发扩散,使其广为传播,为更多的人所知,尽自己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所应该尽的责任。

现在很多主流媒体已经调整思路和方法,主动适应“微时代”的大众需求,如人民日报微博最先爆料的湖南“上访妈妈”唐慧被劳教一事引起社会巨大反响,“新华社中国网事微博”三问殴打

空姐案真相,最终推动了事件的解决,不少人为此击掌喝彩。

无论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身份、地位、贫富差距如何,都享有平等的发言权。“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中“传”者与“受”者的显著分野,微传播提供了多种平等的交流方式,无论是机构、组织还是名人,都与普通用户拥有完全平等的发言权——一个账号,一个文字框,一个提交发言的按钮,“人人都有麦克风”,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尤其是当主流媒体开通评论之后,不论你是专家或是普通民众,都可以就一个新闻事件进行评论,甚至可以通过电台让全国的听众听到你的声音。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每一位公民不仅仅是微传播的使用者、受益者,我们还要学会在海量的信息中甄别信息,而不是断章取义,极端地做一个“愤青”,要学会理性地思考,不带着个人感情和偏好去评论。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说过,“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就是正能量”,这也正是当下人们普遍缺少却积极追求的。如今,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压力倍增,如何在“微时代”发挥自己的小能量凝聚成大能量,是值得大家关注和去做的事情。

三、作答题目

一、请根据“给定资料3-5”,概括微传播存在的问题。(15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二、Q县决定在全县推广M村“谐乐剧组”的经验,假如你是该县文化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2”提出推广的工作建议。(20分)

要求:紧扣资料,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不超过300字。

三、根据“给定资料6”中反映的情况,如果你是L县县政府的工作人员,请草拟一份在官方微博上向公众作出回应的文稿。(25分)

要求:内容全面,语言得体,符合实际,不超过400字。

四、请围绕微传播这一视角,思考“给定资料7”中的划线句子:“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就是正能量”。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立意明确,见解深刻; (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总字数不少于800字。

2018年广西省公考《申论》真题(B卷)(解析)

一、请根据“给定资料3-5”,概括微传播存在的问题。(15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

1.出现虚构的传播内容,易发酵网络谣言,网民未求证信息真实性便进行传播,造成 恶劣的社会影响。

2.网络的泛娱乐化、恶搞文化流行;受众依赖碎片化阅读、偏爱娱乐、恶搞信息,得到娱乐多但信息少;产生错觉,自以为获得大量信息但对自身无用;无法形成连贯理性思维;不去思考,只是浏览、跟随、附和、大笑。

3.网络抄袭、私自转载、侵权现象频发;网络服务商监管薄弱、其出台的规定效果未知;法律不完善。

二、Q县决定在全县推广M村“谐乐剧组”的经验,假如你是该县文化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2”提出推广的工作建议。(20分)

要求:紧扣资料,条理清晰,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1.建议村民利用农闲时间拍摄微电影。

2.力求剧本来源真实、贴近生活,吸引村民参与,让身边人演身边事,保证原汁原味。 3.鼓励本村摄像爱好者,给予人力、场地、资金支持,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4.充分利用农家书屋,举办各类经验交流会,购置摄影、表演等相关书籍,提高拍摄技巧和表演水平。

6.借助剧组力量辅助村务管理,表扬好人好事,揭露陋习丑事,引导婚丧嫁娶,培育礼仪风习。

三、根据“给定资料6”中反映的情况,如果你是L县县政府的工作人员,请草拟一份在官方微博上向公众作出回应的文稿。(25分)

要求:内容全面,语言得体,符合实际,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关于L县旅游的负面新闻的回应

各位网友:

近年来,新闻中不断出现游客在我县旅游时受到辱骂、威胁、殴打,报警后未获处理,且受到不公平对待等问题,官微回复网友时也出现了不当言论。这严重损害了我县形象,影响了游客前来旅游的积极性。对于广大网友的批评质疑,我县一定会认真对待,并开展如下工作:

一、加强对旅行社、导游和景区工作人员的监管,整顿旅游业经营秩序。二、监督公安机关妥善处理旅游业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保证游客受到公平对待。三、宣传正确职业观,提升导游职业素养。四、严格管理官方微博的运营,严肃处理发出不当回应的相关责任人。五、存在重点问题的重点地区诚恳接受处理决定,持续深入整改。

欢迎各位网友继续监督,帮助我县改善形象。

L县政府

XXXX年XX月XX日

四、请围绕微传播这一视角,思考“给定资料7”中的划线句子:“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就是正能量”。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立意明确,见解深刻; (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总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善用微传播汇聚正能量

微传播提供多种平等交流方式,刺激利益诉求的表达,传播观点和理念,促进全民话语权时代的到来。正如网友们所说“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在这里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无论是微小的个人还是庞大的组织,都可以和其他人一样平等的发言权。都可以平等的参与讨论,平等的表达思想,合理的表达利益诉求。例如,人民日报客户端中老百姓可以鸣不平事,也可以向政府建言献策;某个林业局的微博上可以播报对于滥捕滥杀野生动者的处罚措施,网友也可以对于处罚给出自己的评价。这里没有官大官小,没有权重权轻。

微传播能激发公民责任意识,产生集聚效应,影响主流媒体,推动社会进步。正如顾炎武所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盛世之中的爱国不仅仅表现为保家卫国戍边疆,更多的是体现为对社会对同胞的关爱。以前,我们总感觉自己的这种关爱是有限的,有了微传播我们感觉自己能够汇聚大能量。“教科书式的老赖”被转万余次,老赖黄某终于逃不脱法律的制裁;“上访妈妈被劳教”引起微博网友的极大关注,最终推动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完善;“随手拍流浪乞讨的儿童”让无数儿童重回父母的怀抱……这些都是公民通过微传播担负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最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身处微时代,要理性思考,甄别信息,做好微传播的使用者,传递社会正能量。诚然微传播还有不少的问题,例如,虚假信息传播,无底线的娱乐,侵权,互怼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完善立法和强化平台监管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够理性判断,甄别信息,做文明的践行者,正义的捍卫者,对于偏激和虚假的信息不传播,不转发,不分享,不议论。

正如理查德·怀斯曼所言“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就是正能量”。微传播所传播的应该是正能量,发挥的应该是成风化人、明辨是非、凝心聚力的作用。只有这样微传播才能更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祝福语

祝你考试成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