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原卷版)

来源:六九路网
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原卷版)

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测试) 卷Ⅰ(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下列有关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属于国内意义的是()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③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④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2. 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意义有()

①农民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③巩固了人民政权④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 1953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将原有18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82个,又新建345个社,在发展社员时,有的村干部向群众说:“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条路,看你走哪一条,要走社会主义的,桌上签名入社。”据此最能说明的是()

A.农村开始探索农业合作化道路 B.“一五”计划正式确定并实施 C.对农业的改造遵循了自愿互利的原则 D.三大改造过程中已出现了错误倾向

4. 职业、一种工作、一项事业、一门手艺,要有发自内心、始终如一的热爱,要有经久不衰、脚踏实地的干劲,要有淡泊名利、物我

两忘的境界……这就是“工匠精神”。下列人物中发扬工匠精神,成为石油工人楷模的是()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5.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

C.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

D.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6. 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时间是() A.1950年底 B.1951年底 C.1952年底 D.1953年底

7. 《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杋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8.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9.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紧张

B.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作出了错误地分析 C.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D.党内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司令部

10. 毛泽东说:“不错,我们急需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6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所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段话应该出现于下列哪一时期?()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11. 刘少奇在某次政协会议上指出:“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它是如此的坚定明确,清楚地指出了哪些事是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而且不允许做的。”被刘少奇称为“大宪章”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土地改革法》

12.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 D.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13. 下列年代尺能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取得伟大成就的是()

①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③“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 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后果,1961年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多快好省、一大二公” B.“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5.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高唱着这首战歌,奔赴朝鲜前线.抗美援朝的根本目的是()

A.保家卫国 B.为解放台湾做准备 C.解放朝鲜 D.打倒帝国主义

16.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也就是“三农问题”,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国土地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

17. 1956年2月,周恩来指出:“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是不是对呢?也可以这样说,不过不怎么准确,因为有两种过渡嘛:一个是……,一个是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第一个过渡是比我们过去设想的时间大大地提前了,但在逐步实现工业化过程中,过渡时期还不能算走完。”由此可见,“第一个过渡”指的是()

A.辛亥革命 B.新中国成立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18. 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下面这组图片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 以下科技成就不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是()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首次育成具有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20. 英魂归故国,浩气满乾坤,2018年3月29日,2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在中华大地上安息。回首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志愿军战士中,严守潜伏任务,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A.刘胡兰

B.董存瑞 C.黄继光 D.邱少云

21. 对以下两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内在联系论述最准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前提 B.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 C.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 D.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2. 1953年,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③社会主义改造④进行阶级斗争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③④

23.口号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下列口号中,与图中“汽车工业放异彩,半年制

成两百种”“每天都有一种拖拉机诞生”等口号在同一历史时期提出的是()

A.“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1958 年)

B.“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

C.“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1970年) D.“抓住时机,推进改革”(1985年)

24. “文革十年,经济建设虽然遭到了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有些还领先于世界水平。”对此,我们应持的正确观点是()

A.“文革”促进了科技发展

B.“文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中发展 D.“文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通过,对保护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功绩,弘扬传承英雄烈士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A.黄继光 B.邱少云 C.杨根思 D.罗盛教

26. 有些话听了会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如:“谁说我们笨,不如西洋人?有了总路线,英美落后尘。”从这一时期的口号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高指标、瞎指挥泛滥②“浮夸风”盛行③全国陷入动乱④体现人们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 观察如图,从1949 年到1970 年促进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增加的

原因有() ①土地改革运动 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8. 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

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 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 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仆 D.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29. 某历史展览厅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中华民族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下列哪幅图片能反映出中国社会在20世纪发生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A B C D

加,这主要得益于土地改革()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开始起步 卷II(非选择题)

30. 到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全国粮食总产量比年增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1.7%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社,私营工业户数的99%和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

材料二:我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工商业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该事件的实质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伟大成就?请举出其中一例成就?这推动当时我国逐步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联系是什么?(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1)美国出兵朝鲜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同时美国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事件是什么?(4分)

(2)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目的是什么?(2分)

(3)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试举例并谈一谈他们所体现出的崇高品质。(4分)

(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们要居安思危。结合抗美援朝以及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谈一谈怎样才能取得抗击外国入侵的胜利。(2分)

3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班同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围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个主题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14分)材料一: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出现了三大严重失误,包括: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

命”十年内乱。

材料二:同学们还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的途径,找出了以下三张图片

材料三:通过查找资料,同学还找到了以下一段史料:1966到1976年,虽面临着困难,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还是增长了79%,并修建了南京长江大桥、成昆、襄渝铁路等基础设施,石油工业更是获得了7倍的增长。

(1)根据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中的图片和材料一中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期的严重失

命”十年内乱的探究,你认为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4分)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说说我国这段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