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来源:六九路网
第1期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No.12007年3月          JournalofXinghaiConservatoryofMusic          Mar.2007音乐对情绪、健康护理和认知发展的影响

———相关研究个案述评

姜 莱

(中国音乐学院[2004级研究生],北京 100101)

  [摘 要]本文针对音乐在情绪、健康护理和认知发展三个方面的影响,对相关实验研究个案

进行了简要综述,总结了这三个领域实验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为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情绪;音乐效应;莫扎特效应;放松效应;健康护理;认知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89(2007)01-0009-07  在涉足文章主题的讨论之前,我们可以从一篇名为《“不务正业”的德国科学家———侧写ScienceandMusic研讨会》的文章,来关注这样一个事实:2004年,在德国的哈雷举行了一个名为“MusicandScience”,副标题为“TheImpactofMusic”的讨论会,

有关音乐胎教、音乐智育的软件、医院护理病房中

音乐治疗的使用、曾轰动一度的“莫扎特效应”等等,诸如此类非音乐性价值的话题和现象的悄然兴起,一方面引起了民众对音乐的关注,一方面引发了相关人士对音乐实用价值的深度思考和科学探索。其实,有关音乐的实用价值的探讨,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便提出,音乐的价值在于———公民教育、责任感教育、健康教育、合作教育以及道德教育。音乐不是为音乐,而是为了每个孩子和儿童[1]。对这一理念用一句简短的话来概括,可以归结为,音乐是为了人的发展,身和心的发展。

到会的大部分是音乐学系的老师和学生,除此之外物理学家至少有8名、人数超过认知科学相关科系的学者有6名,其他还有来自生化系、生理系、神经科学、甚至微生物免疫系的众多研究者。本文是台湾一位出席了该会的音乐学学者,在会后发表的一篇会后感言。文章中没有探讨会议的研究成果,而是专门提到了这样的事实:科学家跑来参加音乐学的会议,在当代学科交叉的时代背景下,已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投身于音乐研究的科学家们,都怀着通过研究音乐、为科学领域作出贡献的信念,而音乐界的研究者们,也纷纷注意到了在智力竞争的国际趋势下,音乐与科学的联手,势必为音乐与人类生活的发展,提供无量的帮助。

在生活中,一提到音乐,人们脑中浮现的定是与娱乐有关的种种联想,而陶冶情操、娱乐身心也是普通民众对音乐功用的最普遍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随之而来的一个新的发展,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市场上充斥的大量

身心问题

将音乐应用于临床护理、治疗病人的身心疾患,起初被大多数人看作是个奇迹。而近年来音乐治疗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以及有关音乐对大脑、对智力发展、对记忆力方面显现的种种“神效”,使得关于音乐的实用价值的讨论不断升温。引起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也有很多人持观望态度。但是,作为研究者,更应关注的是,舆论背后的那些由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生化学家等跨学科研究者进行

收稿日期:2006209206

9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的大量的生理反应的相关实证研究,这些研究用数据证明了音乐对人类有机体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影响。

身心问题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生理反应应属于行为主义较为传统的研究领域了。广义地讲,生理反应研究采用生理学、解剖学、神经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的方法,对可量化的身体反应给予测量。这些反应有的是内脏的、运动的、肌肉的、化学的,有的则位于大脑中枢[2]。如果有人将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看作两码事,将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分开来看待,在现代研究中是不可立足的,从以往的大量研究中,很多学者已经认同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的紧密关系,正如SchererandZentner(2001)所说[3],生理反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情感反应指示器。

早在18世纪的时候,西方便开始对音乐引起的生理反应进行测量。法国作曲家Grétry(1741~1813)最早观察了歌唱对心血管的效应,方式很简

音乐与情绪反应

音乐对情绪的影响

情绪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自

古以来,心理学家就一直致力于对情绪的探秘。关于音乐与情绪反应,人们已达成这样的共识:音乐是人类情感体验的产物,出于人的内心活动,反过来又对人的内心活动产生影响。人在听音乐时,情绪便会产生波动,其实质性的作用在于改变人的行为。人的行为,通俗地说就是人的活动,是由外界事物刺激引起的反应。生活中,音乐便是一种刺激,人受到音乐的影响,便会引起情感的波动,于是,人的行为也随之产生变化,这便是反应。情绪可视作刺激与反应(行为)之间的中间物[5]。人处在某种情绪状态时,身体发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情绪反应。情绪反应主要包括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与人体外部的表情动作变化。

