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医学生能力目标培养的方法与实践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黑龙江 大庆 163319)
【摘要】文章总结了我校对多层次、多专业、多成分医学生进行的分层次、分年级能力目标培养的方法与实践,阐述了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齐抓共管的方式,为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多层次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多层次;医学生;能力;目标培养
way and practice of abilities aim culturing on more rank order medical students
wang xiao-rui mu jing-wen liu hui yu mei-jun 【abstract】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method and practice of abilities aim culturing on more rank order, more specialized subjects and more component medical students, elaborated the way on co-managing by both teaching manage and student manage departments. and this practice provided a new efficacious way on medical students managing of more rank order.
【key words】 more rank order; medical students; abilities aim culturing
【中图分类号】r10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18-02
我校近几年经历了升格、合校,以及多渠道招生,多层次办学等原因,导致学生层次多,专业多,学生成份复杂,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评价标准不统一,以及学生的组织性、自律性不强,学习不得要领,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心理健康隐患多等诸多问题,就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加强教书育人管理,我校严格把握“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理念,以素质教育及能力培养为教育核心,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学生能力目标培养及管理工作。
1 实行分层次能力目标培养,因人制宜
1.1 本、专科生以就业考研为目标,全面加强综合能力培养。医学院校本科专业学制较长,本、专科教学成本均较高,高成本的教育投入使得医学生对就业期望值也相应增高,致使毕业生不愿下基层或到艰苦的地方工作,从而也加大了学生的就业压力。我校从新生入校之际,为每个学生制定学生培养手册,帮助规划其学习生活;组织开展学习方法讲座、优秀学生现身说法、专业基础知识竞赛、学风征文、班级优秀学生与学习差生一帮一结对等等,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确立目标、明确责任、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风;提前做好就业规划,加强对本、专科学生的就业宣传和指导;通过实验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提高就业本领,拓宽就业途径。对有能力考研的学生积极创造学习条件,指导撰写小论文,开展科研讲座,注重对其科研精神
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1.2 对专升本学生,注重多关怀,增强其自信心,鼓励其扩展知识面。专升本学生虽然是高职高专中的佼佼者,但升本后与本科生相比基础差,压力大,有些重复课程学习起来索然无味。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就多与之交流和沟通,指导学习,使其扩展知识面。经常利用其以往学过的课程给同学搞课前讲座(包括内容和学习经验),帮助树立信心,培养和锻炼表达、沟通等综合素质。 1.3 对高职学生,应以引导和鼓励为主,扬长避短。高职学生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应及时发现闪光点、树立榜样,带动全班树立良好班风、学风。同时,高职学生往往多才多艺,或能歌善舞,或能诗会画,我们就扬长避短,搭建相应的平台,创造机会让其充分展示自身的特点,发掘自身潜能,使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展露才华,增加了自信,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团队意识,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2 实行分年级能力目标培养,重点扶持、引导,有的放矢 根据各年级具体情况和要求不同,我校确立了各年级的能力培养和引导、扶持目标,做到工作有的放矢。
2.1 大一新生培养自理和自学能力,规划大学生涯。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使其快速熟悉环境,适应大学生活,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学习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大学学习方法,“授人以渔”,教会如何自学[1];帮助每位新生建立大学生涯规划档案,在档案中将个人基
本情况、个人表现、突出特长、特殊情况及完成规划情况记录在案,便于临床实习时临床老师对其全面了解,同时利于毕业时个人的档案材料齐全完备。逐年确立奋斗目标,分年度完成,及时总结,使学生既有方向又没有压力,逐年完成确立的目标还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些工作不只重视抓形式,同时跟踪管理、随时评价、以观长效,做到全程育人。
2.2 大二重点抓基础医学课程和人文类课程学习,提高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二正是基础课和人文类课程相对集中的阶段,掌握好基础科目,可以为后期专业课程学习铺平道路。近几年通过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实验课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在创新能力、开拓思维、动手能力、团结协作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通过“两课”教学改革,并开设文明礼仪、大学语文、文学赏析、文秘写作等课程,使学生们的精神面貌、礼仪形象、言谈举止、沟通交流、甚至职业使命感等大有改观;通过英语分层次教学和计算机实践教学,英语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得到实效性锻炼,英语和计算机过级率逐年提高。
2.3 大三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稳定思想。大三是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衔接时段,实验课程也逐步由基础向临床过渡,因此,扎实基础,更多的强化临床病例的渗透,强化各项临床实践技能,举办临床实用技能比赛等,为进入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同时抓好学生的思想稳定工作,大三的学生积累了在校生活的经验,同时会受
