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及对策
在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过程当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其中融资困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金融系统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经做了不少努力,但困难依然存在。本文试图对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初步探索。
一、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除自有资金外,融资渠道主要有三种: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和发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后两项融资基本不可能;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但是,由于经营规模小、财务不透明、自有资产少等原因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抵押担保难、交易成本高等问题,使得中小企业很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足够资金。
1、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在金融市场上,中小企业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中小企业一般经营规模小,期限短,倒闭率高,使得银行很难与其建立长期的信用合作关系,全面了解其经营状况,更好的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第二,大部分中小企业产权关系模糊,经营透明度低,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能向外界提供合格的财务报表,使得银行很难对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进行鉴别和监督,从而也不愿接受这些不可靠的证明材料;第三,中小企业点多面广,遍布城乡各地,而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大规模地收缩县级以下机构网点,加剧了银行与广大农村地区中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偏好于向大企业贷款,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
2、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为了增加贷款安全性,有效降低金融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在新增贷款中减少信用贷款的比例,而增加抵押和担保贷款的比重。据调查在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中,54%的贷款是抵押贷款,37%为担保贷款,其它为信用贷款。从理论上讲,抵押物可以是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存货、应收账款、可变现的储蓄等。在美国,银行接受的贷款抵押物,2/3左右是应收账款和存货。而在我国,由于资产交易市场不发达等原因,银行往往不愿意接受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作为抵押品,而偏好于以房地产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品。据调查,抵押物主要是机器设备、建筑物、土地等固定资产,甚至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土地使用权流转、转让等受到一定的限制,银行也不愿接受将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由于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并且抵押的程序繁杂评估费用高,使得我国的中小企业通过抵押获得银行贷款相当困难。此外,由于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只能寻求企业间的相互担保。好的中小企业不求别人担保,一般也不愿为别人提供担保;一般的中小
企业为别人担保,银行往往因担心其担保能力而限制其提供担保。这样使得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难以解决。
3、交易成本高。如果将银行对大型企业的贷款比作是批发业务的话,那么对中小企业提供的“点多面广”的贷款应属零售业务。两者相比较,银行对中小企业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要比大企业高得多。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间,一方面两者的规模不对等,另一方面由于现在中介机构的缺乏和不完善,对企业的资信评估工作、贷款信息搜寻工作都要由银行来承担,造成国有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成本高,规模不经济。即使央行规定国有商业银行要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考虑到经营成本问题,银行也不会向中小企业提供太多的资金。对于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间,由于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间规模的对等性及其服务的地域性,现应成为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的主渠道。然而由于国家政策因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无法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
4、金融政策制约。为了有效的降低金融风险,中央银行要求所有银行实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即让每一个信贷员个人对贷款项目风险负全责。这样的制度要求使信贷员要承担信贷资产损失的绝责任,一旦出现资产损失就要扣减其个人收入;但另一方面,信贷员的收入与其他业务人员没有多大的差别。这种“收益与风险不对称”性,严重地抑制了信贷员的工作积极性用一些信贷员的话说,就是“不贷没风险,少贷少风险,多贷多风险”。此外,政府对于利率收费的管制,限制了银行对向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能力,从而制约了他们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社会各的共同努力。对中小企业自身而言,要提升自身信用度,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对各种金融机构来说,要构建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体,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为辅的中企业融资体系;此外,要建立各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力保障。
1、强化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首先要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把有限的资金用活用好,提高资金运用效益,增加自身积累,不断扩大规模。其次,中小企业要规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增加财务信息的透明度;经营管理者要熟练掌握金融政策金融知识,学会运用现代金融知识结合自身件,拓展更多的融资渠道。再次,要强化信用观念,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2、营造平等融资环境。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正规金融机构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各种股份制银行、各种城市信用社及农村信用社。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各种金融机构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首先要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
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相对平等的融资环境;要把为中小企业提供票据承兑、异地汇兑及信息咨询等中间业务作为工作的重点,将贷款与帮助企业理财相结合,降低金融风险。其次,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高问题。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具有规模的对等性,二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要鼓励和发展一批新型的中小金融机构,使其服务于中小企业。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要因地制宜,可以以现有的城乡信用社为基础,改革发展之;也可以另起炉灶,建立新型的股份制中小银行。
3、政府给予适当扶持。中小企业因规模小而带来的抵御风险能力差、融资难等问题不是企业自身能够解决的,需要政府给予适当的扶持。政府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扶持中小企业:第一,应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种逃废债务的行为。对一些合法经营、信誉良好的企业,在相关政策上要予以倾斜,支持其发展;对那些信誉度差、随意拖欠债务的中小企业,除做好思想工作外,要辅以严厉的法律制裁,规范金融市场。第二,建立和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解决担保难问题。国家要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推进和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推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建议由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第三,政府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创业辅导,在税收、技术、信息、外部环境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