由于情绪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受到个人以往的经验和生活背景以及心境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情绪反应的实验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较为棘手的一个方面。目前,情绪测量中最常用的检测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自陈报告(self2report)。其测量的方法是在被试进行一段音乐体验后,让被试自主报告其情绪体验、近年来,实验中多采用的是情绪量表或问卷调查的形式。如最常用的心境测量量表-形容词核对表(简称ACL),即让被试聆听体验后,选择与其心境状态相符的情绪描述形容词,向研究者陈述报告他的主观感受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是压抑的还是兴奋的等等,用这类量表可测查被试即时存在和体验着的情绪。其二是生理测量。对生理心理学家来说,通过对自主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信息的测量,来反应情绪的变化是最基础的和传统的一种实验方式。在当代对情绪的研究中,更是少不了对生理反应的实时测量。PenelopeA.Lewis(2002)[6]在其论文中综述道,人类有机体引发情绪反应的同时,必定会伴随着低级自主神经系统(心率、呼吸、皮温、汗腺等)一系列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一系列高级生理反应信号(流泪、颤抖等)。对情绪这种动态的心理现象的评价来说,生理测量的一个优点便是它的客观性,自主

①以上引自Juslin,P.N.&Sloboda,J.A.Musicandemotion:theoryandresearch.[C]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2001.chap2ter16:Emotionaleffectsofmusic:productionresults.2001.3612392.

单,是把手指放在被试的脉道上记录被试的脉搏。Kneutgen(1970)在3个月内每天给4位幼儿被试播放阿根廷的催眠曲,控制组播放的是爵士乐,每天30分钟到2个小时不等,结果发现在实验组,被试

的心率有显著的下降,同时发现,被试呼吸的节奏和音乐的节奏出现同化现象,控制组的爵士音乐并没有引起这些生理变化。OrnsteinandSobel(1989)发现由音乐唤起的镇静感能减少血压,减轻压

①力。1880年,道吉尔证实了,音乐影响血循环和血

压,增快心动和呼吸[4]。

至今,在学科会聚的新趋势下,越来越多科学而先进的研究方法介入到有关音乐效应的研究中来,生理心理学研究者们的研究领域,已经不仅仅限于学习记忆或感觉和知觉有关的神经基础,研究视野发展到了对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物基础研究,包括音乐体验中情绪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机制、高级心理功能、音乐活动(认知记忆)脑半球专门功能化、音乐对精神障碍作用的神经生理机制,等等。不可否认,开展此类实证研究,为人类了解音乐本质、揭开音乐相关的身心奥秘提供了科学的实证论据,也为音乐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提供了重要的凭证。对于国内研究环境来说,不仅是与国际前沿课题的接轨,同时也为国内音乐学学术研究,由以往的推测性研究向客观科学的实证性研究推进修正的一个重要途径。10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神经系统不受任何有意识的主观因素影响,可以有效地检测被试是否确实发生了情绪反应。

音乐,可以通过一种无意识的过程,引发出人们产生某种情绪体验,是情绪学家所支持的观点。而认知学家则认为,人类在聆听到音乐结构中各种要素的同时,可有意地将其知觉成一种情感体验。情绪学家的角度是,我们人类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到的情感,是对音乐的反应。而认知学家则认为音乐情感是一种高级智能的水平,实际上,人类是不能从音乐中体验到情感的[7]。