到社会、家庭多方位的影响,极易受到不良风气沾染,必须在思想上把好关,使其不走歪路。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文明礼仪讲座、职业道德宣讲、请优秀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立典型,树正气,加强宣传引导,使学生思想稳定,管理工作稳定。 2.4 大四抓临床课程学习,开展实践技能训练,培养医护实践能力。大四逐步进入医院见习学习,要切实抓好学生临床课程的学习,通过考核、集训、竞赛等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强化临床实践技能,为临床医护工作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在开始逐步接触临床的同时,医护职业道德教育要加强,开展向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资深专家学习活动;观看不良医德医风教育片等。在这一时期,还要同时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注重锻炼医患沟通能力和对患者亲情关怀的意识培养。并且选派学生党员干部担任组长,辅导员随时联系学生并到医院听取带教老师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5 大五抓好临床生产实习,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培养就业能力。在最后一年的生产实习阶段,是最接近今后职业生活的时期,严格落实临床生产实习的各项环节,使学生在此期间能充分锻炼自身医护能力,拓展本领,提高医技,培养良好的医护习惯、证据意识[2]、循证观念、诚信理念、责任心和使命感,保障实习质量,养成良好医德医风。同时,学校不完全放手,做好毕业去向指导,转变、更新毕业生的观念,找好人生定位,降低就业期望值,立足
个人发展前景[3],促进考研和就业顺利完成。近年医学毕业生数量巨增,用人单位相对饱和,就业压力加大。加强对学生考研的动员、宣传和指导,开设咨询项目,开设考研课程辅导,分流就业人数。同时与用人单位广泛联系,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率。
3 教学管理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加强联络、齐抓共管,实施立体教育管理
原来管理部门总是忽视教与学、师与生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使两方面管理不同步、不协调。现在打破了教学管理部门只管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只管学生的各自为政、有问题互相推诿的局面,加强联络,齐抓共管,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3.1 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同时肩负教育、引导、批评、指导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师培训和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加强了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教育,增加了教师组织课堂的评价比重,使教师敢于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气并进行批评教育,指引学习方向,鼓舞学习士气。同时开展教师对其授课班级的评价工作,使之与学生评议教师相制约、相平衡。并且把教师对班风、学风的评价和学工部门评议优秀班级、辅导员相挂钩,作为评选优秀班级、辅导员的重要依据,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3.2 学生工作进课堂,学工人员上讲台,比学风、树正气,强
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从新生入学开始,以学生手册为依据,要求辅导员上好入学教育指导课,使学生对校纪校规弄通弄懂,熟记于心,对日后的教育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始至终贯穿对学生尊师重教的教育,让学生通过“试讲一堂课”、“评说心中的好老师”等活动体会教师教书育人的辛苦;认真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与反馈,客观公正地评价老师,参与教学管理[4]。树立优良班风,在学生中开展树正气、比正气教育,摒弃陋习和歪风邪气,抵御社会不良习气影响,多开展有益身心的校园文化活动,树立团结、勤奋、刻苦、向上的整体校风,这需要学工人员常深入班级、摆事实讲道理,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3.3 通过改革学生考试管理办法,加强平时考核,有益于对学风、学纪的管理和改善。针对学生平时的表现:课堂纪律、课堂或作业成绩、出勤等给出成绩,并占课程考试成绩的一定比例,以此调控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将极大调动学生平时的积极性、有效地改善课堂纪律。
3.4 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授课教师还是学工人员,都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的一切时空,正确引导学生以积极、健康、向上的视角和方式去思维、对待和解决问题,培养乐观向上、开朗豁达的心理和人格;开展“挫败”教育,使学生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和磨难;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及时发现同学的心理问题,通过咨询、沟通、有益的集体活动等及时解决问题;
完善大学生的“授课教师贯穿素质教育——学工人员课外人文教育——班集体团队意识教育和有益活动方式排解压力——‘两课’和心理教师指导、咨询教育”心理健康[5]教育体系。建立良性的校园心理健康氛围。
我校在学生能力培养和教育管理方面进行了几年的摸索实践,在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但仍有待于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创新多层次医学生能力目标培养的新途径,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适应医学发展的应用型医护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文.学会学习与学习策略[j].外国教育资料,2000,(1):48-52
[2] 李飞,冯华,赵冰梅,陈自强.临床实习带教学过程中学生证据意识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5-6 [3] 钟初森,吴石佳,陈秀琴.职业发展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33-34 [4] 王丽娜,李明,姚明锋,等.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8,(9):53-54 [5] 李俊丽,梅海清,张国英.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4,22(1):30-3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子课
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zd1001-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