如果要检测情绪学家的论断,我们必须要通过实验研究来检测,是否各种人群都可以通过音乐中的结构要素,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反应。Krumhansl(1997)[7]进行了一项研究,实验被试都为在校的大学生。实验组被试40名,一边聆听6种有悲伤、害怕和高兴感的音乐片段,一边检测这些被试是否引发了悲伤、高兴、恐惧和害怕的情绪体验;控制组被试38名,一边聆听音乐,一边由计算机记录他们的心脏活动、皮肤电活动和呼吸反应。实验数据统计后,研究者对比两组被试体验到的4种情绪体验的程度差异。这项研究的结果支持了情绪学家的论断。被试在聆听不同情绪感觉的音乐片段的过程中,其生理信号一直随之发生着变化。悲伤情绪引发了被试的心率下降,手指温度和皮电活动降低,而血压有所增加。高兴的音乐引起被试出现快而浅的呼吸,害怕感的音乐促使被试的脉搏率降慢,加快了呼吸率、而手指温度降低,同时这些生理反应是一直持续发生的。本研究数据支持了情绪学家角度,即有某种特定情绪趋向的音乐片段确实能引发人们产生某种情绪体验,否定了认知学家的观点。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注意到,Sloboda(1991)[8]进行的一项实验,试图解决的疑问是音乐中的特定结构要素能否激发生理反应,如流泪、颤抖等等。实验的测量工具是问卷调查。收到了83个有效回复。这些被试都有过一定的音乐训练经历,特别是古典音乐。问卷要求被试们写出近5年来,由音乐引发的生理反应,以及这些反应发生的频率。同时,尽可能写出是哪个音乐片段和音乐事件激发了这种生理反应的发生。此外,还要描述这种反应是否一直能够被激发。问卷结果证明,大多数的被试都经历过颤抖、狂笑、流泪的生理反应。更重要的是,即便这个音乐片段已经听过多次,以往出现的生理反应还是会被激发。

但此项研究的缺陷在于,其仅使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没有可靠的数据证明这些被试是否真正体验到了这些生理反应。同时,本实验的被试都是有音乐学习经历的人,调查的结论是否可以概化的整个人类群体也是个问题。对此问题,以往的实验曾经证明了,有无音乐训练经历,对于情绪的知觉,并没有差异。正如Sloboda本人所说,音乐家和非音乐家这两种被试的情绪反应的生理信号,并没有什么不同。

大脑与情绪

音乐,同语言一样,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脑科学家推测,人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人类有机体内部似乎有某种生物结构负责引发人类得到一定的情绪体验,尽管这种生物结构的本质现在还不得而知,但研究者们断定,这种生物结构一定是由多个大脑系统共同完成的。

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科学家的这种推测很有可能是正确的,因为,科学研究证明了人类大脑中,不是由一个特定的区域来管理音乐加工的,而是由多个区域共同掌管。右脑的任务主要负责音乐的情绪体验,而左脑负责对音乐的分析。最新研究表明,中脑的情绪控制系统也参与了音乐的情绪体验任务。但具体大脑是以哪种特定的方法来进行音乐加工的,目前还处于未知阶段[9]。

SchmidtandTrainor[10],2001年进行了一项研

究,根据左额叶负责体验正性的情绪,如高兴、兴趣、愉悦;而右额叶主要体验负性的情绪,如害怕、悲伤、恐惧等这一论断,测量了大脑额叶(frontalbrain)的电活动与情绪的两种维度(觉醒强度和正负性评价)的关系。研究者发现,选择聆听能够引发正性情绪的音乐的被试,他们的左额叶的活动要比选择聆听引发负性情绪的音乐的被试们的更大,随着音乐的强度越来越大,整个额叶的活动也随之增大了。因此,这项研究更证实了人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是能够实实在在地得到情绪体验的。

音乐与认知发展

莫扎特效应

当前,有关音乐与认知发展的研究,分化于三

[11][12]

个层面。其一,便是所谓的“莫扎特效应”,关注的是音乐聆听活动的短期智力提高的效应,这种效应主要是对空间推理能力的提高。但随后大量的研究发现,莫扎特音乐的这种短期效应不是稳

11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定地对空间推理能力发挥着作用,稳定地重复出现这种作用是非常困难的[13][14]。

Rauscher[15]等人继1993年在《自然》杂志上公布了关于“莫扎特效应”的实验后,于1995年,又公布了另一项实验结果,实验的被试是79名大学在校生,实验进行了5天,分三组进行,实验组聆听莫扎特K448双钢琴奏鸣曲,控制组中,一组聆听非古典音乐,另一组什么都不听。最后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斯比智力量表(Stanford2Binetspatialsubtest)的得分。在实验的前两天,实验组的得分明显高于控制组,但是,在其余三天中,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得分就没有差异了。有趣的是,在这个实验中“,莫扎特效应”并不是在第一天就立即显现出来的。因此“莫扎特效应”的稳定性得到了研究者的怀疑。但是,在实验条件下,显著的结论是莫扎特音乐对心境和觉醒刺激确实有显著的影响。即,空间推理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对被试情绪状态,特别是觉醒程度和心境的积极影响[16][17]。同时,这种觉醒和心境的效应还可以概化到空间推理能力以外的,其他IQ测试和创造力测试中[18]。

音乐乐器学习与认知能力

由Hall等人在1952年进行的一项早期研究,证明了278名八至九年级的学生们在背景音乐的伴随下,阅读理解的得分要明显高于控制组(无音

①乐)被试的得分。

Rauscher[19]2003年又进行了一项研究证明了,

身处险境的孩子们(at2riskchildren),学习了两到三

会参与音乐的加工,一般来说,左半球负责对音高(旋律)的加工,右半球对节奏的加工更敏感,有相关证据表明,人脑的这种半球偏侧化的程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加深[21]。

Schon,Anton,Roth,&Besson[22](2002)发现人

类在阅读音乐符号时,大脑只有一个区域产生电活动,这表明视动(visuo2motor)的编码转换通路是用来阅读音乐符号的,不是用于阅读文字和数字符号的。

音乐课与非音乐认知能力的间接效应另外,还有部分研究关注的是音乐课对非音乐认知能力提高的间接效应。E.GlennSchellen2berg[23]在文章的综述中提到,音乐课的活动有助于

长期注意、音乐记忆、团体协作、情感表现的控制、音乐要素的学习。这些体验对认知有着积极的效应。有研究者将音乐课的这种作用,称为“转移效应”。DavidJ.Teachout[24]还综述道,音乐产生的非音乐效应,对于脑部介质的高度发展的对外部环境极为敏感的儿童时期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Forrai(1997)进行了一项长达3年的实验,被试年龄从6个月到3岁不等,实验组被试非常突出地受到音乐环境的感染,而控制组被试则正相反。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被试在社会交往的多方面都

②要超过控制组被试。

由于音乐与认知能力的研究,牵扯到对能力发展的测量,因此耗时较长,有时,一项研究需要几年的时间来观察,以求得到可靠的数据结果。可是,这些困难都没有阻挡研究者们对这一课题的关注,在近几年来,有关音乐对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音乐对智力的效应,在民众中的认识大大得到了普及,我国当前的“学琴热”便可说明这一点。同时音乐课在基础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相关人士的深思。

年的键盘乐器课后,其认知得分,要比上算术课的

孩子或计算机课的孩子得分更高。但是器乐学习对认知能力的提高效应的持久性,也同样遭到了研

[20]

究者的质疑。2003年,Rauscher在其论文中,又综述了两项Costa2Giomi进行的研究:

1999年,Costa2Giomi进行了一项研究,被试是9岁的儿童,研究发现在进行了器乐学习后,实验组的空间推理能力得分确实高于控制组,但是,停止乐器学习两年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认知得分却没有差异。2000年,Costa2Giomi进行的实验证明了5岁之前开始音乐乐器学习的儿童,其空间推理能力得分明显高于那些没有进行乐器早期学习或者从来没有学习过音乐乐器的孩子们。

此外,还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运用脑电图(EEG)、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以及电子成像术(PET)来追踪大脑的活动,揭开脑活动与儿童音乐学习经历的关系。研究证明了人脑的两个半球都12

音乐与健康护理

音乐的放松效应

音乐的另一个特殊性质在于它对应激人群产生的放松效应。关于“应激”,心理学家、生理学家

①摘自Dr.ArthurHarvey.AnIntelligenceViewofMusicEduca2tion.UniversityofHawaii.MENC网站:http://www.menc.org/publica2tion/articles/academic/hawaii.htm.

②引自DavidJ.Teachout.TheImpactofmusiceducationonachild’s’growthanddevelopment[J/OL].Child’sGrowth&Develop2ment.www.uncg.edu/mus/SoundsOfLearning/GrowthDevelopment.pdf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们常用其来描述描述动物和人在紧张状态下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其常常引起“抑郁”和“焦虑”这两种情绪障碍。

健康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发现,应激体验和消极情绪对各种疾病出现都会有所影响,因此许多医学研究者、音乐治疗研究者纷纷关注音乐干预在临床应激状态下的作用,并将音乐的放松效应应用于临床镇痛和放松。目前,音乐的这一特性已经在医院临床护理方面,逐步得到应用。

MicheleBrunges[25]等(2003)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将音乐应用于临床,主要是出于音乐对身体无任何伤害,并且能够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压制其他的声音(监控器等一般医院中存在的喧闹声音),同时减轻疼痛感,提高病人的情绪状态。在实际应用方面,国外已经普遍将音乐聆听这种方式,应用到心脏护理、心理健康、口腔手术、产科护理和以及各种医院护理条件下或术前术后的恢复期中[26]。

此类实验通常测量的是音乐在术前(麻醉期)和术后(疼痛恢复期)的应激干预效应,目前仅有少量研究,针对手术期间的音乐干预效果进行了测量。这主要是鉴于术前焦虑对术后的精神和身体恢复都有着重要的负作用,同时,术后疼痛也是造成病人精神错乱和紧张的主要原因。

LLChlan[27](1995),鉴于气量通气病人需要面对的极大焦虑痛苦,其进行的一项研究,检测了音乐对病人的放松效应,生理测量舒张压和收缩压、氧饱和以及气道压。用心境状态量表检测焦虑状态。生理指标数据证明音乐有效降低了心率、呼吸率和焦虑状态。

LawrenceH.Golden[28]等人,于2000年检测了被试自己选择的音乐对术后焦虑的影响,心率、血压生理指标,在手术当天明显上升,术后音乐组的指标明显下降,并达到基线水平,而控制组无变化,被试自陈报告也证明自己选择的音乐有效地减少了焦虑感。

Migneault[29]等人,在2004年进行的研究,检测了聆听音乐对手术中被试的神经激素的应激反应的影响。在手术期间,研究者通过耳机来向被试播放音乐。以血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以及术后吗啡的使用量为实验测量的自变量。实验结果并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但是此项实验仅选择了四种类型的音乐,同时,聆听音乐的期间病人已经接受麻

醉了。

Voss[30]等人,在2004年,进行了一项研究,测量了镇静性音乐对心脏外科手术病人的镇痛效果。这项实验的被试在术后都中度地服用了鸦片剂,同时还报告有中度和重度焦虑和疼痛感。镇静音乐被定义为速度较慢、无强烈音响、连绵的器乐音乐,是目前被普遍认可的能有效地减少焦虑和疼痛的一种音乐。实验用量表来评价被试疼痛感的反应,结果被试都报告了音乐聆听后,明显感受到了精神的放松,统计结果证明聆听镇静性音乐是非常有效的镇痛方法。

迄今为止,有关音乐放松效应的实验结论,呈两级化趋势:一方面,大量研究证明了音乐在镇痛和抗焦虑方面的显著效应;而一方面,部分研究结论却否定了音乐的这种效应。笔者在所调查的相关无意义的实验中,发现部分研究者在结论陈述中,提出可能适合被试音乐偏好的音乐才能更有效地影响被试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发挥出音乐的放松效应,因此,实验设计上,需要仔细权衡音乐的选择。

研究意义及相关建议

人类存在的地方就有声音的存在,交通、机场,居室、教室等生存环境乃至空气中,都充满了各种声音来源,这也使得人类的生活中无处不能没有音乐的存在,如影视中的背景音乐、餐厅里的背景音乐、商店里的背景音乐、工作时的背景音乐,等等,音乐越来越成为人类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似乎是这样紧密的联系着人类的生活。

人类何以从各种动态和静态的音乐活动中受益?如何用音乐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音乐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一直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脑科学家、社会学家等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身份研究者们,所关注的根本问题。从音乐心理学有关音乐反应的生理机制研究,证明了音乐对人类的身心效应;到“零点计划”负责人加德纳提出音乐是人类多元智力因素中必需和根本的形态,是人类认知、情绪和行为的一种特殊的传播和交流符号;再到认知神经科学家运用脑成像、儿童认知发展等方法,探究音乐与内在神经通路的关系,与学习的“关键期”和“认知窗”的关系,试图将音乐作为了解高级脑机能内在皮质语言和促进大脑发展的窗口,都足以说明国际环境,关注音乐教育价值的

13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的事实。

搜罗相关文献,很多学者目前关注的是,未来有关音乐效应的生理心理实验,需要投入人类学视野,鉴于音乐的文化差异性、种族性,研究需要关注人类能否从多种音乐文化中受益,即,本族文化对其产生影响的同时,其他音乐文化是否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二,在未来,学者们提出,音乐效应的研究应该越来越多地渗入到工作地点、医院、学校甚至是公共交通。目前,已有少数研究介入此领域,如音乐聆听能够刺激商店客人的购买驱动力[31];音乐能够加速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32]。部分研究者已指出,可能需要将舒缓性音乐应用在公共场所减少犯罪率。

其三,从自主神经系统到基础研究的最前沿———高级脑功能,与教育实际应用存在不同的文化,脑科学研究者关乎的是脑功能的新发现,而教师们关注的则是这些发现对课堂教育中的应用有何帮助,直白地说,那么多发现,对课堂有用吗?在基础和应用之间构架贯通的桥梁也是未来重要的努力方向。

其四,学科与社会的交流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当前在科学家、研究者、媒体、民众乃至老师之间缺少紧密的沟通,媒体知道的和科学家知道的大相径庭。在广告上甚至出现了“要开发右脑就去学音乐,莫扎特音乐使你更聪明”等一系列过分夸张的说法。市场带来了商业效应,可是歪化了民众对音乐的看法。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在收集浏览相关文献的同时,发现国内相关实验论文的数量和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仅有医疗和体育学科做的工作较多,其他还有个别音乐治疗和音乐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报告。当然,国外在实证方面的历史和经验比国内要雄厚,但是,国外实验研究的被试都是白人或黑人,他们的数据结果是否能够代表中国被试的情况呢?这是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现在脑科学发展了,0至25岁的脑规律也越来越为人类所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了解不开展相关研究,找不到科学论证,何以制定适合中国发展的教育政策?发展就要赶上现代化的脚步,教育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是必须跟上科学的脚步的。因此,开展此类研究对于中国既迫切又必要。

实验室的研究拓宽了人类了解音乐价值的视野,提供了客观的实证基础,音乐治疗、音乐心理14

学、音乐教育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交叉的进

行,使得众多疑案得到了客观可靠的解决,虽然目前为止,还有很多问题仍是悬而未知的,但是随着音乐与科学联手的逐步深入,某些疑案和研究存在的众多问题也会逐步解决,最终,使音乐如同语言一样,成为人类形影不离的朋友。参考文献:

[1][美]保罗・哈克1刘沛(译).走向功能音乐教育[J].人

民音乐,2002,(11):32236.

[2]多纳德・霍杰斯(主编)1刘沛,任凯(译).音乐和声音刺

激的生理反应(第九章)[A].音乐心理学手册[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3]Scherer,KR&Zentner,KR.Emotionaleffectsofmusic:pro2ductionrules[A].Juslin&Sloboda.Musicandemotion:The2oryandresearch[C].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

2001,3612392.

[4]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

社,2004.253.

[5]朱东黎.试论音乐的社会教育功能[J].东方艺术,2005,

(10):18219.

[6]PenelopeA.Lewis.MusicalMinds[J].TrendsinCognitiveSciences.2002,(6):364.

[7]Krumhansl.C.L.AnExploratoryStudyofMusicalEmotions

andPsychophysiology[J].Canadian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1997,51(4):3362352.

[8]Sloboda.J.A.MusicStructureandEmotionalResponse:

SomeEmpiricalFindings[J].

PsychologyofMusic,1991,

(19):1102120.

[9]NormanM.Weinberger.Musicandthebrain[J/OL].ScienceAmerican.128.200.122.84/weinberger/publications/Wein2berger,%202004a.pdf2.2004.

[10]Schmidt,L.A.&Trainor,L.J.Frontalbrainelectrical

activity(EEG)distinguishesvalenceandintensityofmusicalemotions[J].CognitionandEmotion,2001,(4):4872500.

[11]LukeSwartz.The“MozartEffect”:DoesMozartMakeYou

Smarter?[J/OL].xeno.stanford.edu/~lswartz/mozartef2

fect.pdf

[12]Plucker,J.A.(Ed.).Humanintelligence:Historicalin2

fluences,currentcontroversies,teachingresources[J/OL].

http://www.indiana.edu/~intell.2003.

[13]Steele,K.M.,Bass,K.E.,&Crook,M.D.Themystery

oftheMozarteffect:Failuretoreplicate[J].PsychologicalSci2ence.1999,(10):3662369.

[14]WilliamFordeThompson,etal.Arousal,Mood,andThe

Mozarteffect[J].Psychologicalscience,2001,(3):2482251.

[15]Rauscher,FH,Shaw,G.L.etal.ListeningtoMozarten2

hancesspatial2temporalreasoningtowardsaneurophysiological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basis[J].Neuroscienceletters,1995,(185):44247.2003,17:4392450.

[25]MicheleBrunges,GailAvigne.MusicTherapyforReducing

SurgicalAnxiety:ClinicalInnovations[J/OL].www.findarti2

[16]DavidW.Stockwell,etal.The“ArousalEffect”:AnAlter2

nativeInterpretationoftheMozartEffect[J].AmericanJounaloFUndergraduateResearch,2003,(2):23228.

cles.com/p/articles/mi2m0FSL/is25278/ai2111011829.2003[26]DavidEvans.Musicasaninterventionforhospitalpatients[J/

OL].www.joannabriggs.edu.au/pdf/EXmusic.pdf2.2001.

[27]LLChlan.Psycho2physiologicresponsesofmechanicallyventi2

latedpatientstomusic:apilotstudy[J].AmericanJournalofCriticalCare,1995,(3):2332238.

[17]KatarinaHabe,etal.Mozarteffect2realityorsciencefiction?

[J].Horizonsofpsychology,2003,12(4):23232.

[18]E.GlennSchellenberg,etc.MusicListeningandCognitiveA2

bilitiesin102and112Year2Olds:TheBlurEffect[J].An2nalsNewYorkAcademyofScience.2005,1060:2022209.

[19]Rauscher,F.H.Effectsofpiano,rhythm,andsingingin2

structiononthespatialreasoningofat2riskchildren[J/OL].

[28]LawrenceH.Golden,etal.NormalizationofHypertensive

ResponsesDuringAmbulatorySurgicalStressbyPerioperativeMusic[J].PsychosomaticMedicine,2000,1994,63:4872

www.uwosh.edu/psychology/rauscher/Rauscher%

20Escom5.pdf.2003.

[20]FrancesH.Rauscher.CanMusicInstructionAffectChildren’

sCognitiveDevelopment?[J/OL].ceep.crc.uiuc.edu/

492.[29]MigneaultB.,GirardF.,AlbertC.,ChouinardP.,

BoudreaultD.,ProvencherD.etal.Theeffectofmusicontheneurohormonalstressresponsetosurgeryundergeneralanesthesia[J].Montreal:Anesthesia&Analgesia,2004,(2)

eecearchive/digests/2003/rauscher03.pdf2.2003.[21]Overy,K.,Norton,A.C.,Cronin,K.T.,Gaab,N.,Alsop,D.C.,Winner,E.,&Schlaug,G.Imagingmelodyandrhythmprocessinginyoungchildren[J].Neu2roreport:ForRapidCommunicationofNeuroscienceResearch,

:527.

[30]VossJA.etal.Sedativemusicreducesanxietyandpaindur2

ingchairrestafteropen2heartsurgery[J].Pain,2004,(12

2004,15(11):172321726.

[22]Schon,D.,Anton,J.L.,Roth,M.,&Besson,M.An

fMRIstudyofmusicsight2reading[J].

Neuroreport:For

RapidCommunicationofNeuroscienceResearch,2002,13(17)

2):1972203.

[31]StephanieWilson.TheEffectofMusiconPerceivedAtmo2

sphereandPurchaseIntentionsinaRestaurant[J].SocietyforEducation,Music,andPsychologyResearch,2003,(1):

:228522289.

[23]E.GlennSchellenberg.MusicandNonmusicalAbilities[J].

AnnalsoftheNewYorkAcademyofSciences,2001,930:3552

932112.

[32]TeresaLesiuk.Theeffectofmusiclisteningonworkperfor2

mance[J].SocietyforEducation,Music,andPsychologyResearch,2005,(2):1732191.

371.

[24]Ho,Y.2C.,Cheung,M.2C.,&Chan,A.S.Musictrain2

ingimprovesverbalbutnotvisualmemory:Cross2sectionalandlongitudinalexplorationsinchildren[J].Neuropsychology,

[责任编辑:彭莉佳]

Acomprehensivereviewonthestudiesofimpactmusicplayson

emotion,healthandcognition

JIANGLai

(ChinaConservatoryofMusic,Beijing100101,China)

Abstract:Thispaperreviewssystematicallythestudiesoftheeffectsmusicplaysonemotion,healthcareandcognitivegrowth.Thecasesoftheexperimentalstudiesareanalyzedandasummaryisreportedrelatedtothecurrentstatusandissuesforfutureresearch.Keywords:Emotion;EffectofMusic;MozartEffect;HealthCare;CognitiveGrowth

15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